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这些订单到了最后,将会分润到整个工业体系来,为大唐帝国的工业体系发展提供一笔不小的助力。
不过,外部的这些刺激远不如帝国自身的推动作用大。
毕竟大唐帝国的经济体系里,内需才经济动力引擎。
这是一个拥有三亿多人口,以本土为核心,美洲为辅,其他海外领地再次之,土著国家再次之的全球经济体系是庞大的
甚至为了完整的调查帝国内的经济状况,皇家理工学院经济系甚至是结合诸多数据参考,制定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么一个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
而根据的不完整初步统计,大唐帝国在宣平四十三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一百二十亿唐元,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据。
统计出来后,一度导致内阁诸多大臣们都有点愣住了:我们每年能创造这么多财富?
还有,为啥我们的税收还这么少?一年才几个亿,难道不应该收个几十亿吗?
不过皇家理工学院经济系的负责教授如此道:“这有什么奇怪的,帝国的工业产值占据全球工业产值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有一百多亿很正常。”
这话,大家都爱听,所以一票大臣们都是齐齐点头!
但是教授接下里的话就让人有点不爽了。
“而且统计数据里包含了大量的农畜产业,我们三亿多人口,随便种点粮食放点牛马羊,那都是几十个亿的产值了,这些数据没有多大意义。”
对此,农部尚书略微皱眉,随便重点粮食?麻蛋,为了养活三亿多帝国子民,我们农部千辛万苦才把农畜产值提上来,到你这边竟然没有多大意义?
老夫想打人……
教授继续道:“至于税收,你们说的几个亿的只是中央税收,地方税收可没统计进来,如果算上地方税收,那么一年都十几个亿了。”
税部尚书眉头一皱,税收嘛,几十年前开始大家就很默契的只说中央税收了,这一年才几个亿而已,大家都能接受,你突然把地方税收拿出来说,民众们知道了一年收十几个亿的税,影响不好!
“我们每年光是陆海军军费就要花掉一点六亿,这还不包括近卫军呢,算上近卫军,怕是都快两个亿了,这没钱能支撑的下来这天价军费?”
军方的人开始不爽了!呵呵,天价军费?才两个亿不到,你嚷嚷个屁!
麻蛋,现在海军将士都要下海捞鱼,陆军都要种菜养猪了,看你这样子,是支持削减军费了?
麻蛋,好想要抽他一嘴巴子他
而且教授继续道:“这一百多亿里,第二产业占据的比例还是有点小,这对于一个工业化的国家而言是不正常的,不健康的,这说明我们的工业化进程的速度还不够,远远不够!”
“我们必须加速加大全面工业化的步伐!”
对此,帝国的商部尚书也不爽!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经济绑定
目前的大唐帝国,其国民生产总值是非常高的,哪怕是除开农畜行业产值,只计算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产值,那么也是相当恐怖的数据。
而且最关键的是,目前大唐帝国的工业产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比例绝对超过百分之九十九。
之所以没说百分百,那还是考虑到了土著国家里多少会有一些手工业,采矿业之类的,虽然人家少,但是不能忽略不是。
如此庞大的国民生产总值,对于当代的大唐帝国而言,却又不是什么属于奇怪的事,如今的大唐帝国的疆域极其庞大,以至于三亿多的人口分散出去后,很多地区都是显得地广人稀。
目前大唐帝国的本土地区,就包括了东亚地区,东南亚地区,中亚地区,澳洲地区。
再过来还有当地居民都是帝国民众,同时基本不用担心土著渗透进入的海外地区,包括锡兰岛、马达岛、南北美,南极洲。
上述地区,都是帝国直接掌控,统治的。
此外还有传统意义上的海外领地,印度事务衙门管辖的戈河州、孟加拉州、泊木州等,红海事务衙门管辖的西亚半岛、东北非洲的埃及等地区。
非洲事务衙门管辖的南非洲等一系列非洲中南部沿海领地。
欧洲事务衙门管辖的西北非洲沿海部分领地,比如休达州、丹麦群岛等。
而上述,依旧不是大唐帝国领地的全部,比如各事务衙门管辖的很多领地,除了这些休达州这样的州府外,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使馆区、租借地、还有一些是设立州府,但是临近土著的区域等,最后还有通过扶持代理人,傀儡等间接掌控的殖民地。
把这些都算上,才是大唐帝国的全部领地。
其疆域面积到底有多大,说实话连大唐帝国自己人都搞不清楚,因为有很多地方还是比较模糊的,不太好算。
而大唐帝国工商业的辐射能力,又是直接辐射全球的。
除开了大唐帝国自身领地的产出以及市场外,其他土著国家基本上也是大唐帝国的原材料供应地以及市场倾销地。
不列颠群群岛上的苏格兰王国,英格兰王国他们的支柱经济是什么?
抛开他们自己种自己吃的粮食,他们的最大两种商品煤炭以及羊毛!
因为这两样商品是他们所能产出最大的出口商品,也是大唐在不列颠群岛上收购的主要商品。
他们依靠出口煤炭、羊毛来获得大唐元外汇,用以购入大唐人的军械装备以维持战争,购入大唐人的布匹、呢料、丝绸穿,购入大唐的各种出口型工业品,比如说煤油灯以及搭配的煤油。
如果他们无法出口羊毛和煤炭的话,那么他们就无法购入来自大唐的各项商品了。
因为羊毛以及煤炭贸易,这对于不列颠群岛的两个王国而言极为重要,这也是导致了不列颠群岛地区的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因为大量的良田被贵族们改造为牧场用来放羊。
同时大量的民众开始进入各贵族控制的煤炭矿区里充当矿工。
那啥,英格兰人的煤矿和大唐的煤矿区别可大了去,在英格兰贵族控制下的煤矿里挖煤,比上战场危险多了。
不列颠群岛,就是非常典型的大唐帝国的原料供应地以及市场销售地。
同样的,西班牙王国、奥斯曼王国、那不勒斯等王国都差不多,都是向大唐出口一些工业原料,购入大唐的工业产品。
现在就连鞑靼人也是开始全面融入大唐人的全球经济体系里。
早些年的时候,鞑靼人虽然已经开始通过第三国中转向大唐出口羊毛等物资,购入一些大唐工业品,但是这些规模不算大。
等到大唐帝国和鞑靼金国彻底的签署商贸协议之后,鞑靼金国那边在经济利益的催动下,已经是自发的开始扩大畜牧业的产能,以获得更多的羊毛进行出口。,
同时他们还在对治下部分发现的矿产进行开采,开采出来后出售给大唐人。
由此可见大唐经济对全球的影响。
那啥,只要大唐内部对煤炭、羊毛等工业原料的需求量下跌,能直接重创一大票土著国家的经济。
之前大唐帝国就因为本土以及美洲等地区的煤炭产量大幅度提升,在很多地区不再需要向土著进口煤炭,就重创了不少土著国家的煤炭经济,而在不列颠群岛地区,更是直接引发了英格兰的煤炭战争,最后连苏格兰王国都是假如了战争,现在不列颠群岛上,可是烽火连天,打的热闹着呢。
而起因,就是为了争夺煤炭出口份额!
大唐人只要这么多的煤炭,谁能获得的出口份额多,就能获得更大的大唐外汇。
可惜的是,谁都不服谁,他们现在还打着呢,估计没个几年结束不了。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土著国家的经济模式,已经是和帝国经济绑定在一起,实际上帝国的其他地区,比如美洲等地区,也已经是和帝国本土的经济被深入绑定了。
宣平四十年的时候,大唐帝国宣布了‘全球经济发展计划’,到现在,该计划已经执行到了第四个年头了。
在这四年里,大唐帝国积极从各海外领地扩大工业原料,农畜产品等非工业产品的进口量,通过提升煤炭产能,开发各种新技术,建造大吨位的专业粮食运输货轮,煤炭运输货轮,普及机械化耕种等方式,以降低粮食,煤炭等基础原料的成本。
使得了海外领地的大量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以一个本土居民能够接受的价格涌入本土。
这让本土居民享受到了丰富的农产品,更廉价的工业原料。
同时也是让海外领地的帝国子民们能够获得更丰厚的收入。
如今每一天众多的远洋货轮不断航行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各地,把帝国本土以及海外领地的经济密切的绑定在了一起。
有效的缓解了早些年呈现出来的本土-海外领地之间的利益矛盾。
而这种经济上的绑定,在未来还将会进一步深化。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一十八章 开窍的太子
全球经济发展计划还在继续当中,这个计划可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三年五年就会结束的,而是会一项持续至少二十年以上的长期政策。
因为大唐帝国要让民众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吃的更好,把食指数降低到百分之四十以内。
不过,这只是表面,普通人所知道的目标而已。。
这项长期计划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标,那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缓解本土和海外领地的矛盾,降低海外领地的独立倾向。
基于此,大唐帝国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开始深入绑定本土和海外领地的经济,并在这个过程里进一步强度帝国本土主导的经济生产分工,确保任何一个海外领地都不会出现完成的工业体系。
但是哪怕是帝国的御书房高官们,都不认为这个计划最后能不能有效,尤其是阻拦海外领地建立工业这事上。
其实帝国的很多高层们是非常悲观的。
正所谓能够阻拦一时,但是阻拦不了一世啊!
时间长了,这些海外领地总是会寻求建立自身的工业体系的,哪怕是那些藩王们不推动,但是在海外领地里富起来的权贵们同样也会追求,因为那样代表着更大的利润。
而帝国高层们的想法就是能拖一时就一时。
利用这些拖延的时间,帝国内部则是继续奋斗发展,攀科技树,把工业技术再往上拉几个层次。
现在的工业技术含量还是太低了,哪怕是现在美洲地区一座工厂都没有,但是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当地的技术人员以及资本,分分钟能够给你从头到尾重建一个工业体系。
但是,如果把技术在往上提升几个层次,那么他们哪怕有钱有人的话,估计短时间内也搞不出来。
比如这武器吧,后装枪炮估计海外领地很容易就能从无到有建立工厂生产出来。
但是坦克呢,飞机啊,战舰啊,这些他们就很难短时间内搞出来了。
帝国高层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一旦他们独立了,哪怕他们有钱有人建立工厂之类的,也能够让本土有足够的时间调集军队进行镇压,而在镇压之前不用担心海外领地爆出一大堆坦克战舰来。
只是,这种战略目标一般人是不知道的,知道的都是帝国高层。
嗯,其实那些藩王们也是知道帝国本土的这些策略。
那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具体执行,负责人可就是太子李暠呢。
能够让太子李暠把施政重心放在这上面来,那么哪怕藩王无法其中的深层次目的,但是至少也知道这对自己没啥好处。
那可是太子李暠呢。
做梦都想着削藩的人!
而海外的其他藩王们,也不会坐以待毙。
反抗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不敢的,至少圣天子李轩死之前没这个胆子,反而还得装出一副极力支持的样子来,要不然的话,让圣天子李轩知道了,分分钟板子就来了。
那滋味,估计不好受,也没人愿意去尝试。
但是正面反抗没有,不代表不能暗度陈仓啊!
非常巧合,四年前开始,各大海外领地的藩王们,都开始了慈善教育事业,一边扶持小学中学之类的,一边鼓励扶持有天分的学子报考本土的大学并学习。
新时代里什么最重要?
是伯乐。
再次之呢?
那就是人才了!
虽然说他们培养的很多人才去了本土之后大多都不想再回来了,但是送出去十个回来哪怕一个,那都是赚的啊!
还有胆子大一些的,会偷偷办一所名义上是中专,但实际上以留级,学业不合格的名义,让其中很多学生留级继续学习,这一学就是六年甚至更久。
那啥,这完全是奔着大学课程去的,以规避海外领地没有大学,也不能筹办大学的限制。
一看这些藩王们的打算就是想要提前囤积一批技术人才,留待以后大变的时候兴办工厂所用。
海外藩王们的这些小心思,其实瞒不过翰统的耳目,不过圣天子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
不过太子要是知道了去管,李轩也不拦着。
对于自己的这些儿子们玩勾心斗角,只要在自己画下的大框架下玩,李轩一向来都是不怎么管的,藩王们要自立,太子要削藩都是如此,李轩基本不管他们自己的斗争。
这种勾心斗角很锻炼人,也能分辨出来个人的能力。
谁要是在这些勾心斗角里玩输了,那么就自己承担后果去。
早些年就有好几个藩王要是做的太过火,被太子抓住了把柄告到御前,李轩也不会偏袒,该有的惩罚都会有,一般都是给犯事藩王换个封地,让他去另外一个破地方从头开始。
如果他还想要继续玩的话,估计就会更加谨慎了。
如果还是烂泥扶不上墙,又玩阴谋诡计玩砸了,那么李轩就会认定这个儿子没啥能力,随便给点不毛之地让他玩蛋去。
这辈子除了荣华富贵,其他的就别指望啊。
李轩的这种政策,其实让太子很憋屈,但是再憋屈也没办法。
这些年,他已经是有些稍微理解李轩的做法了。
这些年海外领地的变化,也是让太子李暠觉得,这海外领地独立是迟早的事。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根本没法阻挡,没看见现在帝国下了大力气搞全球经济一体化,但是依旧没能彻底平息海外领地独立的可能性嘛!
自己继位以后的能压得住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但是一百年呢?
自己的继承者呢?
太子李暠在这方面,是越来越和李轩一样显得悲观了。
哪怕是现在还没有继位,但实际上他已经有了打算,等自己等位之后,也得把一群儿子分封出去。
如此甭管海外领地以后怎么样,但是这肉还是烂在锅里啊!
时间以及所处的位置,是会改变一个人的,太子李暠以太子身份处理政务多年后,多少也是能够理解李轩在部分事项上的动机了。
虽然还不是很多,不是全部,但是这已经足够了。
如果自己能够有父皇的十分之一,那么自己就将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伟大的皇帝!
第一伟大的自然是自家父皇圣天子。
第二伟大的,那么就应该是自己了。




山沟皇帝 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装甲车测试
太子李暠最近这些年的心态出现了变化,导致他对未来海外领地的独立越来越显得悲观。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再压制海外领地几十年,至少在自己活的时候能够把海外的那些兄弟们给压制住,至于以后,那就是以后自家儿子的事了。
这一点,他的想法倒是和圣天子李轩差不多。
李轩也有决心的信心压制海外领地的那些儿子们,至于自己死了以后,估计太子是压不住的。
不巧,太子也是觉得父皇活着,自己活着的时候,海外领地会有一些动荡,但是整体压制是不成问题的,真正麻烦的是以后。
就是不知道以后皇太孙会不会也有这个想法……
为了以后自己能够持续压住海外领地的那些兄弟们,太子李暠最近几年做的事也不少,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
如果这个计划能够成功的话,至少能够把海外领地再稳住几十年。
至于后期的话,那么就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了,尤其是国防工业的发展。
所以太子李暠,也是目前推动国防技术发展,让军方装备更先进武器装备的人。
他的目的倒不是扩军之类的,而是想要直接拉高国防工业的门槛,拉高以后海外领地造反的门槛。
他想要把父皇口中的机械化部队给弄出来,贵不贵,对付土著好不好用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拉高海外领地造反的门槛。
以后想要拿个步枪就想要造反?
做梦去吧!
而想要把坦克生产出来造反,那可不容易!
步枪这玩意吧,弄个基本的工业体系也就差不多能弄出来了,再努力一点,火炮也能弄出来了。
但是坦克和战舰以及尚未出现的飞机这种作战装备,没有一个先进的大规模工业体系支撑,根本玩不转。
比如战列舰吧,这玩意在地球原时空一战时期,能造的国家多了去,英法德意奥俄美日一大票呢,哪怕是西班牙荷兰瑞典这些国家,人家都能造小一号的战舰,吨位兴许小了点,但那是限于财力,可不是说他们造不出来。
但是二十一世纪后能够生产并装备海军顶级装备舰队航母,就只剩下英法美中了。
战机也同样如此,一战前后,技术牛人自己都能手工搞一架出来,能生产战机的国家一堆,但是二十一世纪后能够自造顶级战机的,就只剩下欧洲美俄中了。
这些装备随着技术的发展,性能的提升,对工业体系的质量以及数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而太子李暠想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工业技术,尤其是国防相关技术推高到让海外领地想要追都追不上的程度。
这也是为什么大冬天的时候,太子李暠都是冒着风雪到金陵郊外的武器试验场,参加陆军新一代装甲车选型测试的缘故。
他比军方的将领们,其实更期待这种全新的顶级陆战装备研发成功,服役,并借此推动地面作战部队机械化进程。
他要打造一支让未来可能出现的叛军需要仰望的部队!
抵达试验场后,陆军军械部的几个主要负责人,陆军仅有的一个机械化部队:大唐陆军第一机械旅的主要将领们,陆军的其他几个高层,近卫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代表。
以及研发装甲车辆的几个主要承包商:三大武器公司各自下属的装甲车辆研发团队。
另外还有提供技术支持的:松江重型机械公司、,杭州动力机械公司、启翔汽车公司、中原汽车公司的代表们。
最后还有皇家理工学院机械系的几个教授。
那啥,皇家理工学院的那几个教授,这一次来纯粹是打酱油的,因为皇家理工学院基本没有参与到各类战车项目的具体研发工作,只是提供一些理论支持而已。
具体的研发工作,是三大武器公司自行负责,另外的几家汽车公司,则是提供细节上的技术支持。
这么一大票人陪同着太子李暠,看着前面操场上的十多辆试验车辆。
这十多辆车辆,虽然造型不已,但是都具备了几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从汽车延伸发展而来的轮式装甲车。
基本特点就是轮式,铺设一定的装甲,同时装备机枪作为主要火力。
当然,也有几款车比较奇葩,装备了小口径的火炮。
但是,在这个连管退炮都没弄利索,军方还在大规模使用架退炮的年代里,想要把火炮搬上车辆,不管是轮式车辆还是履带车辆,难度都是相当的大。
这就是为啥说了好多年,但是军方愣是还没能搞出第一辆坦克原型车的缘故,因为他们连坦克用的管退火炮都还没搞出来,还有履带系统也没弄明白,还有大马力的发动机也够呛,总之现在除了概念图纸和理念外,啥也没有……
倒是轮式装甲车的研发,依托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果以后世人的目光去看,现在场上的十多辆准备进行测试的装甲车,一个个都是垃圾货色,但是对当代的大唐帝国而言,这却已经是他们所能够搞出来的最顶级的装甲车辆了。
江南武器公司的负责人,就信心满满的对李暠介绍着他们公司旗下的产品:“启禀殿下,这款重型装甲车,乃是我们公司汇集了数百名工程师进行日夜攻占的产品,它拥有前两轮,后四轮的结构,可以承载更大的车身重量,而且越野性能更好。
该车配属了两挺重机枪,备弹充足,火力强大!
防护上我们也下了极大的功夫,重点部分配属了六毫米厚的高强度合金钢板,其他部分普遍也有四毫米后的合金钢板,足以有效防御各类枪弹!
该车配置了目前最顶级的大马力汽油发动机,能够让这车跑上五十公里的时速。”
这人介绍着的时候,侧后位置的一个北方武器公司的负责人则是不由得露出讥笑,在后头和自己的同僚低声嘲讽道:五十公里的时速,也就只能在水泥上吹吹,以现在的发动机水平配上这么沉重的车身,野外跑的话,怕是遇到个小坑都爬不起来。”
果然,这车进行测试的时候,还没开始进行火力和防护水平测试呢,在最开始的机动测试里,就直接在一个坡道里趴窝了……
1...10421043104410451046...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