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事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雁池散人
自此靳伟这个名字,便从众人的记忆簿中抹去了,朽木尚能取火,人若没了,便真的没了。
…………
钱队长走的时候,有两人并未出来送别,这两人正是王祥和冯春。
二人站在王祥办公室窗前,观察着每一个围观群众的神情……
这案子陷入了僵局,对方又是个反侦察能力极强之人,大范围的对镇上群众逐一排查,想必起不到什么效果,还容易打草惊蛇……
经王祥和钱队商议,说凶手很有可能混在围观人群中观察情况,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出假消息,迷惑对手,等他自己露出破绽。
二人的目光在围观群众脸上瞟了又瞟,并未见到异常。
但冯春老是感觉,人群之中似有人在不住地向二人方向望来,他想寻这目光的出处,却始终寻不到。
&n
第十七章 误伤八郎
冬至,白银村,杨秋家。
冬至大如年,杨家人更重视这个节气。
杨冬后面本还有个小妹妹,唤作杨梅,有一年闹饥荒,没得口粮吃,小杨梅终于熬不住,在冬至这天饿死了……
后来家境渐好,杨父杨母每到冬至这一天,便会做一桌丰盛的饭菜,全家人大吃一顿。
杨父不嗜酒,饶是如此,每到这一天都会买一壶米酒来喝,儿子们闻见此酒酸香诱人,也都会垂涎欲滴,杨父便会不顾杨母阻挡,用筷子尖探入酒碗中,每人喂一筷子头米酒尝尝。
自己每每喝多,便会坐在炕头,眼泛泪光,高歌一曲《敖包相会》,似在思念自己那心爱的小女儿,歌声绵柔,声音高亢,听者无不动情……
杨家父母去后,冬至吃团圆饭的规矩却没被丢下,每年到了这一天,兄弟几家便会齐聚一堂,各自备上些好菜,照例买壶烧锅鲜人酿的米酒,去大哥杨春家吃顿家宴。
只是没有人再去唱那一曲《敖包相会》了。
今年这天,大伙备了酒菜,中午便来杨秋家过冬至,大哥二哥家的孩子,一放假便急着去各自的姨家舅舅家串门去了,当下也落得清净。
一来是晓芳刚产下八郎,饮食起居尚不能自理,还需要人照顾。
二来是大家觉得杨秋最近运气不济,无辜卷入两场命案,心中定是郁闷难当,大伙去他家乐呵乐呵,给他冲冲晦气。
全家团聚,老四不在,大家也没忘了叫上弟妹翠英。
翠英不想去,自打杨冬被拘留了以后,她便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许是怕街坊邻里见她笑话吧。
大嫂二嫂好说歹说,半扶半架的算是把翠英给请来了。
翠英心里是有些怨着冯秋的,当哥哥的没有正形,带着弟弟整日出去赌,出事了丢下弟弟自己跑了……
更过分的是二哥拿出的那抽杨冬的100块钱,也被他拿去还了赌债,翠英这心里怎能不气。
大嫂二嫂给晓芳单炒了两道少盐清淡的菜,平日里只吃小米粥煮鸡蛋的晓芳,闻到外屋传来的菜香味,也早早地坐了起来,等着开饭。
不多时,大哥杨春笑呵呵地把炕桌搬了上来,二哥紧随其后双手捧着一大摞刚洗好的碗筷,放到桌子上。
一道道精美的菜肴,被大家端了上来,菜香飘满了整个屋子,令人神往的团圆味道……
八郎刚吃过奶,在炕头乖乖地睡去。
菜上齐了,大家围坐在桌前,边吃边聊。
大哥大嫂带头送上祝福,其他人按照顺序依次效仿。
待到四弟媳妇翠英之时,只见她眼眶通红,竟倒了一杯酒,举杯对着杨秋,说道:
“我敬好三哥一杯,感谢你让我家出尽丑态,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我家冬子别的能耐没有,帮你还债的能耐还是有的。”
这话说的太过狠辣,一时间屋内鸦雀无声,气氛尴尬到了极点,杨秋更是涨红了脸,低着头不作声。
“杨秋,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
晓芳嗔道。
大伙聊这些事时其实并未避讳晓芳,但她早晚照顾孩子,把注意力全都放在八郎身上,白天时候脑子昏沉,大伙交流之时,她或是在睡梦中,或是脑子昏沉,只记得片段,连不成线,听翠英这么说,她也有些坐不住了,要将此事问个明白。
“别吵了,今天是冬至,大家到一起团圆团圆,有什么事以后再说。”
杨春身为大哥,长兄如父,此刻便站出来调停。
“团圆……团圆,你们团圆了,我没团圆!”
翠英脾气上来却不饶人,说完举杯要饮了杯中酒,她有孕在身,大伙哪敢让她喝酒,大嫂二嫂连忙起身抢夺。
说来凑巧,三人这一撕抢,杯中酒撒了出去,不偏不倚地,竟都浇到了八郎的脸上。
这一下可吓坏了晓芳,她大叫一声,连忙爬到孩子身旁,拿纸去擦,口中大喊:
“水,快打盆水来,快!”
杨秋慌忙下地,去外
第十八章 奔赴省城
杨氏家族一行人,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客运站,下午开往sc县的车不是很多,最近的一趟要在二十分钟后才来。m.x顶 点
客运站内候车的人不多,屋内很暖和,百无聊赖的售票员坐在柜台后“对镜贴花黄”。
此刻八郎在杨秋怀中不哭不闹,众人都以此为缘由安慰晓芳,但大伙心里清楚,看到杨秋那紧锁的眉头,便知道问题有些严重。
此刻的杨秋,心里装了一块冰。
“大哥,你们带上你弟妹先回家吧,我让她把存折拿上,然后去县医院找我们,我瞅这情况,花销应该不能太少。”
杨夏把大哥大嫂叫到一角,小声地说道。
“好,好!我只会再把弟妹送回来,包在我身上了,钱……钱要是不够,跟大哥说……大哥……也能凑点。”
杨春前半句倒是爽快,可一提到钱,便习惯性口吃了。
大嫂一听杨春这么说,干咳了一声,说道:
“快别唠了,谁都盼着孩子好,眼下咱们快走吧,争取让弟妹赶上这趟客车……”
模棱两可,滴水不漏,这便是大嫂的本领。
只要不提到钱,他们夫妻俩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杨春家在白银村算是家境好的了,父母的老宅他们住着;父母留下的地,他们种着。
“嗯,快,事不宜迟,你们走吧!”
杨夏朝媳妇勾了勾手,送三人离开了吉盛镇客运站。
杨春把鞭子抽得啪啪作响,马车上下颠簸着,转眼便消失在杨夏的视线中。
“这大哥,唉……”
杨夏苦笑着摇摇头,转身推门进入客运站内。
客运站的门是双扇开的,老式的铁皮包木门,上半部分是玻璃的那种。
每天来往的人流量大,人们大都没有随手关门的习惯。
夏天还好,冬天一开门便裹挟进来一股凉气,门常开常关屋内温度都高不起来,若久开不关,这屋内便会如室外般寒冷。
后来,机智的售票员,把一个大弹簧栓在门上,开门后只需要一松手,弹簧便会自动把门拉关好。
东北人把这个弹簧称之为“门弓子”
不过这项技术也不是很成熟……
脑子让“门弓子”抽了,是羞辱人智商的必胜法宝。
“门弓子”的力道之大,可见一斑。所以若不提防,但凡是一松手,这门闭合的声音会特别大。
杨夏就忘了注意这一点,待他反应过来已经晚了,门重重地闭合上了……
“咣……”这声音之大,屋内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售票员甚至放下了手中的镜子,向门玻璃处不住地打量……
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响,也吓了杨秋一跳,双手一抖,八郎差点掉在地上。
晓芳坐在八郎旁边,忙伸手接过孩子,她做好了孩子哭闹的准备,可小八郎仍闭着眼睛,不哭不闹……
这孩子,安静的出奇,是不是有点太老实了
从前可不是这样啊,以前杨秋一咳嗽,八郎都会猛地举起小拳头,浑身颤抖一下,可此刻究竟是怎么了,这么大的声响,孩子竟没有一起反应……
杨秋见妻子表情微妙,连忙要抢过孩子去抱,晓芳一耸肩,示意不给。
“刚才大夫说孩子咋了,实话实说,别瞒我!”
晓芳猛地抬起头,双眼盯着杨秋,表情严肃地问道。
“大夫没咋说,你……你抠下孩子脚板试试,大夫说让勤盯着点孩子……”
晓芳连忙轻轻抠了下八郎的脚心,孩子没反应。
晓芳慌了,手上加了些力道,又重重地抠了一下八郎脚心,但见得八郎眼皮微动了几下,似要努力睁开眼睛,但仍睁不开……
正常的婴儿,稍微抠下脚心,孩子就会哇哇大哭,眼下这一切太不正常了。
杨秋慌了,也上去抠了抠孩子的脚心,仍是不醒。
他面露惶恐失色,连忙起身,来到售票员桌前,说道:
“票能改吗”
“改什么,啥意思”
“不去县里了……”
“去哪里”
“省城!”
“半个小时后,最后一趟,晚七点到,换吗”
杨秋抬头看了一眼挂钟,现在是三点整。
“换,换三张到省城的票。”
杨秋态度十分坚决地说道。
从兜里掏出些零钱,补了差价,售票员翻了下白眼,不情愿地重新撕了三张票,交给杨秋。
杨夏见状,连忙跑过来问缘由。
杨秋道:
“刚才,大夫告诉我,如果孩子一直不醒,那就不要去县里了,就赶紧……赶紧去省城的中心医院……”
说到此处,杨秋双眼泛红,他连忙仰起头,深呼吸调整状态,孩子是所有为人父母的软肋,碰不得,更伤不得。
“去石城的乘客,客车来了,带好随身物品啊!”
售票员不合时宜的喊道。
屋内星星点点的乘客,都离开了,仅剩下手足无措的杨家人……
“啪啪啪……”
清脆的扬鞭声传来,夹带着一串铃铛的“哗啦啦”的响声。
不必说,定是大哥回来了。
“吁……”
马车停好,车上一个身影迅速跳下来,杨夏连忙打开门,二嫂秀芝跑了进来。
杨夏小心翼翼地把门关上……
“咣……”
大哥杨春又破门而入,杨夏又一个箭步冲上去,拽住了正在回弹的门把手。
售票员对他投以一记赞赏的眼神,并欣慰地点点头。
“车还没到吗”
二嫂问道。
“到了,我们没坐……”
杨夏答道。
“咋不坐呢”
“……”
“折子带了吗,给我吧。”
杨夏说道。
“嗯,带了。”
二嫂从口袋里掏出两本暂新的存折,交给杨夏。
“这两本你都拿着,钱不够的话,定期的钱也能取。”
杨春看到此处,羞愧的低下了头,他倒未必一毛不拔,关键家里的财政大权,不在他自己手上,都说长兄如父,他是多想为自己兄弟尽一份力啊……
闲话少叙。
三点半,通往省城的最后一趟客车,终于到来了。
今天是冬至,白天最短,三点半时,外面光线便已有些暗淡了。
&nb
第十九章 暗流涌动
杨秋下定决心按照马老大的指示,去b城寻找大毛。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变故,让他充分认识到了,金钱的重要性。
他从未如此渴望富有。
思索着,便来到了三楼,孩子已经被护士抱进了病房。
梁大夫正耐心地解答着晓芳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杨夏拿着一沓单据站在一旁。
“大夫,这个给你,这是前台电话,我住6号房,你打电话,前台会过来通知我。”
杨秋一边把手中的纸条递给梁大夫,一边说道。
“好的,还有什么问题吗,没问题的话我去照顾孩子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