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科奎拉见状,连忙向那些官员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跟着自己去给这位明帝国的东南总督送行。

    这次交涉说来话长,其实张斌并没有在总督府待多长时间,从下船登岸,到回转港口总共还不到半个时辰,这时候港口的平民百姓还有很多没有离开呢,甚至,还有更多在马尼拉经商的大明商户闻讯赶了过来,他们虽然不知道这是大明哪位官员,但是,看张斌和一众将领的服侍他们都明白,这绝对是大明某位高官。

    大明的高官竟然受到马尼拉总督如此隆重的招待,以后,他们岂不是有好日子过了!

    这个是自然,科奎拉为了巴结张斌,对大明籍的商户态度也变的友好多了,以前,在马尼拉,大明籍商户的待遇甚至比当地居民还差,但是,从张斌到访以后,他们的待遇却提到了跟西班牙人差不多的程度,除了不能在王城居住,其他几乎和西班牙人是一样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略过不表,还是回到码头。

    &nbs




第六卷 第四十九章 选拔
    ?

    张斌巡视完马六甲防线便踏上了归程,南洋的防御体系已经建立,他可以放心的回去过年了。

    按郑芝龙的要求,他留下了五十艘威远战列舰,有了这些战列舰,他相信,荷兰人应该不敢轻举妄动了。

    因为他们想要攻破马六甲防线,就必须发动所有力量倾力一战,四五百艘超级战列舰,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光操控人员就要十多万,而整个荷兰这会儿才百来万人口,十多万大军差不多是他们全部青壮的总和了,如果战败,他们就将面临亡国之危,就算胜利了,他们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到那时候,他们很可能后继乏力,连收复巴达维亚都无能为力,这样一来,即便是打下马六甲防线也毫无意义。

    张斌不但留下了五十艘威远战列舰,还留下了十艘镇远巡洋舰和一百艘车轮舸,让郑芝龙在巴达维亚和马六甲附近海域广设哨探,以确保南洋的安全,一百艘车轮舸是哨探之间传讯用的,十艘镇远巡洋舰则是给各路哨探运送补给用的。

    同时,他还留下郑芝虎负责驻守马六甲要塞,留下郑芝豹负责驻守巴达维亚,整个南洋貌似都交给郑氏兄弟负责了,这种信任,连郑芝龙都感动不已。

    其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他相当清楚,郑成功才是郑家未来的掌舵人,郑芝龙兄弟最终都得听郑成功的,而郑成功已经被他收为门生,这年头,尊师重道可是最基本的品德,他相信,以郑成功的为人,绝对会尊重他这个恩师。

    南洋的问题的解决了,张斌却没有因此而放松,回转的路上,他几乎每天都坐在旗舰的甲板上,面对着茫茫大海,思付未来。

    明年就是崇祯六年了,按大明官场的规矩,地方官员三年一轮转,他留在福广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当然,他还可以利用荷兰人的借口,强行留在福广,但是,这样做有相当大的风险,因为巴达维亚有不少大明商户,马六甲也经常有大明商船经过,那边的事情根本就瞒不了多久,如果有人拿这个做文章,那他就麻烦大了,欺君之罪,可不是闹着玩的。

    大明因为这种事情栽倒的文臣武将可不是一个两个,有时候的确是因为他们持功自傲,冒犯了皇权的威严,但是,更多时候却是因为皇上需要他们欺君,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功高震主了,皇上要找借口收拾他们!

    张斌可不想因为功高震主被收拾,他已经想好了,干完这明年这最后一年,便回京复命,老老实实接受安排,不管是崇祯的安排还是温体仁的安排,他都先接下来。

    这样就存在很大的风险了,因为崇祯很有可能会卸磨杀驴,就算他不想,温体仁也会想办法让他想,冤杀忠臣良将从朱元璋那会儿就开始了,大明朝的皇帝可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们杀起忠臣良将来,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特别是明末,天启和崇祯这对奇葩兄弟,一个是放开手任一个太监肆意屠戮忠臣良将,一个是自己动手,逮谁杀谁!

    崇祯上吊的时候其实应该反省一下,为什么群臣会误他,忠臣良将都被你兄弟俩祸害完了,剩下几乎全是贪官污吏,能不误国误民吗

    如果崇祯误信谗言或者本身就想收拾他,怎么办呢

    张斌沉思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尽量增加自己亲卫的数量,让手下精锐全部跟在自己身边,让崇祯想杀自己都杀不掉!

    这会儿东番的兵力可不少,上次卢象升将俘虏的十余万平民迁移到东番以后,又选拔出两万余战兵,东番的战兵数量已经达到八万,再加上一万戚家军和六万水师,他手下大军已经达到十五万之巨。

    这么多人马,看似恐怖,如果不能跟在自己身边其实都是假的,甚至,只要自己一死,这十五万大军很快就会废掉,就好比卢象升的天雄军和孙传庭的秦军,他们两人一死,天雄军和秦军便消失了。

    所以,必须从十五万大军中选拔出最少上万精锐,以各种身份跟在自己身边,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不过,回到东番以后,张斌并没有马上着手选拔精锐,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这时候正是一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他要再掀起全军范围内的大选拔,那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做什么事都要讲求个初一十五,前世他就十分反感毫无节制的加班,有很多老板,为了利益,不顾员工感受,不管什么节假日都加班,甚至连过年都强制人加到腊月二十九甚至三十,然后初三甚至是初二初一又继续加!

    这种搞法,看似实在积极发展,发愤图强,其实都是瞎扯蛋,人又不是机器,忙活了一年,还不能休息几天吗,再说,人赚钱都是为了生活,连正常的生活都没有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张斌可不是这种“穷凶极恶”的老板,不管怎么说,过年了,能休息的他还是尽量让人休息,就算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休息的,他也会将奖励发到位,发到人家满意。

    这个年节对于他来说也是个难得的团圆机会,虽说总督府就在东番,但是他一年最少有一半时间要到处跑,就算回到总督府,他也是严格按朝廷规定的作息时间,每天早上早早起来点卯,晚上一直要忙到酉时才会回后院休息,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不是很多。

    过年这段时间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放假了,他也不用天天点卯了,也没大事需要他操心了,他总算是有时间陪着家人好好团聚一下了。

    这会儿他的大女儿张香和大儿子张洋都已经能下地走路了,戚芳华专门给小张香缝制了许多粉红色的戎装,将她打扮的跟一个小将军一样,洪蓉儿却是给张洋缝制了很多淡青色的儒袍,将他打扮的跟一个小书生一样,两姐弟一出场,不知道能带来多少欢声笑语,一家人聚在一起,聊聊家常,逗逗小孩,其乐融融,分外美满。

    过完年节,张斌便下令,戚家军、东番九卫、福建水师等手下所有正规军团开始选拔精锐,组建亲卫军团!

    亲卫军团的编制暂定为八百个小队总共将近万余人,其中,每五个小队设一个小旗官,每两个小旗上面设一个总旗官,每五个总旗上面设一个把总,每两个把总上面设一个千总,而这八个千总已经定下来了,就是李定国、刘文秀等八个亲随。

    这八个人,他是准备当领兵将领培养的,所以,一开始就给他们手下配备了千余人;而张差、赵如等亲信则是当特战人员来培养的,所以,他们手下一直是精锐中的精锐,特战营将士。

    不过,这次,他对特战营的将士也做了调整,谢正刚、张差、赵如他们八个,全部被他提拔为游击将军,而他们下面的特战营将士则全部去参与亲卫军团各级将领的选拔。

    收到这个消息,特战营将士都激动坏了,以他们的本事,普通士卒中又有几个能打的过他们,比如张盘,他还只是个小旗,如果放到外面去,把总、千总,甚至是游击将军、参将恐怕都没几个能干的过他的。

    当然,这并不是张斌有意压制他们,主要特战营总共才这么多人的配置,张差他们每个人手下也才十队人,小旗就是极限了,张差他们也只是相当于总旗官而已。

     



第六卷 第五十章 火车
    ?

    东番亲卫团选拔正热火朝天的进行之时,北地的山西和陕西却是一片天寒地冻。

    荒原上,一只庞大的车队正盯着寒风缓缓前行,这个车队十分的庞大,光是马车就有四五千辆之多,两边还有将近五千明军将士随行护卫,整个队伍足有上万人,连绵足有十余里。

    这正是东盛堂的送粮队伍,他们的目的地正是前面不远处的黄河渡口,当然,这会儿渡口处并没有什么船只,反倒是过河的道路修的越来越宽敞,越来越结实了。

    卢象升打马走在队伍最前面,连嘴巴都冻的有点发青了,不过,此时,他脸上却带着热切无比的表情,因为,他就快见到孙传庭了。

    他们都是张斌的嫡系,又颇得张斌看重先后当上了总督,而且辖区还是挨在一起的,两人的关系自然好到不行。

    这会儿渡口对面不远处的官道上也有一个庞大的队伍在往渡口方向赶,不过,他们光是人,没有马车,孙传庭这会儿冻的脸上都有点发青了,他脸上虽然也带有热切之色,但更多的还是愧疚。

    这么冷的天,让人给他送粮食,他心里真的有点过意不去。

    他还有点不明白,张斌为什么要他召集如此多的边兵,五万人的粮食可不是个小数目,陕西旱灾又相当严重,没办法就地筹集粮草,只能靠朝廷调拨又或者张斌那边给他接济,一旦粮草运送不及时,那可就麻烦大了。

    更让他想不明白的是,崇祯听说他一下召集了五万人马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夸奖了他一番,但是,有一点,粮饷没有那么多,他可以想办法在陕西自筹!

    这意思就是不管他在陕西募捐也好,做生意也罢,反正只要能筹集到粮饷就行。

    他当这里是福广呢,哪里会有什么商户肯在这边投钱,这里又哪有什么生意可做!

    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屯田,反正陕西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跟着反贼跑了,地大多空在那里,虽说这里旱灾严重,一年也难得下几回雨,但是有些河流还没有干枯,沿河两岸还是能开出不少耕地的,虽说不一定能种出五万人的口粮,好歹也能给张斌那边减轻点负担。

    不久,两支队伍就在渡口附近相遇,两边的士兵开始忙着交接粮草车,而卢象升和孙传庭却打马齐聚在河道中的一个沙洲上,聊了起来。

    孙传庭一开口便是叹息道:“唉,都是我这边拖累的,害得你这么冷的天还要组织人马给我押送粮草。”

    卢象升却是大笑道:“哈哈哈哈,这是什么话,天气冷就应该窝着吗,拉他们出来练练也好。”

    孙传庭摇头苦笑道:“你啊,就别安慰我了,对了,等天气转暖,我准备在黄河沿岸和无定河沿岸开荒种粮,不知道那个马铃薯和番薯在这边能不能种活,如果能种活的话,五万人的口粮这边差不多能解决一大半,你们也不用这么辛苦的运送粮草了。”

    卢象升不由好奇的道:“噢,这事皇上恩准了吗”

    孙传庭恭谨的道:“皇上的意思,随便我在这边怎么折腾,只要能养活这五万人就行。可惜啊,这里不是福广,要是在福广,随随便便养活十五万人都没问题。”

    卢象升点头道:“是啊,福广真是福地啊,这边遭灾这么严重,那边却一点事都没有,马铃薯和番薯在那边长势也十分喜人,不过,陕西能不能种活我还真不清楚,这样吧,我回去就写封信问问双全,顺便请他从那边发点良种过来,你看怎么样”

    孙传庭继续叹息道:“又要麻烦你们了,我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啊。”

    卢象升洒笑道:“都是自己人,说这种话干什么,我想,这边最少也能栽活一种,估计双全很快就会把良种送到大沽港了,到时候我一定尽快给你送过来。”

    两人又寒暄了一阵,那边运粮车队已经跨过黄河,全部登上西边的河岸,卢象升见状,拱手道:“伯雅兄,时候也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下次我给你送良种过来。”

    孙传庭连连拱手道:“多谢多谢,建斗闲弟,多的话就不说了,总之,这份情谊为兄记下了。”

    两人依依惜别,回去之后,卢象升便写了封信,命人快马加鞭送到大沽港,然后再通过快船送到东番。

    张斌收到信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中旬了,马铃薯和番薯自然能在陕西种植,良种也好说,他命人去准备就行了,这些都是小事,他关注的却是卢象升在信中无意间提到的一句话,“粮草转运艰难”。

    看到这句话,他猛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以后要剿灭农民军,那可不是五万人马就够了,到时候,十多万甚至是几十万大军粮草转运不是更艰难。

    这或许也是明军最后败给农民军的一个原因吧,西北这场旱灾可不是短短几年就会结束的,越到后面反而会越严重,农民军可以到处打土豪乡绅,甚至是皇室宗亲,抢粮食,朝廷大军却不能这么干,只能从各地调集粮草。

    一开始,农民军战斗力还不强,随便组织几万人马就能打的他们到处乱窜,到后面,农民军越打越强,没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根本就无法收拾他们,这么多军队,粮草运送的压力简直无法想象。

    他只是想着自己有军队,就可以剿灭农民军,却没有想过,军队进入内陆之后这粮草怎么转运。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问题不考虑不行啊,几十万大军,靠粮草车转运粮草,那场面,简直不敢想象!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火车,如果有火车,粮草转运根本就不是问题。

    造火车,很难吗

    其实,造火车最关键的就是动力问题,这会儿蒸汽动力已经有了,要造火车并不是很难,只是他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海上,脑袋里面想的主要也是怎么通过海上贸易赚钱,解决大明缺钱的问题,却把火车这个好东西给忽略了。

    这会儿以东番的技术力量,要造火车真不是很难,只是需要时间而已,还有不到一年时间自己就要回京述职卷入权力斗争的旋涡了,这造火车的事必须尽快,要自己进了京恐怕就没时间来考虑这些问题了。

    想到这里,他立马赶到高雄铸炮厂,召集王徵、孙元化和宋应星开会,商讨造火车的事宜。

    地点还是孙元化的书房,张斌坐在主位,王徵、孙元化和宋应星搬了三条椅子围坐在书桌前,这会议准备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张斌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拿起书桌上的毛笔,取了张白纸,飞快的画了个车轮舸的简图,然后,又取了张白纸,画了个轨道平板车的简图,这才放下毛笔,满怀希冀的问道:“你们对这两张图有什么看法”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王徵率先开口道:“大人笔法细腻,寥寥几笔便将这两样东西画的栩栩如生,属下佩服



第六卷 第五十一章 试制
    张斌想了想,干脆将火车的部件分为几部分,分别交给王徵、孙元化和宋应星负责,这样三人就能齐头并进,加快研制速度了。

    他先是抽出一张白纸,提笔画了个轨道、枕木和路基的草图,然后对宋应星道:“长庚,你来负责火车轨道,这个轨道就是以前你们埋在地上的铁条。不过,因为火车比平板车要重的多,就不能用以前那种细铁条了,而是应该用这种工字型的轨道,而且下面必须垫枕木增加承压面积,同时枕木下面还要用石子垫高,垫石子主要也是为了增加承压面积,同时还能起到减震、散热和排水的作用,这些以后你慢慢就会明白,现在不大懂也没多大关系。”

    什么承压面积、减震、散热,这些宋应星听着还真有点迷糊,不过大致意思他还是明白了。

    他认真的看了看,随即问道:“大人,这个轨道具体尺寸是多少”
1...130131132133134...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