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维卿
风波,还在持续发酵,尤其是女人本就是生产八卦传播八卦的生物,很快的,通奸的事情还没有彻底了结,岛上就开始传着另一些关于其他在军服制造工坊或是曾经在那里做工过的女工的谣言,事态大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城外军器局左近的居住区里,依旧是林家的小院,这一遭却是入夜时分,几个刚刚下了职的中年汉子凑在一起,说是凑在一起喝点儿小酒儿,解解乏,但是酒菜上来了,却是谁也没有动筷,整个房间内沉寂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儿来。
不知过去了多久,一个汉子拿起了酒盅子一仰脖,就直接灌了进去:听说城东那边儿,有个女子被那些风言风语逼得投了井了。
是啊,以前听说书先生说,叫什么来着,人言可畏啊。
哎。
他们原本只是想要借冯澄世的那个亲信的错处把冯澄世逼下台,出口恶气,也是为了确保利益,但是事情发展到了现在这个地步,闹大了是果不其然了。
这事情闹的
我倒是不担心这事情会闹到什么份上,洪伯爷都回来了,平息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陈督造那里怕是未必能把这个烂摊子重新收拾起来,等到国姓爷的气儿消了,弄不好那姓冯的就又要被重新启用了。
不会吧,不是还有参军呢吗?
广东已经收复了,参军还回得来吗?
这无疑是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想当初他们这支明军只有一个府外加上几个县的地盘时,陈凯就在广东节制一方。如今,福建全省光复,郑成功的精力都要用在这八闽之地以及对周边的江西浙江两省的攻略上面,广东势必难以顾及,再加上那里的政治形势复杂,就更需要陈凯的坐镇了。
一省光复,福建大体还在明军的掌控之中,但是暗流涌动,这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很快的,陈凯也收到了福建方面的消息,有郑成功的公文和私信,也有来自于其他人,这里面,自也不乏包括陈启,以及军器局的几个老下属的问候。
这群家伙,当初看来我还是小瞧了他们了。
摇了摇头,陈凯也不好说些旁的什么来着。那事情,说白了还是官办军工企业内部官僚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造成的,若是换做了承平,换做了没有陈凯这么个人物,只怕也未必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那些工匠们也不太敢反抗。如今,倒是他的福利政策把这些人的心理底线抬高了,使得他们对于压迫有了更加强烈的反抗意志了。
也许,没那么简单。官僚**,就好像是一座大坝摆在那里,任何暗流都难以冲破。可若是大坝松动了,就像是冯澄世的改弦更张,开始恢复福利待遇,这般示弱了,就无形的给予了潜在的反对者们以实力不济,大厦将倾的信号。结果,撑住了,大坝之内就会恢复一潭死水的状态,若是撑不住了,就像是现在这样,甚至是更加严重的后果。
对于冯澄世,陈凯很清楚,从郑成功任命其人接替他军器局的差遣的那一刻,两个人就必然会存在着隔阂。这与叶翼云的情况不一样,首先叶翼云的潮州知府当初是陈凯极力相让出来的,而且叶翼云其人,虽说是有些狂傲,但本质上却是个正人君子,否则也不会与陈鼎那般方正的儒生相交莫逆。而冯澄世那边,陈凯与其倒是见过几次,算不上那等野心勃勃不择手段之徒吧,可是能够教育出冯锡范那样让人不省心的,只怕也未必是个善茬儿。
相较这些可能未来会成为对手的存在,陈凯倒是对那些工匠们并未明言,但却依旧被他看得通透的抗争更感兴趣。作为体制内的失意者,向外借力是最少不了的。只是陈凯那感兴趣的点,却还是在于工匠们的反抗并没有表现在破坏机器上面,而是设法换掉让他们过不得好日子的官僚。
对了,军器局还是个手工业工坊,差点儿把这个忘了。
笑过之后,陈凯仔细想了想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预测了一番可能会进一步造成的影响,暗骂了一句一群笨蛋多事,坏了女性参与工业化大生产的名声,但却还是就着陈启的问候和请教,把想法写了一番。
既然冯澄世已经在迫不得已之下用了我的办法,那么这个仇算是已经结下了。既然如此,那就照顾照顾那些不懂事的老部下,稳定住了那些基本盘,腾出功夫来再好好教教他们到底该怎么运作才能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应得的权益。
书信,是快船运到香港,再由香港转呈过来的,现在也将由那里转呈回去,以后会如何发展,也将会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暂且不急。此时此刻,陈凯已经和郝尚久的大军回师,两部兵马实现了对惠州府城的合围态势。
正月里,经过近半个月的休整,几乎是与李定国的大军同时,陈凯也分别派出了几员大将出击。
战事,是如摧枯拉朽一般。广州落入明军之手,藩兵和来援的八旗军几乎是全军覆没,这样的震撼,使得周边县城里的绿营不是闻风而遁,就是望风而降。如,从化龙门增城东莞等县都没费什么力气。
倒是郝尚久那边,毕竟名气没有李定国陈凯那么响亮,还是个刚刚反正的前绿营总兵,叛将总是被人瞧不起的,而且那些原本级别差不多的武将也不愿意日后给他这么个曾经的同僚打下手。是故,从兴宁长乐开始进攻,龙川河源两县都是费了极大气力的,就算是抵近到惠州府城城下了,守军也依旧是没有什么动静,倒是惠州府城以西的那个博罗县城,还是沿着东江过来的陈凯带人拿下来的。
大军包围了惠州府城,将城内的惠州镇和新安镇两部绿营困在其中。虽说,明军的兵力优势也没有多出多少,而且还分散了开来,但是这支清军已经听闻了广州府那边的战事,早已是丧胆了,哪里还敢出城邀战。
中军大帐,陈凯带来的柯宸枢沈明李建捷以及这四镇的并非正在值守的总兵副将监督监营们,这些人从柯宸枢以下坐在了左边的座位,而郝尚久带来的部将们则与其一同坐在了右手边的座位上,忠目汇聚于上首的陈凯那里。
郝尚久和李建捷都在李成栋那里一起混过,实在的熟识,陈凯这次带他来,也就是安郝尚久之心。前几日刚刚回师,是这般落座,随后的几日里郝尚久都是和柯宸枢沈明他们混坐一起的。直到今天,因为是众将聚齐,还有监督监营们在场,就重新恢复到了之前的样子。
众将行礼落座,陈凯环顾一周,也不多说些有的没的,便直接开诚布公的说道:攻城的事情暂且可以扔一边儿上,等红夷炮到位了,也就没有悬念了。今天的军议,乃是要说国姓那边刚刚送到的公文,诸君应该也都看过了吧。
那份内容的公文,不是发给陈凯一个人的,而是诸如柯宸枢沈明李建捷以及监督监营他们都接到了的。陈凯直言不讳,众将亦是点头回应,只有郝尚久那边似乎还显得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
从隆武二年腊月国姓在安平焚衣起兵至今,我军已经收复了一个半省的沦陷区。地盘大了,这规矩自然也是要立起来。国姓这一次规范镇协监督营监营和督阵官的职衔,辅以监纪,记录功罪,另设饷司,便是如此。等那些监纪官们到了,好生配合,方能更好的确保军法军纪的执行。
抚军说的是,末将等受教了。
控制区在去年的下半年急剧扩大,众将分镇各处,郑成功便决定完善监军制度。按照原本的制度,乃是镇协一级设监督,营一级设监营,也就这样子了。至于粮饷,都是由郑成功幕中相关的幕僚负责。而那督战队,则基本上都是由各镇协营的主将的亲兵队来代行。
现在不一样了,按照新的制度,监督监营还是老一套,但是新设了督阵官来直接管理督战队,出战授铁竿红旗一面,书军前不用命者斩,临阵退缩者斩,副将以下,先斩后报。粮台也要分到各镇去,但是由专门的独立于军镇的饷司负责,同负责记录功罪的监纪一同随军征战。
陈凯看过了公文,大致的意思也是明白了,这些监督监营督阵官监纪饷司什么的,大致就是后世的旅团政委,督战队队长,军法官和军需官。另外郑成功还任命了督运都督翁天佑为总理监营,都督郑德原正兵镇总兵官陈勳为左右协理监营,直属于招讨大将军行辕,由此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监军军法体系。
在广东,按照郑成功的公文描述,这些监督监营什么的首先要向陈凯负责,再向总理监营负责。而陈凯在招讨大将军行辕的差遣也已经改为了广东总制,全权负责郑氏集团在广东的军政事务。
众将久在郑成功麾下,自是明白,当即齐声附和。而郝尚久那边,慢是慢了一拍,但也没有闹出什么反对意见来。
会后,陈凯将郝尚久留下,对其解释了一番郑成功的用意,以及其人作为头一个带领大批绿营反正的高级军官,千金买马骨还是要的,所以无需担忧那些人会对他如何,只要听话,荣华富贵最是少不了的云云,以为安抚了一番。
事实上,最初陈凯与郝尚久之间的协议里是没有这些的。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是郑成功要完善制度,对反正了的郝尚久所部也加派了监督监营等一应军法军纪人员。郝尚久对此肯定是心怀不满的,奈何现在形势比人强,郑氏集团的实力暴涨,他夹在潮州广州两面之间动弹不得,外加上早前也已经确定了是日后跟着陈凯开工的,以及降来叛去的次数太多了,估计郝尚久自己也觉着就算是再改换门庭都不会有人愿意信他的了,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对此,陈凯心知肚明,却也并不明言,只是以即将在新一轮的扩军中担任更大责任的李建捷作为榜样,安抚一番,也就足够了。
这一日,就在会议和围城的气氛中度过。但是到了晚上,惠州府城那边似乎有些动静。陈凯被卫队长唤了起来,披着衣服眺望了城池方向片刻,便打着哈欠,回到帐篷里继续睡觉去了,似乎全然不放在心上。
第十章 波及(五)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天还没有亮就已经来了消息,说是城内的清军为了投降和死守的方略分成了两派,在昨天晚上四下串联,大大出手。结果,到了今天,一部分降明派控制了西城门,邀请明军入城助剿。
这可能会是一个陷阱,但是陈凯闻讯,还是派出了郝尚久率领所部精锐,另外由护卫前镇总兵官沈明率领本部兵马协助,直扑惠州府城。
郝尚久知道,沈明是郑鸿逵的部将出身,而郑鸿逵正是陈凯的岳父老泰山,此人自然是陈凯的嫡系部将。二人统领兵马在带路党们的带领下杀入了惠州府城,随后从内部强攻各门,放更多的明军入城,明清两军在城内的兵力对比迅速的倾斜,没过多久,城池就彻底沦入了明军的掌控之中。
控制了城池,陈凯却也没有入城,在彻底平息了城内的混乱后更是将柯宸枢和沈明的部队都调出了城来,只留郝尚久的部队在城中镇守。
这是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对此,郝尚久也是松了口气,亲自出城面见陈凯。庆功宴当然是在陈凯驻扎的城外大营举行,席间,郝尚久那边将搞清楚了的城内情况当说笑话似的讲给了陈凯。
原来,城内的降明派和坚守派并不是按照镇的单位划分的,并非是某个镇就是某一派。无论是新安镇,还是惠州镇,内部都有抱着这两种思潮的将校。广州的消息传来之后,这种分化就产生了,但是坚守派还是占据绝对优势,毕竟清廷的实力还是摆在那里的。明军临城,降明派的势力就开始不断膨胀,双方之间的争吵在镇内和联合军议上不断爆发,两镇的同派系也在私下串联。到了昨天晚上,一个守军将领因病去世,结果被有心人传为了是遭到了另一派的暗杀,双方便大打出手。
这两镇的军官,也是蛮有意思的嘛。
抚军在西,末将在北,南面是大海,东面是潮州,广州一战之后,那些绿营兵都吓破胆了,就想着怎么活命了。
是啊,得活命啊。
笑过,便不再拿此事当回事了。在城下停留两日,大军开始启程西撤,退回广州府地界。
按照去岁的约定,郝尚久所部占据包括惠州府城在内的惠州府西部北部的六个县——归善博罗河源龙川长宁和平。这其中的前四个已经在明军之手了,而后两者,郝尚久一直没有余力,不过现在倒是可以出兵开始夺取了。
郝尚久所部占据惠州西部,原本控制的长乐兴宁程乡三县便划归给了张进。这项交接在郝尚久夺占河源县城后就已经开始了,陈凯将这三县以及惠州府中部的永安县和潮州府北部的镇平平远大埔三县,一共七个县的地盘全部交给张进负责,由此人率军防御潮州北部以及惠州府东北部地区。
剩下的,便是潮州府中南部各县以及惠州府的海丰县。陈凯任命忠勇侯陈豹为镇守潮州总兵官,改原潮州城守协副将洪政为南澳镇总兵官,只待二者交接了防务,整个广东东部地区的军事防御布局就算是彻底完成了。
大军返回的路上,陈凯回想着近期郑成功的书信,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仔细回想,想了好半天才猛的想起来,现在正是二月,好像历史上就是这时候郑成功改中左所为思明州,并且设六官以便于施政。
但是现在,思明州郑成功没有提过,六官的事情也没有,倒是监督监营监纪督阵官和司饷提前冒出来了不说,郑成功还设立了福建巡抚衙门,将民政事务全部交给了文官来负责。
这一前一后,看上去互不相干,但其实不过是战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变化而进行的应对罢了。
后者不提,至于前者,主要还是因为当时郑成功手里只有海澄县城以及包括中左所在内的沿海岛屿,但是大军所向,已经不仅限于闽南和粤东了。大军征战福建,分兵广州浙东南直隶,一个福建巡抚衙门是绝对不够用的。为了加强对大军的控制,就必须要建立起更加行之有效的官僚体系才行。
来到这个时代多年,陈凯也在官僚系统里摸爬滚打了多年,行政军务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建树。思前想后,他也觉得真的需要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确保组织力执行力的强化。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有些东西一旦拿出来,就势必会吓到太多人,由于恐惧,这些人会团结在一起来消灭恐惧,而陈凯现在还没有同时面对那么多对手的实力。
现在,还不是时候。不对,我是有办法可以使更多人心甘情愿的登在我的战车上的,没必要个个都像对付郝尚久那样的威逼利诱。
脑海中如是想来,陈凯坐在马车上,颠簸着,大军进入了广州府的地界。
相反的方向,一队骑兵正在向东奔驰,他们的目的地是海丰县城,到了那里就可以使用潮州府的驿站,然后一站站的走下去,按部就班的将惠州府城收复,广州一战大致抵定的消息送到郑成功的手中。
惠州府收复,露布飞捷,消息在骑队驶过的所在由线变面,飞速的传开了。郑成功这时候已经回了福州,倒是中左所那边率先得到了消息。不过这时候,中左所那里,却没多少人关注这事情,因为洪旭不光是回来了,而且是带着刀子回来的。
军服制造工坊的通奸案爆发,岛上谣言四起,连带着工坊都陷入瘫痪了。郑成功收复福建期间,洪旭被调到了福州府坐镇,因为闽江乃是明军的枢纽,大军的粮饷都要靠着那一条江来输送,所以郑成功必须派遣最信得过的人物坐镇,方能确保万全。
从去年的风卷残云开始,洪旭的工作一直很忙,忙得往往到了通宵达旦的地步。直到近期,战事稍显平缓,各府县主要的工作也从军事征服变成了安抚赈济,随着那些诸如卢若腾叶翼云之流的文官开始承担起更大的作用来,他的工作强度才总算是得到了缓解。
然而,似乎是老天爷不打算让他安生了,中左所的乱子一出,郑成功走了一遭回来,就直接把他又派了过去。而这洪旭上了岛,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那对狗男女浸了猪笼,并且将冯澄世的那个亲信的一家拉出去斩首示众。
消息,在有意识的宣传下很快就传遍了全岛。紧接着,洪旭张榜告示,任何与军中将士家眷通奸者都要按照此例执行,同时派人抓了几个长舌的妇人,以诬人清白,以致死伤为由,当众拔了舌头。
原本,这样的风波,想要平息下来,总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哪里知道,洪旭回来就没打算是来安抚平息的,他要做的就是维稳,一把刀子震慑住任何的蠢蠢欲动。越是乱麻,就越是要用快刀,他是想得最明白的!
洪旭的严刑峻法迅速的震慑住了岛上的骚动,很快的,伴随着风波迅速平息下来,陈启就着军服制造工坊的事情也做出了积极的应对。
军服制造工坊恢复生产,有意者可报名。若有居家工作需要者,也可以缴纳抵押金,领取布匹和纸模居家裁剪,上交鉴定合格后领取加工费;也可以从工坊购买布匹,领取纸模,上交鉴定合格后退还布匹货款,领取加工费。有意者可到军服制造工坊大门前申请,优先有工作经验者,多做多得。
组织了人手,敲着锣,于城内城外走街串巷,宣传着这两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就像是夜里打更似的,宣传的汉子敲着锣,卖力的呼喝着。只是碍于偷情捉奸案一出,军服制造工坊的名声已经不太好了,任凭着他们如何卖力气,也没有妇人真的出来问询一二,但是在那些门后,却依旧不乏有窃窃私语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