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高俅抬起眼皮,看着范冲,意思是,你丫不是自己人,该走了。
范冲毫无眼力见的装傻不知。
高俅无奈,只好支支吾吾的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引起李云的老大激动,跳起来惊诧道:“高兄,你竟然不能人道”
第345章 暴打高衙内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逵的逆袭之路 ”查找最新章节!
经常秀优越的范冲还不知道他在穷人出身的同伴眼中有多么招人恨。
但他真没想到,在京城有宅子,还是靠近内城的宅子,起码是四五千贯的一笔大财。这样人会是穷苦人出身。
李逵也好,高俅也罢,都是京城有大宅子的有钱人。
高俅更是如此,这厮还是个京城人士。
李逵和太师府的联姻要是不出意外的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李逵闭门不出,开始了他的苦读生涯。已经为省试准备筹谋了这么久,真要说放弃,说来容易,可做起来,对他来说确实很残忍。
也就是一个多月的事了,李逵不想放弃。
李云也只能跟着受苦。
再说了,在京城他也没什么朋友。高俅倒是一个,可元旦庆典,高俅跟着皇帝忙里忙外,当然,皇帝不一定能想到他,但他绝对不能让皇帝传唤的时候,他却不在皇帝身边。
过了元旦庆典。
高俅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日,他带着个年轻人步态散漫地来到了黄庭坚的小院外。喊门之后,阮小二开门见高俅,有点不乐意。自家少爷正在为省试苦读,你一个军汉,来添什么乱
阮小二自从知道了自家师傅的跟脚之后,虽说读书一团糟,但也以儒门种子自居。
俨然灰白色的死鱼眼中,看不大起军汉这等粗鲁胚子。
很不幸的是,高俅是自家少爷参加省试的几个朋友中,第一个成为军汉的同伴。
“义父,他看不起你。”
高坎阴侧侧的目光下,感受到了以前在街头混迹的时候,旁人那种厌恶的余光,偷偷对高俅进谗言。
高俅沉下脸怒道:“别瞎说,你我之事还未定下。等会儿我几位朋友要看看你的人品,别耍街头的那一套,他们都是读书人,今科下场的举子,他们要是看不上你,你我还是堂兄弟。”
“义父,这怎么可以……”
“禁言!”
“孩儿省的,义父且放心。孩儿也是知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场面人,且将几位叔伯哄高兴了,不会坠了义父的没名头。”高坎信誓旦旦道。
高俅丢下一句话:“他们都是某的贵人,收起你的小伎俩,省的到时候自取其辱。”
说完,高俅迈步走进了院子里,院子很小,回廊摆有几张书案,三个年轻人正在奋笔直书。李逵抬眼对高俅道:“高兄且等等。”
“义父!”
“让你禁言不懂吗”高俅心头越来越不耐烦,脸色铁青的呵斥道。
高坎无奈的舔了舔嘴唇,想张嘴,却不敢吱声。反倒是高俅很有耐心的等着,一刻之后,李逵停笔,开始默读自己写的文章。写文章虽有天分直说,但对于科举来说,应试的文章文采固然重要,但只要言辞达意,上下通顺,就已经进入了考官的眼中,有了拔贡的机缘。
殿试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科举千年,而千年之中的科举应试文章,却难以成就天下名篇的原因。
之后,范冲也停笔了。
他微微蹙眉,觉得速度上差了李逵不少。这让他有种很不好的感觉,明明自己的才学要高出李逵很多。但李逵写起应试的文章,却似乎有如神助,质量一点也不比自己差。科举评判文章的优劣,对于考官来说自然有标准。
虽说,考官也会因为皇帝的喜好改变自己的评卷侧重面。
但有些东西是说什么也不会改变的,比如说言之有物,这是写文章最重要的立意。比如说,鞭辟入里,这是好文章的基础。
可省试的时间太短了,考生本就来不及一遍遍修改文章,从而拿出他们最好的水平。
这就有了评卷标准,言辞达意,文辞通顺。即是可以取的文章。要是能够文辞顺畅,言之有物,就更好了。如果是辞藻华丽,文章宏达,这是连主考官都要摩拜的天才。
所以,平日里考生训练的主要重点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尚可的文章。
这就让范冲这种拥有强大知识储备的考生有点失落。因为,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就能写出让人惊叹的文章。
搁笔之后,李逵评判范冲的文章,范冲评判李逵的文章,李云……经常被放弃。
两人互相用心心相惜的眼神凝视一番,随即交换卷子。
黄庭坚在大宋秘书省掌管皇家书库,历年的考题他随便就能拿来。不仅如此,还有历年科殿试的卷子,他都会抄送过来。让范冲、李逵等人借鉴。这种学习就是士子们说的走捷径。但说这话的士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酸溜溜的羡慕嫉妒恨。
他们也想这样走捷径,但缺个能有此便利,还愿意提携他们的长辈。
等了一个时辰,高坎的腿都站麻了,还不敢大声吭气,一肚子的邪火在心头早就烧的旺旺的,可是高俅都不在乎,他能怎么办
说起来,高坎是个非常能专营的小子。高俅离开京城的时候,差不多十五六岁,那时候他才五六岁,俩人差了十来岁。要说俩人关系,仅仅是高俅当年在京东混迹的时候,诸多屁股后面的小屁孩中的一员而已。
可如今高俅不一样了,供职殿前司,还伴驾左右。虽说是个不入流的指挥,但在普通军户眼里,指挥已经是了不得的大官了,管五百人呢再说了,高俅被皇帝宠幸,将来别说指挥,就是个指挥使的前程也挡不住。眼瞅着要飞黄腾达了,这时候不抱紧高俅的大腿,还待何时
但抱大腿,哪有比认干爹更有前途
尤其是,高俅这家伙人五人六的,却没有孩子。不仅没有孩子,还不着急找媳妇,身边连个小妾都没有。
这要是过继给高俅当儿子,岂不是将来官爵唾手可得
高俅刚伴驾,就获得了指挥的官职,过几年,且不是要成指挥使的将军文官的恩荫,还是需要科举一条路,但是武将不需要。武将根本就没有什么科举之路。大宋的武举虽然十年中会举办一次,但一次只录二十人的武举,根本就不是武将的晋升之路。
武将晋升,最红还是要看当爹的什么身份。
面对高坎,高俅是一个脑袋两个大,赶又赶不跑,打又不能打。还让这小子搬出来了爷爷辈的长辈出来说项。
想到自己可能注定没有子嗣,高俅颇有点要认命的心思。
可想到李逵对自己的提携之恩,过继子嗣也算是人生大事。也该和恩主加好兄弟商量商量,至少在高俅看来,李逵看着粗鲁,却做事滴水不漏,或许能给自己更好的建议。
高坎见李逵等人终于空闲下来,腆着脸要给李逵等人请安,礼多人不怪,干脆行大礼,跪在李逵面前贱兮兮道:“诸位叔叔。”
李逵低头一瞅高坎这张脸,目光浮躁,面色奸滑,不像个老实人,抬眼看向了高俅,问:“这是你侄子”
“是义父!”
“混账玩意,大人说话,哪有你说话的份”
李逵闻听,顿时惊呆了,高俅这厮竟然找了个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看着和李逵差不多大的年轻小子当儿子。这高俅脑子坏掉了还是摊上了躲不过去的因果
随即琢磨,不对啊!
这厮喊高俅义父,那岂不是花花太岁高衙内
高俅没想到自己的堂弟第一次见李逵,就让李逵如此生气,显然心头也是一凉,难不成李逵也看出这小子不是好东西
面对李逵的询问,高俅一五一十地说起来,可这种事说起来没脸,没等开口,脸就红的如同成熟的樱桃般发紫:“这是家中三叔家的小子,说……说……要给我当儿子。”
“你高俅是娶不上媳妇了,还是贪图家里多个十七八岁的儿子可以长脸过继子嗣,说什么也不该选这么大的,万一你以后娶妻了,后宅岂不是乱套”
“再问你,堂弟给你当嗣子,你家里辈分怎么论你是当官了,脑子当傻了,还是被这小子迷惑了心智,要惹人笑话小弟说句不恭的话,他要是叫你义父,那么叫你父亲是什么仲父,还是祖父”
高俅一句句的听着,心中也觉得不妥当。哪里有将堂弟当嗣子养在家里头的
可他也有说不出的苦衷,李逵见状。对阮小二道:“将这货拖出去,别打死了,好好教训一番,乱家族辈分,要是出在李家,我非清理门户不可。”
高坎有点不敢相信,他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竟被李逵说的一无所用且罢了,还要挨一顿打,气地他腾地从地上跳起来,撩起衣袂要找李逵晦气。没曾想,阮小二早就等着,一脚踹在高坎的脚腕上,毫无防备的高坎直勾勾的扑倒在地。
随后,阮小二抓着高坎的头发往院子外拖走。
“义父,义父,救我!”
高坎哭喊者好不凄惨,李逵却心里很不耐烦,对阮小二道:“抽他嘴巴,让他消停些。”
要是换个人教训高坎,高俅早就不乐意了。但李逵不一样,这是高俅真正能够用性命相交的兄弟,李逵要动手,且不说高坎还不是他义子,就算是他义子,他也不会在意,随便打,只要不打死就行。
高俅抬起眼皮,看着范冲,意思是,你丫不是自己人,该走了。
范冲毫无眼力见的装傻不知。
高俅无奈,只好支支吾吾的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引起李云的老大激动,跳起来惊诧道:“高兄,你竟然不能人道”
第346章 苏神医
【】(iishu),
要不是高俅打不过李云,就李云这张臭嘴,他说什么也要将其撕烂。
不能人道。
岂不是骂他是个没用的宦官,摆设不成?
这个问题,关乎一个男人的尊严。
高俅又不是宦官,又没给切了,他自然是可以人道的,但是……一言难尽啊!
关乎到自己的尊严,他说什么也不敢爽利起来,警觉的如同只出洞口的兔子,总觉得有不坏好意的眼睛,窥视着他的后背。良久,高俅才反应过来,必须要给自己解释一番,要不然真坐实了,他真的成异类了。他这才后知后觉的反驳道“谁说的,我就是不能使女子有孕,那玩意好用着呢,但是多是做无用功而已。”
高俅偷偷抬眼偷看了一眼周围,发现三道目光,投射出的都是怜悯。这时候,他其实心里有点后悔了,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诸位,真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对对对,小弟说错了。”李云也感觉到刚才的已经深深刺痛了高俅,急忙抱拳作揖,向高俅赔礼。
其实对高俅最好奇的是李逵,之久之前,他第一见到高俅的时候,就觉得高俅身强体壮,怎么可能会没有子嗣,非要认个同宗的堂弟当义子?
后来……他也渐渐的忘记了这档子事。
高俅继续道“其实小弟有过妻室,当初高某跟着学士去了杭州,当时杭州大水,百姓流离失所,高某已经是成年儿郎,在学士的提点下,大奶奶的帮衬中,和一家中遭难的女子成婚。之后几年,婚后也算相近如宾,但却苦于一直没有子嗣。后来女子受不了流言蜚语,高某这才让其离开。之后,我那……不对,她很快改嫁有了身孕。”
李逵闻听,点头道“既然如此,就是有病!让医者看过吗?”
不孕不育而已,在大宋,真的会让左邻右舍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看来高俅或许真的是不孕不育,但也不至于让他才二十多岁就生出收养嗣子的举动出来。
这关乎子嗣繁衍,高俅就算是平日里洒脱的性子,也不敢小觑。高俅早就有过担心,这种担心一度让他愁眉不展,被性格跳脱,正在专研医学的苏轼看在了眼里。
自学医术的苏轼苦于没有能放心‘下药’的对象,眼瞅着身边的高俅得病了,自然要好好关心一番。
不得不说,苏轼对高俅的病情很重视,也想过无数的办法,还吃了不少补药。可是高俅的病情,似乎一点都不见好。时间长了,高俅气馁了,苏轼也觉得高俅没救了,只能残忍摇头。这也是导致高俅和离的最终原因。他内心最后一点希望之火幻灭了。
李逵闻听高俅竟然找了苏轼这个野郎中,气地直埋怨“你怎么去找了师祖他老人家?”
“学士待我情同父子,此事找寻常医师高某实在难以开口,也只能让学士帮忙了。”高俅说到这里,还是满满的感激。不得不说,苏轼给高俅治病真的下了大本钱。甚至没钱的时候,他老人家还带着高俅亲自去山上采药。这份情谊,高俅这辈子都还不清。
可问题是……
苏轼的医术就是稀疏平常的很,找他治病一通猛虎操作之后,他老人家把病人的病情耽搁治坏了,这种情况至少要占据九成,只有一成的机会瞎猫撞上死耗子,有药到病除的运气。
苏轼当初之所以敢给高俅治病,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医术有着盲目的自信。苏轼的自信绝对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王霸之气。让人生不出哪怕一丝的怀疑。更要命的是,他老人家对不擅长的事有时候会有很清楚的认知,但经常是盲目自大。比如说厨艺,他坚信自己厨艺惊人,实际情况是他经常做出让人哭笑不得的菜肴,把自己给吃恶心了。
当然,更多是他真的有这份能力和才华,比如画画,书法,治学。
但医术,绝对是苏轼身上为数不多的毒点之一,水平稀烂,却固执的以为自己是当世苏神医。
说起神医,不得不说起当年杭州城爆发的时疫,苏轼用一张从江湖郎中手中购买的方子,活人无数。一场瘟疫,在他老人家手里竟然瞬间被瓦解。这也是他老人家治病救人中最大的一次大运。
杭州城内,万家生佛,人人喊苏轼为神医学士。
可问题是,苏轼治病成功的案例,似乎……只有这一次。
李逵被高俅的天真吓出了一身冷汗,唏嘘道“高兄,你就没想过另外找人看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