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李逵不在乎钱不钱的,他出手主要是闲得慌。

    另外范冲是真的穷急眼了,但也是一时之困而已。

    李逵说文家给的钱都让他发给穷人了,其实也没错。开封府一百多万人口,还有诸多失去了土地的流民在这个偌大的城市讨生活。有人过不下去,再正常不过了。李逵出钱招揽一些人,也不会引起注意。

    当然,幌子也有,对老弱妇孺给予救济。

    这是好事,皇帝听了也要赞扬几句。

    原以为是一场寻常的琼林宴,没想到毕渐从一开始就打着和李逵等人水火不容的态度,让人不免猜测,毕渐的用意。

    能够金榜题名的进士,那个是傻子

    榜下捉婿,就算是李逵动手了,也没有伤着人,更是京城科举的传统,没有人会因为这样的遭遇而怨恨李逵。但毕渐的反应给人一种,仿佛他们有仇的样子,并且将矛盾激化。

    他们似乎从毕渐的态度之中,得出了一个猜测。毕渐和李逵作对,应该是毕渐和李逵水火不容是做给人看的,不会榜眼还没做官就已经投靠人了吧

    不少人面色古怪猜测,这下手也太快了。他们都来不及反应。

    就连李逵也觉察出毕渐的反应有点过激,他能够看出对方对他的恨意,都是装出来的样子。可这家伙不会是投靠了李清臣吧

    还真有这种可能。

    宴会在马昱好不容易憋出的琼林宴恭和诗“丹墀密勿对尧言,忠款拳拳实恋轩。帝学缉熙方显行,圣心左右已逢原。光昭宝画敷明训,仪侈琼林匝异恩。百拜赓歌天日皎,报君惟有此心存。”

    琼林宴恭和诗,其实就是对皇帝说的马屁话,格调不会太高,也写不出气势磅礴的字句来,最重要的是表忠心。除了状元需要纠结很久,努力作的严谨些,其他人真都是随便写两句就完事了。

    毕竟,状元要代表新科进士献诗。

    一场气氛热闹,但已经各存心思的宴会,在皇家园林中结束。

    离开的时候,新科进士们虽然都一个个踉踉跄跄,但都面带喜色,对他们来说,接下来他们需要等待的就是选官。

    范冲、苏过、李逵几个自然要扎堆,李逵不敢多喝酒,微微有点酒气。他怕喝醉了,当晚有同科进士送不远处的御医馆。

    回去的路上,范冲却带着些许忧色道“伯仁,叔党,你们有何打算”

    “但愿选个不太偏的地方做官吧。”马昱是状元,授官就是通判。其他人可没有这等好待遇。

    当然,李逵也有这机会,但最终看皇帝怎么想。

    苏过想了想,还是觉得这事需要家里人出谋划策“我给家父去了信,算日子,也该来了。”

    “我准备去秘书省做校书郎,叔党,不知苏公近日可方便,我去拜访”范冲只是让苏过传话,后者心知肚明道“我回去问问”

    肯定有空,苏辙和范祖禹不仅仅是同党,还是曾经的上下级关系。给事中就是中书侍郎的下属。

    反倒是李逵有点茫然,他都不知道该去当什么官做官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枷锁,按照他的殿试成绩,七品官稳了。这是进士出身的人需要三年,甚至六年才能达到的高度。但对李逵来说,这是要开始装孙子日子,难受啊

    不过,很快他就不用担心无事可做了,三叔公要进京了。




第371章 三叔公进京
    求收藏,求订阅,喜欢本书的朋友多支持一下,谢谢

    东京东北的五丈河水陆码头,一群短打扮的年轻人,簇拥着一个白发苍苍,却神采奕奕的老者,从一艘楼船上下来,老人手中拿着鸠仗,穿着和季节不合时宜的裘装,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一开口,浓烈的地方口音,显然是第一次来京城的土包子。

    “不愧是京城,人多的吓死人”

    码头上,自然是人来人往的场所。老头似乎见过点市面,却也被如此拥挤的场面,镇住了。

    好在那种只有码头,货栈,贩夫走卒聚集的地方,才会有的酸臭味飘荡在空气里,把高高在上的京城拉低了不少。让老头的迟疑消散了不少。

    “三叔公,您老小心。孩儿们准备去租些个马车,再去逵娃子的家里。”

    “混账玩意,逵娃子也是您叫的”

    被训斥的这位,直不楞登的看着自家亲叔叔,有点转不过弯来,这逵娃子自己也叫了十多年,怎么就不能叫了

    您老也太霸道了吧

    但没办法,谁让他是长辈呢

    “得了,您老是长辈,您说了算。”

    李林无奈,他根本就不想跟着三叔公出门。如今的李林在京东东路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但跟着三叔公出门,经常被训的三孙子似的。尤其是让人无语的是,三叔公最近培养了一细,来检擦族人,娘的,是人干的事吗

    作为在百丈村除了李逵和李全之外,最有土匪气质的二代族人,李林身上的把柄就如同夏天换毛的老狗,一把把的往下薅,都不带停顿的。

    要说百丈村一霸李林在族里最怕见到谁

    毋庸置疑,就是三叔公,李利广。

    可怕什么来什么,三叔公却最喜欢出门的时候带着李林。一开始,李林还以为这是长辈对晚辈的抬爱。后来又一次,三叔公说漏了嘴,他才明白,压根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三叔公之所以带着他,是因为三叔公不在族里的时候,就如同山林里没有了老虎,李林这只猴子要称大王了。带着他,可以一路上,时时刻刻镇压着他。

    没想到,里外里都是套路。

    “这位老爷子,您老精神呐”

    三叔公抬起眼皮瞅了一眼李林带来的街头帮闲,长的倒是伶俐,眼珠子滴溜乱转,是个不安分的小鬼。

    但三叔公抬了抬眼皮,对来人道“京城人士”

    “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小人侯保义,街头人都叫我侯三。”对方规规矩矩的对三叔公说到。

    “京城的路都认识吗”

    “大部分都熟。”侯三不是故意谦虚,而是东京城太大了,就算是从小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本土人士,也不敢拍着胸脯打包票说自己熟悉每一条巷子。

    “保康门有一条李家巷,你可知道”

    三叔公端坐在码头上的一个货箱上,别看老头似乎上了年纪,却一双招子明亮的如同星辰,让人生不出轻视的心思。

    侯三闻听是李家巷,顿时眉开笑颜道“老爷子,要说别的地方,侯三也不敢打包票说一定能把您带到,但这李家巷子前些日子我还去过。这李家巷又称学士巷,以前还真出过一位天章阁学士。说起来您老可能不相信,李家巷最近可出了一位大爷,高中进士第三名,探花郎。这位爷进京的时候,还是小人给带路的呢。”

    “行了,就他了。”三叔公认准了侯三之后,侯三对三叔公建议道“您老且慢移步,小人去给您找几辆马车来。”

    “不用,走着去。另外,路上叫我三爷。”

    “行咧,三爷”

    三叔公大手一挥,对于坐车他不习惯。再说了,都进城里了,抬抬腿就能到了,还用什么马车

    别看如今李家已经发达了,但三叔公还是过着简朴的日子。除了他身上的那件裘皮,身上都没有一点值钱的家当。尤其是皮子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皮子,是山林里的老罴的皮子,还是夏天的皮子,摸着扎人,还贼重。

    任凭侯三说破天,什么路途遥远,什么您老金贵,三叔公都不为所动,执意要走过去。

    侯三无奈,只好带着人走。

    可当他发现,队伍出奇的庞大,而且还一个个都带着长刀。不同于朴刀的双手长刀,这帮人都带着不像是大宋流行的朴刀,似乎是单手刀。

    大宋不禁止武器。

    尤其是看上去并不怎么危险的单手刀。

    唯独让城门卫兵注意的是,这个带刀的队伍有点长。足足有五六十人。

    还有两个人背着黑锅,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仿佛不像是大宋人似的,可开口却是大宋口音。都是京东东路的人。

    而领头的那个老头也古怪,这季节,还穿着黑熊皮的袍子,不热吗

    biqu热。

    当然热了。

    不仅热,而且还重。

    但三叔公是要脸的人,他能说热吗这是气度,是气势,老头说什么也不肯脱。

    路上不仅不能表现出丝毫的劳累和困顿,但老头额头上的汗水都已经流淌了下来。走出去十来里地,三叔公不耐烦起来,问候三“这保康门还没到吗”

    “三爷,这才哪儿到哪儿,才走了一半。小人还是劝您老雇几辆马车,也方便些。”侯三也是一头的热汗,他做码头带路的闲汉日子不短了,遇到这样的雇主,也是头一个。

    又走了十来里地。

    老头也是旅途劳顿,一路走来已经是口干舌燥。喘气如牛,主要是那件装门面的皮袍子,让他消耗了太多的体力。老头给身边的李庆打了个眼色,后者瞪着眼瞅着周围的环境。似乎很快就找到了目标,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死胡同。

    侯三抬起袖子,抹着额头上的热汗,回头刚想要对三叔公说话,却发现身后一个人都没有了。

    正在侯三表情诧异的有种见鬼了惊悚的时候,后领子被人一把掐住,身体如同一张纸片似的被扯进了死胡同里。

    侯三还以为自己遇到地面上的劫匪了呢

    闭着眼睛求饶道“诸位好汉,小人就是个穷苦命,帮人带路混口稀的度日,还请诸位好汉爷饶命。”

    “小子,你故意带偏我们,还敢说自己是穷苦人。穷苦人就没有你这么不实在的人,说,到底哄骗我们来这里做什么,有多少同党”

    侯三睁开眼,却发现制住他的正是那位三爷身边的中年人。此时正凶神恶煞的盯着他,而他眼神撇了一眼周围,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周围的汉子都将腰间的刀拔出了一寸,寒光乍现,威胁之意显而易见。尤其是,他看到了几个半大孩子,也是装出一脸凶恶的样子,拔出巴掌大的短刀,侯三还怎么不明白,他这是掉进了贼窝。可侯三自己在心里头一个劲的叫屈。他什么时候给人带偏了路

    又不是坐着马车,他也要走路的好不好他都热的亵裤都黏糊糊的了,他这是何苦来哉

    “三爷,三爷,小人真的没有带错路啊这不,保康门都快到了,这里都能见到城门楼子了。”侯三连爬带滚的扑倒三叔公面前。

    而三叔公呢

    终于将身上的皮裘给脱了下来,就丢在边上,那股子酸涩味,如同老坛腌制的咸菜,味道浓烈且辣眼睛。

    三叔公愕然的看着侯三,随后对李庆道“去,街头看看,有没有城门。记住,城门下有字,你眼神好,认准了就回来告诉我。”

    “您老放心吧”

    这百丈村出来五十个壮丁,年长的由李林带队,一两人,也是军中的说法,就是二十五人。少年由李庆带队,也是一两人。加上三叔公,正好是五十一人。

    人人带刀,还带着行军锅。这丫看上去根本就不像是乡下老农进城走亲戚,而是积年老土匪,带着一群杀千刀的匪兵匪将,来城里做大买卖。

    想到这里,侯三一阵后怕,要是真做下了大买卖,最后开封府查到了他的头上,岂不是自己成了帮凶,落下个发配的苦役

    可这时候想要走,哪里还能走得脱

    没多久,李庆回来了,对三叔公道“三叔公,真有城楼子,没错是保康门。”

    侯三张了张嘴,还是忍住了,不敢说。他很想告诉对方,这里虽然能看到保康门的城门楼子,但是门楼上的字比较低,根本就看不到。他也很纳闷,这个看似长相凶恶的少年郎,怎么看到的保康门这三字的

    可他只想尽快脱离这帮匪徒,只能不做声。

    被押了出死胡同,侯三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街斜对面,又一个市易坊,是京城很大的交易坊市,因为需要收税做了个高大的门楼子。而李庆指着市易坊对三叔公道“三叔公,您看没错,这就是保康门。俺认得这三个字。”

    侯三惊呆了,他说什么也想不明白,看上去那么凶恶的李庆,竟然一转眼傻的如此纯真,如此可爱。

    尤其是那份自信,侯三绝对学不来。他就是想不明白,不识字就那面丢人吗是谁给你的自信,指着市易坊睁着眼睛说就是保康门的

    还真别说,李庆的自信是侯三给的。就他和五叔李林带着的人马,要是去不大的山贼寨子边上一站,对方要是识相的话,少说也该给上一笔不少于五十贯的路费。就侯三这等贼眉鼠眼的闲汉,还敢骗他

    三叔公笑道“李庆过来搀三叔公一把。”

    可没等李庆搀老头,老头手中的鸠仗就落在了李庆的脑袋上,三叔公气地大骂“李庆你个浑球,读了一年多的书,都读到后腚去了,这是保康门吗”

    “这是保康门吗”

    李庆捂着脑袋,凶恶的瞪眼看向了侯三,大怒道“贼子,害我”



第372章 姜还是老的辣
    李庆也够胆,愣是指着市易坊说成是保康门。

    三叔公识字虽不多,但也跟着颜夫子将就的学了一些。至少保康门这三个字,他认识两个。市易坊,这三个字,他认识一个。而李庆呢

    这货读书一年,竟然一个都不认识。

    三叔公都快气炸了。

    因为读书没读好,被三爷揍得吱哇乱叫。看到这一幕,侯三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像极了学渣被父母毒打的场面。至少山里的土匪和强人,不会因为读书没读好,成了睁眼瞎,被大头目拿着棒子在街头追着打。

    可即便如此,身为见多识广的京城人士,三叔公这碗老酒,还是让侯三刚嘬了一口,就呛的受不了。

    这位爷什么来历

    为何如此大的气场

    不过很快,侯三不再纠结了。因为三叔公带着人进了李逵的宅子,想来是探花郎的家里人。侯三不仅为李逵默哀不已,摊上这样的亲戚,即便是新科进士老爷,也恐怕也不容易吧

    院子里,无所事事的小娥正躺在软榻上晒太阳,最近黑了不少,但看着还算白净。
1...218219220221222...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