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祖师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狠拽的吻
十日之后,殷明便于帝都之中最大的一个广场中摆坛讲道,前来听讲之人数之不尽。
整个帝都可谓十室九空。
灵越皇既然支持无为而治,那殷明自是要传下道家道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有为之为废无功,无为之为成遂无穷。”
......
“无为,既是不妄为,不包含人为在其中。”
“无为而治,亦可称之为柔弱不争。”
“柔弱者,生机也,以弱胜强,方能传续不歇。”
“生而为人,谦下,守雌不争,致虚守静,方可寻到本真。”
......
道家的笼统概念,殷明并未做多余的阐述。
因为在他看来,道,本身就是一种虚无所在,道家称之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天地万物均由道生。
与一众百姓讲解其中真道,只怕只会让这些百姓更加迷惑。
所谓由浅入深,殷明此刻与百姓们所讲的,乃是道家修身养性的基本原则。
只有懂得了这些基本原则,再去探寻“道”,才会有根基可以秉持。
如果让这些百姓在毫无根基可立的情况下去沉思“道”,只会适得其反。
对“道”的沉思能够刺激人们对万物本身的理性思考。
而这种理性思考又是一种精神境界,并不能完全体现在实质的物体之上。
所以殷明所言,只能由微入宏,以此来推动百姓们继续往下思考。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任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
殷明结合道家,将仁义礼智信也带着阐述了一遍。
而后,一张玉蚕纸出现在殷明的身前。
殷明手提朱笔,开始奋笔疾书。
鲜红大字不断从笔下冒出,一个一个烙印在玉蚕纸之上。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
“其本术以虚无为本,因循为用。”
“无以执,无常行,故能究万物之情。”
......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明也。”
.......
殷明将道家做了一个笼统的概念评述。
亦如佛家一般,要想百姓能够领悟其中深意,非得要先行让他们对其道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玉蚕纸上紫光现,一时穿云世人间。
当殷明落笔之时,玉蚕纸直窜入虚空,散发出无比耀眼的紫色光辉。
城中无论百姓,士兵,商贾,朝臣
第五百七十五章 论道法自然
玉蚕纸上的大道文字散入城中每一个人的心中。
不少人的修为开始松动,而后突破,引发一阵轰动。
这对殷明等人而言已是见怪不怪之事,所以并不在意。
但灵越皇因为感悟玉蚕纸上的大道文字,竟在瞬间达到了圣者巅峰!
一时间皇城震动,文道之气骤然升腾,方圆万里可见。
“恭喜陛下!”
凌望鱼道贺,脸上满是春风得意的笑容。
因为由此可见,灵越皇乃是与文道有缘之人。
他来宇国传道,宇国皇帝与文道有缘,岂不是他的福分
而凌望鱼自己也是修为松动,虽没有即将突破的迹象,但体内文气已是饱满,只待一个时机而已。
殷明曾与凌望鱼,白笙归,俞游等人探讨过道家的道。
但那时候,他也只是浅尝辄止的与他们讨论了一番,并未深入。
当讲道完毕,他决定与凌望鱼认真讨论一番。
皇宫内,一众人等皆是坐毕。
“夫子讲道三日,实在胜过我等修炼三十年!”
灵越皇甚是高兴,他没想到殷明一通讲道竟还有如此神效,直让他的修为登入武道圣者巅峰。
祝明飞半开玩笑的道,“陛下有所不知,夫子讲道可谓仙人抚顶,其中妙处自是难以言尽啊...”
此言逗得众人皆是大笑。
但众人心中也都清楚,祝明飞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殷明此刻的文道修为已然是震古烁今,他来讲道,与那仙人抚顶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殷明摆手,淡淡道,“今日邀诸位前来,便是在离开前,再与诸位讨论一番道家。”
“道家”
凌望鱼诧异问到。
他自是听殷明曾说过道家,但却并不是单单只讨论道家,今次还是第一次。
杨子铭看了看凌望鱼,而后望向殷明道,“夫子打算立凌兄为道家之主”
在黄国立了佛教,甘乐证得佛道,成为首位佛家之主。
而在今日宇国,灵越皇已然宣布支持无为而治,殷明自是要顺水推舟,顺其自然的成立道教。
若立道教,自是要选出第一个道家之主。
闻言,众人均是把目光转向了凌望鱼。
只听殷明道,“道家之主暂且不论,今日先言道家之论。”
“曾记得我与诸位说过,道家之论,以道为核心,主张大道无为,道法自然。”
“前几日讲道,也细细说了何为大道无为。”
“今日便且与诸位再论一论这道法自然。”
他的话音落下,凌望鱼,杨子铭,祝明飞等人均是恭敬躬身。
殷明道,“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殷明目光在众人脸上微微扫过。
他继续道,“若说儒道的中枢乃是仁的话,那么道家的中枢便是自然。”
“何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便是以自然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退之。”
“再配以虚无为体,柔弱为刚,执一以为,齐物为心,则可以做到二厢自然,智愚相宜,强弱相合,以致物我两忘。”
其实依照道家看来,儒家的倡虽是好的,但却太过束缚己身,无法张扬一个人的本欲。
一有不慎,便是内以伤身,外以伤人。
而道家的仁,乃是一种木音希声般的仁。
所以对于儒家的“温检恭良让”的人德,道家更加注重的乃是自然。
人之所好,不外乎有,得,是,居上,乐。
而道家不载于此,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
这时,杨子铭蹙眉道,“如此自然,是否太过消极”
“守弱,无用,
577.第576章 玄国阴阳
第576章 玄国阴阳
最终殷明并没有在宇国立道家。
因为道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以“道”而核心,是诸子百家一门极为深奥和庞大的哲学。
所以道家之于文道,乃是万道之首。
而今的宇国灵越皇只是支持“无为而治”,宇国上下,无论是灵越皇还是百姓,他们对道家理论都还不纯熟。
因而此时还不是恰当的时候立道家。
不过殷明倒是相信经过他的传道,宇国上下应该很快就能领会道家真谛。
再加上凌望鱼在灵越皇身边辅佐,立道家乃是迟早的事。
殷明一行人在宇国没有停留太长时间,因为玄国传来消息,林秋蓉在玄国传道,得到了玄国上下的一致推崇。
她传信来告诉殷明,在玄国立阴阳家的时候到了。
殷明欣慰前往,毕竟她还是第一个传道得到全国上下支持的人。
大抵是因为林秋蓉对阴阳一道的极致体悟,再加上她对权力游戏的深刻体会。
所以她能洞悉当权者以及下属臣民们对于阴阳一道的种种疑惑与不解。
从而查漏补缺,恰到好处的填补。
如此一来,玄国上下自是对阴阳一道推崇备至。
玄国,京都,南玉城。
殷明一行人尚未入城,远远便看到城门口站满了人。
竟是玄帝领着一众臣属在城门口亲自迎接殷明!
玄帝已是五十出头,两鬓斑白,国字脸上鹰鼻微翘,一双大眼炯炯有神。
林秋蓉就站在他的身后,此刻见得殷明到来,神色并未显得多么高兴,反倒有些淡然。
阴阳家向来主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无论是阴阳还是五行,概括起来便是“阴阳消长,五行转移。”
所以阴阳家对世间万物的在意程度并不高,在他们眼中,世间一切都是有名无形的存在。
而阴阳家所追求的乃是天人合一的极限。
所谓天人合一,便是自身之道与天道相合。
天道谓之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和道家“道生阳,阳生阴,原阴阳生八卦,太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论相同。
所以在从极限追求上来看,阴阳家和道家其实是殊途同归,只是阴阳家更玄幻。
也正是因为如此,阴阳家对现实世界的在意程度,较之其他学说流派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林秋蓉便是典型的阴阳家信徒。
“夫子远道而来,此番幸苦,朕已在宫内准备晚宴为夫子接风洗尘,还望夫子赏脸。”
玄帝乃是一个狂热的武徒。
在八国之中只有武道修行才是正道的时代,玄帝为追求武道巅峰,可谓是奋不顾身。
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与高手较量,以增进自己的武道修为。
这在玄国乃是人尽皆知之事。
而玄帝也的确是一个武道天才,年不过五十,便已然踏入真圣境,这在八国国君之中乃是绝无仅有的佼佼者。
而他与灵越皇有所不同。
灵越皇虽也醉心武道,可并不狂热。
灵越皇也不会为了追求武道顶峰而不惜一切代价去增进自己的修为。
在这一点上,灵越皇更为理智。
亦或许正是如此,所以灵越皇才会支持无为而治,而玄帝则更相信阴阳家的天人合一。
玄国一众臣属见得殷明,皆是恭敬行礼。
殷明的目光在众人脸上微微一扫,而后落在了林秋蓉脸上。
林秋蓉仍旧保持着冰霜一般的神色,不见喜怒,瞧得殷明目光投来,也只是微微点头。
进得京都,都城中的百姓们也早已得到文道祖师即将前来的消息,全城百姓分列道路两旁,躬身迎接,莫敢不尊。
这都是玄帝的功劳。
因为玄帝对武道的极致追求,所以在得知文道也能增进修为的时候,他果断选择了崇信,几乎不带任何疑虑。
对于他而言,世间一切只要能增进修为,他都会崇信。
而文道恰好又
578.第577章 传《易传》
第577章 传《易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