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假太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东北老坛
爷俩在大帐内上演着情感大戏,叶赫城外的酒宴也进入了。
篝火旁是载歌载舞的蒙古族女孩,还有一群着上身的蒙古壮汉在表演着摔跤,场面热闹之极。
叶珣已经数十碗酒下肚,却依然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在他旁边已经放了一地的空酒坛,而那些各部首领们,却再没人敢来向叶珣敬酒了,许多喝醉的已经被抬了回去。
奥巴借着酒劲凑到叶珣跟前,大着舌头道:“公公,你这次无论如何也要答应我,不答应,我就不走了”
叶珣笑了,道:“别不是你看上我汉家那位姑娘了吧那我可得先告诉你,人家要是不答应,你可不能强来”
“不是、不是”
奥巴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继续道:“公公你就娶了桑合兄弟家的布木泰、哦不是,是大玉儿吧!上次从你这回去,桑合兄弟给她说了几门亲事,大玉儿却说什么都不肯,还说了非你不嫁”
居然又提起
第167章 兄弟
用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赫图阿拉目前的形势一点都不为过。闪舞
努尔哈赤仍处在昏迷中,皇太极也是卧床不起,看似代善在主持大局,不过他很清楚,莽古尔泰肯定不会甘心这么下去的。
该谈的都谈了,条件也开出了,甚至代善还对莽古尔泰许下了承诺,只要他代善登上汗位,一定不会亏待莽古尔泰云云,可莽古尔泰就是不肯向他低头。
谁都知道,在争夺权势的过程中,向来都没有和风细雨,既然不能和平解决,那就只有刀兵相见了。
不过代善也很郁闷,他借口收拾莽古尔泰,想将皇太极的正白旗借调过来,可别看皇太极趴在床上起不来,这兵权却是说什么都不肯撒手。
而且皇太极也给代善出了个主意,就是对付莽古尔泰无需那么麻烦,以请客的名义将其找来,然后就地拿下,即直接又省事。
代善无奈,只好去找其他人商量了,他算看出来了,皇太极也在防着他,心中不由暗恨,这群刺客真是够废物的,当时怎么就没弄死这小子
代善忙着四处调兵,莽古尔泰当然也不会闲着,赫图阿拉就那么大,况且莽古尔泰在文武大臣中也有一定的人脉,代善的那些小动作又怎能瞒住他
莽古尔泰身边不是没人,只是没有能给他出主意的人,而孙洞的主意又往往最能迎合他的心思,于是就又把孙洞找了出来。
孙洞果然没有让莽古尔泰失望,一通神忽悠后,很快就与他制定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计划。
这句话可谓是说到了莽古尔泰的心里,但他也知道,如果在赫图阿拉城内动兵的话,造成的后果将难以估量,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能不声不响地将代善和皇太极干掉。
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孙洞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我的贝勒爷,你在防着人家,人家也同样在防着你啊!如今不论是皇太极放府上,还是四处走动的代善,身边都有大批侍卫跟随,想要刺杀,简直比登天还难,要做,就做别人想不到的事,他们算准了贝勒不敢大动干戈,贝勒就偏偏来场大的,只要干掉了代善和皇太极,大金还不是贝勒的囊中之物”
孙洞说到兴起,小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如果能把赫图阿拉彻底搅乱,那在叶公公面前得是多么大的功劳啊!
见孙洞比自己还兴奋,莽古尔泰也十分感动,这个奴才果然很忠心,待有朝一日荣登大宝,一定重重封赏他。
出于对莽古尔泰的愧疚,努尔哈赤将正蓝和镶蓝两旗都交给莽古尔泰,但由于正蓝旗之前的旗主并不是莽古尔泰,莽古尔泰还达不到对正蓝旗的彻底掌控,所以他现在能调动的只有镶兰旗的五千多兵马。
五千多兵马,突击没有防备的代善和皇太极肯定是够了,但前提是此事必须绝对隐秘,不然就达不到突袭的效果了。
当下两人又密谋一番后,莽古尔泰开始调兵,他命令手下人马分批进城,在他府外集结后,等待他的进一步命令,而调兵的理由则是有人图谋不轨,他受命保护大汗。
一时间,莽古尔泰的贝勒府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谁也没注意,莽古尔泰的首席狗头军师将一张纸条悄悄塞到了身边一个侍卫的手中,然后这个侍卫很快就消失了。
李永芳最近的日子可谓十分难熬,因为他被软禁了,尽管他不承认李二是受他委派去找叶珣的,但李二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家人,即便李二死不承认是受李永芳所派,但生性多疑的努尔哈赤在接到皇太极的奏报后,还是命皇太极将李永芳看起来,严禁他接触任何人。
不过这个任何人当然不包括李永芳府中的人,而这个时候孙洞已经知道李永芳有投降之意,所以就命潜伏在李永芳府中的手下,将莽古尔泰正在调兵准备干掉代善和皇太极的事,报告给了李永芳。
李永芳也是直到此刻才知道原来大明的探子早就潜伏在身边了,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暗
第168章 内战
古今中外,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所谓的亲情,总是那样的弱不禁风,想要成为最后的赢家,唯有以鲜血铺路,人头垫脚。闪舞
是夜,自以为准备充分的莽古尔泰率先发动进攻,五千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他率领去袭击皇太极,另一路由他的军师孙洞率领,去杀代善。
莽古尔泰的想法没毛病,只要杀了这两人,其他大臣就都会乖乖听命,然后他在控制住老爹的汗宫,一切就都尽入掌中。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莽古尔泰的大军刚到皇太极的府邸,就遭到等候已久的正白旗军队迎头痛击。
莽古尔泰的镶蓝旗已经分兵,而皇太极的人马却没有,所以战斗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莽古尔泰与他的军队很快就发现被包围了,这个时候已经无暇去想问题出在那了,唯有苦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乎,莽古尔泰凶悍的本性被彻底激发出来,率领手下与皇太极的手下混战在了一起。
因为他特殊的身份,正白旗的士兵也不敢过分逼迫,这样一来,两倍于镶蓝旗的正白旗,一时间竟与镶蓝旗打了个旗鼓相当。
皇太极闻报,鼻子差点没气歪了,就少说了一句话,手下的将领脑袋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把那个人给我弄死,弄死他,我好当老大!
当即传令,不管是谁,发动叛乱即为死罪,杀无赦!
有领导命令当然就好办了,正白旗的士兵顿时如打了鸡血般凶狠起来,只杀得莽古尔泰及其手下节节败退,看这情况,败亡只是个时间问题了。闪舞
而另一支人马也遭到了同样的待遇,看到有埋伏后,孙洞一边大喊向前冲,自己却在悄悄的后退,时间不大就消失在乱兵之中。
没了指挥的镶蓝旗士兵,顿时就乱了套,与代善的正红旗一接战,几乎就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正红旗的士兵可是得了代善的吩咐,必须把这股来犯之敌斩尽杀绝,不管里面有谁。
有了这条命令,那还有什么可顾忌的杀吧!一时间只杀得镶蓝旗士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片刻功夫,镶蓝旗的士兵就开始溃散,继而四散逃去。
这种情况下,让代善和皇太极都忽略的情况发生了,因为他们没有控制好外围,以至于让乱兵逃入了各处百姓和大臣的家中。
不管在什么地方,乱兵都是最可怕的,这些人没了目标,失去了领导的约束,开始放纵起来。
没用多大一会,赫图阿拉各处就开始陷入全面混乱,一些有权势的人家有看家护院还好些,那些低级官员和富足一点的人家就遭了罪。
烧杀、抢掠,这些乱兵可谓是无恶不做,乱兵中尤以一伙一个胖子带头的乱兵最为凶狠,这群人根本不去普通官员和百姓家,目标就是各贝勒旗主和重臣。
这些乱兵大约在百人左右,他们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攻守间极有章法,普通的看家护院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冲进去之后,就是一个杀,金银财宝什么的能带就带,带不了的就烧。
在这伙人的带动下,赫图阿拉陷入更大的混乱中,到处都是哭喊声和喊杀声。
镇守赫图阿拉以及努尔哈赤汗宫的两黄旗精锐,在没有得到指示的情况下,唯有眼睁睁地看着混乱发生,却不敢有半分举动,因为相比城中的乱局,大汗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任谁也没想到,极具小强精神,几乎所有药物都试过,已经被御医宣布为植物人的努尔哈赤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醒了过来。
努尔哈赤毕竟不是神仙,刚刚苏醒,身体还需要恢复,不过城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喊杀声都传进汗宫了,想瞒是根本瞒不住的。
虚弱的努尔哈赤在了解了情况后,立刻派人传旨给皇太极和代善,停止与莽古尔泰的火拼,将身受重伤的莽古尔泰押入大牢,同时正红和正白两旗人马开始在城中清场,所有乱兵,一律格杀。
可以说努尔哈赤醒的很及时,没有让建州的内乱扩大,不过这次发生在大金都城的内乱,却还是重伤了女真的元气。
 
第169章 重镇
内乱之后,努尔哈赤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此前努尔哈赤率领女真大军几乎是每战必胜,战胜之后,必然会掳掠回大量的人口和物资。
如果女真始终把这种战无不胜的态势保持下去,或许就什么都不会发生了。
但因为叶珣的横空出世,让那些被掳掠来的明朝百姓对明军又重新拾回了信心,再加上叶珣为了吸引流民,开出许多惠民政策,以至于百姓们开始纷纷外逃,不再给女真人当奴隶。
一个两个或许还引不起努尔哈赤等人的注意,可随着逃走的人越来越多,并与抓捕的女真军队发生冲突后,努尔哈赤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随即努尔哈赤传下旨意,但有逃跑的奴隶,直接杀其全家,看护不严的奴隶主也要跟着受牵连。
努尔哈赤和女真贵族们希望用这种高压血腥的手段震慑住治下百姓,殊不知却也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更何况受压迫的百姓们已经找到了希望。
被百姓们寄以厚望的叶公公最近很忙,事实上他一直都忙,从叶赫城返回来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前往宽甸六堡视察。
曹文诏一万大军以雷霆之势重夺六堡之后,辽阳的一万两千人马也随之进驻在这里。
叶珣知道,宽甸六堡想要恢复昔日的繁华,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既然如此,就干脆将这里变成军镇,将士兵的家属迁过来,然后分土地给这些军属。
之前叶珣给流民或是回归百姓开出的是每户四十亩田地,而军属则增加一倍,有阵亡的家属再倍之。
土地是百姓的根,只有让百姓把这里当成家,他们才会安心住下,同时有军队撑腰,他们也会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园。
骄阳似火,无数明军士兵光着膀子在阳光下劳作着,他们干的活是加高加固宽甸的城墙。
这里原来的女真人杀的杀、跑的跑,而被解救出来的汉人百姓,总不能再逼着他们干活吧,于是在曹文诏的率领下,士兵开始自己动手。
其实在大明的卫所里,很多军户都已经蜕化成农户,现在叶珣虽然让他们重新拿起刀枪,但这点小活对他们来说,却是根本不当回事的。
叶珣到了这里后也没闲着,带着几个临时在沈阳找来的建筑工匠,开始巡视宽甸的城防。
这里原来被称作堡,顾名思义,堡距离城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所以在防守方面,必须重新规划。
虽然曹文诏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但他自己也知道不是这方面的行家,所以在叶珣到了之后,就跟在叶珣及这群专家身后听取建议,得到好的建议后,立刻就会命手下开工。
忙忙活活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士兵们也纷纷回到阴凉处休息用餐。
叶珣和曹文诏也没有搞特殊,两人在城墙的一处阴凉地方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两只大碗,边上一个大号水壶。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也是两个干活的士兵呢。
“公公,上次你让我们不要再喝生水,都喝凉开水,还真别说,闹肚子的弟兄少多了,现在弟兄们都说公公是神仙转世呢!”
无需假装,曹文诏看向叶珣的眼神中写满了敬佩。
“你这家伙,什么时候也学着他们拍马屁了这可不像你的性格”
叶珣笑着说道,随即接着道:“我已经向陛下请旨,在宽甸六堡建卫所,由你出任卫指挥使一职,不知你觉得如何”
“咳”
曹文诏正在喝水,听到叶珣这番话后,激动之下,竟然呛着了,一连咳了好一会才止住。
&n
第170章 使节
这位光海君是朝鲜第十五位国王,这哥们得说还是很有眼光的,在萨尔浒大战之前就预感到明军会败,所以密令统兵参战的姜弘立出工不出力,能观望最好,见势不好掉头就跑,总之就是要以保存实力为主。
事实证明光海君果然没有看错,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尽管他已经秘密修书努尔哈赤,表示会和明朝划清界限,绝不搞阴阳合同,可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战之后,还是派兵在朝鲜境内划拉一通。
这些女真兵都跟蝗虫一样,所过之处可谓是寸草不生,光海君求助明朝不成,只好向带兵的阿敏投降,又奉上一大堆金银珠宝后,才算打发走了阿敏。
其实这个时候的朝鲜文武大臣还是比较倾向明朝的,只有光海君一人奴颜屈膝。
光海君到后来已经里外不是人,朝臣要求他抵抗女真,并重新与明朝修好,但他却知道明朝此刻已是自身难保,所以坚决不肯再联系明朝。
可是让光海君没想到的是,一个神奇的太监突然闪亮登场,不但扭转了辽东的局势,而且还隔断了女真直接进攻朝鲜的通道。
这样一来,内忧外患的光海君马上从善如流,派人来与叶珣联络了,也巧,正好叶珣在宽甸六堡视察,所以就碰到了。
叶珣对棒子民族从来没什么好感,不过听说光海君派人来了,却不由得眼前一亮,心说这家伙来的可太是时候了。
来人叫朴鼎吉,是个什么叫承旨的官员,反正叶珣也没打算深入了解朝鲜的官职,也就更不会在乎来的是什么人了。
回到临时住所后,就命人把朴鼎吉叫进来。
叶珣不知道,这个朴鼎吉开始的时候是个典型的反明派,后来见国内亲明势力强大,这边又有叶珣异军突起,就又改变了主意,开始大力主张与明朝联合抗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