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还是入室弟子,这眼要瞎成什么样,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来

    可是李逵在上元夜的疯狂,从另一方面,也拯救了周元在沂州官场被处处刁难的窘迫境地。并且入了前相爷章惇的眼,周元担心前脚把李逵逐出师们,李逵这厮后脚就不要脸的拜入章惇的门下,资敌,无疑是最为愚蠢的行为。周元前思后想,还是觉得再等等。于是,李逵又一次得救了。

    第三次,李逵攀附外戚……

    好吧,要是周元不是苦逼的苏门弟子,要不是他老人家根本就斗不过章惇等牛人,李逵这厮早就和苏门没有关系了。之后,周元更不敢有将李逵逐出师们的念头了,因为李逵直接跟着老师苏轼读书去了,反倒是周元要担心李逵这厮不要在他老师苏轼面前打小报告,告他的刁状。

    他奇迹般的在苏门站稳了脚跟,这叫什么

    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才能啊!

    把自己的老师都吃的死死的,除了李逵还能有谁

    而来京城这等危险的地方,李逵难道会一点准备都没有吗

    肯定不能啊!

    不仅有准备,还是大招。

    李逵笑道:“如今有人想要将我逐出师们,去我老师哪里肯定是不好使的,只能去师祖身边进谗言。只要稳住了师祖一家,我还有什么可但心的”

    这等高瞻远瞩的眼光,顿时让李云敬佩不已,不过他随后歪着脸举得好像缺了点什么,狐疑道:“二哥,为什么你总是说自己没有被逐出师们的危险,但是没有将我也算进去”

    李云随即气愤起来,似乎想要控诉李逵,你根本就没有把俺当兄弟!

    他担忧一不留神,自己又被李逵这奸滑的家伙给卖了。

    自保!

    李逵可从来没有忽视过,这是生存法则第一条。再说了,李逵一直没有什么安全感。他不像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江湖人,平生未曾一败,真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那是因为他们遇到的高手还不够多。

    他可从来没有这等自大的念头。

    现在,他身上的苏门烙印已经深到了骨子里,连范纯仁、吕大防这样的保守派大人物都认为李逵是他们一伙的,就已经断绝了他改投靠他人的机会。

    真要是他敢做出改换门庭这等丑事,恐怕李逵今后真要举步维艰了。大宋还是很看重人品的,人品不行,能力行也不能用。

    即便是蔡京这样的人,都不敢走出这样一步,更何况是李逵这等科场还没有混出名头的小人物了。

    他真要是如此做了,保守派不容他,变法派不信任他,他还怎么混

    所以,立场一定要坚定,但是路线可以曲折一些。

    也就是李逵如今没有中进士,很多骚操作根本就用不出来,李逵在无人的深夜,也是经常感慨,自己平白有屠龙之术,却没有龙可以屠。

    无可奈何花落去,虚度了良辰美景

    至于李逵自保的手段很简单,根本就不怕说出来:“你知道师祖他老人家很喜欢常州,也一直有退隐之后在常州养老的想法”

    李云频频点头,这个想法苏轼从来没有避讳过任何人,他确实对常州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有过定居常州的念头,但是很不幸的是,他老人家缺少一样东西,让他这个念头颇难实现。这个短处,李云也是知道的,立刻指出道:“二哥,我知道,师祖他老人家没钱。”

    很丢人不是

    苏轼当官都三十多年了,还混成了个月光族,确实丢人的很。

    李云想到了能够用钱解决这等麻烦,顿时高兴起来,这是最容易办到的事,而且还是一劳永逸的事,不是吗

    当即拍着胸膛表示,自己愿意出这份绵薄之力:“二哥,也算我一份。近日打麻将,小弟赢了足有八千贯,都拿出来孝敬师祖,岂不是我也能高正无忧”

    说完,李云高兴的笑了起来,在阳光下,灿烂无比。

    可能是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那么一个,总是在关键时候让他扫兴的人,俗称:冤家。

    李逵就是李云这辈子都绕不过去的冤家,他立刻给李云破了一盆冷水,嗤笑道:“想什么美事呢这事我两年前都开始筹备了,你今日加入要脸不而且为了在常州太湖边上建造桃花源,光地都买了二十多顷,营造了三百亩桃花盛景,花了快三万贯,你那八千贯还是自己留着吧”

    “你都筹备好了,还是两年前”李云指着李逵咬后槽牙怒道,要是他对【义愤填膺】这个词不太了解的话,这次总该有所明悟了。这就是明明是兄弟,却背刺了自己,当着对方的面,却什么也不能做,却在心里想要咬死对方的怒火冲天而起。

    啧啧啧,李逵嘴角发出讨人厌烦的声响,冷笑道:“你以为我是故意不让你表孝心吗不——你错了,我是苏门弟子,不是师祖认下的,而是我老师。”

    “周县令”

    “现在是通判了,但这不是重点。”

    李逵抬起手,举起食指对李云说教道:“重点是,我老师不会将我逐出师们啊!只要我抱住了师祖的大腿,让他觉得任何在他面前说我坏话的人,都是居心叵测的奸贼,这就足够了。但是你不成,师祖也可能很喜欢你,但是你不要忘记了我们那位师叔祖可是在京城,还对我们颇有成见。而你老师还在他老人家府邸读书,他要是以亲叔叔的身份,让你老师清理门户,你觉得他会怎么样”

    “小爷被奸党所害!”

    李云这才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道,奸佞无所不在。

    而苏辙不待见他是显而易见的,这话高俅亲口对他说的。当然也不是苏辙不待见他,而是身为大宋数得着的文坛大佬,苏辙对任何混入苏门之中,却以武举搏出身的门下弟子都不待见。要是杀人不犯法,苏辙甚至想亲自下场,挨个掐死了算。

    高俅是这样,李云也是这样。

    如今,高俅和李云在败坏自己名声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根本就没有回头的机会。加上领头的还是李逵这厮,带领他们已经做到了名满京城第一步,李云觉得师叔祖恐怕对李逵也不会再高看一眼了。

    而李逵很快会和他们一样,不被苏辙待见。

    想到这里,李云的心里顿时好受了一些。

    反正大家一起倒霉,他有什么好担心的只是他心里琢磨着,应该给自己的老师孝敬点什么,要不然老师苏过听信了师叔祖的谗言,自己就完蛋了。

    此事需要和人商议,李逵是指望不上了,只能去找高俅。

    南平街巷,黄庭坚正在看一封来自扬州的信,他和苏轼的关系亦师亦友,且两人虽有师徒名分,但苏轼并没有将自己放在老师的身份上,下来不来了。而是将他放在了朋友的地位,平日里也是朋友般称呼。

    当然,苏轼总是会因为一时的高兴,而写信告诉亲近之人,爷们又撞大运了!

    这次也不例外,苏轼向自己的首席大弟子黄庭坚,炫耀,他又得到了大宝贝。不过很不凑巧的是,有人到访。

    开远门,黄庭坚有点发愣,来的不是别人,而是苏辙的小儿子苏远。他和苏轼关系很好,但是和苏辙就淡了很多。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平日里根本就没有往来。

    见面礼,客套之后,苏远委婉地问道:“黄先生,我家二伯的几个门人这次也会省试下场,不知可否拜访过先生”

    黄庭坚和普通的文官不一样,他虽然官职很低,俸禄也很少,但是只要是对学问有所尊敬的人,都对他会给予足够的敬重。这是因为,他虽然在尚书省当不入流的小官,但却是编撰史书的官员,平日里颇为受人尊敬。称呼一声先生也不为过。而且黄庭坚的编史官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升迁过,也从来没有被攻讦过。

    仅这份水滴石穿般的坚持,就足以让人敬佩不已。

    只是黄庭坚心中忍不住纳闷,自己和苏辙走的并不近,苏远又是苏辙的小儿子,肯定代表苏辙而来,所谓何事

    事实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般。苏辙为人老成无趣,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加上这些年苏辙的官威越来越重,官职也越来越高,如今已经是国朝副相,是他们这些苏门末流想要巴结都巴结不上的大人物了。

    苏远来拜访,已经让黄庭坚很纳闷了,还询问苏门子弟是否来过拜访

    黄庭坚心里就老大不乐意起来,但他也没说,只是淡淡道:“不曾见过。”

    这话也就是让苏远识趣一点,差不多就得了,咱们不拉帮结派。再说,尚书省的校书郎,才九品的官身,就算是拉个凑数的人,苏辙也未必能看得上

    可苏远不敢走啊!

    他爹给他下了死令,必须要让黄庭坚看管好李逵几个,不能再继续败坏苏门的学风了,要不然……好吧,苏辙已经给他哥哥写信,碰了一鼻子灰。让苏辙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死局,他哥又被奸猾小人给骗了,而且还执迷不悟。

    他哥虽然在兄弟之中,只亲近自己的这个弟弟。

    但是让苏轼对一个亲近的人厌恶,苏辙显然也做不到。更何况,苏轼的性格比老好人更让人无语,他是个滥好人,啥人都能蛊惑的样子。

    苏轼对李逵满意之极,对李云高俅也是当成亲近晚辈,怎么可能因为弟弟的几句话,而要责罚他们

    高俅前后十来年,在苏轼门前立下鞍马之劳,他最穷最落魄的时候,高俅陪着他挖野菜,不要月俸都没走,如今日子好了,他苏轼能嫌弃高俅的军户身份吗

    他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

    李云更不要说了,护卫苏轼两年,又是干活,连种菜都不含糊,是个忠心耿耿的徒孙。

    于是,苏轼给他弟弟写信,让苏辙不要相信东京人的谗言,别动不动就对无辜之人迁怒,非君子所为。无奈之下,苏辙只能找黄庭坚了,苏远将情况说明之后,原以为黄庭坚会拒绝,甚至会给他脸色看。毕竟,这位脾气也不太好。反正脾气好的恶人,也不可能中了进士之后,当了二十多年九品芝麻官。是个人都会被逼疯的啊!

    但结局与他预料的完全不一样,黄庭坚捋着下巴上的长胡子,颇为动情道:“李逵李云都是好孩子,要是不能为朝廷效力,是我等之过也!回去告诉苏相,此时老夫值当竭尽全力,助他们考上进士。”

    说完,表情神圣,如同使命感的不容置疑。

    苏远张了张嘴,总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怎么黄庭坚连要求都不提,就如此痛快干脆的答应了下来他还准备花费无数苦功和对方软磨硬泡呢

    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是他有说不上来哪里出来问题。

    都说校书郎黄庭坚牛脾气,不好说话,平日里谁的面子都不给。怎么他来,就如此痛快

    好在,老爹交代的任务终于完成,苏远终于松了一口气,回去交差吧




第329章 情敌出现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逵的逆袭之路 ”查找最新章节!

    作为一个资深文人,黄庭坚每逢做事都是不急不慢的性格。

    再说了,他是史官,想要急都急不出来。

    在大宋有两种官员,官职很低,却能够让朝堂大佬避而让之。

    一种是御史,七品的御史将一品大员拉下来的记录比比皆是,绝对不是胡乱说说的。台谏官的威风,庙堂之上的大老爷们都领教过。

    所以,变法派也好,保守派也罢,都将台谏官作为最重要的控制衙门,从而掌握朝堂上的话语权。

    尤其是台谏官们还有一个喜好,为了出名,不惜和大佬们同归于尽的疯狂,让人谈之色变。

    另外就是编史官,校书郎九品的小官,在东京汴梁的地位连皇宫里的老鼠都比不上。毕竟老鼠还有太监宫女们追着打,而校书郎宛如幽灵一般,连太监宫女们都会视而不见。

    可要是得罪了校书郎,这位也有办法治人。比如说给哪位大佬的祖宗的记录之中夹张小纸条,销毁原本记录,偷偷造谣一把。让后来的编史官员分不清真假,然后记录到史书中去,不知不觉之间,就将人遗臭万年。

    黄庭坚做不出这等龌蹉事来,但也没人故意和他过不去。

    作为一个文人,一个有节操,有洁净灵魂的文人,黄庭坚没有问李逵的住处,更没有说自己主动去找李逵。

    反而用一招守株待兔的办法——死等。

    原因很简单,他是长辈,哪里有长辈眼巴巴的赶去给晚辈拜见的道理

    还有就是,他忘记问苏远了。

    和人少有接触,基本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黄庭坚除了自娱自乐之外,很少会有人来拜见他。所以一时不察,给忘了。

    校书郎才二三十贯的俸禄,还要寄钱会老家赡养家人。在东京城这等繁华之地,他的这点俸禄基本上和宴会无缘了。要是常年吃人家的请,脸面又下不去,请回来,荷包承受不住。要不是这两年他每个月京城的汇通钱庄会送来三十贯的孝敬,他连自己的小毛驴都要养不起了。

    京城有马棚,有日租,短途的马匹和马车的租赁,但是一趟就要一百多个大钱,他也心疼。

    黄庭坚看着空落落的院子,嘀咕起来:“万一李逵这小子不来怎么办”

    思及,顿时惊恐起来。自己刚刚答应了苏远,答应帮忙给李逵几个考前特训,万一要是学生没来,自己这个老师难不成要在梦里给李逵几个教授科举的办法吗

    想到这些,黄庭坚顿时害怕起来,不会自己在几个苏门小辈面前的地位,就像是他在尚书省当差一样,没有丝毫存在感吧

    想到这里,他琢磨着应该做点事弥补。

    找苏辙问地址,他丢不起这个人。

    难不成他这个大师伯在几个晚辈眼中真如此不堪,还要让外人得知

    这肯定不行。

    想来想去,决定找个知心朋友商量一下。

    “秦少游,就你了!”

    可是……万一李逵几个去拜见了秦观,而没有来见自己,他傻乎乎的过去,得知了真相,岂不是大师伯的地位要岌岌可危

    想来想去,黄庭坚觉得要用委婉一点的办法,眼前顿时一亮:“如此这般,既照顾了自己的面子,也不会让少游有所警觉。”

    说话间,他摊开了宣纸给秦观画了一幅画,构图很简单,只要是京城的人都知道,画的是琼林苑,这是在内城的皇家园林。

    大宋的皇帝就这点好,自家的东西从来不藏着掖着,清明节后的三月初,顺天门外的金明池琼林苑开放,皇帝驾临皇家园林之内,虽然百姓只能远远的看到皇帝的车架。且这几天,金明池这里是允许百姓做买卖,游览的去处,也是清明节期间,京城最为热闹的所在。
1...180181182183184...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