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崛起荆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硕鼠肥
最让刘贤震惊的,便是刘备的退兵了。刘备这一退,曹军关陇军团便瞬间解放出来了,能够调到南阳来增援的兵马至少也有五六万人。一旦这些援兵赶到,以刘贤目前的兵力可未必能够应付。
当下刘贤急忙将情况通报前线庞统,询问对策,同时又思索了一下,准备再从扬州调些援兵前来增援。
想了许久,刘贤这才再次写了调令,命费栈、尤泉、彭玉、刑道荣、彭式、廖化、邓展等部,共计两万三千人立即前来增援。
调令发出,刘贤心下仍旧觉得不安。心事重重地等到次日,庞统的回书送到,刘贤拆开一看,顿时轻轻地松了口气。
庞统在信中针对曹军关陇军团来援做了几个布置,其一是命令南乡郡的向宠、申耽、申仪等人立即整修城防,防备曹军出武关袭击南乡,威胁襄樊侧翼。第二是加派援兵增援南阳,以防敌军兵力太多之下,前线支撑不住。同时,李严率领的第一批援兵到达之后,立即前往湖阳击溃满宠,进而沿着唐河进兵,一来截断曹休大军的退路,而来做出进击叶县,活捉曹操之势,逼迫曹休退兵。第三则是命马超、魏延缠住敌军夏侯惇、张辽所部,再命赵累的海军从海路北上,大张旗鼓声言欲要
第389章 曹军北撤
李严这一支兵马突然杀入战场,瞬间让局势向着有利于刘贤的方向倾斜。此时曹操正被许都和陆浑等地的叛乱弄得心神不定,忽听李严率领两万多大军直击叶县,曹操不由大惊,要知道南阳盆地之所以被称为盆地,那是因为四周都是群山。南阳与北边的河洛、颍川、汝南等地之间有许多不大不小的山峰阻隔,在山与山之间有几条大道,而其中叶县便扼守着最主要的一条便道,至春秋时代起,便是南北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在军事上的地位绝不比作为南阳中心的宛城小。
叶县在张绣投降之前,一直是曹操在荆州方向的防御支点。但在张绣投降之后,曹操的实际控制线南移至宛城、穰城一带,叶县的地位下降,作为后方城池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城池多年未曾整修,城中的器械粮草也不足。
最关键的是,曹操如今就驻跸于叶县之中,而身边目前就只有三千人马,面对李严率领的两三万大军,实在是有些不够。
若是曹操再年轻过十几二十岁,或许还能有心力以少量兵马固守叶县,拖住敌军主力,等待援兵到来。但曹操如今已经六十有四,身体和精力大不如前,特别是近两年来,曹操屡有力不从之感,而近两三个月,曹操更是感觉自己头晕眼花,头风屡次发作,每次都痛的难以忍受,曹操已有油尽灯枯的感觉。
人的身体一旦衰弱,心气就不可避免地减弱,曹操生恐自己在战场上遭遇什么意外,到时候便会全军崩溃,中原板荡,曹魏基业将就此化为泡影。
但曹操若是就此逃跑,自家兵马也将会士气大跌,到时候叶县守不住,前线曹休大军的退路被截断,多半将会溃败,敌军若再趁势北上攻击许都,那就大事去矣!
换言之,叶县必须守,而且还必须毫无一丝意外地守住。
与之相比,新野就不算重要了。
思及此,曹操当即写了调令,命在宛城之外牵制黄权、郝昭的许褚立即率兵返回。同时又命曹休、夏侯尚领兵撤出新野,回援叶县。
信使将命令送到宛城和新野,许褚当即退兵至方城,一来堵住李严大军北上叶县的必经之路,二来也是为了接应从新野退兵的曹休和夏侯尚。
曹军撤退,庞统当即命冯习、张著的水军分兵进驻新野,随后步军主力尽数出营,跟着曹军往北而去。
只因曹军兵多,庞统手中之兵虽能倚仗营垒坚守,却也不足以将之击溃,况且曹军撤退之时,各军交错掩护,强弓劲弩极多,因此庞统虽一直与曹军保持着二十里的距离,却始终未曾发起攻击。
一路跟着曹军到了博望,此时驻守宛城的黄权也分出了郝昭、马岱、苗瓠等万余兵马前来相助。庞统合兵三万三千余人,若再加上李严的二万三千人,总兵力便达到了五万六千人,比曹休的四万三千残军要多出了许多。
这一路上又都是野外作战,不必攻坚,当下庞统决定汇聚各军,与曹军决战。
然而曹休随军的军师刘晔、董昭、司马懿,护军赵俨等人也非等闲,一路走一路依靠山川形势设伏,庞统几番想要出击,却都因担心被伏击而作罢。
而先一步赶到北面的李严所部又被许褚率军袭击,因众军都是步卒,仓促遇敌的董嗣、王金两部一时大意,竟被许褚挥军冲散阵型,大肆砍杀,幸亏李严见势不妙,急忙率领连弩手与杨狼的板甲步兵结阵而来,这才驱赶走了许褚的骑兵。
一番清点,董嗣、王金两部各损失了千余人。
一路高歌猛进的李严被许褚给打懵了,知道许褚的骑兵就在大军周围,于是几次三番设伏欲要击灭许褚的骑兵。但许褚十分勇猛,骑兵又机动性极强,见势不妙,每每都能冲出包围,反倒是在纠缠之中,李严的步兵颇多折损。
如此再三,李严这才算是尝到了骑兵的厉害,只得将大军收缩起来,多用辎重车辆组成车阵,捍卫两面,缓缓前进,这才隔绝了许褚的骚扰。但如此一来,大军的速度却就快不起来了,无法及时赶到曹休的主力大军之前进行堵截。
双方在这段从新野至方城的道路上纠缠了十余天,庞统始终无法找到机会围死曹休大军,李严也始终无法摆脱许褚所部五千骑兵的骚扰。此时孙狼率领的义军被李绪和徐晃击溃,孙狼本人率领着数百残余兵马翻山越岭逃到了南阳,投奔刘贤而来。而徐晃、曹真、梁习率领的四万援军也陆续赶到了鲁阳,正急速往叶县进发,于是庞统权衡之后,收束兵马,退至博望、西鄂一带坚守。
曹休、夏侯尚率军退至方城,命众军整顿城防,随后众将一起到叶县拜见曹操,陈述军情。此时率军来援的徐晃、曹真、梁习以及偏师将领满宠也赶到了叶县。于是曹操
第390章 双方罢兵
刘晔闻言,沉吟片刻,道:“我想刘贤此时应该也是在勉力支撑,若我军提出罢兵,刘贤必定欣然接受。”
曹操讶道:“哦愿闻其详!”
刘晔道:“刘贤的大将黄忠重伤,至今未愈。庞统收整全军,但在离开了水军协助之后却是攻势乏力,无法阻止我大军后撤便是明证。我料刘贤大军此时是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此其一也!前些时候黄忠因汉水爆溢之力,将曹仁、于禁六万大军,两万民夫尽数擒获,这总计八万青壮如今都关押在襄阳。八万青壮啊,刘贤岂能不担心众军生变必当分出极多的心力去看守,无法全力北上,此其二也!洪水之后,必有大疫,据闻襄樊之地已经有许多人感染疾疫,刘贤已经再次启动他所谓的防疫应急机制。如今襄樊之地已是疫区,除非军政要务,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往来通行。刘贤若要继续北上,就必须再次大举征召民夫,他岂会不担心过境之时,民夫兵员会感染疾疫此其三也!孙权叛乱刚刚平定,刘度身边又有小人蛊惑,再加上刘贤长子刘继乃是孙氏外甥,刘贤内部并不平静,此其四也!我军在西北击退了刘备,刘贤失了外援,独木难支,声势减弱,此其五也!我军援兵纷纷到来,皆是精锐之兵,守土有责之下,人人奋勇,而刘贤之军虽要继续北上,则必须舍弃舟船,而就车马,此乃舍长取短,必遭败绩,此其六也!刘贤有此六不利,如何敢继续北进此时说不定他也在谋求与我军罢兵讲和呢!”
曹操闻言大喜,道:“子扬真智略周详之士也!既如此,待看曹洪出武关的战果如何,再做打算。”
却说庞统收束众军,在博望、西鄂二城留下重兵把守,随后回了宛城,请前线情况写成表文,命人火速送往樊城交给刘贤。
刘贤拆开一看,顿时点了点头,随后去寻了黄忠,将庞统之信交给黄忠看了一遍,这才道:“军师建议我们见好就收,暂时稳固宛城,稳定内部之后,他日再行北伐。不知黄老将军以为如何”
黄忠看了书信,点头道:“过了宛城,白河水量渐小,大船难以过去,唯有轻舟可行。水军已渐渐无用,而骑兵战力将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李严所部两万余人却被许褚的五千骑兵逼得束手束脚,这就是明证!我军如今在宛城前线虽有二千重骑,一万轻骑,但曹军却有骑兵三四万人,且尽是骑兵精锐。而我军却仅有史阿的重骑能够稳胜曹军,庞德的轻骑仅能与曹军五五开而已,马岱以及我麾下的两千轻骑论及战斗力恐怕都要略差一筹。兵力既不占优,战力复又堪虞,的确不该冒进。”
刘贤点了点头,道:“不错,我军夺下湖阳、穰城、安众、宛城之后都缴获了许多钱粮,此时粮草虽然不缺,但在水路不可到达之地,若要继续北进就必须大举征调民夫,而我却又刚刚免了襄樊南阳地区受灾百姓三年的赋税徭役,若要征调民夫便只能去南郡甚至是南四郡征调,不但路程遥远,而且还要到疫区来,此举劳民伤财,殊为不智啊!况且我军如今救灾已经要耗费许多钱粮民力了,再打下去,恐怕也力不能支。”
黄忠道:“既然如此,主公便该早下决定,罢兵休战才是,为何却又如此纠结”
刘贤叹道:“我是有些不甘心!曹操已经命不久也了,若能等到他亡故,我军或许可以顺势北进,获取一场大胜。若此时退兵,这场大胜可能就没了。”
黄忠面色一变,肃然道:“且不说曹操究竟会何时殒命谁也说不准,即便数月之后曹操真的亡故,他麾下有一干宗族名将,以及忠心的文武大臣在,又早已定下世子,政权平稳交接应该不是问题。我军趁丧出兵,未必能胜。况且从此时至曹操亡故,也至少还有段时间,如今我军虽胜,却也是强弩之末,勉强北进,相持之际,万一有什么意外,导致大败,到时候即便中原有变,我军恐怕也无力出兵干预了。不如此时暂且罢兵,静等曹贼殒命,到时若中原真的动荡不安,我军再行北伐,未为晚也!”
刘贤闻言,点头道:“黄老将军此言甚是!”
正说之间,忽闻南乡太守向宠发来加急战报,刘贤拆开一看,不由皱眉对黄忠道:“曹洪、朱灵率兵一万突然出武关袭击南乡郡,幸得向宠、申耽、申仪早接到我的命令,在丹水以北的三户亭建造了坚固的营垒,日日巡查,严防死守,这才未被曹洪偷袭得手。如今曹洪之兵也极为疲累,见南乡郡已经早有准备,强攻了一阵之后,便即退回武关去了。”
黄忠笑道:“曹洪这一支兵马未能建功,曹操恐怕将会非常失望吧!”
刘贤也自大笑。
数日之后,叶县,曹操接到曹洪战报之后,沉默了许久,对众将道:“刘贤在南乡郡早有准备。曹洪偷袭,未能得手。而据臧霸、浩周、夏侯献传来的消息,赵累的海军已经于十日前出海北上,声言欲要联络辽东公孙康,南北夹击青徐之地。若公孙康真的出兵,不但青徐,便连冀州、幽州只怕也将动荡不安。看来此战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我意已决,尽快与刘贤罢兵言和。你等以为如何”
贾诩、刘晔、董昭、满宠、赵俨等都道:“魏王英明!”
 
第三百九十一章 发现青蒿
却说曹操退兵回到许都,一路上又发了两次头风,晕厥数次。曹操自感命不久矣,心下担忧自己一旦亡故,朝中将会不稳,因此盘算着该怎么为继任者剪除威胁。
及至进了许都城中,曹操先去祭奠了亡故的留府长史王必,随后传令将起兵作乱的耿纪、韦晃、金祎、吉平、吉穆、吉邈、曹伟等人诛灭三族,又命满朝公卿大臣尽皆前往观刑。
到了刑场,曹操先起身宣布了耿纪等人罪行,随后道:“当日逆贼起兵造反,满城皆乱,许多公卿大臣都自发前来救火,也有的谨守门户,不闻不问。现令:当夜出门救火者尽数出列,站在左边去。”
众大臣听曹操的语气,似乎是要嘉奖救火者,当下心中暗思:不管给不给嘉奖,救火者必无罪!
于是众臣纷纷出列,往左边去,留在原地的仅只十分之二三。
曹操见状,笑了一笑,语气淡然而又冷冽地道:“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者乃实贼也!”当即传令,命将救火者尽数斩杀,并搜斩众人满门。
当日许都血流成河,百官罹难者近百家,忠于汉室的势力几乎被一扫而光,剩下的少数几家也都被吓破了胆,纷纷胆战心惊地过日子,一有风吹草动便紧张不已。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仍不满意,因为朝中忠于汉室的标杆式人物刘艾、杨彪等人还在,只是这些久经考验的老家伙们一个个都油滑的很,等闲抓不住把柄。曹操想了许久,无计可施,于是干脆从小一辈下手。正好杨彪之子杨修虽是曹操麾下的主簿,办事也十分得力,但却一向恃才傲物,与曹植关系莫逆,乃是世子曹丕的隐患。
杨修此人不拘小节,口无遮拦,轻轻一找,黑材料便有一大堆,很快被曹操借故杀掉。杨彪多番营救,未能成功,伤心欲绝之下,心灰意冷地辞官回乡。
曹操反还假惺惺地写信安慰杨彪,以当年曹冲死时,自己伤心之事为话题,与杨彪探讨丧子之痛究竟有多痛,气得杨彪茶饭不思,日渐消瘦。曹操又故意问杨彪何以瘦的这么厉害,杨彪毫不留情地答道:“我恨无日磾识子之能,尤怀老牛舐犊之爱!”一句话将曹操顶的说不出话来。
在曹操高举屠刀,杀得许都人头滚滚的时候,刘贤在樊城也被突然大举爆发的痢疾给弄得焦头烂额。原本刘贤大力防疫,襄阳城中降卒中间爆发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新爆发的病例大为减少,刘贤对此还十分高兴。不想日前庞统居然发来书信,说新野、宛城、湖阳等地原属魏军掌管之地也爆发了瘟疫,魏军防疫无力,致使疫情多有扩散,如今不但百姓,便连军中也多有人染病了。
刘贤闻言大惊,军中有完善的卫生制度,又住在军营之中,相对隔绝,这都染上了疾病,可想而知百姓中间疫情严重到了何种程度!
这也是前些日子忙着征战,未曾关注百姓状况,如今罢兵之后,回过头来派遣官员打理民政,潜藏在民间的疫情瞬间就暴露出来了。
刘贤急令众军加强防疫,同时襄阳城中确认未曾感染亦或是已经痊愈的百姓民夫等也继续软禁,以免放出去后反倒感染疾疫。
然而这场疫情在民间蓄势许久,来的极为猛烈,让刘贤感觉极为棘手。正在此时,扬州刺史向朗,大将马超、魏延、陆逊、霍峻等人也先后发来书信,说江东境内瘟疫死灰复燃,不但吕蒙、蒋钦、孙皎等人孙氏旧将先后病死,便连奉命领兵增援南阳的大将邓展也染上了病,不得已只得将大军停在汉阳城中休整。
刘贤闻讯大惊,邓展是刘贤从扬州征调的第二批援兵,如今南阳战事已经平息,而这第二批援兵尚未到达,又爆发了疾疫,当下刘贤急忙传令,叫众援兵就地驻扎隔离,切莫随意出营走动。又命各地官吏立即开启防疫工作,并全力延医救治疾病。
安排了防疫之事,曹操在朝中大肆杀戮的消息也传到了刘贤的桌案之上,刘贤看过之后,虽觉这些人死的极为可惜,却也无计可施,只得口头谴责了一下曹操,算是给他的罪行上又增添了一笔,随即便不再理会,转而去寻神医吴普,恳切地问道:“还请神医再费些心,如今荆州、扬州军民染病者极多,若再找不到治疗的方法,只怕死者日众,这些可都是活生生的性命啊!”
吴普无奈地道:“我实是已经尽力了。所谓医者父母心,若有办法,我又岂会不救只是以我的医术,仅能缓解病情,最终能够痊愈者仅只三成而已,我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
刘贤闻言叹了口气,看了看吴普憔悴的面容,道:“我也知道神医尽力了,只是眼看着染病者日众,治愈者却极少,我这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吴普道:“大王就没有派人去寻找张仲景老先生吗他此次去武陵郡的群山之中采药,就是寻找能够治疗疟疾之药。若是大王能寻到他,或许还能解救此次瘟疫。至不济也能大大提高治愈率。”
刘贤道:“我已经命武陵太守潘濬以及五溪蛮精夫相炜立即派人寻找张仲景,只是至今尚无消息传回,就怕找到他时,瘟疫已经蔓延开来,不可收拾了。”
吴普道:“如今襄樊地区还好,毕竟原本都是大王的辖地,防治疫情极为得力。扬州的疫情来势虽猛,但应该只是前年疫情的复发,只要控制得当,伤害也不会很大。唯有新野、宛城、穰城、安众、湖阳、南乡等地,原是曹军辖地,又因战乱,在瘟疫爆发的初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如今已经蔓延开来,情况极为棘手。不过大王也已经下令隔离,当可将瘟疫控制在南阳一地,不至于蔓延道别处。”
刘贤点了点头,道:“至黄巾丧乱以来,天下动荡,生民饱受其苦。中原之地人口锐减三分之二,某些受灾严重的地方更是人口百不存一。南方情况稍好,但户口数也仅只后汉鼎盛时的六七成。百姓已经受了大多的苦了,我实在不忍心看到他们再遭受瘟疫的荼毒。唉,神医还请再费费心,尽人事而听天命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