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左良玉击败张献忠,熊文灿招抚了刘国能、李万庆、惠登相、张天琳、张献忠、罗汝才等等,几乎所有农民军首领,那都不算什么,只有他最厉害。

    好吧,崇祯也以为他最厉害,所有将大明所有边军精锐,总共八镇总兵全交给他指挥,让他集结十三万大军去跟后金决战,后金同样派出十余万大军,与其在松锦决战。

    结果,十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明军精锐被几乎被他葬送干干净净,大明在辽东防御体系完全奔溃,仅剩吴三桂率领残军在山海关驻守!

    这就是他的能耐,修改史料美化自己,写的自己简直就是个绝世帅才,结果,后金以相同的兵力打的他找不着北,据战后统计,那一战明军阵亡五万八千余人,清军阵亡不到五千,这就是他的能耐!

    是他手下的总兵不行吗完全不是!

    吴三桂就不说了,他降清之后的表现证明,他还是有几把刷子的,祖大寿也不说了,那是辽东有名的猛将,光说说他手下总兵曹变蛟。

    曹变蛟见十余万精锐被他一通瞎指挥,死伤惨重,已无获胜的希望,便抱定必死之心,率八百精锐趁夜偷袭清军正黄旗大营,刺杀皇太极!

    他率八百精锐冲进有八千精锐驻守的正黄旗大营,杀死率先阻挡的清佐领彰古力,又击败率军前来救援的额驸多尔济、固山额真图尔格,以及伊尔登、锡翰、遏必隆等清将,在数万清军中纵横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清军情急之下调集五千弓箭手,拼命放箭,将曹变蛟射伤,曹变蛟见击杀皇太极无望,才率军退走。

    他手下可谓猛将如云,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作为守城方竟然阵亡十倍于敌,最后还落得几乎全军覆没,他还吹得自己神乎其神!

    对于这种无耻之徒,张斌自然不屑一顾,但是,这次,温体仁竟然推举他出任三边总督,那就不管不行了,如果让这么个无耻的叛徒手握兵权,那还得了!

    怎么才能让这个家伙当不成三边总督呢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找个人取代他去当三边总督,绝了他的念想。

    张斌稍微想了一下,便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人选,这个人就是孙传庭,他正是在陕西操练出了名震天下的秦军,可以说,孙传庭才是出任三边总督的最佳人选。

    但是,问题来了,谁去推举呢,人家温体仁可是让兵部尚书喻安性和吏部尚书王应熊一起推举的,如果自己不找几个有分量的朝臣去推举,崇祯估计压根就不会考虑。

    请户部尚书毕自严出马吗

    他肯定会答应帮这个忙,但是,他一个户部尚书推举三边总督貌似有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啊!

    自己能请动的正二品以上的朝廷重臣还有礼部尚书徐光启和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但是,这两人和毕自严性质差不多,都是与边事无关的官员,让他们去推举,貌似有点太过莫名其妙了。

    想来想去自己认识的朝廷重臣里面也只有英国公张维贤最合适了,就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出马,因为他从来就不干预朝政,推举三边总督,或许已经算是干预朝政了吧。

    要是请英国公张维贤推举其他人,张斌还真不好意思去开这个口,但是,请他推举孙传庭却没什么,就算他不愿意也不会生气,因为孙传庭也是英国公府故旧之后,张斌相信,他就算不愿意提携,也不会因为这种事不高兴的。

    兵部尚书喻安性和吏部尚书王应熊推举洪承畴的奏折可都递上去了,以崇祯那急性子,最多明天早朝走个过场,假假意思征询一下朝臣的意见就要定下来了,事不宜迟,张斌匆匆交待了一下,让赵如去找骆养性要洪承畴和喻安性的履历,又让人去通知京城东盛堂大掌柜曹化雨准备五万两银子送到英国公府,随后便坐着马车往英国公府赶去。

    他是要用这五万两银子来买三边总督位置吗

    当然不是,英国公会不会为了孙传庭出手“干预朝政”还不知道呢,他是想拉英国公入伙。

    英国公张维贤可以说掌管着天下屯卫,他虽然不能随意调动兵马,但他却可以决定都指挥使、指挥使,甚至是千户、百户人选,打仗的时候除了朝廷委派的总兵,下面指挥士卒的还不是这些底层将领,可以说,只要将英国公拉入伙,大明军方基本上就成了自己人。

    今天这两件事貌似都有点难,也不知道是什么个结果,张斌坐在马车里面考虑了半天,到了英国公府门外他也没有急着下车,一直等到东盛堂派马车将五万两银子拉来了,他才下车领着人去交付了银两,求见英国公。

    英国公府虽然偶尔也有些故旧来孝敬,但是一次也就是几百上千两的样子,几千两的都不多,张斌这一下就是五万两,连张府的老管家都吓了一跳,他急匆匆的跑出来拱手道:“张大人,您这是”

    张斌拱手微笑道:“晚辈特来求见英国公。”

    老管家闻言不由一愣,英国公可是特意交待过了,只要是张斌来了,他不管多忙都会见,张斌就算是不送礼,英国公也会接见啊,看张斌这意思,好像不想跟他多说,他立马会意道:“张大人里面请,国公爷说过了,只要您来了他不管多忙都会见,小人已经派人去请国公爷了,请随小人来。”

    张斌点了点头,跟在他后面,慢步向里走去。

    &n




第六卷 第十五章 举荐孙传庭
    英国公这次之所以这么好说话,其实跟那五万两银子也有一定的关系。

    他并不是贪财,英国公一系一直秉承不贪不腐,不干预朝政,不招惹是非的原则,简直堪称大明公侯勋贵的楷模。

    这样做是能避免惹祸上身,保住公爵之位,但是,这样也让他们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没钱维持体面。

    洪武朝和永乐朝那会儿朝廷可没这会儿奢侈,那会儿皇室亲王的封地都只有几百顷,他们公侯能封个几千亩地就算是了不得了。

    几千亩地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自然是足够了,但是,对于英国公府来却远远不够,没办法,光是皇室赏赐下来的府邸就是几百亩大小,总得买点丫鬟、家丁、护院什么的来撑撑场面,不然这国公的面子往哪里搁。

    如果光是几十个丫鬟、家丁、护院什么的,几千亩地的收入勉勉强强也能维持,但是,这会儿谁家都不可能只生一个小孩啊,英国公一系历经几代开枝散叶,人丁越来越多,儿子要娶媳妇,女儿要出嫁,为了维持国公的面子婚丧嫁娶又不能草率了事,渐渐的,英国公府就开始入不敷出了。

    好在那些曾经跟随英国公征战四方,而且因功获得世袭武职的将领包括他们的后人,如果来京城办事,都不忘给国公稍上一份厚礼,如果想请国公府帮忙,还会附上一些银子,这些渐渐成为英国公府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英国公府不会为了故旧之后违反律法,也不会为了故旧之后干预朝政,但是,只要英国公府出面,谁,都不能欺负英国公的故旧之后!

    这不能算是贪污受贿,只能算是念旧护短,倒也不会引起非议。

    英国公府就靠这些故旧之后的孝敬勉强维持着大明第一公侯的体面,有时候收到的孝敬多一点,日子就能好过一点,有时候收到的孝敬少一点,英国公府日子也过的紧紧巴巴的,总之,故旧之后的孝敬,一年少则数千两,多则数万两,一百多年来都没有断过。

    不过,一次五万两,英国公府一百多年来还真没收到过,有了这些银子,这一年,英国公府都会比较宽裕,但是,英国公张维贤却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因为谁的钱都不是地上捡的,他沉吟了一阵,这才尴尬道:“双全,这三边总督之位我也只能向皇上举荐一下,能不能成还不一定,我不能让你太破费,五万两银子有点多了,我厚颜收下一半,剩下一半,你带回去吧。大家都不容易,你可不能为了筹银子而做傻事啊。”

    张斌正不知道怎么说这银子的事情了,英国公这一开口,他连忙顺势道:“国公爷,不瞒您说,这些银子还只是一半,只要您点个头,以后晚辈每年最少给您孝敬十万两银子!”

    英国公闻言一愣,这天下可没有白得银子的好事,一年十万两,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这张斌到底想干什么呢

    他不由慎重道:“点头,点什么头”

    张斌轻描淡写道:“其实也没什么,国公爷对我们这些故旧之后一直都很照顾,大家都是自己人,晚辈只是想把关系稍微拉进那么一点,让大家变成真正的自己人。”

    英国公闻言,眉头一皱,真正的自己人,这意思他明白,就是结党营私!

    这可是犯忌讳的,他摇了摇头,严肃道:“双全,结党营私乃是皇家最忌讳的事情,这种忌讳最好不要去犯!”

    他的意思就是拒绝了,他不但自己拒绝了,还劝张斌不要结党营私。

    没想到,张斌也跟着摇头道:“国公爷,晚辈是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之士,但是并不是为了营私,您也知道,现在朝堂上下大部分都是当初天启朝阉党的余孽,他们结党才是为了营私,像浙党、齐党、楚党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助纣为虐,帮着魏忠贤残害忠良,排除异己,现在,魏忠贤虽然伏诛,但浙党、齐党、楚党之流仍然在争权夺利,祸国殃民,如果让他们把持朝政,大明迟早要断送在他们手里!晚辈之所以结交志同道合之士,就是为了铲除这些祸害,挽救大明啊!”

    张维贤闻言,沉默良久,阉党之祸他也看到了,当初魏忠贤只手遮天之时,朝堂上下简直暗无天日,不知道多少忠良被残害,连他都有点看不过眼了,所以,接到皇后密旨,他立马领兵进宫,逼魏忠贤交出了先帝遗诏,拥立信王继承大统。

    他也知道,如果任这些阉党余孽把持朝政,大明肯定会出问题,但是,他已经习惯了坐看风云淡,实在不想参与朝堂的斗争,而且他也快步入古稀之年了,也什么精力去折腾了。

    他想了想,叹息道:“我老了,时日不多了,原本我就打算让之极袭承爵位了,干脆,今天我顺带跟皇上提一下,让之极来袭承爵位,以后的事情,你们年轻人商量着办吧。”

    他这意思,好像是同意了!

    张斌激动的拱手道:“国公爷,您的意思......。”

    没想到,他还没说完,英国公突然抬手打断道:“双全,你等一下,来人,去叫之极和世泽过来。”

    张之极是英国公世子,张世泽是张之极的长子,看样子,英国公是想让他直接跟张之极商议,张斌连忙点了点头,拿起茶杯,装模做样的喝起来。

    不一会儿,两个人急匆匆的走进来,其中一个,四十多岁年纪,长的和英国公有六分相像,但是脸色却异常苍白,看样子是身体不怎么好,另外一个才二十来岁,倒是很精神个小伙子。

    张斌大致明白了,这张之极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以后,这英国公府应该是张世泽当家。

    两人一番见礼,英国公给双方做了下简单的介绍,又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陪坐在右侧的客位上,这才对张斌道:“双全,这银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说说吧。”

    张斌连忙解释道:“国公爷请放心,这银子没有任何问题,就是东盛堂年底的分红,只要国公爷点头,以后我们就是自己人了,东盛堂年底的分红自己人都有一份,就这么简单,至于东盛堂的事情,根本不用去管,自然有人经营。”

    英国公不由讶然道:“就这么简单”

    张斌重重的点头道:“就这么简单。”

    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简单,所谓自己人可是要维护自己人的,他们所说的简单,是钱的事情,就这么简单。

    英国公点了点头,随即问自己的儿子道:“之极,你怎么看”

    张之极毫不犹豫的拱手道:“父亲大人,这么重要的事情还是您来掌舵吧,我这身体您也知道,如果可以的话,还不如直接让世泽来袭承爵位。”

    英国公闻言,无奈的叹息了一声,随即又宠溺的问自己的长孙道:“世泽,你有什么意见吗”

    张世泽眼珠子一转,对着张斌拱手道:“张大人......。”

    他刚开口,英国公就含笑打断道:“都是自己人,叫什么张大人啊,显得多生分的,双全比你大几岁,你直接叫他兄长就行了。”

    张世泽连忙乖巧道:“双全兄,这东盛堂是你名下的产业吗”

    张斌这个莫名其妙啊,都说东盛堂的事情不用你们管了,还问这个干嘛

    &



第六卷 第十六章 总督之争
    张斌从英国公府出来,身后却多了个跟屁虫,张世泽跟的那叫一个紧啊,张斌去哪儿他就去哪儿。

    张斌去上茅房,他就站外面等着;

    张斌去跟他父亲告辞,他也去跟他父亲告辞;

    张斌一上马车,他也跟着钻进车厢,而且一路还唠唠叨叨,问个没完没了。

    这家伙,不会脑子有病吧,张斌试着问了一下这家伙的读书情况,结果吓了一大跳,四书五经他竟然比自己还熟,简直倒背如流。

    这家伙,没毛病啊,怎么就这么神经兮兮的呢

    张斌在马车上跟他聊了一路,才知道,原来这家伙是被英国公关出毛病来了。

    英国公说他一天在家瞎混,那是被逼的,只要他出去找京城那些执侉玩,绝对会被英国公逮回来,好好教训一顿,让他不要跟着人家去惹事,久而久之,他就不敢出门了。

    这么一个游神被限制在家里,内心是多么的无聊,可以想象,这一放出来,他兴奋的都有点神经质了。

    英国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交待,张斌也不知道到底教他什么,正好,回到崇兴寺,赵如已经把洪承畴和喻安性的履历拿来了,张斌想着,干脆教这家伙阴人吧,省得他袭承英国公之后还跟个愣头青一样,被人给阴了。

    于是乎,张斌将喻安性的履历交给他,自己则拿着洪承畴的履历看起来。

    这个洪承畴果然有问题啊,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到天启二年就擢升为浙江提学佥事。

    总共六年时间,升了三次职,这是不合规矩的。

    因为大明的官员一般都是三年一大考,大考之后才会升职,他六年时间竟然升了三次职,怎么升的

    朝廷官员里面,升职最快的应该是庶吉士,科举考完,进士高中,考上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三年,然后放出来,那职位就会嗖嗖的往上升。

    洪承畴刚中进士就授刑部主事,很显然,他并没有考上庶吉士,再说了,就算是庶吉士也要三年才能升一次职啊!

    他为什么升这么快呢,难道是他做出了了不得的功绩了吗

    这是不可能的,在刑部这种衙门当主事、员外郎、郎中,能混出什么功绩来,他就算是吹到天上去也吹不出什么功绩来。

    唯一的可能,他投入了浙党的怀抱,成为浙党的重点培养对象,因为万历四十四年的时候,内阁首辅是浙党首领方从哲,他如果投入了浙党的怀抱,前面升职两次也就不奇怪了,到了天启二年,浙党失去了内阁首辅的位置,朝堂之上大部分都是东林党,所以,他被外放到浙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他擢升浙江提学佥事后又来鬼了,竟然在天启四年又被擢升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到了天启七年他又被擢升为陕西督粮参政。

    十一年时间,没有任何功绩,连续擢升五次,直接从一个新科进士变成从三品的参政,就跟坐了直升飞机一样,这让当了二十多年巡按御史,一直原地踏步的杨鹤情何以堪!
1...115116117118119...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