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维卿
这里面,不光是有北线没有来得及清剿掉的绿营兵,更有南线那边夺占了明军左翼山丘,几乎险些造成全军崩溃的那支由尚之智率领的精锐藩兵也曾经路过此处。虽说是抵达此处时已经显得疲惫不堪了,但是武器衣甲什么的都没有丢下,本地的衙役什么的都是亲眼看到的。
后面的骨头可能就未必会那么好啃了。
靳统武如是暗暗道来,王会的本部兵马也已经赶到了清远城下。清远县城大门紧闭,城上俱是清军守卒,如临大敌。
见状,王会招来了一个刚刚剪了鞭子的降将,是个去年从北方调来的游击将军,补到了东莞镇的。江门一战前,陈凯率军进攻东莞,东莞镇是严防死守得紧,等到广州陷落,他们不敢倒向陈凯,干脆就派人出城联络了李定国,打开了小西门的城门。
王大拿,下面就看你的了。
王大帅放心,小人与那清远守将是熟识,这就去劝说其人归附殿下,归附大帅。
点头哈腰着,这个早在崇祯朝就从了军,后来是闯来则降闯清来则降清的绿营军官下意识的就打了个千儿,随后站起身来,在明军的目视下,昂首挺胸的走向清远县城,仿佛此时站在他背后的不是什么王会,而是大名鼎鼎的西宁王李定国似的。
李定国麾下的靳统武王会二将统兵出发,陈凯这边亦是分出了柯宸枢沈明萧拱宸黄兴陈尧策等统领六个镇的明军大举向东。
不比新会江门两战,李定国所部和粤西明军已经趁势占据了新会顺德高明等县,在那期间,陈凯率领大军也只是占据了一个新安县,就连东莞也没有拿下。此番出兵,大军兵分三路,陈尧策北上从化萧拱宸黄兴进攻增城,而后沿着增江水道继续前进,夺占龙门县城。这两部,是前出广州东北的,而柯宸枢和沈明则带着三个镇的明军直扑已经无人防御的东莞县城,随后向惠州府城发起进攻——只要,郝尚久还没有拿下那座府城。
郝尚久已经向陈凯输诚了,所以陈凯也不打算在攻城略地的过程中耗费郝尚久所部的实力。配合出兵,一是表示一视同仁的态度,二来也是为了尽可能快的了结粤东的战事,赶在永历九年的春耕前重新实现地方的安堵。
大军出动,自然也带了不少降将,有他们前去说项,总能事半功倍。最起码,这些城池,陈凯已经不打算一个个啃下来了。
尚可喜和耿继茂的首级装进了锦盒,送往安龙行在。集结于广州城下的明军如花开绽放一般向着广州周边的地区伸展开来。无论是梧州府还是惠州府,或许都有着尚需一战的可能,但是明军斩两王破广州的辉煌战绩已经传播开来,尤其是在潮州府那边,随着露布飞捷的赶到,当即便化作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广州光复了,广州光复了!
正月里,刚刚度过了新年,喜庆的气氛尚未散去,西面就又传来了好消息。对于潮州百姓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大捷,潮州是这支明军经营最久的一块占领区,军中也多有潮州子弟,明军取得大捷,趁势攻克了省城,原本盘踞潮州北部的郝尚久据说也已经接手了陈凯的招抚,转而攻击惠州府的清军。
这样一来,从永历四年开始,处于福建广东两省清军夹击之下的潮州府先是随着漳州收复而摆脱了东面的威胁,现在广州收复惠州收复在即,担惊受怕了多年,总算是成为了腹地,哪怕是北面其实还在与清廷的控制区接壤,但是主要威胁方向已经消失了,就总算是可以松一口大气了。
百姓为了可以安然度日而欢愉,本地的读书人则连忙开始钻营了起来。一战得胜,广东大局已定,就算是要和其他明军分润,能够落到手上的府县城池也绝计不少。那些,可都是现成的官缺儿。
寻常读书人还在焦急着,巡抚衙门的那些赞画们也不见得能轻松多少。几年下来,陈凯的习惯他们是知道的,比较喜欢使用那些有经验的官吏去做事情。如他们这般,皆是在巡抚衙门办事多年的,外放的例子不在少数,于潮州府于琼州府于漳州府和泉州府,更在于如今的整个福建,哪个府也都少不了他们这样的人物的身影。
比之缺乏独立文官系统的李定国所部,郑氏集团从来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以陈凯为首,如叶翼云陈鼎冯锡范潘庚钟卢若腾沈佺期杨英之流的文官已然是自成系统。除此之外,还有郑泰之流从事海贸的人员,可谓是人才济济。如这些巡抚衙门的赞画们,他们除了在巡抚衙门办事之外,其实在这里也有着储才的用途,等到需要时便直接外放出去。这就像是郑成功的储才馆,区别无非是内里的人物有着科举功名的等级和士林名望,以及外放后的官职高下而已。
又将会有一批人被外放出去,这已经是定局了。不过,谁去谁不去,委任的所在如何,这都是需要提前钻营的。那些在简在陈抚军之心的,自然是可以坐等大好位置,有机会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才能,而那些不甚起眼儿的,就得更加努力,起码要在负责甄选的官员那里混个脸熟,哪怕他们现在也还不知道具体是谁来负责。
对于潮州百姓,大抵也就是这个样子了,最多也就是那些广州佬走之后的熟田分配,可能还要再下些功夫。而对于寄居潮州的广州士绅百姓而言,当年的广州大屠杀,很多人都有亲朋故旧不知所踪了,是死了,还是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对于造成这一切的尚耿二藩自然是愤恨非常。
现在仇人授首,自是快意已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回家二字,这对此刻的广州百姓,乃至是对于中国人而言,其分量之沉重,从来都是不容小觑的。
约期三年,三年之内就真的收复了广州。陈抚军言必行行必果,这才是真英雄!
第七章 波及(二)
广州收复,能够回到家乡,这是寄居此间的广州百姓们的共同意愿。广州收复的消息传来,当即便是引发了一阵欢庆的风潮。但是欢庆过后,对于什么时候能够重归故里,百姓们还是免不了要产生些许担忧的情愫——虽说,他们都是信得过陈凯的,但毕竟这一次据说是明军的联合作战,而广州城的地位摆在那里,总会有人为此而进行争夺。
忐忑的心情没有持续几天,潮州城的漳泉潮惠四府巡抚衙门便向潮州的各处广州百姓聚居区下达了通知,申明陈凯已经与西宁王李定国商议妥当,巡抚衙门会分批派船护送广州百姓还乡。政令下达,所经之处更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潮州府城南部,曾经那片因土地官缺等原因爆发过械斗的土地上,引自韩江的水渠将广州百姓的聚居区和潮州百姓的村落一分为二,江水静静的流淌着,在一个个分岔路口,如同是主动脉分向毛细血管似的,融入两边的田土。
水渠上建起了一座木桥,桥上总有百姓来来往往。春耕的事情,广州百姓们基本上已经不愿去做了,多是给周边的潮州地主和自耕农们打起了零工。有的去修整田埂有的去清理杂草最不乏见的便是帮忙修建和维护那些用来稻田养鱼的田亩,比之大规模出现刚刚一两年的潮州,这在广州那边算不得太稀罕的,很多人都是行家里手,有些老农给予的建议甚至比质测学堂培训那些技术员还要来得有效。
大捷,并没有影响到本地的生产生活,眼下虽说是还在正月里,但是为了春耕,前期的准备也已经早早开始了,到处的忙碌的景象。
夕阳西下,打零工的广州百姓们从桥上陆陆续续的回家。疲惫,最是免不了的,农活儿从来就没有轻松的,不过走在桥上,一个个的无不是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我与东家说好了,工钱每日一结,不似去岁时每五天一结了。
你昨天说的告诉他快走了,但是定不下日子?
当然啦,巡抚衙门都下令了,他若是不依,我也不给他做了,反正都是打零工,在哪做不得。
桥上,两个汉子操着广州本地的口音聊着工钱的事情。刚刚下桥的也有几个汉子,却想得已然更早了许多。
哎,一别四载,真不知道状元坊那边到底怎么样了,有没有被那些狗藩兵糟蹋得不成样子了。
这还真不好说,不是之前听人说过吗,说是那些混蛋在城里面养马。我呸,那可是广州城啊,商贾云集所在,从来都是极富贵的,他们居然用来养马!
养马还是好的,四年前城破时是屠城,杀了多少人啊,这回又是破城,听说进了城的王师也把那些狗藩兵和他们的狗崽子们都杀了个尸山血海出来,连那个尚逆都给剐了。解气,是真的解气,可是死了那么多人,就怕影响到城里面的风水,保不齐还是要找庙里的师傅做做法事才能确保家宅平安。
其实去观里面找位道长也行,游方道士就算了,这么重的煞气,总要找个仙风道骨,有大神通的才好镇得住。
百姓三三两两的走过,另一侧,几个潮州百姓聚在一起,看着那些远去的广州百姓,亦是不免发出了窃窃私语。
听说他们回去了就是两倍的田亩补偿,嗞嗞。
当初广州城里死了那么多人,这些人活下来都命大的,羡慕也没用。再者说了,回去了,原本的家当也早就没了,还不是要重新起家业?
说的也是,有功夫叹息,还不如想想回来买块儿地的事情呢。
你还想这个啊,官府真的拿来出售,好地也都落在了那些老爷们的手里。
拣块儿便宜的也是份家当啊,你还不许我想想嘛?
四年前来时,地方上物议沸腾,甚至闹出了土客之争,是陈凯以着个人威望压了下去。现如今,陈凯兑现承诺,这些寄居在此,多已与周边环境和人们都熟稔了的广州百姓便要重新踏上了还乡的旅途。之于那些牵挂较少的还好,可是对于娶了本地的媳妇或是嫁了本地郎的,他们或是他们的妻室就总免不了要承受一份亲情的割舍。
民间,百姓们或喜或忧,亦喜亦忧。很快的,陈凯下达了命令,任命了几位巡抚衙门的官员和赞画出任广州府和惠州府的地方官,他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组织在潮州的广州百姓返乡。
当初离开广州时,陈凯是以坊巷为单位组织百姓的。这一遭,也是按照坊巷,依旧是由巡抚衙门组织抽签,抽到前面的先走,抽到后面的就后走。几天过后,已经是二月了,由巡抚衙门派遣本地守军护送,最先抽到的状元坊的百姓们来到潮州府城城南的码头,按部就班的登上行船,与那些前往广州府和惠州府赴任的百里侯们一并顺流而下。
韩江两岸的风光,在来的时候,他们多是已经见过的了。但是这一次的离开,其中的大多数或许此生都不复再回,对于这片在漂泊他乡的日子里的蔽身之所,已经是能看一眼便是一眼的了。
再见了,潮州,我们要回家了!
船,顺流而下,随后在海澄在南澳转乘扛得住近海波涛的海船,缓缓的向西驶去。
潮州,这些年收容了大批广州百姓,除了这里,中左所亦有万余百姓寄居于此。陈凯已经向郑成功写了书信,郑成功那边也下令组织海船运输。只不过,福建的船近来过于繁忙,无论是走近海的还是走远海的,不管是战船还是民船,已经忙得连必要的维护,以及船员休整的时间都没有了,能够挤出来的运力自然也是微乎其微的。
陈凯是九月时启程离开的,尤其是十月初正式从南澳岛出发前往广州,对于福建的情况就所知甚少了。
从十月初到现在,三四个月的时间,福建早前的变化巨大,能够变化的地方便微乎其微了。于汀州府,明军按照陈凯临行前的布置,从南北两个方向合力施压,逐步蚕食掉了除汀州府城外的全部县城卫所,已经将汀州绿营和来援的南赣绿营一部压缩在了汀州府城。
而在建宁府那里,郑成功在腊月时与来援的清军会战,小挫虏师,凭借着兵力的优势将其驱逐出了建宁府的地盘,并且控制了仙霞关。但是,建宁府和邵武府的那些与江西相通的关卡,则依旧控制在清军的手里,明军很是发动过几次进攻,但似乎清廷下达了严令,使得他们绝不敢放弃这些在福建最后的控制区,几番厮杀下来都是烈度颇高的,明军最终也没能得逞。
近期,战事区域平缓,但是福建一省在前两年的经济战中却是被折腾得破败已极。早前,明军翻脸不认人之前,这些问题都是由清廷的福建官场负责的,他们对这个也不甚上心,清剿的清剿开粥场的开粥场,但是归根到底,招抚银是不能断的,大伙儿都指着这个发家致富呢。
可是现在,明军几乎收复了福建全境,控制区急速扩大的同时,这个包袱自然也免不了要背在了身上,恢复本地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最起码他们是要撑到今年夏收。而且以着福建这个本就是粮食输入省的旧有状况,也不过是稍稍缓解罢了。
福州城,郑成功已经开始将军政的大本营向此地迁移,盖因为中左所那里于如今的福建战场,已经显得过于偏僻了,想要更好的掌控福建全局,福州才是最佳的选择。
招讨大将军的行辕建在城西,这里距离码头算不得太远,可以更快的发送和接收消息。此时此刻,看着那些从福建各府县陆陆续续送来的相关报告,郑成功的头已经都大了几寸了似的,派出去的官员处处都是要钱粮的,现在中左所泉州府漳州府的库存都在直线下降,经闽江发往福州府建宁府邵武府延平府等处的船舶络绎不绝,水道繁忙之处,比之清军入关前都不遑多让。
节堂之上,郑成功高踞其上,如郑泰卢若腾沈佺期叶翼云潘庚钟等大批官员幕僚们分列其下。
今日的粮饷之议暂且不谈,本国公以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段时间,本国公厘清庶务,有诸君襄助,受益良多,但是根据情报显示,虏廷已经派遣了和硕郑亲王世子济度率领八旗军南下。虏师尚在路上,可本国公须得尽早开始准备,所以从五日之后便不再处理这些民政事务。
本国公已经决定,任命前巡抚浙东温处宁台四府,兵部尚书卢公若腾代理福建巡抚一职,负责总揽民政全局;任命漳泉分守道叶翼云代理福建布政使;任命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潘庚钟代理福建按察使;任命广东潮州府学教导陈鼎为福建提学道;任命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福建巡按沈佺期为福建按察副使,提调全省惠民药局。这些任命,本国公会立刻发往安龙行在,供天子和朝廷批复。
批复,对于明廷中枢式微的当下,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不准的可能性的。更何况,现在郑氏集团已经与李定国事先联手,这二者已经构成了明廷内部保皇派的最大的两个桩脚,更是朝廷继续仰仗的存在,莫说是郑成功举荐巡抚布政使什么的了,就算是举荐个总督经略,乃至是督师大学士,只怕是朝堂上也不会闹出太大的异议来。
这就已经等于是任命下达了,其余的一些更低层次的官员的任命,则会以公文的形势宣布。此间受命的一众官员站起身来,向郑成功的举荐行礼如仪,包括今天在内的五天之后,他们完成了各个衙门的构建工作,就可以正式负责起福建一省的民政事务了。
任命已经下达了,诸君还需抓紧一切时间。接下来,继续商讨关于延平府沙县的赈济事项
自从攻克了仙霞关,郑成功就将所有军务都交给了一线的将帅们,而他则赶回福州坐镇。果不其然,早前的摧枯拉朽随着饥饿的声音不断的传来,对内的安抚工作便迅速取代了军事进攻,成为了福建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招讨大将军行辕为中心,郑成功任命府县官员,通过这些明廷的地方官来实现对各地的掌握。安抚赈济的工作按部就班的展开,繁杂,但却并非不能胜任,直到了陈凯的书信送到案前,郑成功从那字里行间看清楚了当前粤西文官集团乃至是朝廷中的官僚集团的态度,便毫不犹豫的下达了相关的任命。
当然,巡抚衙门依旧是要向他负责,而非是远在安龙的朝廷。这是距离的问题,更是资源和权利的合理使用。只不过,郑成功暂且还没有一个麻贵满桂马世龙曾经坐过的武经略的官职,但是他的招讨大将军的头衔实际上已经拥有了节制一方军政事务的权利。
会议进行了良久,相关的处置也以着最快的速度发出去。明军在福建的兵力不弱,但若是百姓得不到安抚,那便是处处烽火,到时候外有强敌,他们只怕是比起刘清泰和佟国器也未必好过到哪去了。
福建的行政体系重建,这些官员皆与郑成功有着颇为紧密的关系。除了这些人以外,其他的官员们也都在为了扩张为整个福建所突然产生的那些军事政治工作而奔忙着。这里面,如冯澄世,便是担着极大责任的,他负责的军器局要供应着数万大军的武器防具,光是日常的消耗就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数字。
经过了去年的盲目加班,军器局的产能随着制度的恢复,以及工匠们的不断病愈也渐渐的恢复如初,只是内里的死气沉沉,却依旧是若有若无的存在着。
军器局的公事房里,冯澄世奋笔疾书。经过了去年下半年的征战,明军似乎已经开始着力反攻了,为此,冯澄世打算重新启动陈凯当年的计划——继续复制灵铳,借此来提高明军的攻城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