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不慌是不可能的,普通平民百信哪见过这种血肉横飞的场景,没被吓疯就算不错了。

    那边卢象升依然是毫不犹豫的一挥手,带领五千步卒和两千火枪手疯狂的冲向城墙。

    王自用见状,连忙大吼道:“快,弓箭手准备。”

    没人理他,这会儿城墙上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轰轰轰”,又是一阵火炮轰鸣声响起,又是一阵血花飞溅,城墙上更乱了。

    王自用焦急的看着这一切,都不知道怎么办了,他在城门楼上看的很清楚,其实手下步卒并没有多少伤亡,撑死也就损失了三四百人,这点人对于上万人的队伍来说压根就不算什么,问题他明白,下面的“新兵蛋子”不明白啊。

    卢象升一路冲到离城墙不到百步的距离,城墙上竟然一根箭矢都没有射下来,得,这下连举盾防御都免了,他直接下令道:“火枪手,上攻城车,瞄准射击。”

    后面的两千火枪手纷纷停了下来,飞速的爬到攻城车顶上,熟练的装上子铳,举枪瞄准城墙上的农民军就是一顿猛射。

    “啪啪啪”,城墙上的农民军叫的更惨了,有的人甚至吓的直接从城墙上跳下去,撒腿就跑,把守在城门楼两端台阶下面的督战队看的目瞪口呆。

    &




第六卷 第四十二章 复命
    王自用跑了,带着马应守和贺一龙的革左五营还有其他三十六营精锐躲进了太行王屋二山,跑的无影无踪。

    从此他们开始以太行王屋二山中为掩护,神出鬼没,在豫北、晋南,甚至北直隶周边到处劫掠,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后面一段时期农民军中最大的一股势力,不过,他们的首领却不在是紫金梁王自用,因为王自用的命不长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农民军的主力骑兵是跑了,新招的步卒却一个都没跑掉,全部都戚显宗和戚振宗所率的一万精骑逮着了。

    这次卢象升的收获就大了,他不但逮住了将近八万农民军步卒,还截获了这几个月来王自用带人抢夺的粮食,具体多少,那真是数都数不清,因为这八万步卒肩挑、手扛、背上背,驴车、马车、手推车齐上阵,几乎每个人都在搬运粮食,各种麻袋、布袋不知道装了多少,一时之间根本就统计不出来。

    总之,这次缴获的粮食绝对不下二十万石,这下,不但天雄军和山西军这两个月的军粮有了,几次大战俘虏的农民军也有吃的了。

    他还收到一个消息,那就是孟县的革左五营主力也跑了,就剩下一万新招的步卒在那里守城。

    一万步卒,听起来不少,其实压根就不算什么,卢象升直接率五千精骑冲过去,一喊话,城中的农民军就投降了,他又缴获革左五营带不走的粮食将近五万石。

    这下,整个怀庆府就剩下武陟一座城池没有攻克了,其他地方基本上都已经被他收复。

    卢象升并没有急于去武陟进攻,因为济源和孟县刚刚拿下,还要安排驻防,还有这次逮住将近十万俘虏也需要处理,他可总共才三万人马,如果贸贸然率军出击,不说收复的城池有可能会被农民军重新夺回去,就连刚俘获的俘虏都有可能会逃掉。

    这种顾头不顾腚的蠢事他自然不会做,进攻武陟也不急于一时,还是先把紧要的事情处理了再说。

    他先是从温县调了一千屯卫来孟县驻守,又从河内调了一千屯卫到济源驻守,等两千屯卫全部到位,天雄军和一万精骑全部腾出手来,他又率领这一万五千人押着将近十万俘虏,带着缴获的粮食,缓缓赶往温县。

    这样调整了四五天,各处调防终于全部完成,俘虏也全部集中到了温县,卢象升直接留下四千屯卫和一千天雄军的伤兵在温县看守俘虏和粮食,而他则率领八千天雄军步卒和一万精骑直奔武陟县城。

    这个时候,几个农民军首领又在武陟县衙大堂吵起来了。

    张献忠是坚持要守武陟,才来一万多官兵,他们这有十余万大军,跑什么跑,他压根就不信干不过。

    刘国能和李万庆却是坚持要跑,原本他们在温县就想跑,高迎祥和罗汝才却不愿意,结果白白损失了将近两万步卒,这次,说什么他们也不愿意跟那卢阎王硬刚了。

    高迎祥这会儿却有点矛盾,按他的想法,他也是趋向于跑的,但是李自成却一个劲的怂恿他跟卢阎王再刚一波,上次他们是被火枪手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次他已经想到办法了,他很想再尝试一下。

    罗汝才还是充当和事佬,不坚持要跑,也不坚持要守,只是一味的和稀泥。

    正当他们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管队在大门外焦急的喊道:“闯王,温县那边有人回来了。”

    所谓有人回来了,就是派出温县的斥候探得了那边的情报,跑回来了。

    这段时间卢象升为了防止农民军趁他调防的时候搞突袭,特意派出了一大堆侦骑在四处警戒,凡是来往于温县和武陟之间的平民百姓,不管是商贩还是流民全部被扣下来了,所以,农民军派出的斥候基本上是有去无回,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温县那边是什么情况。

    这会儿终于有斥候跑回来了,高迎祥立马问道:“那边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紫金梁他们的消息”

    那管队站在门口惶恐的道:“没有紫金梁大掌盘的消息,但是,他们看到官兵押着上十万俘虏和无数粮车从济源方向赶到了温县。”

    这还用问,肯定是卢阎王击败了王自用所率的农民军主力,要不然哪里来的那么多俘虏,那么多粮车!

    刘国能蹭的一下站起来,毫不客气的道:“你们要守就守吧,我不奉陪了,告辞。”

    说罢,他便迈开大步急匆匆的向外走去,李万庆压根就不用他招呼,一溜烟就跟了上去。

    高迎祥见状尴尬的道:“既然紫金梁都没撑住,我们还是赶快跑吧,那卢阎王真的凶悍异常,根本就无人能挡。”

    罗汝才见状,连忙劝道:“八大王,要不我们先撤吧,来日方长,不必急于一时啊。”

    张献忠一听说王自用都被击溃了其实也有点怕了,那边加上革左五营最少也有十五万人马,这都扛不住,他们这十来万人马还不是一样扛不住!

    只是,他一直坚持要守武陟,这会儿真有点不好意思改口说跑路,罗汝才这话说的正是时候,他立马顺势道:“那行吧,我们先撤,等手下兵强马壮之后再来收拾这个卢阎王。”

    高迎祥见张献忠也点头了,立马拱手道:“事不宜迟,告辞了。”

    说罢,他便带着李自成大步往外走去。

    张献忠看他们的背影,若有所思的道:“曹操,要不我们一起撤”

    他已经看出来了,三十六营这就算是散伙了,所谓大难来时各自飞,连盟主紫金梁王自用都不知道怎么样了,大家还聚在一起干嘛!

    他之所以拉着罗汝才,主要是罗汝才这人仗义,不会背后捅刀子,跟他一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罗汝才倒是无所谓,跟张献忠一起也好,自己一个人跑也好,反正都是跑路,他直接点头道:“那行,事不宜迟,我们赶紧走吧。”

    武陟县城中的农民军就这么散了,对于跑路,他们早习以为常,撤退的速度那叫一个夸张,不到一个时辰时间,城里的农民军就撤的干干净净,甚至连城里的老百姓还没察觉,城墙上就已经空空如也了。

    刘国能和李万庆选择了直接向北,穿过修武和怀庆府城之间的原野,直奔太行山脉,去找三十六营老大王自用汇合,他们相信,以王自用炉火纯青的跑路本领,绝对能跑掉,而他们当初定下的策略就是去太行山和王屋山暂避,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感觉钻进深山比较安全。

    高迎祥听从了李自成的建议,直接往南,跨过黄河,去南阳甚至是湖广发展,那边远离京城,压根就没什么官兵,就算朝廷要组织屯卫来围剿他们,来回传令也需要很长时间,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来回的时间跑的无影无踪。

    张献忠也想向南发展,但是,他一看高迎祥是从南门离开的,并没有跟上去,而是从东门而出,直奔阳武,反正他们是从那边过来的,对那边的路比较熟



第六卷 第四十三章 缺铜
    卢象升在怀庆府忙着剿反贼救郑王,张斌也没闲着,银票的事情处理完以后,他便开始着手整编水师了。

    随着最新一批战舰下水,他手里的镇远巡洋舰已经达到了三十艘,威远战列舰更是达到了恐怖的七十艘,战舰数量已然破百。

    同时,王徵和孙元化他们也传来消息,高雄铸炮厂那边铜不多了,威远战列舰是装备不了几艘了,下半年的造舰计划还要不要继续呢

    水师可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比这个更重要了,他收到消息,立马放下手中所有事物,带着俞成龙等水师将领奔赴高雄,商讨下一步战舰的制造计划,或者说水师的发展大计。

    他麾下的水师数量一直是六万左右,没有怎么减员,也没有进行过招募,这主要是因为水师需要一定的操船技巧和海战技能,培养不易,同时也是因为他手底下的战船和战舰正在更新换代,还没达到装备六万人的规模,所以,他并没有急于扩充水师。

    他原本是想着等战舰足够装备现有水师了,再扩充水师规模,边生产战舰,边操练新兵,这样战舰一造出来,招募的新兵马上就能形成战斗力,这才是稳妥的发展之计,没想到这会儿铜都不够了,战舰就要濒临停产了,怎么办呢

    高雄造船厂的大会议室里,张斌高坐主位,左边是以俞成龙为首的一众水师将领,右边是以王徵为首的一众装备制造管理人员,一场关于水师发展大计的讨论就这么开始了。

    张斌首先开口道:“根据长庚的估算,铸炮厂那边储备的粗铜如果用来铸造火炮,最多还能装备五艘威远战列舰,也就是说,就算我们生产再多的战列舰也没有火炮了,造出来也只是个空壳子,接下来该怎么办,大家有什么建议没”

    这可是个大问题,众人都不敢随便发表意见,张斌介绍完之后,在座的众人一个个都皱眉沉思起来。

    过了半晌郑芝虎见所有人都不开口,终于忍不住提议道:“大人,我们不是缴获了二十多艘荷兰人的超级战列舰嘛,那东西没有风速度就奇慢无比,而且荷兰人的火炮装填弹药也相当的麻烦,根本就不适合海战,不如我们把上面的火炮全拆下来,重铸一遍,做成新式佛郎机炮,这样,后面二十艘威远战列舰的火炮不就有了吗”

    接下来的计划还是十艘镇远巡洋舰和二十艘威远战列舰,郑芝虎的办法貌似是把问题解决了,其实不然,张斌摇头道:“这只是应急只法,造完这一批又怎么办呢大明各地的粗铜可都被我们收的差不多了,也就是说,以后要收购粗铜很难很难了,我们要做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着眼前。再说了,荷兰人的火炮装填弹药虽然麻烦一点,射程却相当不错,用来做岸防炮还是很不错的,我们没必要融了重铸。”

    郑芝虎见自己建议被否,立马挺直腰板,一本正经的坐在那里,不做声了,就好像刚提意见的不是他一样。

    这时候他旁边的郑芝豹也忍不住提议道:“大人,要不我们找个铜矿自己挖吧,福建和广东这么大的地方,铜矿总有的吧,我们直接派屯卫去挖,这样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反正他们也没什么事,闲着也是闲着。”

    张斌闻言,不禁哑然,要能挖他不早就派人去挖了,还会召集大家商议吗。

    他摇了摇头,直接对宋应星道:“长庚,你来解释一下吧,这个你比我熟。”

    宋应星连忙拱手谦虚了一番,这才解释道:“郑将军,福建和广东自然是有铜矿的,但是,金银铜铁等矿,皆为官营,要想开采,必须向朝廷缴纳五成以上的所得作为税赋,而且,大明的铜矿含铜量都很低,百余斤矿石仅能炼出十余斤粗铜,如果再算上器具、铅石、火炭、工食之费,挖矿其实就是个赔钱买卖,挖多少就赔多少!”

    这意思很明白,不是没有铜矿,而是开采铜矿不但要交很重的税,还要购买各种生产和提炼物资,还要付人工费,还要负担矿工的伙食之费,没有一点好处,光剩下赔钱了。

    其实,万历朝以前并不是这样的,一开始,金银铜铁矿的开采税率并没有这么高,也就十五税一,还不到一成,而且,那时候的矿石含量还算可以,承包官营矿场,组织人开采还是有利可图的。

    但是,后面税赋慢慢增加,到嘉靖朝就已经涨到差不多两成了,那时候利润已经十分微薄了,所以,很多矿工都开始另谋出路,像名震天下的戚家军,有很多就是义乌的矿工,他们宁愿选择去打仗,去拼命,也不想采矿了,可见矿场收入之少。

    到了万历朝,就更加不行了,神宗为了敛财,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横征暴敛,金银铜铁矿开采的税率节节攀升,官营矿场开始陆续倒闭关门,根本就没什么人愿意承包官营矿场的开采业务了。

    像比较有名的就是万历二十八年,最大的官营矿冶,遵化铁厂破产,大明从立朝之初生铁产量是世界其他各国总量的两倍以上,一跃而跌到悬崖底下,连经营都无法经营下去了!

    甚至,那些太监矿监逼的煤矿都濒临破产倒闭了,像万历三十一年,京城门头沟煤矿的采煤矿工和运煤脚夫就拥进京城,来了一次大暴动,太监矿监逼得各地平民百姓造反之事,当然不止此一端,还有很多很多。

    总之,到了万历朝,大明官营矿场大部分都濒临破产,到了天启朝,魏公公只手遮天,太监充当的矿监和税使敛财更加肆无忌惮,各地暴乱不断,官营矿场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也就是说,天启朝之后,大明官营矿场其实已经没人采矿了,金银铜铁甚至是煤矿其实都是民间的豪强在组织人偷偷开采,根本就满足不了经济日益发展的需求,所以才会有东瀛、欧陆,甚至是美洲的银子大量流入大明的情况出现,没办法,做生意要银子,而大明官营的银矿已经差不多停产了,私自偷挖的产量也就那么一点,根本就满足不了市场对于银子的需求。

    铜矿同样如此,现在不是没地方采,而是采了反而要赔钱,当然,私挖铜矿还是有点利润的,但是,容易找到的铜矿基本上都被找到了,以这会儿的探测技术,根本就找不到什么富矿,想私挖也没地方挖去啊!

    这个问题相当的尴尬,张斌也没办法解决,除非崇祯发话,减免大部分税赋,鼓励开采,不然,粗铜产量根本就提不上来。

    崇祯这会儿正缺钱呢,他又怎么会同意减免税赋呢,所以,自己去挖铜矿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郑芝豹的建议也被否了,同样挺直腰板,一本正经的坐在那里,不再做声,就好像刚提意见的不是他一样。

    这两兄弟还真是一对活宝啊,提意见的时候跟个二愣子似的,一点意见被否,立马装出这意见不是我提的模样,简直搞怪



第六卷 第四十四章 轻型铁甲战舰
    ?

    张斌对于海战的认知其实就跟当初俞大猷说的那样,海上作战,无非是以大船打小船,以众击寡,以大铳打小铳。

    他每次的战略都是想办法创造局部优势,使自己的船比别人的多,使自己的火炮比别人多,最后以众击寡,干翻敌人。

    至于海战具体需要什么样的战舰,他还真不是很清楚,他就不明白,为什么以前大明水师有那么多种型号的战船。

    现在听俞成龙这么一说,这车轮舸貌似真的要改进一下了,每次突袭用的是车轮舸,纵火用的也是车轮舸,接舷用的还是车轮舸,甚至以后敌人如果有纵火船,阻挡纵火船的也只能靠车轮舸,这么多功能集于一体,竟然还是原来的简单结构,的确很不合适。

    而且,每次大战,车轮舸上的水师将士的确是死伤最惨重的,能想办法减少伤亡,自然要想想办法。

    想到这里,他直接点头道:“嗯,车轮舸的确需要改进一下了,你认为怎么改好呢”
1...127128129130131...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