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姬伯

    来瑱眼中满是自信,他相信,这次必然还是唐军获胜,或许,凭借这次胜利,大唐疆域可再往西扩张,圣人最重边功,以后,自己的位置也要挪一挪了。

    ……

    李泰初出了治所,就回到了住处。

    住处内,七郎三人和漆雕宇都在,李泰初朝他们点了点头,闭口不谈刚才发生的事情,而是和他们说笑起来了。

    说了没几句,众人便准备睡觉了,跑了一天,李泰初他们都累了,九郎和漆雕宇也没有歇着,他们巡逻了一天,也是很认真的。

    没人询问李泰初为什么不说治所里面发生了什么,漆雕宇拉不下面子,而七郎他们则完全是信任了。

    &nb




第三十八章 李泰初的猜测
    李泰初想了想,道:“当然,我听闻葱岭有训鹰者存在,或许他们靠雄鹰传递信息,不过,如此一来,吐蕃军的行动,恐怕是尺带珠丹亲自下的命令。”

    “继续说下去。”来瑱的脸上多了几分欣赏之色,于是鼓励了李泰初一下。

    李泰初组织着语言,继续说道:“如果是尺带珠丹下令,那么吐蕃军此举必有深意,只是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想必和大唐关系必然极大。”

    来瑱点了点头:“分析得有条有理,不过还是缺乏证据,不过,如今吐蕃军既然来了,那么我也该兑现承诺了,从今以后,你,七,八三个人,就是火长了。”

    “谢将军!”虽然此时李泰初依然有些心不在焉,不过还是诚挚的向来瑱道谢了,毕竟现在来瑱可是他上级。

    等来瑱走后,李泰初依然看着吐蕃军的方向。

    吐蕃军现在已经开始安营扎寨了,他们干得极其仔细,卖力,看得李泰初眉头紧皱。

    熟读兵书的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要建立半永固营地!不然,他们不可能干得这么仔细。

    吐蕃到底想干什么想在这里和大唐耗几个月吗可是有什么好处

    李泰初闭上眼睛,竭尽所能的思考着,思考良久,他用力晃了晃脑袋,不行,还是不明白。

    李泰初试图将自己,从这场即将发生的战争中摘出来,然后把自己带入到尺带珠丹的位置,以及上帝视角里面。

    自己如果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那么,会在什么情况下,冰天雪地中调集三万人,长期和一座乌龟壳一样的城市较劲呢

    除非,有更大的利益!比三万吐蕃军更重要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尺带珠丹下这种决定!

    也就是说,吐蕃攻打石堡城,是为了掩饰更深的战略目的,也就是——声东击西!

    李泰初看着吐蕃军,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随后又变成了忧虑,虽然推断出了吐蕃军此番动作的原因,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火长罢了,来瑱肯定不会听他的,而哥舒翰……拉倒吧,哥舒翰没宰了他,都是看在王忠嗣面子上了。

    哥舒翰确实重义气,但是李泰初的所作所为,明显触及到了他的底线,他对李泰初,也没什么感情,自然愤怒非常了。

    总之,在陇右,这件事情说了明显无用,只能上达天听,给唐玄宗说明。

    说实话,唐玄宗肯定不会听李泰初的,最多会在事后想起来这件事情,对李泰初刮目相看罢了,可是对于让唐玄宗阻止吐蕃可能的军事行动这件事情,李泰初并不抱有任何希望。

    毕竟,一个不上早朝,连奏折都懒得批阅的一个皇帝,让他相信一个火长的判断哪怕再加上准女婿和义孙这两个身份都不怎么够分量。

    想到这里,李泰初干脆下了城墙,写信去了。

    毕竟他已经猜测出吐蕃的动向,不写信给王忠嗣,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除了王忠嗣,他还得写一封信给李梦祈,让她告诉李隆基,自己的推断。

    李泰初犹犹豫豫的下着笔,若梦祈去见李隆基,告诉他自己的猜想,李隆基会不会大怒甚至是迁怒李梦祈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一阵歌声远远的传来,是关陇的老秦腔,这是,秦王破阵乐。

     



第三十九章 吐蕃退军
    写了上千字后,李泰初停笔,封信,然后立刻去驿站。

    给王忠嗣的信,李泰初也偷偷的夹在了李梦祈的信件里面。

    给王忠嗣的信里面,李泰初不但说了自己的推断,而且希望王忠嗣写信给各个节度使,请各边镇多加防范。

    此举对于王忠嗣来说实在是过于危险,可是李泰初不得不提,就算李泰初不提,王忠嗣也会做,与其如此,还不如李泰初主动背上这个锅。

    寄完信,城墙上的军歌已经止歇,而吐蕃军也没有丝毫进攻的意思。

    天色渐渐的黑了,但是吐蕃军还是没有进攻,李泰初明白了,今天吐蕃军是不会进攻了。

    明天,哥舒翰的陇右军就要到了,看来,自己的推测果然没错,这里就是一个吸引大唐注意力的佯攻战场。

    恐怕,吐蕃仍然要增兵,毕竟想吸引整个陇右,乃至大唐的目光,仅仅三个万户三万人是远远不够的,起码也得五个万户。

    李泰初想得脑袋都疼了,这件事情后面迷雾重重,在现在知道的信息下,推断出这么多,李泰初已经竭尽全力了,若没有更多信息,他也无能为力了。

    看着已经大致建立起来的吐蕃军营,李泰初长吐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残酷的苦战了,就算是佯攻,吐蕃军肯定也要下大力气,不然就失去了伪装的意义了。

    明天,不知道陇右军能不能到,不知道这战要持续多久,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平静的一天,再次过去了,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黑云压城城欲摧啊!

    天蒙蒙亮时,李泰初就起来了,他站在城墙上,看着正在造饭的吐蕃军,仔细观察着他们的动向。

    日上三竿,吐蕃人才发动进攻。

    数千个吐蕃人,举着盾牌,云梯,慢慢的开始往石堡城前进,箭矢完全无用,弩和投石机,这两样东西石堡城中也不多,对以散兵阵型前进的吐蕃步兵们来说,根本就没什么作用。

    吐蕃步兵很快就到达了城墙之下,云梯一架架立起来,吐蕃步兵举着盾牌开始往上爬。

    早有准备的唐军将士,在来瑱的命令下开始投掷石块和金汁,打了一个小时,一直以低烈度攻城的吐蕃军突然退了,只留下百多具尸体。

    然后,吐蕃军偃旗息鼓,根本不进攻了。

    来瑱觉得是吐蕃人在建造攻城器械,因此安慰士卒,过两天陇右援军就到了,三天前,他就派人去陇右了,而且已经点燃了烽火,让大家不用担心。

    李泰初面对这话,只有沉默,他担心,吐蕃军已经在什么地方集结好了,就等陇右军到达石堡城,然后对陇右进行突袭。

    说了,没用啊……李泰初再次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痛恨,无权势在身,连说话都不会有人听从啊!

    时间又过了一天,临洮,河源诸军两万步兵,一万骑兵到达石堡城,狭小的石堡城中顿时变得非常拥挤了起来,而且还有许多人在石堡城后安营扎寨。

    哥舒翰一到石堡城,就接管了石堡城上下一切事务。

    哥舒翰站在城墙上,也看到了不远处的李泰初,他没有说话,扭过头,只是静静地看着吐蕃军。

    旁边的来瑱,蹙眉道:“哥舒节度使,吐蕃军动向有一些奇怪,昨日攻城,不过半个时辰,丢下百多具尸体,就停止了,也不知为何。”

    &nbs



第四十章 李隆基震怒
    城墙之上,李泰初比哥舒翰来得更早。

    李泰初满脸沉重的看着吐蕃军有条不紊的开始撤退,他知道,吐蕃的战略目的必然已经达成,只是不知道,是哪个地方出了事。

    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整个大唐都知道这场战役,并且被这场战役吸引时,如李泰初所想,的确出了大事,并且已经震惊了朝堂,只是消息还没有传到陇右来。

    李泰初暂时还不知道这件事情,不过,他倒是因功升队长了。

    这些天,吐蕃攻城的烈度虽然低,但也有好几次冲到了城墙之上,而且李泰初在箭术上也有点天赋,因此单个人就拿了十几个人头。

    而分配给他的那个火十人里面,因为隶属神武军,有幸参加守城,他们也拿了一些人头。

    而且七郎他们三个人也分润了一些功劳给李泰初,杂七杂八算起来,李泰初倒是足够成为队长了,七郎他们,也顺理成章的调到了他的手下。

    一队五十人,而且因为李泰初是骑兵的缘故,他带领的也是骑兵,五十人的骑兵,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毕竟整个神武军里面,骑兵也才三百。

    倒不是没有不服气的刺头,可是李泰初借着城中太小,不适合马战为理由,用步战将刺头一个个挑翻了。

    其实这些骑兵不弱,可耐不住李泰初日夜不息的练习,七郎等老兵费心费力教导,甚至还被哥舒翰这个老将指点过。

    李泰初天赋也不弱,因此这些老卒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当然,这也仅仅限于步战,若是比起马战,李泰初必输!

    吐蕃退军后,也就是李泰初升职后几天,唐玄宗震怒的消息就传到了陇右。

    原来,吐蕃此次进攻石堡城,真的像李泰初所想的那样,是佯攻,而且,真正攻击的方向,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那就是——西域!

    西域一地,有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两个节度使,拥兵四万多,西域诸国,亦为大唐而战,这是百年前贞观四年时,李世民留下来的遗泽,百年已过,李世民依然是西域诸国心中的天可汗。

    若整个西域动员起来,十几万兵力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吐蕃就是出奇兵,对西域下手了。

    吐蕃三万骑兵,兵发西域,十数日内,一日破一国,西域诸国,十多个小国,被掠夺了所有的财宝和良马,王室皆被吊死,甚至女子都被抢走了许多。

    这十多天的时间,吐蕃掠夺的财富不计其数,优良战马更是近万匹,当朝堂知道这个消息时,上下皆惊,唐玄宗甚至气得在朝堂之上,百官面前摔了酒杯。

    西域,大唐之地,虽诸国林立,可那都是臣服大唐的羁縻国家,都是大唐子民,吐蕃此举,等于是狠狠地打了唐玄宗一巴掌。

    而且,这件事情,唐玄宗还不能怪如今的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因为高仙芝现在根本不在安西!

    而这,也是最让李隆基震怒的,一个可耻的叛徒,出卖了大唐帝国的军情,而他身为大唐皇帝,还不知道是谁干的!

    李泰初也很疑惑,这是谁干的

    去年十一月初五,吐火罗(在小勃律,也就是葱岭以西,今阿富汗北部)叶护失里怛伽罗上表朝廷说:“师王亲附吐蕃,困苦小勃律镇军,阻其粮道。臣思破凶徒,望发安西兵,以来岁正月至小勃律,六月至大勃律。”

     



第四十一章 明皇欲举兵
    虽然李隆基震怒异常,调集了多个藩镇,准备攻打吐蕃,但是现在还只是军队集合阶段,真正要打,得到四月立夏,春末过后了。

    为何因为春末是冬小麦收获的日子,唐朝在边镇是弄了军屯的。

    例如陇右诸军中的积石军,拥兵七千,其驻地就是唐军主要屯田区之一,因吐蕃常派骑兵来夺麦,一度被称为“吐蕃麦庄”。

    哥舒翰的威名,就是在那个地方打响的。

    不说陇右等繁荣之地,光说有唐一朝,在西域的屯田时间,从公元630年开始到791年结束,前后就历经了一百六十一年。

    大唐在西域的屯垦戍边主要有十一大垦区。

    在北疆地区,有伊吾、庭州、轮台、清海四地;在南疆地区,有西州、焉首、乌垒、龟兹、疏勒、于阗六地;在中亚有碎叶一地。

    除上述驻军千人至万人的军镇屯田外,在西域的二十五个守捉城、各烽戍、各州县还有很多小规模的屯田。

    大唐在西域的屯田由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一领导,以军屯为主,还有民屯和犯屯。

    每屯种地五千亩,有兵五百人左右,每兵种地十亩左右,实行供给制管理,产品全归官府。

    西域屯军五万人,屯田五十万亩。

    大唐在西域屯田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时间之长,成效之显著,都超过了前代。

    屯军并不能全部算藩镇之兵,其中虽然有藩镇之兵,但是其中还有团结兵,守捉城等,其中关系过于复杂,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而言之,大唐出兵,得等军屯冬小麦全部收割后,才有充足的粮食出兵吐蕃。

    不过,如今军屯已然不如开元年间兴盛了,开元年间,军屯收获大抵每年三百万石以上,可开元二十五年后,大唐在西北兴和籴之法,使军屯数量大为减少,天宝八年,也就是去年,天下屯收为一百九十一万三千九百六十石,和开元之初比,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以上。

    何为和籴唐建国初﹐即行和籴。

    贞观初年﹐朔州刺史张俭请于晋北和籴﹐以充边储。

    唐政府陆续设置“和籴使”﹑“和籴副使”等专职官员管理和籴事务。

    中唐以后﹐和籴往往通过各府县按散户配人的方法强制进行。

    不仅没有公正的价格﹐而且在付值时多以“杂色匹缎”充数﹐使民户又受到一层剥削。

    和籴之粮还强令民户运到指定州县。

    从开元年间起﹐唐政府多次下令﹐力图消除和籴中的积弊﹐但成效根本不大,如今李隆基怠政,就更不必说了。

    知道的事情越多,李泰初越能察觉,这盛唐繁荣昌盛之下潜藏的重重危机。

    大唐,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他早在穿越过来时,就该明白的,可是他当时没有看透。

    盛唐,多么美好的时代啊!武将文臣,皆可提刀上马,征讨不臣。

    诗人歌颂着盛唐,诗篇传留千古而不朽。
1...89101112...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