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道贩子康采恩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金戈铁牛6
申包胥听他有这样的打算,心中便算是大石落地,只不过秦队在江淮地区显然水土不服。这是他们不得不稳扎稳打的原因。但稳扎稳打,却不一定能够制造出足够的声势,倘若奔袭如雷电,直扑吴国都城,那么吴王阖闾所感受到的威胁一定要比稳扎稳打来的多一些。
可是他们做不到啊,如果是在楚国境内,说不定还能打的好一些。
谁知道这里申包胥的脑海中似乎有闪电划过。面前的江淮的确水系纵横,但楚国的腹地却要平坦很多。即便不像秦国那样,也应该是比较方便车骑作战的。
于是他立即向子蒲提议道:“既然追击夫概难度太大,不如我们直接挥师西南,进入楚国腹地,只要能够赶走阖闾,我们在声势上也是占据优势的,与其等到谈判桌上去较真,不如联合楚国境内各路贵族的军队,当吴王阖闾赶回吴国,顺道收复失地。”
子蒲当然知道哪里的帐更好打,于是立刻同意了申包胥的意见,至于谈判怎么处理,那是楚国人的问题,总不能指望他们这群蛮横的秦国人帮他们讲道理,因为全国人讲道理的方式往往只有一种,那就是用手中的戈矛来解决。
就在他们选择调转方向的时候,夫概的逃亡之路也慢慢的进入了尾声。
这一路上,他们泅渡的河流不知有多少条,抢夺、征用、临时建造的船只都够用来准备一场小规模水战了。
不过他刚刚回到吴国本土,就得到了一个让他震惊不已的消息,越王允常竟然趁着吴军主力在外征战的时候突袭了都城姑苏。
郭逵和灵姑浮的行动非常迅速,以至于姑苏城到手机根本就没能反应过来,就被他们揍了个七荤八素,如今姑苏城被越人拿下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吴越之地。比起南边的欢欣鼓舞,地理位置上稍微偏北的的吴国则陷入了一片哀嚎。
但这种情况显然打乱了覆盖的计划,一是因为他只是逃回吴国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自立称王,而都城已经落入到了敌军的手中,让他撑完的计划,不得不赞一个法律效率稍微薄弱的地方进行。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国内的大乱,必然会引来吴王阖闾的全速返回,这样一来,刚刚称王的他,就不得不面对哥哥的讨伐,原本她还认为自己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拉拢地方的小贵族们,然而现在看来,王兄阖闾恐怕不会给他这个时间了。
思虑良久之后,夫概还是选择按照原来的计划自立为王,并且打出驱逐越人的旗号,纠集当地的封建贵族和小领主,向都城姑苏发动进攻。
郭逵和灵姑浮在随后不久就收到了相关消息,说实话姑苏城这个地方对他们并不友好。不久,郭逵就已经动了向后撤退,以便寻求越国本土军队掩护的念头。但是灵姑浮和越王允常都不同意他的意见。
作为一个军人,连姑父的坚持情有可原,这又是一个军人的荣誉,而越王允常的反对,就让郭逵开始有些担忧起来,他认为这个人的野心与虚荣实在太容易流露出来,很容易让他的臣子们寻找到投机的机会,虽然越国现在的封建制度尚不全面,官僚机器的运转也不够成熟,但投机是人的天性,并不会因为缺少成熟的路径和稳固的利益而有所改变,他们只需要一个模糊的意向就足够了。
就拿康采恩在前不久遭遇的那一次械斗来说,村里的老人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类似的心理,他们希望孩子们以后能够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而那个荣华富贵就是这模糊的意向。
看来这位越王也不是个靠谱的君主,好在,他也不需要全然听从对方的意见,甚至在这次军事行动当中,它是隐隐约约掌握着指挥权的。
撇开康采恩之前在越王允常心目当中树立起的高大形象不说,光是郭逵手中那些先进的战略战术,就足够说服他们跟随自己的旗帜而行动了。
上一次的声东击西,就是这一点的完美体现,而这一次,已经熟门熟路的郭逵,就更加不会错失机会了。
于是他找到越王允常,准备为其分说厉害:“我听说那个夫概已经自立为王,这对于阖闾来说无异于是反叛。如果我们与他交手,即便打赢,我们也会出现损失,继而没有足够的力量对付吴王阖闾的主力,倘若战败,反而为覆盖送上了一份功劳,说不定让他可以从阖闾那里捡回一条命,这样的话,我们以后就还要面对这个勇猛善战的吴国宗室。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立刻丢掉姑苏城,让他在这里将那套自立为王的把戏再演一遍,这样,吴王阖闾回到国中的第一件事,肯定不是征讨我们,而是对付实力稍微弱一些的覆盖,如此以来,我们不但处在以逸待劳的有利态势,还有可能在兵力上超越吴王阖闾。更何况我们所站的目的,就是削弱吴国发出战争带来的力量增长,如果一直占据着对方的都城,恐怕不利于我们接下来的谈判,所以与其在这里与夫概决战还不如让他得瑟两天,至于他会死在阖闾手中,还是主动来我们这边送死,那都不是重要的事情。”
越王允常虽然好大喜功,但那是每一个封建领主都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换而言之,那是他后天的地位带给他的枷锁,而不一定是先天发育不良所致。但凡是个思路还算清楚的君王,就会在第一时间意识到郭逵这番
第247章 老郭今日已破贼
由于距离比较近,越王允常在几天之后就收到了康采恩的信件,简单的阅读之后,他立刻派人追上来之前出发的使者,并将康采恩的后续条件传达给了他。
那名侍者虽然不清楚康采恩索要番地究竟是何原因,但这毕竟是越王允常的旨意,他这个臣子也不能拒绝。
于是,一份在吴王阖闾和孙武看来相当过分的议和条件,就被这位仁兄带到了吴军大营之中。
当着月国使者的面,孙武倒是没有多说什么,但脾气暴戾的吴王阖闾,却是直接掀翻了面前的几案。
然而来自越国的使者,却有意将他们的彪悍进行到底,只见那厮不卑不亢的说道:“大王其实不必生气,按照常理来讲,收拾夫概那个叛贼,本来就应该是您的事情,而我家大王深恐他利用攻打越国的借口招揽人心,所以才出兵与之一战。这一仗打下来,被他忽悠的那些人,已经是死的死逃的逃,大王在想对付他面容易了许多。基于此,我王向大王索要些许礼物,那也是说得过去的,再者说了,咱们吴越本为一体,共同面临来自西方的强大楚国,如果不团结一致的话,恐怕早晚被楚国各个击破了。”
他这一番话强调下来,就连站在身旁的伍子胥也有些动容起来。此次征伐楚国,没能大获全胜,将楚国地盘,并入吴国之下,实在是大意之下的重大损失,毕竟他们不会想到,楚国竟然会有申包胥那么个家伙,大老远跑到秦国去搬救兵。
不过这只是表面原因而已。根本原因则是吾国与楚国的体量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就算他们能够将整个楚国打下来,他们也缺少足够的人手去治理。而吴国人口相对于楚国来说实在太少,如果真的变成一个国家,反而很容易被你从整体上颠覆,所以,伍子胥不得不同意孙武的做法,先把比较靠近吴国的领土占领下来再说。
可是这样一来,楚国就可以继续苟延残喘下去了。这可不是他伍子胥想要看到的。至于下一次进攻楚国,能不能还像这次一样,摧枯拉朽的打到楚国都城,恐怕就不好说了。
所以他得为下一次攻打楚国积蓄足够的力量,越国或许真的是一个可以拉拢的目标。
于是伍子胥站出来说道:“大王,吴越之间的确不应该发生什么冲突,这会影响到我们针对楚国的大计。倘若两国结盟,一起对付楚国,说不定就能在下次发出战争当中,复制这一次的胜利,到时候我们能够拿到的土地,就会远远超过这一次。即便他们再次请来秦国的援军,我们也没有必要如此仓皇地撤回来了。”
孙武听见伍子胥这样说,登时气不打一处来的呵斥道:“老伙计,你没睡醒吗”
吴王阖闾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个齐国人发脾气,他还一直认为,齐国人都是像他这样慢吞吞的性格,再加上他们两人素来私交不错,此前更是连吵架都没有发生过,所以万万不曾想到,孙武会这样疾言厉色的呵斥伍子胥。
而伍子胥的脸上,则更是充满了敬仰之情。虽然从词句内容上来看,孙武刚才的那句话,有几分幽默戏谑的成分,在那股语气却充满着难以掩饰的愤怒。
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这个老朋友,只好无辜的看向了那个齐国佬。
所以我却只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并没有给他解释,转而对那个越国使者说道:“你回去告诉你家大王,就说我们大王基本同意他的想法不就是一块地皮,百来个楚国美女和一些金银珠宝吗这些都好说。”
越国使臣没想到,对方竟然就这样同意了自家的要求,只不过吴王阖闾脸上的表情却是精彩之极。那种不得不让自己耐心,且竭力控制住愤怒的心态,几乎是用那种扭曲的表情,完美的展现在了脸上。
越国使臣当然不会听从一个臣子的说法,所以他也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对孙武是非常信任的,所以,即便那个齐国佬刚才有僭越之嫌,他也毫不犹豫的维护道:“孙将军说的话就是本王的意思,你大可以如此回复你家大王。”
那名使臣听了,当然不会再继续纠缠下去,而是立即告辞离开,回去复命了。
他这一走就,剩下君臣三人在那里,疑惑的互相对视了。
孙武当然知道自己有解释一下的必要,只听他对伍子胥说道:“你既然知道,各国对我们讨伐楚国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什么还寄希望于拉拢他们呢”
“有什么不对吗这是他们会影响到我们讨伐出国,所以才有必要拉拢啊”
“那我们讨伐楚国成功之后,他这个身边的小弟要不要臣服于我们这个霸主呢你觉得越王允常那个人是个甘于平庸的货色吗”
他这话立刻点中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越国在吴楚战争当中的态度,并不是暧昧不明的,而是十分清晰的,他们当然不希望吴国强大起来,否则自己的地盘将会很容易受到无辜的危险,相反,楚国倒是有必要与越国联络一下,一起夹击现在不可一世的吴国。
说吴越两国一起出兵讨伐武楚国,并且将得到的战利品,包括土地粮食在内的所有物资进行均分,理论上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不可否认的是,荆楚之地广袤千里,两国无论如何划分,都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一种状况,那就是在他们可能取得的发出战争胜利之后,两国共同占据了广袤的土地,却惊讶的发现他们的故土竟然离得是如此之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如果不打个你死我活才是活见鬼了。
所以他们在东南这一隅之地的争斗,是历史无论如何发展都不可避免的一战,如果上苍注定,这里将崛起一方霸主,那么也只能是无语当中的一个,而不可能是他们双方。
伍子胥很快就明白了孙武的意思,就连站在他们身边的吴王阖闾,也想明白了孙武为什么主张答应越国的要求。
越王允常的说辞当然是不值得相信的,可是他阖闾也不会蠢到去调查事实真相的地步,因为调查出来也没有实际的意义,就目前吴国本土的状况而言,越王允常无疑掌握着主动优势,他的兵力在夫概面前占优,能够赶在自家返回本土之前,轻松的将其击败,如此以来,他大可以控制吴国疆土,并且将他们的核心地区搅个天翻地覆。
如果是那样的话,刚刚强大起来的吴国,无疑就需要重新花费十来年的时间,再走一遍前不久的崛起之路,这对于称霸野心已经无法约束的阖闾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所以,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事实究竟如何,而在于越王允常想要索要多少好处,才肯带领着那群彪悍的越人离开吴国本土。
只要让他阖闾回到吴国本土,那就一定能借助过去十几年的同志,迅速平定叛乱带来的不良影响,顺利的将吴国大政重新拿回
第248章 能吸引理想主义者的,只有另一个理想主义者
勾践听到了康采恩的判断,但他不知道,这个十岁的孩子究竟是哪里来的你去和能力,敢对数十里之外的战况下结论。
他倒不是不相信康采恩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的奇怪事件已经足够多了,他只是自忖自己做不到这一点。但按照常理来讲,一个在未来注定要继承越国王位的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个十岁的孩子怎么能做到呢
然而几个时辰之后,传令兵就将最新的状况送到了他们耳边,郭逵的确如同康采恩所预料的那样,打败了对面的夫概,据说他们还险些活捉夫概,不过那厮的确悍勇无匹,竟然从灵姑浮的手下拼死逃脱。
当然,郭逵也是不准备要他性命的,这个人的存在,会让吴王阖闾如鲠在喉,根据原本的历史记录,夫概将会逃往楚国,成为楚国挑动吴国内乱的重要因素。
只是此人称王称霸的野心一直不曾洇灭,多年之后越国灭亡吴国之时,此人还会起兵跑防越国,准备光复吴国,不过,那个时候的他所拥有的力量,连现在都还不如,在吴国受尽刁难的勾践,又怎会给他机会呢。
说起勾践,郭逵不禁对未来的历史进程担心起来。如今的越国太子,可就在康采恩的身边,这个人的一生注定会被改变。,那么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吴越争霸还会不会如同以前那样发生呢
这真是个让人非常期待的问题。
不过春秋列国的生产力相对落后,恐怕康采恩不会时刻注意历史的脉络发展。一力降十会的策略会引导他在这个时空里,强势干预周遭国家的历史进程。
向吴国索要领土,应该就是这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越国并没有趁这个时候,提出相对过分的领土要求。而康采恩却想得到那块富含铜矿的番地。
要知道那个地方与越国本土不相连接,且在吴国和楚国的环绕之间,即便拿到手中,也随时有可能会在战争当中丢失。
这样的危险局面,就让康成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展开矿产的开采工作,否则必然引起周围列国的觊觎。
可如果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开采,那就意味着生产效率无法迅速的提高,如此以来,这样的富矿还有什么意义呢
心里揣着这样的疑惑,郭逵难免有些寝不安枕,食不下咽。再加上澎湃的大政方针早就已经敲定,而与吴王阖闾之间的信件往来,有十分的浪费时间,这让他有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空虚的思虑之中。于是他的情绪不可避免的开始波动起来。短短的五六天里,康采恩就收到了,来自于他的七封书信,其中每一封无不表达着他对未来发展的焦虑。
这让康采恩不得不在回信的时候,毫无保留的将后续计划告诉了他。
只是在介绍这一点之前,康采蒽需要把之前的某些部署也跟他讲一下。
康采恩曾经在信件当中向越王允常要求,将自己的封地转移到番地去。越王允常当然不会全然同意,他既许诺,新得土地的一大半将会成为他兴德君的封地,一方面又强调他在越国现有的封地并不会改变。
做出这样的安排,越王允常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增加康采恩的封地面积,无疑是对他相关功劳的酬谢,其次,将他的封底分割开来,不利于臣子集结力量武装反叛,第三,只要有一块足够面积的封地,还在越国的本土境内,康采恩的发展模式,就会为越国带来数不尽的好处,这一点越王允常是已经有所觉悟的。所以新封地的事情,他压根不在乎,他只在乎康采恩不要搬离现有的封地才好。
康采恩对越王允常的想法当然有所了解,这原本也是他们互惠互利的一部分,不过,这也就为新封地的建设问题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困难,那就是在老丰地上取得的建设成就不方便直接搬到那里去。
如此一来,康采恩必须寻找一个新的办法,将新封地建设起来,他首先面临着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人口的严重缺少。
给个春秋世界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不谈,就说那些现有的人口在经过这场战乱之后还能留下多少,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另外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土著的楚国人,对于征服他们的吴国尚姐不怎么忠心,更何况是越国了。
这一点也是郭逵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是康采恩却并非毫无办法。
要知道,在他们穿行的时空当中,至少有两个是即将面临着天下大乱的局势的,虽然公元179年的东汉,还没有萌发出太大的混乱,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公元613年的岁末,已经是烈火干柴一般的危险之地了。
相信那里的人们很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虽然说,公元前55年的时空,比隋朝末年还不安稳,但康采恩有办法让让她们乖乖的到这边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