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准备大规模建造大吨位货船以及特种运输领域。

    而这些航运公司的举动,直接导致了海上运输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当这些运输成本下降了后,那么从海外领地运输回来的各种农产品就更多了。

    但是这也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海外农产品输入多了一后,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到了部分本土农民的收益。

    本土东北、中亚等地区的农民倒是没啥影响,人家的耕种模式和海外领地耕种模式差不多,都是大规模种植。

    但是对于东部和中部等地区的传统农民而言,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了。

    他们的人均耕地少,每亩的粮食产量虽然不少,但是人均粮食产量其实也没多大。

    而且粮食收入在很多地方而言,都是当地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

    他们在收获粮食之后,留下自己的口粮,剩下的将会出售给大唐粮食总公司或者其他粮商,换取现金购买肥料,农具等,也是用来购买其他的生活用品。

    尽管目前有着大唐粮食总公司的粮价稳定政策在,哪怕是本土粮食价格也不可能跌下去,但是今年的粮食价格却是和去年持平。

    而这,就有问题了!




第二千一十九章 矛盾的目标
    这种情况普通人兴许是感觉不出来的,但是农部的官员们却是察觉到了问题,并且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以目前的海外农产品输入量,其实根本无法影响帝国本土的粮食供应体系的。

    但是以后呢?

    等以后海外领地输入的粮食数量大幅度上涨之后,那么必然会对本土粮食价格产生冲击。

    这粮食价格持续下降的话,就会大幅度伤害本土农民的利益。

    尽管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但是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大唐帝国的农部官员早早就是呈上了报告。

    很快,大唐帝国针对这一可能的情况也是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办法很简单!

    准备在全帝国范围内对农业税进行全面下调!

    目前大唐帝国采取的农业税政策,经过多次改革后已经是变成了阶梯农业税,而这一次的调整看似全面降税。

    但实际上主要的降税对象还是那些人均五亩以下的农村家庭。

    而这些家庭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几乎清一色的都在本土。

    因为只有本土的东部和中部等人多地少的地方,才会出现人均五亩以下甚至更少土地的情况。

    至于海外地区,那普遍都是人均几十亩上百亩的。

    哪怕是同样是本土的中亚和东北等地区,人均土地数量也是比较多的。

    这个政策,将会极大的减轻少地农民的税收负担,这个税收负担将会的直接反应到粮食成本里面。

    这个政策,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唐官方想着法子补贴本土少地农民。

    但是这个方式也只是临时措施,最彻底的解决方式还是要加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

    要怎么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于目前的大唐帝国而言,一直都是个超级大难题。

    要想增加农村地区的收入,开荒种地那些都是老套路了,都已经被帝国玩遍了,并且也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至少目前大唐帝国的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纵然局限于土地少,人口多的现状,但是通过各种方式将还是能够勉强让农民们吃饱饭了。

    仅此一点,就是让大唐帝国付出了数十年的努力。

    但是这样,却还是不够!

    大唐帝国是要把粮食指数降低到百分之四十的。

    要实现这个目的,人们要收入高,同时粮食价格还不能太高。

    而这对于农村地区是非常矛盾的,要收入高,直接拉高粮价,那么农民们的收入自然就高了。

    但是这样一来,粮食价格太高,那么就和全民富裕的目标相互违背。

    如果是降低粮食价格,那么农民的收入就低。

    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增加农民们的收入来源,让他们不再局限于只能依赖耕种土地。

    实际上,大唐的农民们很早就开始了自行探索各种方法了。

    目前大唐各地的农村地区,很多人都是开始跑到城市里去工作了,增加收入了。

    但是总体而言还是不够。

    这从大唐帝国目前的城市居民比例就可以看的出来,依旧有绝大部分的人口是生活在农村的。

    而要解决这个困难,增加农民的收入怎么办?

    很简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可以让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工作。

    而这也就要求了大唐帝国开办更多的工厂,把制造业的规模再扩大,让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这种事大唐帝国也是一直在做,成果也有,但是需要的时间还是过于漫长,加上帝国的工业主要是集中在大城市,在一些中小型城市却是工业还是比较少的。

    针对这种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发展部分落后地区的经济。

    大唐帝国在宣平四十一年六月份的时候,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开始鼓励中小型城市发展特色工业,在落后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消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家庭的收入。

    在经济发展计划的大框架下,宣平四十一年大唐帝国短时间内就出台了诸多政策,这些政策都是围绕着经济发展而展开。

    政策的推出,不断的刺激着帝国内部经济的发展。

    一时间,大唐人的目光都是齐齐放在了国内上,以至于对外部事务都是不怎么关心了。

    就连军方那边,这段时间都是不怎么搞事,因为圣天子说了,让军方缓两年,别折腾,过几年等经济发展计划施行到一定程度后,到时候给你们一笔战费折腾去。

    海军对此其实无所谓的,他们海军每年的军费不少,而且也没啥战略任务,够花了。

    但是对于陆军而言,圣天子的这话就是很重要了。

    陆军一直都是过的挺苦逼的,军费看似很多,但是维持将近两百万大军的费用更多,而且陆军还在世界各地不断的搞事。

    同时呢,陆军一直还是念念不忘的想要西征,陆军想要拿下东欧的大片地区。

    好多年前,陆军就筹划着第三次西征了,但因为各种原因,虽然陆军在东欧地区和鞑靼人打了好几场,这前锋部队都杀到了顿河一带。

    但实际上这些战争都是小规模战争,出动的兵力不少,但实际上没打几次。

    后续拿下了伏尔加河流域以及顿河下游后,陆军方面受限于军费限制,就是主动停止了大规模西进的计划。

    拿下这一区域后,大唐铁路总公司已经是一口气把铁路修到了黑海沿岸,并在铁路尽头的黑海沿岸设立了一个新的港口城市黑海城。

    同时军方还配合其他机构,打通了伏尔加河和顿河,修建了顿河运河,使得大唐的蒸汽船只可以通过这一条运河往来伏尔加河以及顿河,进而进出里海。

    但是,大唐帝国在西边的扩张到了这里后,后续就停下了继续西进了。

    往南,那是高加索地区,而且还是奥斯曼帝国的高加索地区,那地方虽然有个大唐帝国的局部本土化地区巴库,但是大唐帝国暂时没有和奥斯曼帝国大规模开战的打算。

    大唐帝国还想要奥斯曼帝国和鞑靼人继续打下去呢。

    往西,那基本上是鞑靼人的核心统治区了,再往西打,估计就能把鞑靼人给彻底打残了。

    而这,同样不符合大唐帝国的利益!



第二千二十章 大唐从不插手土著内务
    大唐帝国在欧洲地区的利益很简单,很纯粹,那就是为今后的欧洲本土化做准备!

    然而大唐帝国又不愿意自己去搞一些有伤天和的事,所以就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唐帝国明明可以攻占一些地方,但是大唐愣是不打……

    现在大唐帝国在东欧地区的扩张,大体上就是出于本土化的考虑,不是打不赢,甚至严格上来说都不是钱的事。

    而是不愿意打。

    这打下来整个欧洲,大几千万人口你让大唐怎么办?

    凉拌啊?

    所以就这么一直拖着!

    这也是鞑靼金国能够在过去几十年来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同时鞑靼金国也是深刻感受到了大唐的威胁,他们无时不刻都是想要脱开大唐人,为此他们不断的发动西征,想要杀入西欧,为此哪怕是把整个东欧地区乃至中欧地区都免费送给大唐人,那都是可以的。

    鞑靼人一直想要持续向西扩张,而且鞑靼人的军队在大唐陆军面前不堪一击,但是人家打欧洲军队那是一打一个准。

    要不然,也不能这么多年一直单挑欧洲诸国了。

    而且这些欧洲诸国,还得大唐帝国时不时的援助一把,这才能支撑下去。

    要不然的话,鞑靼金国早就拿下欧洲全部了。

    因为鞑靼人和欧洲诸国持续多年的战争,如今已经导致了欧洲地区的情况比较恶劣、

    大唐帝国欧洲事务衙门,已经是多次报告了欧洲地区的情况。

    根据他们预计,过去的多年战争里,欧洲的当地土著人口已经出现大幅度下滑,欧洲诸国不用说了,人口下滑的非常严重,比如说本来就很苦逼的葡萄牙人,本来也就百来万人口,后来持续和鞑靼人作战。

    后续几年又是被腓力二世吞并,腓力二世也是个坏的流脓的人,不但转手把葡萄牙人的大片殖民地卖给了大唐人,而且还在葡萄牙人地区广泛征兵,然后送到法兰西前线和鞑靼人打仗。

    这打着打着,一不小心就是发现,现在的葡萄牙地区里,人口竟然只剩下不到五十万了……

    葡萄牙这个小国只是例子,其他各国也好不到那里去,顶在最前面的法兰西惨得很,后头的西班牙也是好不到那里去。

    就算是奥斯曼人,最近这些年也是过的比较苦逼。

    而鞑靼人嘛,他们的损失也不小。

    总体上来说,目前欧洲地区的人口,大体上已经是只剩下鞑靼人西进之前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了。

    欧洲人自己打仗,大唐帝国自然是不管的,就和现在的大唐帝国不管萨菲帝国和莫卧儿帝国之间的战争一样。

    你们要打就打,大唐帝国绝不废话!

    如果打仗的武器不够用,欢迎随时前来选购,量大优惠!

    这让当初准备发动战争干掉莫卧儿王朝的萨菲王朝宫廷都是觉得很意外。

    去年萨菲王朝准备发动战争的时候,可是反复的试探询问大唐帝国的意见。

    大体意思就是:老大,隔壁的莫卧儿王朝小瘪三经常欺负我,我准备打回去,老大你有意见没有?

    有意见我就不打了。

    如果没有意见的话,我就去揍他了。

    大唐有个屁意见!

    大唐一向来的外交原则就是:不插手土著内部事务!

    反正甭管他们打成啥样,都伤害不了大唐帝国的利益,比如大唐帝国借给莫卧儿王朝的几百万贷款。

    假如萨菲王朝打过来吞并了莫卧儿王朝,这钱不用大唐帝国方面说什么,他自己就会主动承担这些欠款。

    再说了,军火一向来是大唐帝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货物,土著们不打仗,大唐每年生产的那么多冷兵器,板甲,火绳枪什么的卖给谁去啊?

    萨菲王朝和莫卧儿王朝最近一年打来打去,大唐帝国都懒得看一眼,对于欧洲诸国的战事,大唐也就更加不关心了。

    顶多也就是偶尔扶持扶持欧洲诸国,确保他们不让鞑靼人干掉而已。

    剩下的事,大唐可就懒得管了。

    这种大背景下,可想而知,陆军方面如果想要南下高加索或者东进东欧,其实都是不太现实的事。

    甚至陆军内部都是快要放弃这种想法了。

    但是圣天子却是说,过几年等国内经济稍微好一点,可以支持陆军发动一次真正规模的西征。

    目标圣天子都是提前定下来了,那就是乌克兰平原。

    李轩想要拿下这个地方的目的也是很简单,很纯粹,就是为了扩大大唐帝国的粮食来源!

    乌克兰平原可是个超级大粮仓,这拿下来后可以让帝国的粮食供应更加充足。

    百分之四十的粮食指数,全民富裕。

    这可是一个宏伟无比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发达的经济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有充足的粮食供应。

    尽管大唐帝国的产粮区不少了,尤其是正在开发当中的南洋半岛地区,那地方一旦开发成熟,那就是超级大粮仓。

    但是南洋开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要大规模开发当地的农田,第一步就是要建设大量的水利设施,比如说广南省地区,以前安南王国时期,为啥过的那么苦逼,就是因为看似很不错,土地也肥沃,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水利等基础设施,那基本上就是年年洪涝。

    大唐帝国在当地为了开发农业,前期的水利设施建设就是砸下去了上千万唐元。

    除了水利设施外,当地的热带气候所带来的疾病其实也很麻烦。

    哪怕是大唐帝国如今的医疗行业已经算是比较好了,对于很多热带疾病也有了医疗手段,但是想要彻底的解决热带疾病问题,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1...995996997998999...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