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秦霸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独爱红塔山

    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逐渐成了大秦帝国朝野上下的一种共同的认知。

    ......

    韩谈走后,秦帝胡亥与上将军王贲相对而坐,半响之后,胡亥望着王贲,道。

    “大将军此刻前来见证,可是需要什么”秦帝胡亥脸上满是激动:“只要大秦东出,只要朕有,你都可以提——”

    看着秦帝胡亥慷慨激昂,王贲微微一笑,心头有些发虚。他清楚谋划书上的要求,必然会让秦帝胡亥心疼。

    毕竟夺上党河内书之中,尽数都是要求,根本就是一次性将大秦帝国搬空。

    心中念头闪烁,王贲将袖中的夺上党河内书取出来,恭敬的递给了秦帝胡亥。

    接过羊皮卷,秦帝胡亥打开,看到标题微微一愣:“夺上党河内书——”

    秦帝胡亥的反应是正常的,因为王贲给他的消息只是灭掉殷,夺回河内郡。

    此刻却又是不仅要灭殷还要夺取上党郡,这意味着秦军将会以十三万之众一次性攻打殷与西魏。

    这根本就是将他最开始的大秦帝国东出计划砍掉了一半,一念至此,秦帝胡亥将目光望向了羊皮卷。

    因为他清楚,上将军王贲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出尔反尔的举动,胡亥清楚一切的秘密就在这一卷夺上党河内书之中。

    ......

    一念至此,秦帝胡亥仔细的将夺上党河内书看完。只是看完之后,胡亥就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不愧是上将军,这个策略很详细,可行性很大——”

    胡亥先是赞誉了一番上将军王贲,随及望着王贲,一字一顿,道:“上将军,朕自是全力支持你,这一战,上将军有几成把握”

    “七成——”

    王贲清楚秦帝胡亥的担忧,胡亥刚刚上升的威望,将遭受到重创,前功尽弃。

    故而,王贲理解秦帝胡亥的这种复杂心情。一方面,想要东出想要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却又害怕失败。

    因为这个时候的胡亥根本输不起,一旦,这一战输了,大秦帝国命中注定要偏安一隅。

    “好,七成足以一战!”秦皇眼中有着炙热,他清楚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

    况且是一场错综复杂的战争,就算是王贲是大兵家,但是战场局势变化扑朔迷离。

    就算是身处战场之上,也未必能够一一捕捉。

    故而,七成把握就意味着必胜!

    沉思了片刻,胡亥对着王贲幽幽一叹,道:“上将军,东出由你部署,朕到时候统兵出战便是——”

    “是——”

    ......

    离开咸阳宫的上将军王贲,直接是来到了太尉府,在书房与太尉府属吏合计府库存储的攻城器械。

    如今战争压在了王贲一个人的肩上,他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唯有如此,才能万无一失。

    不是王贲不相信太尉尉缭,而是这一战关系重大,有些事情不从自己的手中过,王贲根本不放心。

    ......

    就在上将军王贲忙的脚不沾地之时,太尉府的主人,太尉尉缭赶到了。

    尉缭匆匆赶到,还没有来得及入座,便对着上将军王贲大手一挥,道。

    “行了,上将军着手办事。除了打仗,一切事




第544章 王贲入蓝田
    在清末之前,中原大地之上,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意识。

    但是秦帝胡亥清楚,国家意识的觉醒对于整个民族还是整个中原大地都有好处。

    所谓的国家意识,是国人百姓对这个国家的认同与认知。

    这是国人百姓基于对自己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逐渐积淀而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它是一种政治意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意识,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国人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强大,使之在各国各民族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因为如此,秦帝胡亥才会不断地向大秦帝国的国人百姓,灌输国家这个概念。

    毕竟一个国家是由国土、民族、文化和政府组成。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秦帝国深入人心,从而像中国这两个字一样千百年的存在。

    ......

    在大秦帝国之中,这样的意识正在被诞生。

    如今的大秦帝国就像是一头巨龙在蛰伏,而且这个巨龙的意识正在觉醒。

    秦帝胡亥心里清楚,战争将会加速这一切的进程。

    此时此刻的大秦帝国,只有不短的战争,才能让大秦帝国进一步壮大。

    于是,胡亥下达了东出的命令。

    有时候就是这样,每一件事情背后往往隐藏不下于数十种含义,只不过会表现出来的只有一种。

    而这一种,未必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

    太尉尉缭在太尉府之中运筹帷幄,而上将军王贲快马东去,一路上都没有歇息。

    等到达蓝田大营时,天色已经堪堪露出鱼肚白色。

    “吁——”

    一把勒住马缰,上将军王贲翻身下马,将马缰交给守卫,亮出兵符与鹰符,走进了蓝田大营。

    “准确军食——!”吩咐一声,王贲走进了中军大帐。

    进得中军大帐,王贲立即风卷残云般的大吃了一顿随时现成的军食——几个冰凉的黄米饭团与两大块酱牛肉,又灌了一皮袋凉开水。

    这才算是缓解了一下腹中的饥饿,当王贲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直接转头对着蓝田大营主将,道。

    “聚将鼓升帐——。”

    “是——!”点头答应一声,蓝田大营的主将匆匆离去。

    王贲不仅是大秦帝国的上将军,更是手持鹰符与虎符,这意味此刻的王贲可以随意调集大秦帝国的大军。

    甚至于调集大军之后,不需要向秦帝胡亥禀报。

    ……

    “隆隆——”

    片刻之间,帐外马蹄如疾风骤雨,甲胄锵锵脚步匆匆,十六员大将铁柱般矗立在了大厅之中。

    “我等见过上将军——!”众将在大厅之中站定,立即向王贲行礼。

    “都入座!”

    上将军王贲一如既往地站在帅案前,深深的看了一眼众将,神色肃然,道:“奉陛下之命:一月之后,我军将要打一场大仗。今日本将在此发四道将令。”

    “其一,蓝田大营四周出入口立即封锁,着行人商旅绕道三十里之外,不得接近军营,此令由斥候营担当。”

    “是!”斥候营总领易车行高声领命,眼神之中有着一丝狂热。

    他清楚,上将军王贲亲至蓝田大营,必然是有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这意味着他们都可以建功立业。

    大秦帝国的爵位,几乎清一色的来自于战场。一时间,大厅之中的众将,纷纷将目光望向了王贲,目光炙热。

    因为如今的大秦武将,都是一群底层武将,



第545章 胡亥入蓝田,亲自监督三万步军!
    三万步军全部出动,这意味着战争,必然是旷日持久的。而且他是三万步卒的统帅,必然是战争的最前沿。

    这个时候大秦帝国的武将,没有一个人是怕死的。相反他们每一个都渴望东出,都想要洗刷耻辱,重铸大秦。

    可以说,经过秦帝胡亥最近一些年的整治,如今的大秦帝国已经恢复了以往的热情似火,以及铁血勇武。

    大秦帝国内部的蒸蒸日上,再加上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这让老秦人以及军中诸将,对于大秦帝国,对于秦帝胡亥产生了一种信任。

    就像是当年三军将士,跟随着始皇帝兼并山东六国一样,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胜利。

    ……

    上将军王贲眼底掠过一抹凝重,他清楚蓝田大营的这支大军,虽然不属于他麾下,甚至于远离帝都咸阳。

    但是在整个大秦帝国之中,除了九原大军之外,这支大军便是最精髓的一支。

    也只有这样的大军,才有资格镇守大秦帝国最后的一道门户,为帝都咸阳的最后屏障。

    心中念头闪烁,王贲不得不承认太尉尉缭以及秦帝胡亥商量出来的对策,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以三川郡的十五万大军,镇守大秦帝国最为之紧要的门户——函谷关武关,同时镇压三川郡,河东郡,作为大秦东出的桥头堡。

    与此同时,一旦关中有事,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支援。

    在中间则是蓝田大营之中,最为精锐的三万步军,为之前后接应。

    前可以入函谷关作战,后可以支援咸阳,一旦咸阳有变,蓝田大营的大军,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前去勤王。

    最后则是帝都咸阳之中京师军,材士营等等。

    更有九原大军驻守北地,如今的大秦帝国堪称是铜墙铁壁。

    一念至此,王贲虎目之中掠过一抹凌厉,对着剩下的大将,道。

    “其四,此次大战,出兵在十三万之内,本将亲率十万大军而动,至于尔等当作为侧翼,与陛下一同伐魏。”

    王贲清楚,这只是一支侧翼。三万步军,可以强攻,但是不能奇袭。携带着笨重的攻城器械,一旦出现在魏地,必然会被斥候发现。

    但是大秦军中的铁骑,他必须要率领着奔袭河内郡,没有时间与精力支援秦帝胡亥。

    故而,上党郡只能依靠三万步军。这便是一个弱国的无奈,曾几何时,大秦帝国东出,何曾差过大军。

    以前大军东出,都要在蓝田大营之中较武,然后各军在五天之内遴选出战精锐,届时全军精选,谁准备最精到,谁便出战。

    这便是当年大秦帝国的无上底气!

    然而,这个时候,大秦帝国想要东出,一时半会儿之间,连大军都准备不齐全。一念至此,王贲心中莫名。

    他是这一切的经历者,正因为如此,王贲才会心痛。

    “是——!”

    王贲一声令下,全体将领一声齐吼,大厅中雷鸣大起,诸将慷慨激昂。

    秦人本来就极为崇尚军功,商鞅变法奖励耕战之后,大秦帝国更是以军功为立身根本。

    虽然商鞅变法,被胡亥破坏一空,但是后来,早已经恢复,甚至于更加推崇,此刻秦军将士一听要东出,大将们先自热血上涌。

    望着慷慨激昂的诸将,王贲一挥手,道:“都下去准备,一切以战争胜利为前提——!”

    “是——!”

    ……

    聚将之后,蓝田大营立即紧张忙碌起来,夜间也是军灯大亮,将黑夜晃的如同白天一样亮。

    王贲走了,但是蓝田大营之中众将士的热情,却是一点也没有消失,反而是更加高涨。

    毕竟他们已经得到了最准确的消息,这一支大军的统帅,是秦二世胡亥,他们的皇帝陛下。

    正是因为秦帝胡亥亲自担任大军统帅,蓝田大营之中的步军各营更是一番忙碌景象。

    &nb



第546章 秦帝胡亥与三万步军!
    中原大地之上数百年以来,关于战争的方式与变化,早已经一目了然,成为了一种普天之下的共识。

    在这个时代,除了大秦帝国武安君白起之外,在整个战国之中,很少有人在打仗的时候,选择强攻。

    在战国,甚至于大秦帝国的这段时间之中,步骑野战刚刚产生不久,其势正在方兴未艾之时。

    故而,中原大地之上,大多都是堂堂正正之师,进行明火执仗,在旷野之中,当面锣,对面鼓的一较高下。

    正是因为这样的风气,以至于,在中原大地之上,凡是大战多以正面决战的方式进行,纵然攻城,也往往是一城两城以侧攻。

    就算是进攻城池,也绝对不会正面相抗衡,而是在敌方的都城或军辎重地之时,才会强行攻城。

    毕竟一击必杀,这是一场战争的最终诉求,秦帝胡亥也极为的追求。

    只不过这样的战争,时至今日,依旧被天下人所追逐。毕竟正面对抗,压力如山,对于大军也是一场灾难。

    这根本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根本不为大将青睐。

    正是因了这种状况,中原大地之上,寻常大军野战,都不携带大型攻城器械。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军队,更是如此。

    不管是西楚霸王项羽,还是天下各大诸侯,长期以来的大战,大多是都是偷袭与野战。

    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渡江北上,将整个大秦帝国打的支离破碎,打的更不是攻城战,而是野战突袭,先灭敌主力,而后迫使其逃走或投降。

    因为他们不是正规的大军,在大型器械之上,有着天然的劣势。

    只有一个存在时间足够长,国力强盛的帝国,才有数量恐怖的大型器械。放眼整个中原大地之上,只有大秦帝国有这个资格。
1...149150151152153...1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