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祖师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狠拽的吻
殷明点头。
殷明没有故作疑虑,径直点头答应了玄帝。
玄帝见状当先一怔,而后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多谢夫子。”
他没想到殷明这么痛快便答应了。
他更加不会想到殷明此来玄国,便就是为了立阴阳家而来。
“明日传道于帝都,烦请陛下安排一二。”
殷明没有多言。
阴阳家本就推崇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所以在人情世故之上,阴阳家并不如儒家,道家那般严谨。
换句话说,阴阳家治国的理念很大程度上乃是基于理论基础的推论,并不像儒道和道家那般重视德治,法治。
因而阴阳家注重的乃是天地事物自然的变化,通过先行推算而先一步达到这种变化。
玄帝本就是国师,而且又是个追求极限之人,所以自然而然也就顺应了阴阳家的理论。
第二日,殷明与京都之中讲道,着重讲解了阴阳家的阴阳论与五行论,其中还特别列举了《吕氏春秋》《春秋繁露》这两大深受阴阳学说影响的著作。
《春秋繁露》乃是殷明第一本著作,所以他在讲解这本书的时候,可谓极尽精致,任何细节一一阐明。
林秋蓉以前也是从《春秋繁露》中得到关于阴阳学说的理论,再经过殷明的点化,这才成为阴阳大家。
此次再度听闻殷明讲解,心中体悟更加深刻,一时竟突破小圣巅峰,达到圣者。
京都之中无人不惊。
饶是玄帝早知文道能够提升修为,但还是被林秋蓉的动静深深震撼。
他没想到文道竟能直接作用于修为!
于是,他对阴阳论更是爱不释手。
“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五德者,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母,四曰金,无曰土。”
“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殷明着重提到的五德始终说。
因为这是阴阳家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观点,作用于国家便是朝代更替乃是以五行相生相克而循环变化。
国主的职责便是推演五行变化,及时对国家属相作出变化。
他这是专门说给玄帝听的。
当然,这也只是阴阳家的入门理论,同样也是玄国百姓入道的门槛。
“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殷明抬手,《易传》出现在虚空之中。
要想深刻体会阴阳一道,那么对于《易传》就必须熟稔。
《易传》的思想体系是,由天道推衍人事,这与阴阳家的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而无论是作为国君,臣属,还是百姓。
要想真正弄懂阴阳之道,就必须对《易传》了如指掌。
当《易传》出现在虚空之中,天空之中立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八卦图。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始为八卦。”
殷明的话音落下,天空中巨大的八卦图开始从左到右进行转动,周期循环,如水流行。
所谓阴阳依存,五行相生,便从这八卦图中得到最具体的体现。
“这便是推衍天地万物的卦象吗”
玄帝诧异。
他本就是卦师后裔,对于一切推算,推演,推衍的符号都相当敏感。
只是在千元大陆上,他们这一脉使用的推衍工具并不是八卦图。
所以当他看真真切切的看到八卦图时,心中立时浮现一个阴阳八卦图,而且顺时针开始旋转。
似乎世间一切此刻都在他的心中开始有规则的变幻。
于是,玄帝立刻闭上了眼睛,仔细感悟心中的阴阳八卦图。
殷明抬眼看了看玄帝,又看了看林秋蓉。
见他们
579.第578章 唐国朝廷的尴尬
第578章 唐国朝廷的尴尬
唐国皇宫内,皇帝面色阴沉的高坐于宝座之上。
下方无论是冯祥还是戴正兵,亦或者是青林侯,何言等人,均是眼观鼻,鼻观心,闭口不言。
朝堂之上,一时间气氛相当尴尬。
近日,朝廷收到传信,殷明在黄国,宇国,玄国先后传道。
文道祖师之名已然响彻八国,殷明的势力俨然超出了唐国朝廷的预料。
特别是皇帝,当初他有意置殷明于死地,后来为一众势力门阀的弟子所阻,殷大帅也出面将殷明保了下来。
他与殷明之间的恩怨,可谓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当初殷明离开唐国之时,皇帝还暗中派了人前去跟踪,意欲刺杀。
可殷明不仅成功逃脱,而且还在元南大战之中力克魔主,成为天下人共仰的文道祖师。
反倒是皇帝他自己,这些年不仅没有对魔族出兵,反倒是封西行省处又有魔族出没的迹象。
这一张一弛之间,皇帝的声望已经被殷明拉开了好大一截。
“没想到这逆贼竟当真混了个人模狗样...”
皇帝在心中暗道。
而今的殷明已是文道祖师,威名远扬,他如何还敢在嘴上对殷明不敬。
此刻殷明若是回到唐国,他怕是要恭恭敬敬亲自去迎接才行。
因为,而今的殷明已是真圣。
这个消息乃是当初元南一战结束之后便传回来的。
当时元南一战开启之时,八国都曾派人前去暗中打探战况。
唐国如何能例外
前去打探消息不是别人,正是而今站在堂下一言不敢发的戴正兵。
他虽是洪京大都督,可他也是当初一起与皇帝意欲扳倒殷明之人。
元南一战事关重大,皇帝能信得过的,恐怕也只有他戴正兵了。
戴正兵带着消息返回之后,皇帝立时震动,几度派人去请殷大帅,但却都被殷大帅以军务繁忙所推脱。
而今朝廷上下竟没有一个能与殷明搭上话的!
换做以往,那也就算了。
可是现如今的殷明是什么身份什么实力
那可是真圣啊!
而且他的一众弟子里不乏小圣,圣者级别的存在!
不客气的说,而今的殷明绝对不比八国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弱!
争取殷明也已经成为现如今八国的重点。
唐国与殷明的恩怨最是繁复,所谓近水楼台,他们本可以抢先任何一国争取到殷明。
但现如今,整个唐国朝廷上下,竟没有一人能够与殷明搭上话!
往日冯祥,青林侯与殷明倒是熟络。
可而今的殷明已是真圣级别的存在,他们以为自己与他熟络,可殷明自己却不一定这么认为。
皇帝当然明白他们的意思,殷明现在拥有完全不输于自己这个皇帝的实力,他岂会那么容易念旧
况且当初乃是他亲自促成的将殷明赶出唐国,而今再派他的故旧前去说项,这岂不是摇尾乞怜
皇帝拉不下面子的同时,冯祥,青林侯等人也没那个脸面再去见殷明。
因为当初他们可没能阻挡皇帝将殷明赶出唐国。
虽说殷明是自己离开的,但其中曲折却是由皇帝一手促成。
这里面的种种,这些弯弯绕绕,实在叫人不得不谨慎。
特别是冯祥,青林侯等人。
当初他们与殷明走得近,而今文道大兴,按理他们该当高兴才是。
但他们却也清楚,最不想看到文道大兴的便是他们的皇帝了。
所以,即便殷明而今势力已经发展得甚为磅礴壮大,他们也是丝毫不敢表露出欣慰或者高兴。
“诸位,都说说吧。”
“听闻殷明已经离开玄国,不日将进入我国境内。”
“到时候,诸位总要摆出个样子来才是。”
皇帝稳住心神,淡淡道。
当皇帝就必须得有面子,特别是在面对自己曾经的敌人之时。
态度太弱,那是无能。
态度太强,那是固执。
无
580.第579章 再见殷大帅
第579章 再见殷大帅
进入唐国,得闻封西行省又有魔族作乱的迹象。
殷明当即让白彦前往。
其余人,则跟着殷明一道前往洪京。
再度回到唐国,物是人非的心情流露于众人的脸上。
殷明倒还好,他一直抱着淡然的心态,竟不勉强,也不刻意。
但杨子铭却不一样。
他乃当初洪国皇室后裔,又与而今的唐国朝廷关系甚深。
他还记得当初在易和图的学宫之中求学,还记得当初与殷明一道讨论学问。
更记得当初殷明被关入天牢之时,所有学宫之人对传播文道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而今想来,过往云烟,消散的还没来得及消散的,尽皆都在眼前浮现。
进入洪京城之时,并未看到任何熟络之人前来迎接。
杨子铭略感奇怪,“怎么侯爷与大帅都不见”
按理说,青林侯与冯大帅可都是殷明的相熟之人。
皇帝未曾派人前来迎接也就算了,这两人为何也一点动静也无
难不成是朝中出了什么事
祝明飞对唐国之事不甚清楚,闻言并未答话。
殷明笑着道,“皇帝想要面子,自然不会低声下气的来迎接我等。”
“他不来,其他人怎好前来”
皇帝都没开口要迎接殷明,青林侯,冯大帅如何敢擅做主张前来迎接
杨子铭摇头道,“看来陛下还是不肯接纳文道。”
其实不是皇帝不肯接纳文道。
而是现如今的世界乃是武道横行的世界。
文道实在太过渺茫,虽然殷明已在三国传道,可毕竟只是少数。
大多数人还是依靠武道修炼。
故此真正接纳文道,并不是传道就可以,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而杨子铭的意思更侧重皇帝对殷明个人的误会。
两人间的恩怨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武道与文道之争这么简单。
当初皇帝可是铁了心要置殷明于死地的!
“进城吧。”
殷明进入城内,径直回到了大帅府。
怎么说他也是殷大帅的儿子,既回到唐国,自是要回大帅府的。
而当府内众人见到殷明回来之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他们没想到殷明居然还敢回来!
而且还是如此堂而皇之的回来!
皇帝呢
难道皇帝眼睛瞎了吗
可是当众人感受到殷明身上的气息后,一众人都不敢开腔了。
晚间,月朗星稀。
殷明在书房之中秉烛夜读,外面有一丝冷风吹过。
还没等冷风吹进房中,殷明便已然开口,“既来了,便进来吧。”
一袭黑衣笼罩的殷大帅进入房中。
而今的殷明也已经是真圣存在,所以再不用像以往那般忌惮殷大帅。
虽然两人是夫子关系,但是两人心中都清楚,两人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殷大帅的脸庞隐藏在黑袍之中,只有低沉的声音传出,“此次回来作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