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维卿
凭吴六奇江龙首级,震慑各路贼寇土豪。
这是既定的计划,使者出发,大军稍作休整,留下了一支小部队驻扎县城,便返身程乡。那里是潮州北部的中心地带,拿下程乡就可以正式确立明军在潮州北部的统治权威。
大军顺汀江顺流而下,过三河坝,在那里留下了比之大埔县城更多的部队,以控制此交通要冲之所。随后顺着梅溪西进,很快就与张进率领的那支分兵汇合。
禀告国姓,根据探马报告,郝尚久那贼昨天已经进入潮州地界。
郝尚久顺着兴宁江而来,但却未敢过于深入,似乎还是在观望潮州本地的局势。甚至按照陈凯看来,大抵还有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心思在,也是未尝可知。
他已经没机会了!
郑成功斩钉截铁的说出了此言,大军随即西进,程乡县城的土豪面对气势汹汹的明军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开城迎接,将部署拱手相送,旗帜鲜明的进行了站队。对此,郑成功投桃报李,任命其为潮州西南部普宁县的知县,完成了土豪和本乡势力的切割,也达到了优待降人的效果。
接下来的几天里,镇平平远两县的土豪也纷纷表示了对郑成功的敬意,愿意投效麾下云云,郑成功也不便去动这两处过于偏远的县城,只给了他们一个名义,且征集了大批的粮草和丁壮,就算完成了对此间的初步整合。
随着潮州北部的逐渐抵定,很快也传来了郝尚久退回惠州府地界的消息。这场大战没有爆发,对郑成功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方面,无需承担动荡所带来的威胁,无需同室操戈;但坏就坏在了郝尚久在惠州东北部,也就是潮州北部西侧边界的军事威胁始终存在,这无疑会牵制郑成功大量的精力和兵员。
任命,忠匡伯张进管程乡地方事;任命,右冲镇总兵官甘辉为亲丁镇总兵官;任命,副将何德为右冲镇总兵官
军队重新调整,郑成功也须得在程乡三河坝等地组建守卫地方的部队,同时出兵打击那些不肯归附的土豪盗匪,以进一步整合地方,在完成这些之前,暂且对其他方面也是无暇他顾。
此番出征,抛开后续征剿和镇守,前后连一个月都没到。但是相比付出,收获却是极大的。
原本郑成功占据的潮州南部,主要的产出是粮食布匹糖和盐,此番夺取了潮州中部和北部的大片地区,不光是总体产量得到了提升,产出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广东一省,明时有十三处盐场,潮州坐拥其三,曰招收曰隆井曰小江,皆在南部地区,郑成功早已占据。同样的,潮州的制糖业,也是以揭阳普宁为最,潮阳惠来次之,海阳澄海又次之,俱在南部各县。
但是抛开这些以及南部沿海平原地区盛产的粮食和布匹以外,潮州的矿产以及相关的冶炼行业,如铁矿俱在海阳揭阳程乡大埔平远等五县,共有冶铁场65座之多,海阳和揭阳早已入了郑家叔侄之手,但是真正产量占比更为巨大的程乡大埔和平远三县,则尽是此番出兵才实现了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另外,如锡铁银铅等矿石在潮州,尤其是北部地区亦是有着稳定出产。
除了这些,饶平县北部的九村和与其一山之隔的大埔县南部的高陂一带,陶瓷产业亦是极为兴旺,所产多以日用青花瓷为主。潮瓷之名,远销海外。便是大埔县的潮烟,也是享誉国内的畅销货。
夺取了整个潮州,便可以将这些掌握在手,于军需于海贸,皆是有着极大补益的。尤其是在于,潮州本地的手工业也是颇为发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锡器更是有姑苏样潮阳匠揭阳之锡居其上的美誉。
在郝尚久撤军之后,陈凯率先离开了程乡,乘船顺着韩江水道返回南澳岛。根据初步探查,潮州中部有丰顺银矿北部有铁矿,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的矿物,但是这两项却是最与军队相关的。为此,郑成功已经任命了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隆武朝举人,泉州府晋江人冯澄世来负责矿石的开采和初步冶炼,再经由韩江水道运往南澳岛进行深加工。这样一来,陈凯就需要尽早回返南澳准备。
炼铁炼钢本地有成熟的官营民营冶铁厂,倒是其他的一些东西,陈凯倒是打算插上一手。此番回返到南澳岛,首先就要先把用地规划出来,而郑成功那边也在招募熟练工,从潮州本地,也有从闽南老家,等到这批专业人士抵达,陈凯再行修建厂房打造所需器械等等。
从被任命为漳州府同知以来,陈凯从军工的角度着手,大力挖掘控制区的产能。如今虽然还没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但是潮州本地的出产辅以南澳的加工,也确实能够满足军队的需求。
到了现在这个规模,无非是军队扩编,产量保持以及微量提升,大抵也就是这样了。但是,陈凯却并不打算满足于此,因为现在这点儿小鱼小虾的,对于他一个生在大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家伙而言,实在是不够看的。
第一百一十八章 生意(二)
回到南澳岛,一切如旧,军器局以及其下属的各个工坊皆在按部就班的生产着军需,唯独军服制造工坊那边,似乎还有些郑鸿逵的订单没有赶完。这,其实也不奇怪,一边要维持着军服的制造,一边郑成功还在继续扩军,若是有些尾款不太好收的话,没准还会更慢也说不定呢。
定国公的那批货赶完就送过去,人家的银子早早就送来了,快一个月了,老拖着不厚道。
卑职这就去知会库房准备。
郑鸿逵对郑成功还是很厚道的,这无不是看在陈凯的眼里。对于郑鸿逵的订单,陈凯也本着厚道做生意的原则,一力要求保质保量。这批军服,足足有了一千余件之多,后续应该还会有继续生产的订单过来。陈凯不急,因为郑鸿逵的军队兵员就那么多,能够有一个开始就是好事。
学堂已经正式开课,陈凯旁听了一回,那些教授识字的先生也还是按照旧式的办法来传授。对此,陈凯倒是琢磨着要不要写篇《飞夺泸定桥和《少年闰土出来让学生们对着抄个百八十遍,但是仔细想想,好像不光是时空错位,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也早都把内容忘得七七八八了,更别说给这些祖国的花朵们增加课业负担了。
三百千就很好,读读论语也能学到些做人的道理,只要不继续深入的讲八股文,就没有什么不能忍的。
离开了学堂,陈凯便赶回了军器局。此番回来,他也并非是仅仅为了刚好的兼顾南澳等地的民政工作,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他这一回也是带着任务回来的。
如何?
回参军的话,仿制不难,就是仿制得精细了,如参军要求的一模一样,就不太容易了。
所以本官才会让您这个老师傅亲自主持,旁的人,便是您的那几个得意门生,本官暂时也是信不太过的。
战事告一段落,郑成功立刻就把灵铳交给了陈凯。这门炮的做工实在精良得难以想象,配合那些配套的测量工具,精准度是要大大高于平均水平的。当然,这炮说到底也只是仅仅比普通滑膛炮的精准度要高上一些,但是体现在命中率上,对于军队战力的提升却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郑成功攻大埔县城时,这门灵铳除了试射以外,后面的几炮尽皆命中城墙和城楼,这等老天爷保佑的加持对士卒的士气可是不小的提升。
承蒙参军看得起,小老儿一定竭尽全力。
仿制一门还好,历史上郑成功就是那么做的。但是,陈凯的手笔一向大,一张嘴就是仿制三门出来,而且还是初步计划,弄得这老师傅已经开始怀疑他这辈子剩下的时间会不会都将耗在这等成批次的仿制灵铳的工作上了。
此番仿造,依旧用的是泥模法,从打造木模开始,便是不敢有哪怕一丝一毫的不同。这将会是火炮制造工坊今年最重要的任务,无论是陈凯,还是他们这些工匠,其重视程度比之此前的那些大炮小铳的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陈凯此番回返,还带来了一个郑成功任命的军器局大督造。这个人叫做陈启,是半年前投效郑成功幕中的一个读书人,经过了半年的考察和试用,在冯澄世开始负责潮州北部的采矿业潘钟庚留用幕中开始起到更大作用的同时,此人也被分配到军器局来,乃是作为他的副手存在的。
对于陈凯,郑成功的信任依旧,不过潮州一府的收复,这支大军接下来就要面临着新的问题,那就是下一步的进攻方向。
潮州一府,南为大海,北乃江西,东去福建,西奔广东腹地。北上南下,要不是不便发展,要不就是没有发展之地,无非是东西两处罢了。如今广东局面,李成栋身死,麾下众将盘踞各府,肇庆还有个永历朝廷在,比之已经镇压了大规模抗清起义的福建,实在是一盘散沙。但是陈凯不愿意挑起内讧,郑成功也比较看重陈凯的意见,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东进福建了。
闽南,漳泉二府,于这支明军而言亦是有着杀回老家的重要意义。如今分水关在手,漳南清军甚至连个太好的地理屏蔽都不存在,已经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郑成功自是心动。
但是这样一来,作为漳州府同知,也是这个府唯一一个府一级的官员,陈凯就要面临着扶正的可能。而从现在郑成功对于陈启的任命来看的话,等拿下了漳州府,一个知府的官职于陈凯来说也当会是板上钉钉的,这样就需要一个人在陈凯长期无法在军器局坐职的情况下帮他兼顾此处的工作。
来时的路上,陈凯与陈启谈过,总的而言,感觉是个比较谦逊,比较实在的下属。听话,能够萧规曹随,这是陈凯所希望看见的,而郑成功选择的这个人,当也是一个能够继续延续他的意志的存在。
就是以后想要折腾点儿旁的事情,就未必好去瞒着郑成功了。
万礼归附的半年来,陈凯先后给长林寺运送了一批粮食和一批武器,尤其是那批武器,还是专门让林德忠送过去,并且操练的,走的也都是承平时的走私路线,地面上也有万家兄弟的威名在,到也算是比较顺利。
这事情,陈凯倒是与郑成功汇报过,武装辖区义勇也是陈凯这个同知的本分事,而且一旦杀入漳州府,有这么一支人马作为内应,也当会更加容易些,此事便做到了名正言顺。
可是有些事情,陈凯却并不打算对郑成功做太多的汇报。旁的不说,施琅的存在于他而言威胁太大,不光是内部的争斗,更多的还是在于一旦施琅降清,这些私底下的东西就可能因此而暴露,却是他根本不能容忍的。
安排好了一切,正好等来了陈凯早前与郑成功要的一艘海船,登上了海船,便扬帆启程,向着南澳以东的福建地界驶去。只不过,上了船,陈凯才知道,原来这艘船此行的任务并非仅仅是送他,或者说,他也不过是一个拼船的乘客罢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生意(三)
郑小娘子。
陈参军万福。
船舱里匆匆一面,仅仅是礼貌性的打了一个招呼,那姑娘便带着丫鬟回了房间。陈凯转头看了一眼郑鸿逵派来保护他闺女的那个亲兵队长,也没说什么便同样回了房间休息。
接下来的几天,这个不通人情的亲兵队长就像是护雏的老母鸡一样,死死的盯着陈凯这只老鹰,唯恐多说两句话就会影响到那姑娘的清白名声。
对于这样的尽忠职守,陈凯是深表加赏的,若是人人如此尽职尽责,大事何愁不成。但是即便如此,放在背地里,一句妈卖批却是不得不说,甚至陈凯都萌生出了叫林德孝带人给这厮堵货舱里打一顿的念头。
天赋人权,自由恋爱神圣不可侵犯。
陈凯已经打算好了,等一个五四运动,然后名正言顺的给这厮长长见识。至于现在嘛,还是暂且忍了,尤其是他还不知道那姑娘到底对他是个什么样的心思的情况下,更何况上一次本就是不欢而散。
从南澳岛,到厦门岛,海船日夜行进,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这里是郑彩郑联兄弟的控制区,也是陈凯的目的地,但却并非是那个姑娘的目的地,因为郑鸿逵的家不在此处,而是在距离这里不算太远的金门岛上。
有机会的吧。
对于这个所谓的再有机会的,陈凯也不知道会是哪一天,但是此时此刻,上了厦门岛,他便不再有时间考虑这些,因为他此行的目的并不是陪着那姑娘回福建,而是专门到此来与郑彩郑联这对郑成功的表面兄弟商量一件大事。
下官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管军器局事,漳州府同知陈凯,拜见永胜伯拜见定远伯。
郑彩郑联兄弟在与鲁监国朝的蜜月期,也曾一个受封建国公,一个受封定远侯,好不威风。但是郑成功早前遵奉隆武帝,现在则是奉永历帝为皇明正统,与鲁王监国是不承认,陈凯自然也是拿隆武朝廷的封爵与其对话。
对此,郑彩倒没什么,但是郑联却面露不满,奈何其兄一把就上前给陈凯免礼,他也实在不好说什么出来。
久闻陈参军治才无双,更兼有独闯虎穴擒虎子而还的大智大勇,今日得见,果然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一把扶起了陈凯,郑彩仔细端详一二,亦是赞叹有加。陈凯连忙回礼,但却还是任由着郑彩将其掺到座位上,才转身落座叙话。这番过分的殷勤,确实出乎了陈凯的预料,不过他面上却也不显,只是微露感激,点到即止,显得谦逊一些,总是没有错处的。
听闻舍弟得蒙陈参军的辅佐,如今已经光复潮州一府之地。今番参军到我这中左所来,不知有何可以教我?
皆是国姓领兵有方,将士用命,下官不过是一得之愚罢了,伯爷过誉了。陈凯起身行了一礼,随后重新落座,便与郑彩言道:下官此行,教字实是不敢,不过倒是有桩生意,打算与二位伯爷商量一下。
生意?
听到了这个词儿,郑彩郑联兄弟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解出来。按道理来说,郑成功那边他们是知道的,海贸一向是由忠振伯洪旭负责的,陈凯在郑成功军中的定位更多的还是军需部长和参谋部长,可是陈凯大老远的从南澳岛跑厦门来,却是一张嘴就要谈生意,实在是让他们有些不太能看得明白。
正是生意。
好久没有亲自跑业务了,陈凯倒是有些怀念起了当初的日子,甚至还有些跃跃欲试。原本上一次去找郑鸿逵商谈,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岂料郑鸿逵不过是一句话,那事情就算是敲定了,顺利归顺利,但是一点儿挑战性也无,实在是无趣得很。此刻见了郑彩郑联兄弟如此,陈凯更是精神抖擞,全力以赴。
陈凯所谓的生意,无非还是军服的买卖,金门厦门不远,陈凯相信郑彩郑联兄弟对于郑鸿逵把军服的制作交给了陈凯的军器局的事情不可能没有耳闻。而郑鸿逵的选择,于他看来,自也会提升他这一次的买卖的成交率。
不瞒二位伯爷,定国公那边的军服,如今都是咱们军器局代做的。价格低廉,做工也是颇为结实耐穿,军中将士好评如潮
差一点儿就冒出句五星评价,还好收得比较快。不过话说到此处,陈凯也能注意到,郑彩郑联兄弟二人果然是知道这事情的,他们的眼中没有哪怕任何一丝一毫的惊讶,起初的诧异,或许更多的还是在于奇怪他为什么会跑到此处来的缘故吧。
只不过,于陈凯而言,郑成功那边是内销,郑鸿逵和郑彩都没有什么区别,俱是出口。但是郑鸿逵所部加一起也不过只有六七千的兵马,可郑彩郑联兄弟却是手握四万战兵的大军头,即便是如今的郑成功也不过只有他们兄弟兵力的一半,甚至都不到,这么一个大客户,能够谈下来的话,对于军服制造工坊的规模扩大,那绝对会是飞跃性的。
陈参军所说的事情,我们兄弟倒是知道,阁下的报价,对我们兄弟也很是合适。可是这么低的价格,军器局那边就不会吃亏吗?
陈凯的报价之低,来源于工业化成衣制造行业的生产方式以及普通女工之于专业裁缝间的巨大人工成本差。郑彩早前在得知郑鸿逵低价从陈凯那边订购军服的时候,还一度是以为郑成功为了拉拢郑鸿逵而赔本赚的吆喝,可是现在看来,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旁的不说,能出动陈凯,那绝对是有利可图。
不瞒伯爷,下官当初能够提升武器制造的数量,自然也有些小手段能够做到有利可图,否则赔了本钱,国姓那边也不会应允下官的。至于办法,祖传的手艺,恕下官还是要保密一二,见谅,见谅。
无妨,本伯就是问问罢了。于陈参军的才具和人品,咱们还是信得过的,更何况不是还有大木吗?
郑彩一副豪气干云的模样,陈凯自是对此表示了钦佩之情。在商言商,军服的消耗和发放是不可避免的,这份花销若是能够减少些,对郑彩来说也是好事一桩。更何况,从陈凯这边订购军服,所用布料皆是潮州方面的,不光是可以减少裁剪的花销,更加可以减少布料的耗用,进而可以将更多的布料放在海贸上面,这一来一回赚的可就不只是自行生产与由军器局制作的差价那么简单的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