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死在火星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瑞说符

    “那我们有没有办法降低土壤中含盐量比如说过滤萃取什么的……”

    麦冬摊了摊手,“萃取溶剂大多都有毒,而且我认为这么做实在太麻烦了,因为你们需要用到的土壤量是很大的,另外,最大的问题是,你们有这个条件么”

    “我们有这个条件么”唐跃扭头看向老猫。

    老猫爪子中捏着一根断裂焦黑的胡须,神情呆滞。

    唐跃把头扭了回来。

    “好吧,还是找吧。”

    “我建议你们使用火星流浪狗,以昆仑站为中心,在半径一公里的区域内均匀取样。”

    唐跃套上明光铠,和老猫一起打开车库。

    他们并不经常动用火星流浪狗,火星车使用起来其实很麻烦,而且耗能过大,它是整座昆仑站中最耗电的玩意。火星流浪狗本质上是一辆拖拉机——它被人称作地质考察车是因为它后头拖拽的是地质实验舱,如果你把实验舱换成垃圾箱,那么




第九十九日(5)珍贵的土地
    唐跃和老猫开着火星流浪狗绕行昆仑站,依次对脚下的土壤进行标记和取样,作为交通工具火星流浪狗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但作为科研仪器,火星流浪狗大概是有史以来人类所制造的最复杂最昂贵的地质勘探设备。

    不算运输成本,这辆电瓶车的造价都高达四亿美金。

    除开车头和动力系统,花在流浪狗身上的钱主要都集中在实验舱上,实验舱本身没有动力,只有四个轮子,可以被车头拖着走,它身上集成了勘测中需要用到的几乎所有功能,从测绘到钻探到光谱到碳氢元素分析,这些精密昂贵的仪器通过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可以支撑起一次全方位的实地考察。

    唐跃坐在椅子上,面前的工作台上摆着显微镜和电脑屏幕,工作台另一边是整排的玻璃皿,盛放着土壤样品,实验舱内的空间很狭小,上下左右都被占得满满当当,如果两个成年人背靠背坐在舱内,转身都有困难。

    “b3研磨完了没有”

    老猫站在车外的一块石头上,环顾一圈,俯下身来提取泥土样品,然后在玻璃皿上贴上标签。

    “b3号样品正在研磨。”唐跃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用杵子把研钵内的土壤样品捣碎,研磨均匀,然后推进显微镜的镜头底下。

    老猫和唐跃分工明确,老猫负责开车和取样,唐跃坐在实验舱内负责测量和分析。

    唐跃脱下了舱外宇航服明光铠,因为套着这么臃肿的衣服没法进行精密操作,火星流浪狗的地质实验舱是气密舱,拥有两道舱门,在这一点上它和驾驶室不同,所以实验舱内的乘员可以脱下舱外服,只穿舱内服甚至普通衣服进行工作。

    但实验舱内没有ogs系统,氧气只能由明光铠来提供。

    “你戴了几层口罩”老猫问。

    “两层。”

    “我认为你应该多戴两层。”老猫说。

    唐跃一怔,“为什么”

    “你要知道,你面前的这些土壤来自火星,它们是地球生物花了上亿年进化出来的免疫系统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老猫慢悠悠地回答,“如果你不小心把这些粉尘吸入了呼吸道或者口腔,与皮肤粘膜发生接触,天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奇怪的免疫应激和过敏反应”

    “比如说呼吸道内壁发生快速水肿,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你就会在三分钟内嗝屁。”老猫接着补刀,“抑或者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淋巴细胞的识别发生错误,导致肺部大出血,你也会在三分钟内嗝屁。”

    唐跃沉默了片刻,摘下舱内服的头盔扣在了自己头上。

    显微镜把样品粉末放大了数百倍,在高倍的放大之下,原本深棕色的粉末变得绚烂多彩,晶莹的多面体小颗粒看上去像是石英或者钻石,唐跃移动着鼠标,细微的矿物在背景灯光之下熠熠生辉。

    “唐跃,这一批的土壤质量怎么样”麦冬问。

    “我看不出来。”唐跃摇头,“你稍等片刻,我把截图给你发过去,你看看怎么样。”

    唐跃把显微镜的放大结果截图,发给了麦冬。

    “嗯……这是b线上的第三批样品吗”

    “是的。”唐跃点头。

    “唐跃你看,显微镜镜头下的这些矿物,这些层状片状的是硅酸盐化合物,主要是绿脱石,蒙脱石和白云母,这些灰色和白色的颗粒是硫酸盐矿物,主要是石膏,最后这些亮晶晶的东西是方解石。”麦冬给他分析,“很显然这是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砾石,没有水分保持能力,不适合用来种植番茄。”

    唐跃一脸茫然地恍然大悟。

    一脸茫然是因为他根本听不懂那些矿物质的名称。

    恍然大悟是因为他知道了这些土壤不能用来种西红柿。

    不过麦冬对火星土壤的了解有些超出他的预料,这姑娘一个研究植物的,莫非是在种西红柿时顺带把火星上的土质也研究了一遍

    唐跃对麦冬的出身没有深入了解,最多就知道个本科浙大毕业,中科院的硕士,准备去普林斯顿还是麻省理工读博。尽管知道这姑娘是个学霸,但他不知道麦冬



第九十九日(6)文明尽成黄沙
    老猫看了一眼时间,把工具收起来,转身钻进驾驶室,“今天只能到这里,剩下的工作明天再进行,我们得回去搬电池板了。”

    唐跃眺望夕阳,太阳低悬在红色的荒原之上,他想起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曾经有一片肥沃的土地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唐跃说,“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重来一次……”

    老猫懒洋洋地打断他。

    “你还想让地球消失重来一次”

    老猫发动火星流浪狗,车身微微震颤起来,开始缓慢地转弯,唐跃坐在车内,随着车身晃来晃去,他把工作台上所有的瓶瓶罐罐全部归位固定好,分光光度计的盖子合上关机。

    “麦冬小姐,如果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土质怎么办我们只是在方圆几公里以内的区域中取样,这么小的范围内土壤会有什么巨大差异么”

    老猫手握方向盘,目视前方。

    火星流浪狗的车轮碾过沙地,轮胎在地表上留下两条整齐的车辙。

    “很难说。”麦冬回答,“因为火星表面上曾经是存在液态水的,有水流经的区域地形地貌与矿物质分布会发生变化,在小范围内也能造成较大的土质差异,比如说冲积平原与河床上的土质就有差别……我们得找到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土壤,酸碱性比较平衡,保水性能比较高,这种土质更适合植物生长。”

    “麦冬小姐,你之前在昆仑站上的时候,有没有找到过合格的土壤”老猫问。

    “很遗憾,没有。”麦冬摇了摇头,“我和老郑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他是环境与地质方面的专家,他跟我说火星就是一片一亿四千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干旱盐碱地。”

    老猫怔了片刻,长叹一声。

    “我们需要一个袁隆平。”

    火星流浪狗跨过一片洼地,老猫说这有可能是一条古河道,在几十万乃至百万年前,这里可能有液态水流过。

    “火星也曾经是个富含水资源的星球啊。”唐跃望着窗外,火星流浪狗爬上一座低矮的沙丘,沙丘那一头有一条立起来的棕色沙柱,正在缓慢地移动,仔细看才发现是小小的龙卷风,“那些水现在都到哪儿去了”

    “一部分蒸发逃逸了,火星的地质活动停滞了几百万年,磁场几乎消失,大气层连带着水分子被太阳风剥离了。”老猫回答,“一部分留在极地和阳光照不到的洼地中,以冰的形式存在,最后一部分可能在地下,变成了冰与某些化合物的结合水。”

    “地下有水”唐跃问,“那么我往下挖,是不是有可能挖出水来”

    “用你那根使得跟汤勺似的铲子来挖么”老猫嗤笑,“我从没见过用勺子挖水井的,你大概要挖到世界末日。”

    火星流浪狗在遍布砾石的荒滩上行驶,由于没有减震和悬挂,唐跃硌得屁股疼。

    “如果有水存在的话,火星上是不是可能曾经存在生物”唐跃目光注视着窗外,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当然。”老猫点点头,“如果你现在往自己的脚底下深挖二十米,说不定能挖出什么火星远古生物的化石呢。”

    “如果存在生物,那么火星上也有可能存在过文明”麦冬问。

    “麦冬小姐,这个可不好说。”老猫耸耸肩,“智慧和文明从来都不是进化的目标,生物进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而非长出更发达的大脑,你何必一定要把智慧视作高等生命的标准在进化和生物学的角度上,最成功的生物从来都是最适应环境的,而非脑容量最大的——在中生代的地球,大型爬行动物智商不高,但这不妨碍它们霸占全球。”

    “我只是觉得,如果火星上也存在过文明的话,那么这一切就变得很浪漫了。”女孩说,“我们面对的就不再是一颗没有生机的死寂星球,而是某个古代文明留下的遗迹。”

    唐跃一愣,低头往脚下看,他想象着火星车驶过的地表之下,埋藏着如古罗马万神殿那样巨大而宏伟的建筑,他们正在经过某条宽广笔直的大道,而在数万年前,火星文明的居民们在这里朝拜自己的神明。

    “就算存在文明,我们也很难看到他们的遗迹。”老猫悠悠地说,“唐跃,你往左边看。”

    &



第一百日(1)作屎的老猫
    翌日。

    老猫和唐跃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在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再次取了二十个样本。

    昆仑站坐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伊希地平原中,这是一个直径一千五百公里的圆形盆地,在三十九亿年前被一颗陨石撞了出来,昆仑站的地址之所以设置在此处,是因为火星登陆任务的专家们怀疑伊希地平原中存在大量水冰,昆仑站的后期任务就是寻找并发掘这些潜在的水资源,为进一步的登陆计划做准备。

    下一次火星登陆任务中,地球方面会带来有能力支持长途行驶的改进型火星车,接下来的科考队员们就能驾着车子奔驰在广袤的平原上。

    不过很不幸,地球消失了,整个计划也就戛然而止,到此中断了。

    唐跃在实验舱内捣鼓了一下午,终于在二十个土壤样本中找到了合格品。

    “这个是到目前为止条件最好的土质,唐跃你看,这个样本的主要成分是斜长石和高钙单斜辉石,高硅玻璃的含量较低,含铁以及镁硅酸盐的黏土非常丰富,这种土质和地球上的土壤成分比较接近,ph值比较居中。”麦冬很欣喜。

    “能用来种西红柿么”唐跃问。

    “先做一个vis-nir光谱检测,看看结果。”麦冬指示。

    唐跃点点头,他把土壤样本浸入溶液中,过滤提取出浸出液,放进光度计里。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嗯……看这个近红外光谱的数据结果,指标很理想!”麦冬盯着图谱看了许久,慢慢地点头,“唐跃,这个样本是在哪儿采到的”

    唐跃端起玻璃皿看标签,“e2,是一条古河道的河床上,距离我们不远,老猫挖了很深才取的样本。”

    “对,伊希地平原是形成于诺亚纪(noachian)晚期的陨石坑,这个时期有大量的硫酸盐和水合化合物通过火山喷发沉积在了地表上,你们真厉害,就这个!”麦冬拍板,“唐跃,这个可以用作种植番茄的基质!”

    唐跃大喜,转身朝着车头大喊:

    “老猫!掉头回去掉头回去!咱们找到合适的土壤啦!”

    话音刚落,车身一震,唐跃的身子也跟着一歪。

    老猫扭过头来,闷闷地说:“叫毛叫啊,车轮陷坑里啦。”

    老猫和唐跃用塑料密封袋取了十几公斤的泥土回来,取土的位置距离昆仑站大概一公里左右,是一条早已干涸的古河道,老猫扫除了表面积累的沙子和砾石,用铲子往下深刨了一米,才找到了这些合格的泥土。

    他们用火星流浪狗把泥土运回昆仑站。

    唐跃气喘吁吁地把袋子堆在车库门前,拍拍巴掌。

    “这些泥土起码有十五六公斤,够不够如果不够我们可以再去挖。”

    “用于初步实验性的种植应该足够了。”麦冬说,“不过这些泥土不能直接用来种番茄,它们只是基质,缺乏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所以接下来我们还得给它加入……”

    “金坷垃!”唐跃眼睛一亮。

    肥料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是人类自学会刀耕火种之后最重要的发明,通过人工手段改善土壤的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以此极大地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在人类漫长的农耕历史上,学会使用肥料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它是农耕社会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础。

    肥料是农业科学中永恒不变的重要课题,社会与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发展,让人们可以定量地分析农作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并人为地为它们提供这些基本元素,这些技术最终催生出了现代农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化肥。

    现代社会人口得以如此迅速地膨胀,究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化肥的使用,通过科学地为农作物供给其所必需的矿质元



对火星轨道变化问题的最后解释
    作者君在作品相关中其实已经解释过这个问题。

    不过仍然有人质疑——“你说得太含糊了”,“火星轨道的变化比你想象要大得多!”

    那好吧,既然作者君的简单解释不够有力,那咱们就看看严肃的东西,反正这本书写到现在,嚷嚷着本书bug一大堆,用初高中物理在书中挑刺的人也不少。

    以下是文章内容:

    long-term integrations and stability of planetary orbits in our solar system

    abstract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very long-term numerical integrations of planetary orbital motions over 109 -yr time-spans including all nine planets. a quick inspection of our numerical data shows that the planetary motion, at least in our simple dynamical model, seems to be quite stable even over this very long time-span. a closer look at the lowest-frequency oscillations using a low-pass filter shows us the potentially diffusive character of terrestrial planetary motion, especially that of mercury. the behaviour of the eccentricity of mercury in our integrations is qualitatively similar to the results from jacques laskars secular perturbation theory . however, there are no apparent secular increases of eccentricity or inclination in any orbital elements of the planets, which may be revealed by still longer-term numerical integrations. we have also performed a couple of trial integrations including motions of the outer five planets over the duration of ± 5 x 1010 yr.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three major resonances in the neptune–pluto system have been maintained over the 1011-yr time-span.
1...2021222324...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