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姨娘王朝云捂着额头苦笑不已,王诜是和苏轼一样性格的人啊!
都是有多少花多少的拖地棺材。
就拿苏轼来说,他有钱的时候,能够用皇帝赏赐给他的金子去疏浚西湖,杭州的那个西湖。花了多少钱
不知道!
他老人家根本就不在乎钱。
总是到没钱的时候,才会想起来,钱还是有用的。有几次倒霉的时候,他连走马上任的路费都凑不起来,经常是走到半路上,发现钱用光了。没办法一家老小住在驿站里,然后给朝廷上奏折,说自己路费花光了,要不别费事了,就在当地做官吧
在汝州的时候就这样。
&nb
第130章 反省
王家走了,曹家又来了。
不同于王家的人,曹家派来的人一团和气。
“李兄弟,曹家是来交朋友的。”
初次见面,曹家管事曹仓给李逵的感觉很好,对方甚至根本就不谈生意,反而送来了一套禹州出产的茶具。禹州的不少窑厂是御窑厂,专门替皇家烧造官窑,但是也有不少为民间烧造的精品瓷器,品相和精美度一点都不比官窑差。
高俅眼热的看着这套精美的瓷器,他一个月挣两贯钱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
黑陶茶碗又结实有好用,还便宜。可是自从收入涨了十倍之后,他开始对生活品质有了追求。
李逵低头看着锦盒中的瓷器,微微一笑,将瓷器往前一推,道:“无功不受禄。”
“哈哈,李兄弟说笑了,你的雪花盐在汴梁可是闹出了偌大的风波,要不是市面上没有货,必然风靡京城。就凭这一点,曹家就有结交李兄弟的理由。”曹仓将锦盒往李逵身边推一推,笑道:“你或许想要问,不管是学士也好,还是其他人也罢,都说雪花盐是刘家的。可是有些事,纸是保不住火的,刘家的人在京城的表现太差。更不要说请得动学士出面了。”
李逵无奈,对方的口气完全是吃定了自己,却能说的如此坦荡,也是一种本事。
这种无力感,就像是他和王管家的关系颠覆了一般。
李逵摸了摸鼻子,他有一个疑惑,王管家最后都没有告诉他,为什么京城会一下子对雪花盐如此推崇
就凭借苏轼的名头
李逵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好奇心终于冲破了理智,李逵问:“曹管家,小子有疑问想要请教”
“但说无妨!”
“雪花盐在京城出现才不过短暂的半月不到,却获得追捧,你也别不承认,要不是为了雪花盐,你也不会出现在颖州。小子就是不明白,凭借我师祖的名头,恐怕无法做到这一步吧”
李逵见推辞不过去,于是就不和曹仓客气,反而问出了他内心的疑问。
曹仓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的疑惑,疑惑李逵竟然不知京城的轰动,随即爽朗的笑道:“李兄弟不知,做哥哥自然要好好说道。这雪花盐是在京城出现才短短的十来日。但是你不知,这雪花盐其实是在京城出现第二天,就名满京城了。”
“哦!”这下子,连李逵都不淡定了。这速度……难道是皇帝也下场了
宫里的刘清菁难道在小皇帝跟前吹枕头风了
曹仓很快就揭开了谜题:“这要归功于王驸马,他在收到雪花盐之后,觉得老朋友在和他开玩笑,信上说的天花乱坠,什么卤毒尽去,延年益寿之效。他老人家带着雪花盐去了太医院找医正。然后医正煮了一锅豆浆,将盐倒进去了,你猜这么着……”
“豆浆还是豆浆,但是变成了咸豆浆。”李逵明白了,太医院的背书,足以让人坚信雪花盐神奇的保健作用。
但真要说盐卤对人体的伤害,其实很轻微。毕竟几千年来,盐都是卤水煮出来的,真要是连盐卤都没有了,这还是盐吗
不管哪里的盐,或多或少都会有盐卤。
而盐卤是点豆花的一种不错的凝固剂,当然石膏也可以。
曹仓一开始还以为李逵完全不懂,没想到他还没有说完,李逵就明白了。这让他顿时对李逵的印象又提高了几分,显然秘方在李逵手里。
健康。
有钱人怕死。
这还用猜吗
既然曹仓有什么说什么,毫无隐瞒,李逵自然也爽快些:“曹兄,既然是王驸马带盐去了太医院,得出了结果,那么他就家就肯定会第一时间就来找小子。”
“你把秘方给卖了”曹仓突然紧张起来,随后懊恼道:“李兄弟,你怎么能把秘方给卖了呢这秘方在手里,想要多少钱不都是一句话的事吗”
“曹兄误会了,不是卖了秘方,而是将京畿的售卖权给了王家。”李逵顿了顿,接着道:“当然,有期限,一个月。雪花盐刚刚上市,能卖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一个月后,王家也好,曹家也罢,都有机会争夺京城的售卖权。”
曹仓还以为李逵已经做出了决定,有点尴尬,准备离开。
反而李逵叫住他道:“曹兄,你不会想走吧”
曹仓尴尬道:“既然已经允诺,曹家自然等一个月后再做打算。”
“可我说了,京城的售卖权是给了王家,但其他地方呢大名府的繁华比不上京城,但在大宋也是一等一的城邑,更何况河北河西两路富庶之地,难道曹兄就不动心”李逵笑道。
曹仓当即心领神会:“王家什么条件,曹家也是什么条件,还请李逵兄弟放心,曹家只挣该挣的一份。”
曹仓满意的离开了颖州,同样也给李逵留下了一万贯。反倒是高俅已经对李逵的挣钱能力开始麻木起来,他甚至觉得李逵这厮之前说过要做百万富翁,也是手拿把攥的轻松了。
但是高俅却不太放心,毕竟王家不简单,曹家更不简单:“人杰,你就这么相信他说的”
“不信!”李逵坐在钱箱前,摸着一个个摸样可人的银锭,从付钱的手段上来说,曹家高了王家不知道有多少,王家用的交子,价值低下不说,有时候还会遇到信用无法兑现,小地方就不大喜欢交子,但是金银在任何地方都是硬通货,好用的很。仅凭这些就让他相信一个辉煌了上百年的将门,他说什么也做不到:“曹家也王家一样,只要有机会,恐怕我这个白丁会被他们吞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但是谁让我看曹仓顺眼呢”
“上万贯的生意,就因为看顺眼……”高俅艰难的吞了一口唾沫。他有种脑子转不过弯的木讷。
李逵道:“别瞎想,这钱不仅仅是我挣,
第131章 低头
这一夜,注定很多人会难以入眠。
高俅其实内心挺后悔,他说了一个可能发生,却也不一定会发生的报复行为。这取决于章惇这位曾经是苏轼恩人的态度。
可事实上,苏轼已经感觉到了压力。
不是从高俅身上。
更不是从李逵的抱怨式的吐槽。
而是周元的遭遇。
周元只不过是他的弟子,还是在弟子之中没有多少存在感的边缘人。就连周元都在章惇打击报复的范围之内,可以预见,一旦官家亲政,章惇回到京城,担任高官之后,对他的磨难就将真正开始。
其实,苏轼本人对这样的打击报复是不怕的。
有什么呀!俺老苏啥场面没见过
可问题是,他将面临和当年‘乌台诗案’一样的内心恐慌之中。‘乌台诗案’虽然一开始针对的是新党不满于苏轼这位在文坛有着超高影响力的文宗,吐槽新党的害民,朝廷的胡作非为,皇帝的昏庸……这么说来,他入狱吃牢饭是应该的。
但很快,苏轼发现‘乌台诗案’已经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
而是围绕着他的关系网络,针对一大群人的镇压。
这时候,他才真的怕了。
那么多朋友,亲人,都因为他一时的牢骚之气,要面临牢狱之灾,这让他于心何忍这才是苏轼多次想要自杀的原因,他想用死让这场针对他的宣告结束。同时,这也是御史台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的目的,将案子一再的搞大。团伙作案,总要比个人犯案要被重视的多。
几经磨难之后,苏轼怂了,他在大牢之中,一口气吐出了二十多个‘从犯’,而他作为主犯,这才让李定等人满意。
也不能说满意,因为大佬王安石开口说了,大宋没有杀文臣的先例,这是先皇的诏令,他不能违背。
眼瞅着诛杀苏轼不成,最后制造了一个‘窝案’,苏轼成功将自己冤成主犯,最后不了了之。
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这背离御史台的初衷。新法执行,已经有过一次变法失败经历的王安石和新法的党徒们都异常紧张。深怕一不小心,再一次步了当年失败的老路。于是御史台就瞄上了苏轼,说白了,就是杀鸡儆猴,用文臣的血来震慑新法的反对者。既然是杀鸡儆猴,这只鸡就不能是无名之辈,要有足够的分量,起到震慑的作用。同时也不会引起太激烈的反应。苏轼就很不错,文坛宗主,名声在大宋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同时皇帝还很不喜欢他,也该是他倒霉。当然,还要具备一个条件,大嘴巴。
可见,苏轼当年遭遇的迫害,一半是新党的刻意为之,而另一半,是自己送上门去的。
但这个阴谋,最后还是失败了。
御史台的阴谋最终失败在了他们大老板王安石,二老板章惇的手里,不得不说,这很让人懈气。
这些苏轼都明白,正因为明白,才让他后怕。即便他最后没有死成,但对他的迫害却没有因此而停止。苏轼最后在大牢里不是‘咬’出了二十多个从犯吗,这些人就需要受到惩罚。几乎一夜之间,皇帝就同意了对这些人的流放。这也是大宋有史以来,最大一次政治流放,被波及的官员足足有二十多人。
连坐啊!
他已经有过一次经历了,眼看着第二次又要来了,他能不紧张吗
可实际上他真不紧张,他纠结痛苦的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其他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等等,那个不是才学卓越之栋梁
可就是因为他,这些人却一直做着累死都没人知道的小官。
按照他们之间大部分的履历和才能,不久之后应该是官场的中流砥柱。因为‘乌台诗案’却让他们在年富力强的年纪,却做着无足轻重的小官。弟弟苏辙更是在一个小地方当了酒监,就是管理酿酒和收酒税的小官,足足五年,没有得到升迁。其他人多半是如此的境地。直到五年之后,他们这些进入仕途已经超过十五年的进士们才像是一个官场新人一般,逐渐获得升迁。
但无一例外,都没有获得朝廷的重用。
污点,他们身上有了一辈子都无法洗掉的污点。可以说这些人的政治生涯,全部被自己给耽误。虽然,每一个人都没有怪罪他的意思。但苏轼内心的愧疚,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被冲淡。
不得不说,苏轼对弟子们是心存愧疚的,因为他,他的弟子才不被重视,一身的才学还被耽误了不说,还一个个穷的叮当响……以至于有人以为,苏门子弟的‘穷’,是一种修行态度。
可谁愿意受穷
翌日,高俅和往常一样大清早开始收拾起苏轼的书房。然后将要发出的信件选出来,他会细心核对一遍,这也是他平日的主要工作。书史,就是做秘书的活。按照以往的习惯,大部分书信的信封会高俅写。
但是这天,他翻到了一封信之后就不淡定了起来。
信封不
第132章 你的铮铮铁骨呢?
沂州府衙,这段日子章惇整个人都病怏怏的无所事事。
地方上的小吏们,虽然没有高官厚禄,但还是能够自己找食把自己喂饱。要是之前的章惇,章子厚,他见到了这些趴在大宋身上挖墙脚的蠹虫,恐怕早就用他的雷霆手段将人治的服服帖帖的,该下大牢就下大牢,该撸掉就撸掉。
如今,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的章惇已经不在乎这些人小人物蝇营狗苟了。
之前他唯一的乐趣就是欺负一下苏轼的那个弟子,沂水县县令周元。
可逮住下属往死里欺负的成就感本来就很低。尤其是这个人还弱的根本让他提不起劲来。
他欺负周元,更希望看到周元这小子崩不住,去给他的老师苏轼告状。
可惜,等了很久,苏轼都没有找上门来找他理论。
这让章惇很失望,觉得周元就是个怂包蛋,欺负这样的怂包,很没有成就感,他都嫌丢人。尤其是周元如今的日子很不好过,已经快成为沂州官场的笑柄。
他老婆来了。
他以为能够趁着老婆不在纳妾,生活美滋滋。
然后他悲剧的发现,家里母老虎来了。自己连县衙都不敢回去,堂堂沂水县县令,却被老婆吓得不敢回县衙。
这样的软蛋,是提不起章惇的兴趣的。
但是这天,似乎有点不一样了。
从颖州来的一封书信,通过驿站的快马送到了章惇的书案上。
在看到信封上熟悉的字的那一刻,章惇内心是有点复杂的。他曾经将苏轼认为是毕生挚友,甚至不惜让王安石为难,也要维护苏轼。当年为了朋友,他让大哥王安石丢脸,让一干小弟蒙圈,以为二哥叛变了。可是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还是换来了背叛。
就像是一个痴情的女人,掏心掏肺之后,却被渣男无情的抛弃了。
章惇的朋友不多。
他是嘉佑二年和嘉佑四年的进士,其中嘉佑二年的进士身份他主动放弃,拒绝了皇帝的敕诰,因为那一年的状元是他侄子,叔叔居于侄子之下,他羞于做官。准备来年再考,说他持才傲物也好,说他心胸狭隘也罢,反正他是一个干脆的人。于是他在嘉佑四年再一次参加了省试和殿试,这一次,他进士及第。但可惜的是,他没有获得状元。状元被刘几,刘之道夺走了,这让他很生气。
他侄子章横的学识,他是知道的,和自己应该在伯仲之间。这仅仅是文章诗词的水平,不说治理地方,执政能力,这些没有几个人能和他相提并论。
但刘几算什么
这是一个因为尽孝而出名的家伙,是怙持浅薄之徒。
在章惇看来,刘几获得状元身份,完全是作秀的结果。
刘几也是大宋唯一一个因为上任的地方让自己的祖母水土不服而拒绝上任的官员,很奇葩吧就是这么奇葩,但皇帝和朝臣们都认。天下至孝之人,咱要支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