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祖师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狠拽的吻
而灵越皇又不可能解释给每一个人听。
他只能解释给自己的臣属们,由此来推行。
可是自己的臣属们反对,那他连实践的机会都没有。
况且刚才王清源所言多少有些道理。
龙闻为何敢擅自进攻黄国
不正是因为灵越皇一向很是问及龙闻的实情
他相信龙闻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这三十年来,他也从未听闻龙闻有过什么过激之举。
可是这一次,龙闻未得圣命擅自进攻黄国,已然犯了死罪。
尽管龙闻已经死了,但灵越皇对龙闻不问不闻导致宇国数百万大军殒命,这是不争的事实。
灵越皇没脸反驳,所以此刻他只能沉默。
说到底,还是他自己的错。
若不是他对龙闻太过放纵,也不至于酿成今日惨祸。
若龙闻攻下了黄国还好说,可问题是他没有攻下黄国。
而今龙闻身死,日后黄国若来报复,宇国国内谁人可挡司马静
一思及此,灵越皇脸上的愧疚之色更甚。
这时,兵部尚书席广平上前道,“王御史,此言差矣。”
“龙闻大帅擅自对黄国用兵乃是龙闻之过。”
“陛下这些年一直要求我过将士休生养息,此乃国政,大家也有目共睹。”
“所以这件事,谁也不能过错怪罪在陛下头上。”
“再者,这三十年来,陛下劝课农桑诚有道,百姓富庶,国内各大势力也相继参与军政,渐至政通人和之境。”
“此乃陛下之功。”
“而今陛下推行无为而治,实乃顺势而为,只要我等上下一心,百姓受命,我国岂会乱套”
席广平一直都是灵越皇的左膀右臂,虽然他相当不待见龙闻。
但他也从未反驳过龙闻对宇国的贡献。
所以刚才也只是把擅自发起战乱的过错放在龙闻头上,并未多言什么
560.第559章 宇国内乱
第559章 宇国内乱
凌望鱼在何处
凌望鱼就站在正德殿后的偏殿之中。
他正听着前殿内所有人的声音。
灵越皇对着常青再度拱手,“皇兄恕罪,此人朕不能交给你。”
尊重常青是一回事,推行国政又是另外一回事。
灵越皇虽然不阻碍所有人畅所欲言,可是他心中也有自己一直坚持的道。
这些年来,他一直醉心于武道。
对于国政本就没怎么管理,毕竟他相信天下百姓知道该怎么自我治理。
所以国政之时也一直都是由六部会同中书在处理。
此次借着龙闻之死,他觉得是时候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所以再无任何考虑,当即宣布。
可不想,这一宣布,竟遭到如此多人反对。
可即便如此,他仍旧相信凌望鱼所谈之道,绝对是人间正道。
也绝对是值得尝试实践的一条道。
他之所以将凌望鱼留在皇宫,正是为了保护他。
此刻常青要凌望鱼,他自然是一反常态,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个人,绝对不能给你。
常青怒极反笑,“我看你是当了几日皇帝,脑袋都不好使了是吧”
“你当真以为没了龙闻,国内就无人可以钳制你了”
当初龙闻在世,他的武道修为远在灵越皇之上。
所以灵越皇自是不敢多谈无为而治。
可如今龙闻已死,常青当即认为灵越以为自己翅膀硬了,再无人可以管制他了。
实际上灵越皇并无此感,反倒觉得可惜。
毕竟龙闻这么多年在宇国也算是为国尽心尽力。
当然,他只是不知龙闻暗地里干的事。
若是他知晓,当不会如此想。
可除了龙闻,宇国当真无人可钳制灵越皇吗
殿中众人都知道常青说的是谁。
那便是宇国底蕴,前宇国大帅,王崇。
宇国大将军王轩壶的父亲,王崇。
王轩壶不过刚刚迈入武道圣者境便能担任一国大将军,其中不是没有王崇的作用。
王崇可是当年宇国与玄国交战的主力,与他英国公常青亦师亦友,两人关系非同寻常。
而王崇的武道修为也是宇国第一人,便是龙闻,只怕也有所不及。
当然,这无法再去考证。
只是王崇在未卸下大帅之职的时候,龙闻还是一个小小的副将。
而今的王崇虽早已不问世事,可他始终是宇国的底蕴所在。
任谁也不敢小瞧。
如果说而今的宇国还有谁能够钳制灵越皇,那此人必定是王崇。
只是众人都忘记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前丞相,韩孤离。
韩孤离在宇国的声望并不比王崇低。
只不过因为他是个文人,并非武道者,所以众人理所当然便将其划到一边。
可是如果此刻殿内众人细心一想,便会明白韩孤离的能量未必就比王崇低。
“皇兄,大帅静养多年,若为此事打搅他老人家,朕于心不忍。”
“可若今日便算是大帅亲至,朕仍旧是这句话,此人,绝对不会交给你。”
灵越皇当然知道王崇与常青的关系,可即便如此,他仍旧坚持着自己态度,毫无转变。
王崇与常青亦师亦友,他灵越皇与凌望鱼难道不是吗
王崇能为常青出头,难道他堂堂一国之君还保不了一个庶民
话到这里,众人心中都已然明了。
灵越皇对推行无为而治的国政已经是下定决心,即便是王崇亲至,也不可能让他改变主意。
“既然如此,那便休怪本公了!”
英国公常青的能量自他进入殿内的那一刻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只是诸多大臣躬身避退,便是灵越皇也要起身恭迎。
由此可见他常青在宇国的地位。
所以当他的话音落下,正德殿内忽的涌入上百黑甲军,将所以大臣全部包围。
当然,也包括宝座之上的灵越皇。
看这样子,常青是打算逼
561.第560章 皇城讲经
第560章 皇城讲经
宇黄一战,对于宇国而言,无非是数万白将士殒命。
可对黄国而言,却是雪山加霜的灾难。
黄国北地本就不甚富庶,再加上经年兵乱,早已是民不聊生。
今年更惨,天灾遇上**,整个北地可谓哀鸿遍野,生灵涂炭。
面对此情此景,殷明既来了,那自是要将北地安定。
他相信如今的晁皇已然深得佛性,对于北地赈灾一事肯定会列为重中之重。
可那些在灾祸之中丧生的百姓,却是再无法享受朝廷的救济。
于是,殷明打算著经超度,以求这些亡魂能够得到安宁。
乾黄城,皇宫之中。
原本因为大战而损毁的宫殿已然在开始重建,初具雏形。
偌大的练武场上,殷明端坐首座,身前摆放着一张供桌,桌子上平铺着一张玉蚕纸。
玉蚕纸之上,密密麻麻的经文数不胜数。
只听殷明开口道,“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
“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意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
《华严经》的经文从殷明的口中念出,便似有一股魔力。
静坐于演武场众人此刻皆是闭眼倾听,感受着那经文之中的神秘妙处。
其中自是甘乐感受最是深刻,原本得了《心经》的他,心中佛道已是大显。
而今再得《华严经》度化,一时间浑身闪烁着璀璨金光,仿若真佛降世,令人赞叹不已。
同时,甘乐身上的气息也随之不断攀升,竟有一股极其强悍的气机从他体内传出。
杨子铭,祝明飞,木寅三人站在偌大演武场的外面,将其中情形看的一清二楚。
“甘兄善缘,日后必成一方佛陀!”
杨子铭赞道,脸上浮现出略带羡慕的神色。
若说在一众弟子中,谁人跟随殷明的时间最长。
那自是非杨子铭莫属,两人从洪京城便相识。
而后经过这漫长的一路,早已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可此刻,殷明亲自念诵佛经,度化城中百姓,对于甘乐而言,那定是天大的福分。
谁人可得殷明亲自教化
若不是他知道值得,他又如何会如此大费周章。
由此可见甘乐之分量。
殷明今日所诵之《华严经》并非超度世间亡魂所用,他只是为了度化那些心中执念不消的人。
此次宇黄一战,把黄国百姓哀鸿遍野,这在黄国国内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晁皇一心向佛,可是却无半点佛经可以度化世间众人。
唯有引出《心经》劝解世人向善向佛。
可他的佛性本就不深,由他念诵《心经》自是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殷明这才将《华严经》拿出,并且亲自讲经。
他这也是在为甘乐之后超度亡魂做准备。
毕竟甘乐虽有佛性,但佛道尚需磨砺。
此刻用《华严经》来增进他的佛道,自是再好也没有了。
祝明飞点头道,“夫子几次三番为甘兄护法,此次更是亲自为他讲经,我等弟子何来如此福分。”
祝明飞这话有些自嘲的意思在里面。
他原本就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此次跟随殷明一道前来黄国,一方面是想自我磨砺一番,另外也是想看看甘乐传道究竟怎么样。
他并不关心佛道。
但殷明关心。
所以他也就不得不多注意两眼。
虽然他心中之道与佛道无关,可他必须要注意的是,任何道的传承都离不开人。
甘乐如何做的,他需要学习。
这一点,即便是眼高于顶的他也无法反驳。
所以见得殷明亲自为甘乐讲解佛经,心中多少有些羡慕,如杨子铭一般。
可他的羡慕之中还带着些许自嘲,因为至今他还未明确自己心中之道。
杨子铭笑着道,“祝兄所言极是。”
 
562.第561章 度化白彦
第561章 度化白彦
皇城讲经完毕之时,已是三日之后。
白彦的伤势已然痊愈,体内内息滚滚如潮,武道修为更上一层楼,只差最后临门一脚便能踏入真圣之境。
杨子铭与祝明飞先是与甘乐见礼,而后才向白彦道喜。
“恭喜白兄,不日便能踏入真圣之道!”
两人诚心诚意,并无半分虚伪。
对于武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踏入真圣更重要。
千元大陆,自武祖以降,天武王之后,真圣便已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若能踏入真圣一境,便是一国,一方势力之底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