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霸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独爱红塔山
“诺。”点头应诺一声,项庄转身离开了。
“叔父随便坐,等亚父到了再详谈。”项羽一声慵懒的叹息,淡淡漠漠地道:“楚国蛰伏许久,天下却是忘记了我项羽!”
“诺。”点头应诺一声,项伯自己找地方坐了下来。
他清楚项羽还称呼他为叔父,这是剪不断的血脉。这一点,不是他放肆的资本。在楚国,任何人都必须要低头。
只有项羽才能威尊无上!
项羽清楚项伯对他的忠诚,只是项伯游侠秉性容易犯二,而且才能中下,不足以谋大事!
真正想要谋划中原大局,楚国文武虽多,真正有能力为他指点迷津,洞悉天下大局的只有亚父范增。
项羽虽狂傲不羁,却也清楚亚父范增的手段。只有亲自体会,才能了解那个行将朽木的老者,惊人的布局能力以及对天下大势的认知。
自秦末大乱开始,凡是亚父范增的谋划从未失败过,项氏一族有今日,最大的功劳便是亚父范增。
正因为这一点,他对范增极为敬重。在他的心里,范增如父。
此时范增刚好来到大殿,其快步走过来深深一躬,道:“老夫拜见王上,项王万岁——”
项羽苦笑一声:“亚父,孤说了多少次,亚父入宫不必行礼,直呼籍儿就是!”说着从王榻上站起,将范增扶起:“亚父,你我父子之间,何需如此!”
“籍儿,唤老夫前来是……”范增清楚项羽的秉性,闻言也是颇为欣喜,也没有继续坚持君臣之礼。
刹那之间,项羽脸上也浮现出一抹激动,如此相处才觉得坦然:“亚父,叔父传来消息,一剑封喉!”
&nb
第235章 天下缟素!
一瞬间,项羽看到了范增描绘出来的宏大蓝图,不禁久久地沉默。
他在思考这样做的必要性,以及范增描绘的蓝图,实现的几率。这一刻的项羽,越来越像一个王了。
沉吟了片刻,项羽目光如炬:“叔父,征发五万民夫,从彭城调集十万石粮草于鲁县,尽量避免齐国眼线探查。”
“诺。”点头应诺一声,项伯转身大步走了。
项伯清楚,这一战关系到了项氏一族的未来。纵然与亚父范增不和,他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爆发。
只有楚国不倒,项氏一族才能永存。作为项氏的长者,项伯这一点见识还是有的。
……
项羽顿了一下:“亚父,立即调集五万精锐铁骑,昼伏夜出前往鲁县。等为义帝发丧之后,立即进兵齐国。”
“诺。”点了点头,范增也离开了。
……
不管是出兵北上齐地,还是接下来的治丧,都需要亚父范增居中运筹。在这个时候,他是没有时间耽搁的。
……
义帝之死的消息,项羽最先得到。这道消息虽没有实质上的意义,但对于项羽而言,却等于有了先发制人的底气。
项羽心头翻滚,独自一个人默默走出了偏殿。虞姬默默伫立着,静静地看着这道威压天下人的身影,痴痴发呆。
当项羽走出偏殿的时候,暮色苍茫的彭城王宫中鸦雀无声。巨大的九只铜鼎像黑色的巨兽矗立在血红的夕阳下,立在项羽身后,这一幕仿佛之为衬托这位王者君临。
这个时候的项羽,有一种无敌的气势,而这个时期的项羽正是短暂一生,最为璀璨夺目的时候。
年不足三十,便为天下主。
与此同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名震动寰宇。更何况项羽英雄,身边跟随着虞姬这样一个堪称天下角色的佳人。
王权富贵,红颜知己。这一刻的项羽都有了,达到了一个人能够达到了极致。
“项王,到齐国去,会带着虞姬么”虞姬的声音在宫殿峡谷鸣,空灵如百灵鸟,却又有一丝英气。
项羽木然摇头:“爱姬,北上齐地必然是大战不断,刀光剑影中孤无法保护你安全。”
……
七天后。
义帝遇刺身亡的消息,终于爆发开来,短短七天就传遍了天下。就在天下人惊讶的还没有回过神来之际,项羽连连动作。
“传令,举国设灵,为义帝发丧——”筹谋已久的项羽终于传出了这道令人作呕的命令。
“诺。”
……
咸阳宫中,只剩下胡亥一个人。他正在翻看着各地送来的文书,企图从中了解一二民情。
纵然大秦帝国内部有条不紊进行着变革,但是大秦朝野上下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一制度。
不亲自盯着,胡亥怎么也不放心。毕竟这是他万古霸业的第一步,出了差错将会有亡国之危。
“陛下,顿弱大人求见——”韩谈匆匆而来,神色之间有些惊慌。
“哦!”瞥了一眼韩谈,胡亥一摆手:“传——”
闻言,韩谈朝着宫门外廊下高声,道:“传典客——”
……
三步并作两步,顿弱走进大殿对着胡亥深深一躬:“老臣顿弱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胡亥一摆手:“爱卿此来,可是山东之地发生了大变”
他对于时局发展极为关注,自然清楚能够让顿弱惊慌的只有山东之乱了,毕竟黑冰台目下以山东之地为主。
大秦帝国朝野上下都有一个惊人一致的目标,那便是兵出函谷关,收复山东失地,重铸大秦帝国。
为了这个目标
第236章 来自王贲的请求(第一更)
三月末,冰雪消融,草木泛绿。 .
咸阳城耕牛点点,沉寂的原野上终于有了些许生机。
大秦帝国太过于偏于西,每一年的春耕大殿虽然与山东相同,都在二月二。但真正开始耕种,一般都落在三月末。
乍暖还寒时候,正是一年之初。大秦帝国国人因为有朝廷得赏赐激发,每一年的三月末,秦中大地上国人身上都有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奋发勤耕。
这一片明媚的春光,不仅仅是结束窝冬的一个节令而已。更是大秦帝国大变的开始,一年一个样。
从退守秦中开始,胡亥就一直亲自举行春耕大典。二世四年,二世五年,年年如此。
在胡亥看来,春耕大典绝不是一个虚应故事。他要借大秦国人民情,打造成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节日。
正因为如此,胡亥不惜放下政务研究了三个月肃穆祥和的《周颂》,亲自打造出了一部《秦颂》。
他要完成始皇帝未竟的事业,彻底用大秦代替周朝的所有影响。
在胡亥看来,始皇帝绝对是英明的,不论是统一文字致使天下皆用秦篆,更是统一度量衡,收天下一体。
朝廷之上,以传国玉玺代替大禹九鼎。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讲,秦始皇的眼光是敏锐的,他清楚的把握到了时代变化的脉动。
传国玉玺传承万世,真正取代了九鼎。而胡亥现在要做的便是彻底的继续努力下去,从方方面面打造出属于大秦帝国的文化,来塑造成天地正统。
心头翻滚,胡亥一摆手:“韩谈,换一身平常服饰,随朕出宫”
“是!”点头答应一声,韩谈大步走了。
对于这一点,他没有丝毫的疑问。因为胡亥出宫是常事,可以说是极为频繁。三天两头望外面跑。
正因为如此,韩谈骤然之间听闻胡亥出宫,只是点头答应一声,前去准备了,并没有开口反驳。
大秦帝国秦法森严,对于游侠的打击力度前所未有。在大秦帝都咸阳,游侠的存在根本是绝迹。
在秦法之中,游侠不算国人,一旦出现必将会遭受到最严厉的镇压清算。
时当清晨,咸阳南门飞出三骑快马,沿着大道向原野深处奔驰。静极思动,胡亥想要看看大秦国人的情绪。
与此同时,家居城内的农夫们,三三两两络绎不绝地牵牛负犁,走出城门,住进自家田中的茅屋,开始了耕种。
春耕是无比繁忙的,从其中可以看出太多的事情,这才是胡亥出宫的根本原因,他要彻底的了解目下大秦。
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大秦帝国根本不可能,也绝不会避开战争。但是战争的爆发,不是胡亥一声令下的事情。
他需要举国上下的齐心协力,需要大量的粮草,数不尽的青壮成军。那是死亡,更是鲜血染红的称帝路。
只有深入国人之中,才能切身体会民情。只有了解了国人之心,胡亥才能制定出最佳的战略大策。
“吁”连续飞奔出十里之外,胡亥一行人翻身下马。
春日原野上欢声笑语,更因为勤劳耕耘劳作而显得勃勃生机。这就像目下大秦帝国,虽然退守秦中,却有庞大的生机。
“陛下,国人耕种热情似火,此乃大喜”韩谈惊喜地喊了起来。
闻言,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笑意:“我看看。老秦人永远务实勤劳,举国若如此,何愁不能收复失土。”
“陛下,去田里看看”旁边的子婴点了点头,道。
“好!”胡亥一摆手:“称呼朕为公子吧,莫要吓了国人!”
“是
第238章 父子同命!(第三更)
看完之后,胡亥思忖有顷,问道:“除此之外,通武候还有其他要求么”
闻言,林峰踌躇道:“通武候请陛下下令,五万新军尽数开进桃林高地。 .与此同时,请求陛下赐下节制三军将士大权。”
胡亥沉默了,节制三军大权,这意味着不论是五万新军,还是函谷关的十万守军,都将由王贲一人节制。
这是大秦帝国全部的战力,除了城卫军之外,几乎全部的可战之力,是大秦帝国真正的精锐,也是胡亥能够退守关中的根基。
赐下三军节制大权,这意味着胡亥将会彻底成为一个空架子,一旦王贲有变,大秦帝国就危险了。
要说三军大权一人在握,在大秦帝国的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过。在孝公之时,卫鞅任大良造,掌控军政大权。
再就是秦昭襄王之时,武安君白起掌控三军。他胡亥清楚他不是孝公,王贲也不是商鞅。
如果将三军大权赐下,这样做会带来何等后果胡亥第一次感到吃不准。但是,不这样做,后果则只有一个,那就是通武候王贲离心离德。
长平之战后的武安君白起,这便是君臣离心离德的最佳榜样。胡亥心里清楚,眼下大秦帝国远不如昭襄王时。
……
念头闪烁,胡亥清楚没有抗衡项羽的大将,也会让九原大军失去信心,在民心军心天尽失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灭亡。
这是胡亥绝对不愿走的一条路。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古人的典训。前者有可能带来的动乱风险与亡国灭顶的灾难相比,自然要冒前一个风险,而避免后一个灾难。
王贲敢于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目下,他需要知道的是得到自己任命!一念之间,他想到了太多。
“林峰,通武候有何思谋”默然良久,胡亥猛然问。
林峰也一直在沉默,他自然清楚通武候此举,根本就是在胡亥心头拔刺。三军节制大权,太重了。
见到胡亥问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臣不清楚通武候图谋,不过通武候之谋,应当在密件中禀明陛下才对。”
“呼……”
胡亥微笑点头,沉默了一会儿,便提起铜管大笔在羊皮纸上一阵疾书,写完之后,详细看了一遍。
确认无误后盖上铜印,卷起装入铜管封好,递给林峰道:“林峰,立即送去给通武候。”
“臣遵命。”林峰接过铜管,转身疾步而去。
胡亥目光一闪:“告诉通武候,定秦剑在手,便可节制三军将士!”
……
胡亥清楚,现在他只能相信王贲。与此同时,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当初韩信请封假齐王时,刘季的心情。
功高盖主,不得不封。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清楚王贲是为了应付接下来的天下大乱。而他的担忧,完全来自于心头的不安全感。
毕竟乱世之中,有兵者王!胡亥作为后世人,经历了人心险恶的年代,更加不可能信任一个人。
而且通武候王贲这样做,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王贲如此做,也是在心底里不信任他。
生怕他在继续犯浑,才会提前要三军节制大权。大秦帝国君臣,缺乏最基础的信任。
两个人的信任需要长时间的磨合,通武候王贲与胡亥见面不过数次,自然谈不上信任不信任,他们之间的维系完全是因为大秦帝国。
“王贲!”
轻言一句,胡亥望着函谷关方向:“朕就赌一把,又何妨!”
……
旬日之后,林峰快马加鞭,一路飞驰数百里已经赶到了函谷关。
&nb
第240章 还差两个人(第一更)
铮铮之言,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响起,纵使骄傲如大|日也不得不承认,秦军将士悍勇无双。
当日在武关下,在关之外,秦二世胡亥的疯狂与悍勇吓坏了众人。
谁也没有想到一无是处的秦二世,在危机关头,能够踏上战场,与大秦帝队一同厮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