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火星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瑞说符
女孩深吸了一口气。
这是一次心理和精神状态的测试,长期枯燥乏味的幽闭生活会对人的精神状态造成影响,所以火星登陆任务中每个乘员都必须定期进行心理测试,以往这种测试都由队医麦斯威尔主持,不过现在空间站内只有麦冬一个人,所以她只能进行自评测验。
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同样重要,在最初几次的火星登陆任务中,地球方面有点小瞧了这个问题——罗马年科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工作了四百五十天,绕着地球飞了五千圈,心理和精神状态也一切正常。所以地球方面认为用已有的空间站长期任务经验,就足以应对火星登陆。
但后来事实证明地球空间站和火星任务是两码事,太空远航对人的心理颠覆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猎户座一号与二号在最初的几次任务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宇航员的心理问题,最严重的一次是猎户座一号飞船的第三次飞行,在返航途中,美籍载荷专家约翰杨患上了抑郁症,完全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一度试图自残,回到地球后就住进了医院。
用约翰杨的话来说,“当你完全脱离地球轨道时,你会觉得自己正在滑向深不见底的深渊。”
后来的火星任务就开始强制要求乘员们进行定期的心理测验,把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提高到同等的重视程度,队医也必须具备心理医生的资质。
同时在选拔队员上也更青睐唐跃这种人。
麦冬的心理状态一直都很稳定,她对宇宙深空的好奇心压过了恐惧心理,这姑娘自小就是看着星星长大的,父亲在麦冬十岁生日那天给她买了一台200mm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小姑娘每天晚上都在自家阳台上看月亮看土星,她很小就沉迷于宇宙的博大与宽广,这种幼时就深埋进心底的向往,是促使她参加火星计划的最初诱因。
“next,you will see an image,please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麦冬点击着屏幕上的按键,依次作答。
测验一共上百道题目,涉及到各个方面,并非单纯的心理测试,它还包括一部分数学和物理计算题目,对乘员的精神状态,思考逻辑乃至思维敏捷程度进行考察。
“麦冬,大便我们已经搅拌均匀了!”唐跃的声音在耳机中响起,“接下来该干什么直接把种子埋进来吗”
“不。”麦冬一边操作面板上的按钮,一边回答唐跃的问题,“这是最后一步,在此之前,我们还有很多工序要进行……接下来我们要让肥料发酵。”
“发酵”
唐跃和老猫都一怔。
“你知道堆肥么”麦冬问,“高温堆肥。”
“听过。”
“在一般情况下,人畜粪便不会直接作为肥料,而是要经过处理,把粪尿与秸秆,干草,淤泥混合,使其高温发酵,杀灭有害的寄生虫卵和草籽,让粪便被细菌分解,变成腐殖质。”麦冬解释,“所以唐跃你的粪便也需要经过发酵,变成肥料,才能让植物更好地吸收。”
唐跃把一罐子粪便放在同位素温差发电机的边上,rtg在持续不断地释放热量,它的周围气温最高,能保持在零度以上,最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其实唐跃也说不准这罐子大便里究竟还有多少细
第一百日(4)毕加索的全名
麦冬关闭心理测验,电脑提醒她去找心理医生看看,但这个建议没有参考价值,联合空间站内如今就她一个人,她能去找谁
女孩把晶体舱内的空调温度稍稍调高了,空间站又进入火星背面的阴影中了,一支铅笔从她眼前慢慢飘过,如果没有外力干涉,这只笔会呈匀速直线运动,直到触碰舱壁。麦冬伸手轻轻拨了它一下,铅笔打着旋改变了方向。
麦冬转身离开核心舱,她通过舱段的接口,进入枢纽号节点舱。
枢纽舱是个接近球形的舱室,它处于联合空间站的正中心,是一个十字路口,枢纽舱上的接口最多,负责对接其他舱段。
左边是希望号实验舱,右边是发现号实验舱,前方是和谐号服务舱。
麦冬的所有植物就种在希望号舱段内,这里有一整套微重力植物培养系统,一共十二个培养箱,每个培养箱有八个单元。
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在空间站内栽培植物无法像地面上那样,种在泥土中浇水施肥。想让植物正常生长,空间站内必须要有一套复杂的专用培养设备——这套设备由中国科学院带头研制,充分参考了此前美俄的太空作物种植系统,再加入了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植物培育,水分与营养的输送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失重环境下液体不会自由流动,只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聚成球飘来飘去,所以工程师们使用一种特殊的负压多孔管来输送营养液,液体会因为毛细管作用而流进栽培植物的基质中。
最终成型的是一套颇为繁杂的设备,这个小小的太空温室分为几大模块,从光照到水分到温控,都由电脑自动控制。
麦冬在联合空间站上种了八株番茄,二十三株生菜,十七株马铃薯,植物品种都是在地球上精挑细选的良品,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番茄已经全部坐果,发育较快的已经成熟了,麦冬把成熟的西红柿摘下来,放进冰箱中保存。
未成熟的番茄还有四五个,青中带红,沉甸甸地结在有机玻璃的箱子里,非常讨喜。
麦冬很喜欢待在希望号舱内,在她看来这里是空间站中最热闹的地方,富有生机,那些植物虽然不会说话,但也一定在以某种人类所察觉不到的方式窃窃私语,麦冬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声音,这种声音满是活泼跃动的生命气息。
有时候麦冬还会给番茄与土豆们播放音乐,她听说轻柔舒缓的音乐能让植物长得更好……这姑娘满心温柔的母性无处可去,只能给予这些无法言语的植物们。
麦冬打开培养箱,仔细检查蔬菜们的生长状况。
“嗯……阿长,你要长得再快一点啊,隔壁的山海经都已经结果子啦。”
阿长是一株番茄的名字。
山海经也是一株番茄的名字。
麦冬给每一棵植物都取了名字,第一株发芽的番茄名字叫闰土,那是长兄。
阿长是第五棵萌芽的番茄苗,所以是五弟。
山海经是六弟。
空间站内的番茄是个大家族,一家八兄弟——反正西红柿是雌雄同株,麦冬说它们是兄弟它们就是兄弟。
最小的那株番茄名字叫猹。
昆仑站。
夜幕已经降临,天空中群星璀璨,没有人造的光污染,站在火星表面上能看到一条壮丽的银河从头顶上横跨而过。
如果没出这么多破事,火星上确实是个能洗涤心灵的地方,有人说昆仑站是人类社会中与宇宙最接近的地方,也有人说前往昆仑站是一次朝圣之旅——确实也有人是抱着这种想法来参加火星任务的。
在过去十几次登陆任务中,不少专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不辞千万里来到昆仑站,一方面是为了科学真理,另一方面是为了拉近自己与上帝的距离。
第一百日(5)从寒武纪开始
“我确实记不住,但你不是能记住么”唐跃说,“有你在,你可以帮忙啊。”
老猫睁着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
“想让我帮忙”
唐跃点点头。
“叫爸爸。”老猫勾了勾爪子。
唐跃皱眉,“叫什么”
“爸爸。”
“哎。”
“你们想要干的活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浩大工程,古代史官修史尚且只是为前朝作传,就要耗费数十年时间,而你们要对整个人类文明进行记录。”老猫打了个呵欠,两只耳朵一动一动,“文明是个过于庞杂的概念,它涵盖了历史,文化,科技,艺术,你们创造的一切以及创造你们的一切,如果把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全部写入书中,我认为那本书厚到能环绕火星好几圈。”
唐跃有点吃惊,他知道这个工程浩大,但没想到浩大到这个地步。
他对历史本来就没什么概念,唐跃对历史的认知主要来自于高中历史课本,在历史课本上几百年的时间也就是寥寥数页,秦始皇这种千古一帝的名字出现次数都屈指可数。
“人家社科院的研究员花一辈子时间也就是钻研一个朝代,还不一定能研究明白,你何德何能要为全人类著书立传”老猫嗤笑,“老罗斯福和小罗斯福你分得清楚么”
“简略一点,我们可以简略一点嘛。”唐跃做出让步,鉴于自身的条件,他确实也没这个能力记述整个人类文明,如果不慎把汉武帝的生卒年份搞错了,不知道刘彻先生在天有灵,会不会追到一亿公里之外的火星上来对他抗议。
“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先列一个框架,就像编年史那样,然后慢慢地往里面填充内容,填到哪儿算哪儿吧。”唐跃接着说,“从北京人元谋人……应该从尼安德特人开始”
“你怎么不从寒武纪开始呢”老猫哼哼,“从怪诞虫开始啊。”
“好主意!”唐跃拍巴掌,“地球消失了,我们应该也要为地球的历史作传。”
“作你大爷……你知不知道什么叫量力而行”老猫睁开眼睛,挥了挥爪子,有点无奈,“你要从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一直记录到第四纪你的寿命是比彭祖还长么”
“我们可以简略一点,简略一点嘛。”唐跃悻悻地说,“比如可以这么记录:侏罗纪是中生代里爬行动物最繁盛的一个时期,广袤的大陆上生活着……生活着……”
唐跃发现自己对古生物也没什么研究,他连几个恐龙的名字都想不起来。
“生活着板龙!”
唐跃终于想起来一个名字。
老猫默默地扶额。
“板龙是三叠纪的物种。”
“侏罗纪时期,超级大陆开始分裂,裸子植物发展到达巅峰,爬行动物种类繁多,其中鸟臀目与蜥臀目恐龙发展壮大,鸟臀目恐龙包括剑龙,蜥臀目恐龙包括异特龙,圆顶龙以及雷龙。”麦冬的声音在频道中响起,女孩脆生生地笑,“这么说可以么”
“bingo!”唐跃打了个响指,“太完美了姑娘!这么说就可以了!就这么定了,我们从寒武纪开始!”
老猫默默地捂脸。
它不敢再说“你怎么不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呢”
因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二货是真有可能一拍脑门,就从bigbang开始了。
显而易见,单凭唐跃和麦冬两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设想的,所以到最后真正要麻烦的还是老猫,老猫不想给自己找不自在。
&nb
关于神经突触和常识性问题
每次有读者对文中内容产生质疑,作者君都会认真地写个单章来进行解答。
某位仁兄看到本文第一章中的一句话“神经突触上的电流”,就产生了质疑。
并以此认为作者君是缺乏常识——“突触之间传递的是神经递质,你连这个都不知道,还说能看得懂论文”
嗯……像这位兄台这样,看了第一章中的一句话就认为作者君缺乏常识的,作者君还是第一次碰到。
说实在的,作者君在写那句话的时候没想过会有人在这里挑毛病,因为这句话在文中一掠而过了,而且含义其实很模糊——“神经突触上的电流”,其实指的是神经和突触上的电位变化。
突触之间传递化学递质,这个是高中生物的内容,说实话,我认为每一个高中毕业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如果一个人知道“突触”这个词,那么他肯定也知道突触之间会传递神经递质。
某位兄台就抓着这一点了,并且向我普及高中的生物知识。
他大概是认为作者君高中生物太差——亏我当年还是个生物竞赛党。
既然提到了突触,那么我们来正经地讨论一下,那位仁兄所坚持的“突触之间就是没有电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
高中生物学中,突触之间会由突触小泡来传递化学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改变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导致电位的变化。
&
第一百零一日(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翌日上午。
吃过早餐,完成了体能训练,搬完了太阳能电池板,唐跃继续蹲在车库中捣大便。
“我说……作为全宇宙仅剩的两个人类之一,我应该算是人类历史排得上号的特殊人物了吧这是不是说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唐跃用力搅了搅桶中的粪便泥土混合物,停下手中的动作。
“算啊。”老猫和他背靠背坐着,也在杵大便。
“那我的大任呢”唐跃问。
“捣大粪啊。”老猫回答。
唐跃很无奈,作为全宇宙仅存的两个人类之一,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特殊的人之一,其意义大概仅次于非洲大陆上的猿人露西。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位面之子,作为如此重要的人物,接下来的正常发展,难道不应该是老天授予什么拯救世界的重任么
上一个位面之子把一个饱受磨难濒临灭亡的民族拉出了泥沼,并推动其成长为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国家之一。
所以唐跃觉得自己怎么着也该做出相等的贡献,不能输给前人么。
但这日复一日的捣大粪是什么意思
“捣大粪就不是重任了捣大粪也是重任啊。”老猫悠悠地说,“再牛逼的英雄人物,也得过日子,你看那些故事中骑士干掉了王子……啊不魔王,迎娶了公主,过上了没羞没臊的性福生活,故事虽然到这里结束了,但他们的人生不会结束,终有一天,没羞没臊的生活也会过腻,再壮烈的海誓山盟也会褪色,再锋利的宝剑也会生锈,就算是曾经沉鱼落雁的公主,也会变成鸡皮鹤发的老奶奶,和邻居街坊坐在一起唠嗑打麻将。”
“你想说什么”
“生活也是重担啊,骑士没有败给魔王,但会败给生活,白雪公主没有败给皇后,但会败给时间。”老猫扬了扬手中的搅屎棍,“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朝着远大的理想奔跑跳跃,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落进一片粪坑里。”
“人生的意义在于理想,但人生的真面目就是捣粪。”老猫接着说,“因为这世上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其实都是在捣大粪。”
“你的意思是,我这辈子的终点就是时传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