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赤壁之崛起荆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硕鼠肥

    张昭沉吟道:“不然,若能探知到消息,再把孙夫人和幼子都给接到江东来,到时候刘贤的独子在我们手中,他投鼠忌器之下,必不敢攻我江东。而到时候我们手握天降火球之法,以之攻打荆州,北伐中原,平定天下,便不难了。”

    孙权闻言,又有些意动,一时沉吟未决。张昭看见,道:“当然,孙夫人未必能探查到消息,我们明面上请孙夫人查探的同时,再暗地里再派出精干探子。双管齐下,定能奏效。”

    孙权点头道:“我会差心腹周善送些礼物去见小妹。就命他带些探子去江陵打探火球之法。”

    鲁肃道:“周善既是主公所遣,身份还是太显眼了。我想那火球之法虽是机密,但制造、施放都需要人手。知道详细情况的,除了刘贤、庞统等人之法,便只有制造的工匠和经手的士卒。主公可明暗三路探子,定能迷惑刘贤,探知详情。”

    孙权道:“哪三路”

    鲁肃道:“第一路便是孙夫人和周善,在明面上吸引刘贤的注意力。第二路派人联络荆州军中原属我江东的俘虏兵,以众军在江东的家眷相威胁,逼他们去探查消息。第三路则是派出暗探,去接触荆州军的工匠,只需收买或者绑几个参与制作火球的工匠过来,便可探知火球制作之法了。”

    孙权闻言大喜,沉吟片刻,道:“说到往荆州派出探子,我倒是突然觉得我们在荆州军的高层也该安排些人才是。前些时候,我就察觉我江东军情时有泄露,每每将要做些什么,却常被刘贤提前查知。若我们在刘贤麾下安排人手,日后便可时时查知他的情况了。岂不妙哉!”

    鲁肃道:“主公此计极妙!只是派去的人想要得到刘贤重用,必须具备相应的才能,否则如何进得了决策圈子,接触到核心机密这样的人却实是难找,派出去做暗间,也着实有些可惜。”

    张昭闻言,眼前一




第二百七十六章 启蒙教育
    刘贤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道:“我并不是迂腐的人,只不过如今军中条件有限,女子从军,实是多有不便!这样吧,如今史师去统领重骑兵,我设置在江陵的军官轮训学校缺少一个剑术教头,你若愿意,便可去执教,你看如何”

    孙尚香惊讶地道:“你是说叫我去做女教头,教授军中将士们剑术”

    刘贤笑道:“你不是觉得太闲了吗这军校我名义上是山长,但实际上去的时候却极少。你是我夫人,正好代表我去坐镇军校。而且你麾下三百女婢好多都年纪渐长,也该成家了。我军中好些儿郎都还是光棍,能来军校参加轮训的都是队率以上的军官,其中也不乏校尉、司马,你也可以从中选择一些,给你麾下的女婢找个好归宿。”

    孙尚香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展颜笑道:“我原以为樊妹妹管着商队,我若想要做事,你会让我去管灵渠的那些工坊。想不到你却让我去军校!好,虽然不能真的上战场,但教出些能上战场的学生也不错!”

    刘贤见孙尚香满意,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次日起床,刘贤亲自送孙尚香去了军校,看着孙尚香出手击败了几个不服气学员,坐稳了教头之位后,这才满意地离去,来到太守府,找到向朗,对其道:“孙权的使者郑泉虽然返回了江东,但副使周善却留了下来,我看此人颇有些不对劲,你可派人去监视他和他麾下一众随从,务必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

    向朗闻言,点了点头,当即吩咐麾下的差役去监视周善。随后又转回头来,看着刘贤道:“主公,我军所实行的军户子弟义务教育如今已经施行了一年多,有些情况,我想向你汇报一下。”

    刘贤闻言一愣,随即道:“什么事可是今年入学的孩童增加,导致经费不足了”

    向朗摇头道:“不是!恰恰相反,去年的入学的孩童就少于预期,导致原本计算中颇为紧张的经费最后竟然略有盈余。原本想着今年入学的孩童会多一些,却不想今年孩童的数量竟不增反减,学生总数已经仅有五万余人了。”

    刘贤闻言,惊讶地道:“这是为何”

    向朗道:“我也觉得奇怪,因此遣人查访,得知许多家庭今年都不让家中的女娃上学了。他们说,是学校的夫子说过,男女七年不同席,同校上课,挨坐在一起,有伤风化。此外,不管男童女童,到了六七岁时,在普通家庭里就算是大孩子的,待在家里,能够帮着做一些割草放羊、照顾弟妹等活儿,而一旦送去读书,这一部分劳动力就要失去了。再则,虽然孩童入学不用交学费,每年官府还补贴些书本笔墨钱,但孩子食宿接送等等,也还是要花些钱的。很多人家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后,都觉得孩童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东西,认为读书不如种田,故而今年入学的孩童才少了许多。”

    刘贤闻言大怒道:“什么男女七年不同席哪个混账东西说的这些个读书读傻了迂夫子,哪儿那么教条!这天底下不是男人就是女人,同生一片天地,何必要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去束缚!再说了,几岁的孩童能做什么我请他们去做夫子,是让他们传授知识的,可不是让他们指手画脚的!”

    向朗闻言,劝解道:“主公息怒!天下腐儒甚多,众口一词,岂能与之强辩如今读书人少,我荆州三百万人口,读书识字的才不过几万人而已,不用这些人去做夫子,主公又能到哪里去找足够的夫子来教授这么多孩童呢还是的暂且忍耐才是!”

    刘贤闻言,也有些无奈,如今的形势还真是少了张屠夫,就得吃带毛猪,这些夫子还真不能完全得罪!当下刘贤想了想,道:“那为什么孩子的父母都觉得孩子们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这一年多来,孩子们在学校到底学了些什么”

    向朗道:“孩子启蒙,自然是学习《急就章》,然后才能由浅到深,学习诗经、论语以及其他经典和历代史书、典章制度等等。主公这一年多来一支忙于军政要务,少有关心学政,但我身为太守,却时常巡视治下各处学堂。经过这一年的学习,许多孩子都已背的了其中二三百字,算是不错了。”

    刘贤道:“背单只是会背么可会书写”

    向朗道:“嗯,其中聪慧的人也能写上几十个字。”

    刘贤有些无语地道:“你可将《急就章》给我看看。”

    向朗闻言,即去书房找了一卷《急就章》给刘贤,刘贤粗略翻看了一下,见其语言朗朗上口,内容也都是些礼乐、职官、动植物、姓名等等,算是一本不错的儿童启蒙读物了,只是字句对于孩童来说还是显得艰深了一些,若是私塾家学之中,一个夫子对几个学生这样的精英教育倒是很适用,但放到学校这样一个夫子面对数十个学生的大课堂上就显的不合适了。

    当下刘贤沉吟了一下,又问道:“夫子们上课,有没有逐字讲解偏旁部首,讲解笔画构成,讲解声律读音,讲解造字之意”

    向朗闻言,愕然道:“海滩启蒙,还要讲这些”

    刘贤闻言,叹道:“若不从这些方面讲起,孩童们怎么会记得住罢了,我如今有些空闲,就写几篇启蒙文章给你,代替了这《急就章》吧!”

    当下刘贤叫来书吏,口述叫书吏记



第二百七十七章 陆逊归附
    邓艾、石苞可都是三国后期魏国的方面大将啊!一个镇守西北,灭亡了蜀汉。一个镇守东南,战功卓著,想不到居然都是司马徽的学生,这个水镜先生先是在荆州与庞德公、黄承彦等人一起教出了卧龙、凤雏两个奇才以及向朗、马良、徐庶、石韬、孟建等一干贤良之士,后又返回中原,收了邓艾、石苞这两个学生,他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当下刘贤想了一会儿,问黄承彦道:“你可知水镜先生的这两个学生都在哪里”

    黄承彦道:“那邓艾本是南阳邓氏族人,被曹操强行迁往了汝南,先在上蔡,后又至颍川。我那老友司马徽本就是颍川人,估计就是在那里遇见邓艾,暗地里收为学生的吧!”

    刘贤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正与黄承彦说话间,就见向朗忽然走了进来,也不避讳黄承彦,直接汇报道:“主公,我这些日子奉命派人监视周善,发现他果然行为异常。他麾下从人不断打探那些归附我军的江东军下落,还暗地里在我军兵器作坊附近窥探。此外,就在昨天,周善还借故与软禁在城中的孙朗和陆逊见了一面。”

    刘贤闻言,疑惑地道:“江东降兵兵器作坊陆逊孙朗这周善想要干什么”

    向朗道:“打探江东降兵,想必是想蛊惑众降兵逃回江东,或是潜伏下来,作为江东打入我军中的暗探。窥视兵器作坊,想必是要窃取我军各类新式兵器的制作之法。至于私会陆逊、孙朗么,或许是在向二人传达孙权之令。总之这个周善行踪诡异,名为使者,实则必是细作无疑!”

    刘贤点了点头,道:“江东降兵并无人身居高位,接触不到重要机密。且这些降兵多在北线和西线,距离江东山长水远,想逃也难。至于我军新式兵器么,连弩和其他兵器铠甲都在荆南的大型工坊之中制作,石炮工匠和火球工匠都是长驻军营之中的,其家属也都集中安置了起来,免除了后顾之忧,他去江陵城中的普通兵器作坊之内又能窥探到什么至于私会陆逊么……,这倒是非常值得追究。”

    正说之间,就听守门卫兵来报:“陆逊求见!”

    刘贤闻言,与向朗对视一眼,当即命人将陆逊请进来,问道:“伯言今日突然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陆逊看了看刘贤,欲言又止了半晌,突然一咬牙,红着眼睛恨恨不绝地道:“刘将军容禀,我刚刚接到消息,孙权见我久在将军麾下,不思回归江东,疑心我有异心,故而悔婚,将原本许配给我的侄女复又许给了老将朱治之子朱纪。此是孙权欺我太甚,此仇不报,我有何面目回见江东父老!”

    刘贤惊讶地道:“竟有此事伯言如今想要怎么做”

    陆逊道:“我本想做江东忠臣,但孙权如此欺我,我又岂能继续愚忠所谓君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为仇寇,自今日起,我与江东再无相干!若刘将军不弃,我愿投奔将军麾下,以效犬马之劳。”

    刘贤闻言,心下疑虑不已,面上却迅速堆起笑容,做出一副大喜过望的表情对陆逊道:“若伯言愿意助我,何愁不能扫平天下”

    当下起身踱了几步,道:“这样,我再次封你为平西中郎将,让你领兵为我攻略汉中,如何”

    陆逊推辞道:“我初投将军麾下,寸功未立,岂敢身登高位”

    刘贤道:“伯言太谦虚了!你先前虽是客将,但守卫房陵,献计夺取上庸、西城,颇有功勋,哪里是寸功未立伯言既然不愿意去西边,想是欲去东边,讨伐孙权,以报悔婚之恨。这样吧,我封你为豫章太守,驻兵新淦、宜春,你可去连结庐陵太守陆绩,共同征讨孙权,你看如何”

    陆逊为难地道:“我虽深恨孙权,但宗族皆在吴郡,倘若领兵攻打江东,宗族亲眷必定不保。我还是留在刘将军身边,做个参军,为将军出谋划策就行了,实在不敢奢望统领大军。”

    刘贤见陆逊既不愿意做方面大将,又不愿意趁着去新淦的有利时机逃回江东,反而一心要留在自己身边做个地位不高但却能参赞机要的参军,当下心中越发肯定陆逊是想诈降。

    不过诈降也是降啊,他在未能完成任务之前,为了博取自己的信任,必然要尽心尽力做事,这可比连诈降都不愿意的诸葛亮好多了。

    当下刘贤道:“好,那就委屈你暂时留在我身边做个参军了。如今曹操虽然退回中原,但西北战事也已大致结束,夏侯渊、曹洪、徐晃、张颌、朱灵等人统领的西北军团十余万人随时都有可能会调回中原,一旦这些骄兵悍将南下,我军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伯言乃是当世少有的英才。还请你为我谋划一下,看如何才能击退曹操的下一次进攻。此事不算紧急,伯言可以慢慢谋划。嗯,十日之后给我答复如何”

    陆逊道:“刘将军能招请高祖皇帝神兵助战,何惧曹操兵多”

    刘贤笑道:“既是神兵,岂能一请就到若真能如此,我早就大举挥师北伐,匡扶汉室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视工坊
    刘贤率众赶到长沙,樊友领着长沙郡一众官吏迎接,引领着刘贤视察了一下城中各衙署的情况,最后才带着刘贤去了城外的兵器作坊。在这里,刘贤亲切看望慰问了长期奋战在军工生产一线的工匠们(—_—),并亲自观看了仿制大黄弩的试射过程,对大黄弩的威力表示满意。

    领衔仿制大黄弩的工匠就是当年随着刘贤一起制作连弩的王七等人,与刘贤乃是老熟人了,当下刘贤设宴,请众工匠上座,席间对众人多有夸赞,并且承诺,待日后天下安定,立有大功的一众工匠们都将会被酌情赐予爵位。

    此言一出,一众工匠们尽皆情绪高涨,纷纷表示愿为刘贤效死。

    当下刘贤问王七道:“这大黄弩和连弩若是全力制作的话,每年能产出多少”

    王七道:“大黄弩才刚刚开始制作,这几具只是试验性质的而已,想要批量生产至少也要两年之后。不过将军若是急需的话,也能不惜工本,制造出十几二十具来应急。两年之后,在不影响其他兵器生产的情况,大黄弩每年能制造一百二十张。而连弩制作之法已经成熟,如今每年都能制造三千具。只是连弩太过耗费箭矢,而这箭矢即便努力生产,受限于铁料和人力的不足,每年也只能铸造出五十万只。”

    刘贤默算了一下,道:“我军之中现在装备了四千具连弩,今年再增加三千,连弩兵的规模就能达到七千,五十万支弩矢,每人能有七十支箭,勉强也算够用了。如今工坊之中制作完成的连弩有多少”

    王七道:“有一千具,此外还有十万支弩矢。”

    刘贤点头道:“这样,请你们不惜工本加紧制造二十具大黄弩,制成之后,连同一千具连弩、十万支弩矢一起全部送给驻守在新淦、宜春的李严,以加强这两处的防守力度。”

    众工匠闻言,当即领诺。

    刘贤看过了长沙的弓弩作坊,又去看铸刀工坊,大匠蒲元正在这里铸造缳首刀,见了刘贤,慌忙下拜道:“下吏见过将军。”

    刘贤急忙扶起,慰勉道:“早就听闻过你的名声,今日相见,甚慰我心。你铸造出的刀十分流畅锋利,大大提升了我军的战斗力,功劳不小啊。现在工坊之中,每年能铸造多少柄刀”

    蒲元道:“每年能铸造缳首刀七千柄,长枪一万支,长矛五千根,其余大砍刀、斩马剑、戟、标枪等各类兵器六七千柄,各类大小盾牌近万面。”

    刘贤点了点头,道:“年产兵器三四万件,也算不少了。只是我军现有十几万人,再加上战事频仍,兵器损毁率极高,这点产量还是有些不足啊!”

    蒲元道:“一件兵器至少也有三五斤重,单是兵器工坊每年消耗的铁料就有近二十万斤。听说弓弩作坊每年也要用掉万斤,位于耒阳的铠甲、骑矛工坊每年要制造一千副铁甲,三千支骑矛,上万面护心镜、坎肩、头盔等护具,每年也要消耗七八万斤铁。我军的铁料实在是紧张啊!要不是将军拿下了鄂县铜绿山的铜铁矿,使得我军今年的铁产量几乎增加了一倍,恐怕根本就支撑不起这么多兵器的铸造。”

    刘贤点头道:“不错!如今鄂县那边的兵器作坊也在陆续恢复开工,想来今年我军铁料紧张的局面应该能大大缓解了。”

    当下刘贤巡视了一遍长沙各处工坊,又率众往耒阳而去,准备看看位于此处的铠甲工坊。

    数日之后,大队人马抵达目的地,桂阳太守王累、长史樊伷等人前来迎接,陪同刘贤观看了一遍铸造工坊和冶铁高炉之后,刘贤道:“我看工匠们都十分勤勉,工坊中的轮流服役的民夫也不算少,为何这铁甲的产量始终上不去呢”

    樊伷道:“主公有所不知,耒阳工坊制造的铁甲大多是扎甲,少半是鱼鳞甲。每一片甲片或是甲叶都要经过细心打磨穿孔,然后再用甲钉或皮条串联起来。一副扎甲少说也要六七百枚甲片,重达四十斤。一副鳞甲则至少也要一千四百多枚甲叶,重达五十斤以上。一名熟练的工匠,一年能够制造出一副完整的铠甲就很不错了,这个速度实在难以提高了。”

    刘贤闻言,点了点头,命王累、樊伷找来几个技术最好的工匠,询问道:“你们都是制造铠甲的大匠,却不知能否制造板甲”

    众工匠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过了许久,才有一个名叫杨千锤的工匠回答道:“不知将军所说的板甲是什么样子的”
1...8485868788...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