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武馆做农女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寂寞佛跳墙
耳朵里又听到跟她有关的信息,更兴奋了,半点儿都不觉得等待无聊。
“……我们村陈老六亲眼看见的,大半夜的,大黑山上两道金光……”
“我们村有起早的,见到有军士拉着满车的尸首,老天爷显灵啊!神不知鬼不觉就把那起子蛮夷脑壳敲碎了,那些尸首可真惨……”
“怪不得昨儿个就把难民全安排下去了,有老天爷帮忙,有安将军威武,咱们大齐想不打胜仗都不行!”
……
李华忍不住眯眼笑,心里蛮自豪的。
就是吧,不能跟着大肆吹嘘一番,更得一直装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子,略不爽。
李华把注意力转移到跟她一样沉默的一对父子身上,他们后背上的竹篓貌似很沉重,且透着血渍,散发着血腥味儿。
做儿子的那位年龄应该跟她差不多,黝黑的小脸儿,绷着嘴唇,很严肃。
李华感兴趣,主要是觉得他们身形健硕很有熟悉感。她尝试着搭讪:“练武的哪个门派”
小男孩儿愣了愣,先抬眼看了看他爹,方低声答:“不知道你说的是啥。”
还挺拽。
不是练武之人
空着两只手的李华就热情的去托人家的竹篓底部,嘴里边解释:“这么沉,我帮帮你……”
其实脑海里早根据她那点儿生存经验去判断竹篓里离奇的内容了。比如:杀人犯,抛尸,父子共同作案……
要不然怎么就把竹篓盖子盖那么严实
半夜里驾驶挖掘机杀敌的辉煌事迹没办法拿出来吹嘘,发现两个杀人犯还是可以威风一下的吧咱练武之人就应该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精神头儿。
小男孩儿努力闪躲,看着李华的眼神里全是厌恶。
当爹的那一位伸手摁住了竹篓盖子,勉强给了解释:“我们是猎户。”
猎户这个职业……李华长两脑子也想不到啊!
“呵呵,”讪笑,“那这里面装的是猎物哈真棒!”
小男孩的眼神……就是在看神经病。
夸人家真棒人家不领情,李华有办法。
目前她的认知,在大齐朝,没有什么是一个窝头儿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那就两个。
猎户的儿子嘛,一个窝头儿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吃吧吃吧,我还有。你也会打猎你打到过什么猎物”
“野鸡,野兔子,獾。”小男孩儿捏着黄灿灿的窝头儿,黑脸蛋泛红,“我都是跟爹一起进山的,我爹打到过狼,卖的钱比野鸡野兔子多。”
李华脑海里立刻点亮了一盏灯。正发愁没有来钱的门路呢,以后完全可以打猎嘛,或者借个打猎的名头儿往外拿武馆里的东西。
就这么办!
得到了由头儿,还得到了猎户的回礼,撕开的半张粗面饼。
等城门大开,李华已经跟小猎户互通了姓名和家庭住址,就可惜不能互加微信……
可怜的小猎户,名字叫“狗子”,姓林,住在邻近大黑山另一面的半山腰,有二十几家,都靠打猎为生,只在出售猎物购买生活用品时才下山。
“那你们不种地不交赋税”
“我们没地……”
狗子很不喜欢这个话题。
进了皇城,李华反正是两眼一抹黑的,干脆跟着狗子爷俩一起去外城的集市。
狗子爹本来是不太喜欢带个小丫头的,直到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丫头随口给狗子改了名字。
“你这个名儿太难听了,林狗子,一下雨可怎么办我给你换个……你叫林木森怎么样全是树木,很适合住在半山上。”
狗子仰脸看他爹,天底下就没有懂事儿后的小朋友愿意叫“狗子”的。
狗子爹……默默地把撕剩下的那块儿大饼也塞给了李华。
于是,林狗子就变成了林木森,比较拗口,显得高大上。
于是,被赐名的林木森跟李华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良师益友那种。
很有成就感哦,来大齐没几天,已经给三个小朋友赐名,还被感恩戴德。
觉得自己收了三个小弟,嘻嘻。
兴奋的李华进了集市又觉得眼睛不够使了,狗子爹,不对,是林木森爹找到了地方摆摊儿售卖猎物,林木森也得帮忙,李华就挥手告辞,自己空着两只手四处溜达。
没有钱,她有红糖啊!
“大婶,棉布怎么卖能用红糖换不两包红糖……”
“大叔要红糖不我想换几双鞋……”
原本没那么话痨的李华嘴巴里都能磨破皮了,最后也只换到了两匹粗糙的棉麻布,一半棉线一半麻织的那种,硬硬的,黄浆浆的,根本没染过色。
武馆里面的其他东西,一时半会儿她也不敢拿出来兜售,琢磨了一番,又去软磨硬泡的换来几大张专门用来包装食物的油纸,躲到个无人的角落回了武馆。
先舒舒服服吃点东西,喝杯酸奶。
再把油纸裁开,大小不一,给奶糖、酥糖、鸡蛋糕、沙琪玛都更换了包装。
睡个午觉儿……
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个大针脚粗制烂缝的棉麻布口袋。
025 买只笨母鸡
李华提着口袋又多了个想头儿,自己缝个东西忒费劲儿,还浪费时间。
要么,下次在武馆里自己学学蹬缝纫机商场一角有个专门给顾客锁裤边改补衣服的,缝纫锁边剪裁机器用具都齐全。
感觉继驾驶挖掘机之后,又要增添一项新技能……
重新回到集市上时,就有点儿熟门熟路了,可惜不好开口叫卖,因为看到收税的衙差在晃荡。
没钱嘛,腰板儿都挺不直。
李华干脆找去了林木森父子的蹲摊点儿,林父是在进场时就交了税的,她可以沾沾光。
“都出手了吗”江湖儿女不拘小节,李华拍拍林木森的肩膀,自己亲亲热热跟人家蹲在一起。
“我爹把剩下的猎物给酒馆送上门了,我怕你找不到人,没跟着。”林木森憨笑,身子挪一挪,怪不好意思的问,“你给我起的啥名儿哩我这会儿……记不清楚了。”
“这也能忘要不我再给你另起一个好记的”李华把棉麻口袋往竹篓子上面摆放,很是不可思议的样子。
“不要换!我……喜欢那个名儿。就是……我爹说我记差了,你起的是‘林木林’,都是树,我记得没有这么些‘林’。”
原先的林狗子现在不知道林什么的小男孩儿,羞愧的都要哭了。
“林木森,林木森,林木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记住喽!”
李华琢磨着,应该是不会写字的原因,才记不住。
可是她现在不敢胡乱教给林木森写字,简体跟繁体肯定有区别的啊,还是回家后跟小宝请教一下更牢靠。
“林木森……”,小男孩念咒语一般的嘟念,还别说,黑脸蛋上念出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鸠占鹊巢的李华已经把口袋里面的东西全摆出来,眨巴几下眼睛,骤然开始吆喝“瞧一瞧看一看啦哈,红糖白糖二十文一包,奶糖酥糖两文钱一块,鸡蛋糕沙琪玛五文钱一块,物超所值物美价廉,老少咸宜男女皆爱,保证你吃完第一口还想吃第二口……”
江湖儿女不拘小节,打小在大庭广众之下伸拳出腿嘿哈黑海习惯了的,招收徒弟的时候也举着喇叭在街头搞过宣传,吆喝买卖的本领杠杠的。
连记个名字都费劲儿的林木森小朋友,眼珠子都要从眼眶里瞪出来了。
简直叹为观止!
好崇拜!
外城的集市上真没有这么会吆喝的,大多数都是在有买家问价格的时候才能接上茬儿,像这样锣鼓家什都没有直接开嗓自唱自嗨的,特别稀罕。
全在看稀罕听稀罕,一时之间没有人掏钱买。
李华跟猴子一样蹦出摊位,给围拢来的小朋友们嘴里塞糖,免费品尝,共有十颗,要求小朋友们当场说说吃糖的感受。
“甜!”
“真甜!”
“第一甜!”
“猴子”蹦回来,掰开了一块儿椭圆形的鸡蛋糕,塞进还在惊诧着的林木森嘴巴里,然后继续吟唱般的吆喝。
鸡蛋糕的香味儿……
沙琪玛的样貌……
还真就有上前买的了。
李华拿出了在街头兜售狗皮膏药的本领,笑嘻嘻推拒着打价儿的要求,一忽儿又把表情调整的很悲怆,因为,她貌似把白糖的价格定低了,懂行的妇人们只有对二十文一包的白糖不讲价儿。
“挥泪大甩卖啦!下次我再来可得涨价……”
还有心眼儿多的追问“小姑娘,你家这白糖从哪儿来的这成色……啧啧……”
李华怎么可能回答她是不是拿错东西了
白糖最先卖光,然后是奶糖酥糖,鸡蛋糕也卖出去几块儿,李华认为肯定最受欢迎的颜值担当,沙琪玛,留家里了。
不懂行,哎!
李华干脆把剩下的沙琪玛全给了林木森“装好,慢慢儿吃,咱们收摊儿!”
“我不要,咱再等等,都卖了吧”林木森哪儿好意思收下这么多这么贵的吃食他的脑子一直都是懵的。
“别磨叽,走了!”
李华已经看到林父回转了,怕影响她的买卖一直站一边儿等着呢。
还得走回村里去,想想都觉得酸爽。
就是吧,必须把蹬缝纫机的学习提上日程了,小小的铜板装进粗制烂缝的棉麻口袋里,总想从大针脚儿里挤出去。
然而,这样子装钱,即便只有几百文,也很爽的对吧
林木森推脱不过沙琪玛的盛情,林父的竹篓里还剩一只野兔子,品相不好个头也小,卖不出几个钱,就说要直接带小个儿的竹篓一起回赠给李华。
这爷儿俩都不是爱占便宜的性子,李华很喜欢。
临离开集市的时候,还顺手买了一只母鸡,活的,据说还在下蛋,家里有人生病需要钱才卖的。
卖鸡的妇人说的可怜,李华就连价儿都不打买下了,八十文。
林木森白拽她的衣襟了,小黑脸儿着急得很“她说是正下蛋的鸡,这个天儿可下不了几个蛋。我们卖活的野鸡才卖四十文,一个鸡蛋在城里卖两文钱,在村子里一文钱就能买……”
李华照旧乐呵呵的付钱,她觉着自己明白着呢,家养的笨鸡就应该贵一点儿,不下蛋就炖了吃呗,肯定营养。
姐有钱,姐任性。
熬了一天都没卖出去鸡的老妇人唯恐李华反悔,捂着钱袋子走的飞快,那场景也愉悦了买主不是
只有林木森小朋友噘着嘴。
“好了好了,以后肯定讲价儿。”李华又从身上摸出一颗奶糖要投喂,还出了新主意,“要是你们再抓了活的野鸡,就卖给我,不拘母的公的。”
想想在院子里养一群鲜活的色彩斑斓的野鸡……
这个时代还是很自由的啊!
三个人赶在申时前出城门,继续拒绝牛车的诱惑,腿儿着。
林家父子肯定是为的省钱,李华则是为的锻炼,她希望这具身子更强悍,又在脑海里计划下次出行要不要缝两个沙袋绑腿上。
林父虽然不爱说话,内心却很细腻,绕道把李华送到刘洼村村口,才把竹篓子带死野兔子跟活母鸡挂到李华背上。
“只要有猎物,我们隔一天就去一趟皇城,都是那个时辰到城门口的……”
林木森很是舍不得的样子,跟李华交代着摆手。
“那我们下次见!”
李华很潇洒,背着竹篓一转身就开始跳跃式前进,她急需要找个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把买来的棉麻布匹和其他必需品拿出来。
daizhaowuguanzuonongnv
。
026 神奇的斧头
心里有事儿,见到路过的村民时,李华就绷着小脸儿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两条腿又捣腾的极快,三转两转到了邻近自家宅基地的灌木丛中。
回武馆前拽了两根细杆树藤。
必须往外拿的东西不少,两匹棉麻布,油纸包的红糖白糖蛋糕点心,进超市取的白萝卜嫩菠菜,想想听刘氏说过山上能挖到山药,也取了几根品相不那么优良的凑数。
再想想,胆子又大了些,挑了比较原始色泽的粗瓷坛子,都带盖儿,可以放油盐酱醋,玉米面小米面也这样装,再用刀刮了罐装豆腐乳臭豆腐的标签,摞在一起。
木头把儿的带双耳的大小黑铁锅必须有,铁铲、木勺木舀。
李华在琳琅满目的精美瓷碗瓷碟旁爱不释手,然而,还是必须放弃,太不符合时代了。
木头碗也做的太精细,可还有的挑吗
最朴拙的竹筷来一把。
吃饭的暂时就这样,用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