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在大宋官场,知州是一道坎。但做通判不见得一定要升迁做知州才算是升迁,被召进京,才是真正的升迁。就像是李逵的师伯晁补之,在京城做九品官。去了扬州就是通判。
只要能进京,七品的京官,外放就能做知州。
这还不是要害部门,比如说秘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小官,在京城有时候穷的连维持体面都不成。可一转眼外放做转运使之类的比比皆是。
李逵琢磨了起来,沉默好一会儿,才轻声问范冲“他行不行”
“你舍得再说了,叔党这次也中了,排名也很靠前,状元对他来说希望也很大。”
范冲之前还以为李逵是故意端架子,没想到他真不想做状元,说不出的惊愕起来。
李逵摇头苦笑道“我没大志向,但有好处给个亲近的人,总比让别人得去好处好吧小师叔不屑做这种事,再说了,他的情况和你差不多。我家师祖也算是保守派的一员,他老人家和司马君实不对付,那是他们上一辈的政见不同。要是叔祖知道小师叔靠着这等手段得到了状元,他恐怕就惨了。还有,小师叔还要面对他叔叔,真要是写出吹捧变法的策论,他还如何面对自家亲叔叔”
苏轼平日里心胸豁达,但生起气来,谁的面子都不会给。当年怼皇帝,怼王安石,他都做过。虽然最后他认怂了,写了悔过书,但他认错了吗
苏过要是靠着蝇营狗苟的手段得了状元,按照苏轼的性格,这辈子这个儿子都甭想进家门了。还有苏辙的原因,可以说,苏过是他们中间最不可能为了状元去吹捧变法的人。因为一旦他这么做了,就会和家族彻底决裂。
想想都觉得好笑,大宋的状元,竟然还送不出去。范冲没意见,点头道“晚上我邀请他来你房里,我们细细谈。我们也算对他有恩,文家的姻缘可是咱们牵线搭桥才成了,他得谢我们兄弟。”
傍晚过后,马昱心事重重的跟着范冲去找李逵。说真的,放榜那天被李逵等人绑了,他也不生气。因为,那天没有李逵,也有张逵,徐逵。榜下捉婿的日子,不被人关注只有两个可能,太老或是有家室的士子。当然,被李逵套麻袋的时候,他想生气,可最后光剩下害怕来着。
尤其是李逵瞪他那种仿佛能吃人的凶恶的眼神,让他每每想起来,就有种心惊胆战的心悸。
被范冲邀请去见李逵,马昱一开始觉得没什么。
可是越走进李逵的院子,腿肚子就忍不住打颤。
尤其是看到昏暗的院子里,站着个铁塔般的背影的那一刻,他甚至有种想要扭头就跑的心思。
李逵笑着对马昱邀请到“伯仁兄,前几日小弟多有得罪,还请伯仁兄莫要记恨小弟。”
“没有的事,晌午小弟就想要来结识人杰老弟,不过……”马昱愣住了,实在说不下去。他回想起之前李逵和范冲的低声交谈,别的他没记住,但是中状元的事,他还是听了一耳朵。
两人似乎还让来让去,都很嫌弃的样子。
马昱当时就恨不得冲上去,对李逵和范冲怒吼“你们不要,给我呀!”
不过,这事他也不过是想一想,自己和范冲非亲非故,也不算一点关系都没有,同窗的关系是在的。但问题是,范冲可是太学中的贵公子,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加上才学也好,要不然范冲也不会在这次省试之中独揽第一的威名。加上范式门庭显贵,是成都府华阳的世家大族,其父亲范祖禹联姻还是东莱吕氏,外公是宰相。他这种门第的子弟,根本就进不了范冲这等级别公子的圈子。
也就是范祖禹如今倒霉了,贬谪出京了,范冲才有了落寞的迹象。
可即便如此,黄庭坚等人还是愿意收留范冲,可见世家公子的底蕴是他这等小官之子无法比拟的。不像他爹,恩荫出身,就算是徐州下面的县令、县丞,只要是进士出身的官僚,都看不起他爹。以至于他父亲做官也没了兴致,都开始琢磨致仕了。
更让人尴尬的是,如果是进士出身的官员,致仕的奏请即便上书了,朝廷还是会挽留一两次,以示恩宠。可是恩荫官员,致仕的文书送到吏部,盖上大印就会让他立马走人,太不把人当回事了。
就是这种情况,马昱少不了在太学之中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自卑也好,不合群也罢,反正马昱在太学里挺边缘,谁也不得罪,谁也不敢得罪。
落座之后,马昱很识相的道谢“伯仁谢过元长、人杰两位朋友的相助,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不过李逵向来做事风风火火摆手道“这是你的造化,文家可是大宋有数的门第,你能被文家人认同,是你的才能得到了认可。不过小弟找你来,不是为之前的事,而是想要问伯仁兄一句,你想要中状元吗”
马昱当然想,可他觉得李逵说这话似乎有消遣他的感觉,看向李逵的眼神有点像是看大相国寺庙会日摆摊的神棍。
心头不免悲愤起来!
你们绑人,欺负人也就算了。
反正结果挺好。
现在还想要骗人,难不成看我马昱好欺负不成
有道是士可杀不可辱,马昱真相在李逵面前以死明志,让眼前这个混世魔王知道,读书人的气节。可要是他死了,好不容易说好的媳妇,岂不是要便宜别人
想到这些,马昱觉得自己得忍,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也是一句至理名言,说的是计谋。
李逵根本就没看马昱的反应,而是追问“对了,伯仁兄,我想要问你,你家里对你支持变法派和保守派有何看法”
看法
啥看法
他爹是恩荫官。
甭管是变法派,还是保守派。都是大宋政坛的精英。他爹连个进士都考不上,压根连被人收小弟的资格都没有,要不然他爹也不会想着致仕了。
李逵见马昱不说话,继续道“这么说吧,文家对你的立场有什么限定没有。毕竟你也该知道,潞国公是保守派的人,他虽年事已高,但朝堂上的影响力还在。”
马昱真的怕了,他有种遇到疯子的感觉。可是巨大额利益让他根本就不想离开,哭着脸道“小弟被岳父领去见了潞国公一眼,也说不上对小弟有何要求。不过人杰兄,这状元不会是说说的吧”
“是陛下的意思。”李逵看对方的表情就知道,自己说服力不足,把皇帝搬出来了。
马昱瞪大了眼珠子,激动的颤栗起来,声音发颤道“这是真的”
见马昱终于信了,李逵咧嘴笑着,大巴掌拍在马昱的肩膀上,笑道“逵爷教你中状元!”
。
第358章 大庆殿中搏功名
皇帝当然不会明着对李逵说,你去考吧只要按照朕的心思去写,保准你中状元。
赵煦的执政经验再不足,这种话也会说出口。
但皇帝说过一句话“朕会照应你们的。”
这话就足够了。
范冲和李逵都是聪明人,即便当时反应不过来,但出宫之后一合计,就体会出这句话的深意来了。皇帝照应他们的理由只有一个,顺着皇帝的心意去做事。真要是和皇帝唱反调,赵煦即便是对李逵的印象再好,也容不得李逵落了天家的脸面。
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皇帝要推行变法,李逵或者范冲,两人之中必须有一个要死命的吹捧变法的好处,顺带最好连神宗皇帝也吹捧一番,才能合了皇帝的心意。
这事,范冲不能做,因为父子总是绕不过去的坎。
李逵也不能做,一是不想做,二是师门的原因。和师门决裂,虽不如和家族决裂的后果严重,但也会臭大街。
苏过的选择比他们更少,只能跟着苏辙一条道走到黑。
想来想去,李逵觉得与其这好处让别人得去,不如给个和自己亲近的人。这时候马昱就送上门来了。
说起来,中状元很不容易。
别说什么状元必须要模样周正,长相端庄之类的傻话。在省试之前,容貌根本就不会被纳入考试的成绩之中。阅卷都是糊名誊录的卷子,千篇一律的馆阁文体,谁知道写考卷的士子模样如何,是否俊俏唯独最后一关的殿试,容貌才会成为决定状元归属的附加分。
但也不是任何进士都有机会受到皇帝接见的。
一般情况来说,主考和大臣们拟订殿试排名,少则十几,多则十,要是皇帝勤奋些,上百也有可能。但几乎没有一个皇帝有心思将所有的殿试卷子都看一遍并且评分。毕竟殿试之后,最晚天就会出成绩。皇帝也要恰饭睡觉把妹的大忙人,怎么可能和几百份卷子死磕下去
一般如果是三十份被大臣们推选出来的卷子的话,皇帝为了谨慎期间,会见其中的一半以上士子。
这时候,长的好看才真正的体现出优势来了。
按理说,大宋的科举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可即便如此,还是会出幺蛾子。
大宋的科举继承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开增了县试,解试,省试的科举格局。并独创性的使用了糊名誊录制度大大杜绝了科考舞弊的可能。而殿试制度补全之后,大宋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华夏今后千年的科举制度。形成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层选拔制度。极大的维护了科举的公平选拔的制度。
但在殿试中状元阶段,还是会出纰漏。
比如说太祖是个直爽的人,曾经做出规定殿试成绩要是差不多,就按照交卷速度来决定状元归属。
但也例外的,有一次,进士王嗣宗和陈识同时交卷,评卷相当。于是太祖坐在龙椅上一拍脑袋道“打一场,赢的中状元。”
文状元,变成了武状元。
寇准主持殿试的时候,开创了大宋殿试地域黑的先河,还说过这样的话“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
还有一次,真宗喜欢选长相好看的当状元。
神宗时期,皇帝因为痴迷黄裳的文采,皇帝是新科进士的迷弟,黄裳在参加殿试之前就内定了状元。
再比如宗室不宜为状元。
长幼有序……
反正,大宋的殿试黑点很多。谁知道,皇帝什么时候脑子抽了一下,出昏招
如今,皇帝想要让新科士子们吹捧他的老爹,这也不算出格。毕竟,赵煦与他祖宗相比,做的并不算是太出格。
至于说李逵能中状元吗
当然能。
状元是朝臣评选出部分卷子,通常不会超过三十份,然后让皇帝决定选那份卷子为状元。可以说,决定状元归属的人只有皇帝,他要是觉得李逵行,李逵就是状元。这和他肤色黝黑,身材高大,面相凶恶都没有关系。反正皇帝不隔应,臣子也不会有意见。
可这事,李逵不能做,做了就是欺师灭祖,和苏门割裂。
这等不义气的行为,李逵这么可能毁掉自己的名声
至于马昱
只要文家不在乎,他是没有立场可言的。状元哎,以前根本就不敢想,如今有人送上门来,他要是还扭扭捏捏的装清高,万一李逵不告诉他中状元的秘密了呢
他后半生,注定会在悔恨中度过。
马昱当即站起来,躬身依次对李逵、范冲作揖行礼,他倒是想行大礼,为了状元,面子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该扔掉,还是得扔掉。感觉作揖的规矩太小,干脆行大礼,跪倒在地上。
“人杰,元长,生我者父母,恩我者两位,小弟在此立誓,马昱绝不背叛,如有二心,天诛地灭!”马昱肃穆道,说的是情深意切,可是味道有点不对劲。
能为了富贵不要气节的读书人,都是奸佞。
这话似乎是师祖说的,李逵脑子里突然蹦哒出这么一句话,着实让他吃惊不已。可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似乎经常莫名其妙的有人给他下跪,信誓旦旦地说些效忠的话。之前是高俅,也是说了差不多的话,现在变成了贡士马昱,将来这家伙还可能是状元。
李逵琢磨着,自己似乎不想做奸臣,也已经走在了奸臣的不归路上了。
范冲急忙扶起马昱“伯仁兄,你我同窗多年,何必如此”
马昱能不表示吗
可范冲根本就拉不起马昱,马昱也知道,眼前两人之中,范冲不过是个跟班,就像是他被李逵几人绑了送去潞国公府。主角应该是毕渐,他不过是随后的赠品。之所以最后他成就了美事,主要是毕渐这家伙心太大了,被文公看出了端倪,果断放弃。
要不然,联姻潞国公府这等好事也轮不上他。
范冲也是如此,这位真要是被皇帝赏识的话,范祖禹也不会被贬谪去了岭南这等险恶之地。
马昱心知肚明,他要投靠的不是什么范冲,而是李逵。至于说李逵会不会接受,他并没有把握。在他看来,李逵神秘的如同黑夜的山魈,根本看不清真正这位的真正深浅。
范冲拉不动马昱,但李逵伸手在地上一捞,马昱就像是纸做的人似的,被李逵给提起来了,李逵并没有客气。
给人下跪,就能得个状元。
这不亏。
这也是因为这个状元他不能去争,要不然也不会有马昱什么事。
就如此……如此……如此……
李逵直接在马昱的耳边说了一阵,马昱惊诧莫名,骇然道“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你应该明白了,我和范兄不能争这状元了吧”李逵砸吧了几下嘴巴,发出啧啧的感慨道“别告诉我,你连给先帝的功绩吹捧都写不出来”
“这绝无可能。”
说到写文章,太学出生的新晋贡士马昱自然毫无压力。他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如何能够通过省试,顺利拔贡,且成绩在贡士中也是极为优秀的一小撮
不过,李逵还算地道,随即又告诉马昱“但是马兄你要想清楚,这事虽然简单,可不见得结局一定会很好。还记得太学之中有位前辈周邦彦吗”
“这位学长是太学中的传奇。”说起周邦彦,马昱不住神往。次年来京城,就几个月的功夫,写了几篇吹捧皇帝的赋,竟然被神宗皇帝看重,直接赐进士出身。之后升迁之快,大宋官场半年过往之中,也是少有。只是,这位前辈如今混得并不好,主要是保守派将他视为眼中钉,变法派也没把他当自己人。
但做官这种事,怎么敢打包票注定会一帆风顺
李逵帮他,是恩情。不帮他是本分。
即便李逵不出手帮忙,马昱也要感谢一番李逵。要不是有李逵在省试放榜之日,将他绑了送去文家,他能够获得如此好的姻缘吗文家这等豪门大阀,可不是他这样的士子能够够得上的存在。只要他和文家小娘成亲了,今后他也算是大宋顶级世家圈子里的一员了。以前范冲这样的贵公子不待见他,今后却要和他兄弟相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