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很快两个锦衣卫便躬身疾步走了进来,架起薛国观的胳膊就往外拖。

    薛国观这会儿已然万念俱灰,连喊冤的勇气都没了,他就如同一条死狗一般,被人拖着往外滑去,叫都没叫一声。

    崇祯眯着眼,冷冷的看着这家伙被锦衣卫拖走,貌似怒火难平的样子,但是,薛国观消失在门口之后,他脸上却慢慢露出落寞之色。

    他又输了,又输给张斌了。

    他知道,这是张斌的反击。

    张斌肯定已经意识到自己要对其动手了,所以,他直接向薛国观出手了!

    崇祯是真不想办薛国观,他好不容易才培养出这么一个足以和张斌抗衡的人自然不想在张斌还没有伏诛之前就把人给收拾了。

    但是,这薛国观实在是




第八卷 第一五八章 重用周延儒
    内阁首辅薛国观落马了,毫无征兆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突然带着数千手下围住薛国观的府邸就是一顿搜!

    这下,整个京城都炸锅了,无数老百姓闻讯赶来,在锦衣卫外围又围了一大圈,当然,他们不是来闹事的,而是来看热闹的。

    这薛国观府邸外面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来了,当初传闻薛国观欲行秦桧之举的时候就有很多老百姓来丢过臭鸡蛋和烂菜叶子,至于泼粪,那是张斌指使人干的,跟他们倒没什么关系。

    这次他们纯粹就是跑来看热闹的当然不会带什么臭鸡蛋和烂菜叶子,至于大粪,那就更没人带了。

    话说他们又进不了薛府,站在外面,有围墙隔着,他们看什么热闹呢

    这个自然是有热闹可看他们才会跑过来的,因为有传闻称,薛国观通过卖官贪污了数百万两白银!

    数百万两白银啊,很多人这辈子数百两白银都看不到,数百万两,自然是要来见识见识。

    果然,这薛国观府邸刚被围不久便有数百锦衣卫押送着上百辆马车进去了。

    这马车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还用问,肯定是来拉银子的啦,抄家又不是搬家,那些不值钱的家什一般都不会拉走,只有金银珠宝等值钱的东西才会拉去内库。

    接下来就精彩了,那上百辆马车进去不到半个时辰又有数千锦衣卫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将薛府通往皇城东华门的街道全封了,所有人全被赶到了一边,紧接着满载着银子马车便陆续从薛府中驶了出来,十两一个的银元宝,每辆马车都装的满满的,在太阳底下闪耀着诱人的白光,要不是有上万锦衣卫在这里镇场子,估计真有那亡命之徒会上去抢夺。

    这上百辆马车在薛府和皇城之间来来回回也不知道运了多少趟,每次都是满载金银,这就证明,传言属实,薛国观贪污的银子的确多的吓人,数百万两肯定是有的,上千万两都有可能,沿途的老百姓看的那叫一个过瘾啊,这辈子能看到这么多银子也算没白活了。

    话说这骆养性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你说你运脏银就运脏银,好歹用箱子装起来啊,实在不行用黑布遮着也好啊,就这么让银子露在外面,这不引人犯罪吗!

    骆养性脑袋当然没被驴踢过,这些都是张斌安排的。

    张斌是想通过此举向崇祯施加压力,他估计崇祯会低调处理此事,因为薛国观是崇祯培养起来对付自己的,而薛国观的党羽就是崇祯对付自己的工具,现在薛国观倒台了,崇祯再把薛国观的党羽全收拾了,那朝中岂不是剩下自己一家独大了。

    崇祯肯定不想朝堂变成自己的天下,所以他肯定会低调处理薛国观贪腐一案,尽量不牵扯其党羽。

    张斌之所以把薛国观贪腐几百万两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就是想让崇祯下不了台,天下人都看到了,看崇祯还怎么敷衍了事,放过薛国观的党羽。

    不过,他还是低估崇祯的脸皮,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崇祯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薛国观贪腐严重,革职查办,然后便若无其事的开始了奏对流程!

    朝中的阉党余孽本来已经战战兢兢,等着崇祯大发雷霆,收拾他们呢,没想到,崇祯这么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之后,就没了下文,好像内阁首辅被革职查办只是皇宫中丢了只狗一般,根本就无关紧要!

    当然,内阁首辅被革职查办并不是皇宫中丢了一只狗那么简单,因为内阁首辅还负责着奏折的批阅和票拟,再说了,薛国观还兼任着吏部尚书,这么两个重要的职位可不能缺人。

    崇祯虽然



第八卷 第一五九章 还不是首辅
    周延儒这个人是个典型的伪君子,眼高手低,就爱吹牛逼,要他说,他简直无所不能,要他做,那是什么都不能成。

    崇祯临死之前说的什么诸臣误朕也有很大一部分说的就是这个周延儒,因为他对周延儒寄予了太多的厚望,结果,周延儒全是瞎吹的,什么事都没给他办成。

    这会儿周延儒又开始吹了,什么以麦代粮,赈济灾民,使百姓得以修养生息,什么任用贤能,革除弊政,令朝野上下齐心协力等等,说的头头是道。

    崇祯被他唬的一愣一愣的,大赞他治国有方,这首辅之位自然是落在了他的头上。

    两人在书房里谈的是热火朝天,书房外面的曹化淳心里却是拔凉拔凉的,薛国观都倒台了,崇祯竟然还不让张斌出任首辅,不知道张斌收到消息以后会作何感想啊。

    张斌当天晚上就收到消息了,他的确气得够呛,崇祯此举着实欺人太甚,自己无论是资历、能力、功绩都摆在那里,谁比自己更有资格出任首辅,这家伙真以为自己是皇上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不过气归气,他并没有气得失去理智,崇祯瞎折腾也不是这一回两回了,这家伙不折腾才叫奇怪呢。

    这内阁首辅之位,他的确很想要,但也不是迫不及待那种,因为有崇祯在,就算他当上了内阁首辅也很难有所作为。

    至于周延儒这个人,张斌还真不怎么放在眼里,这家伙就是个内斗外行,外斗更外行的饭桶,就算让他当上首辅又怎么样。

    所以,张斌最终还是决定忍了,反正太子也快成年了,他们再怎么折腾也就几个月时间了。

    而这时周延儒正轻车简从去拜访一个人呢,这个人就是翰林院编修张溥。

    话说一个他一个内阁大学士为什么要去拜访一个七品翰林院编修呢,就算这翰林俗称储相,但他一个都要当内阁首辅的人还用在意一个未来有可能当上内阁大学士的储相吗

    要单纯从职位上来说他自然不用在意这么个芝麻官,但是,这张溥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复社首领。

    说起复社,那可不得了,自东林被阉党屠戮殆尽之后自称正道的朋党里面就数这复社声势最为浩大了,崇祯二年,复社成立的时候号称有三千学子,而这些学子后面有很多都考上了进士,其势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这个时候标榜正义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这张溥也如同文震孟一般的愤青,以东林后继自居,硬要跟阉党余孽过不去。

    崇祯二年和崇祯三年,他们是赶上了好时候,那时候崇祯一心清查阉党逆案,重用东林党元老,以东林党后继自居的复社登高一呼,简直应者云集,据说很多求学的生员甚至是当朝官员都自称是张溥门下,从之者几万余人!

    可惜,东林终究斗不过阉党,他们奉崇祯旨意清理阉党,结果却被阉党给清理了,号称东林后继的复社顿时变得尴尬无比。

    这张溥倒也不是一个只会强出头的愣头青,他一看形势不对,立刻就傍上了当时最有望入阁的周延儒,并助其登上了内阁首辅之位,周延儒投桃报李,在崇祯四年的科举中给复社骨干讲了回书,于是乎,复社骨干几乎都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一时之间复社又声威大震,也正是那时候周延儒和这位复社首领成了莫逆之交,而且还有了一层师生关系。

    不过,这张溥貌似是个丧门星,靠谁谁倒!

    他刚以东林后继自居,成立复社,结果,第二年东林就被阉党余孽给干趴下了!

    他刚傍上周延儒,将其推上内阁首辅的高位,



第八卷 第一六〇章 谁利用谁
    历史上到底是周延儒利用复社上位还是张溥利用周延儒掌控朝堂大权,众说纷纭,这些已然无法考证。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张溥是斗不过周延儒的,因为他没周延儒无耻,所以,他年仅四十突然就“病”死了,而当时五十多岁的周延儒却一点病都没有!

    这会儿周延儒为了掌控主动权,又很无耻的拿捏起来,他自嘲道:“什么恩师不恩师的,座师而已,那一届几百考生金榜题名,也没几个叫我恩师的。再说了,你我什么关系,你不去看我,我就来看你,一样的,一样的。”

    这话看似在自嘲,其实是在暗讽张溥,别人跟我不熟,不去看我,那还说的过去,你跟我这么熟,我回京城这么久了,你竟然不闻不问,你好意思

    张溥果然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尴尬的道:“恩师恕罪,恕罪,明天学生一定登门道歉。”

    周延儒却是摇头道:“不用不用,其实,我今天过来找你还有点事。”

    张溥心中暗道:“来了,他如果让我再捧他当内阁首辅,我是该马上答应还是该想办法拖延呢”

    拖延其实就等于是婉拒了,因为内阁首辅的位子不可能长时间空悬,周延儒不坐上去,自然有人坐上去,拖延几天这机会就等于错过了。

    没想到,周延儒却是装出愧疚的表情,叹息道:“唉,这十多年来,因为我的原因让你受牵连了,到现在还是个七品编修,我这心里着实过意不去,所以,我一直在想着帮你把这职位升上去,现在,机会终于来了,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和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你比较喜欢哪个,我拉下脸去求求皇上,应该都能求下来。”

    张溥闻言,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和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开什么玩笑,这两可都是正五品的大员,他现在才是个七品的小编修,一次练升四级,可能吗

    再说了,这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和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可不是普通的正五品大员。

    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管着礼仪和科举,是礼部最有前途的郎中,一旦侍郎出缺,不出意外就能补上去。

    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更加不得了,主管着官员的选拔,可以说比吏部左右侍郎权柄还重,因为他不把你“选拔”出来,你连升职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文选清吏司郎中又称为小天官,是吏部仅次于尚书的重臣。

    一次连升四级,而且出任的还是朝中最有前途和最有权柄的两个职位,这种事情,怎么听上去都有点不真实啊。

    他难以置信的问道:“这个,皇上真的会答应吗”

    周延儒故意吊胃口道:“正常情况下皇上自然是不会答应的。”

    那意思现在不是正常情况咯,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皇上答应这种看上去都有点荒唐的擢升呢

    张溥的胃口成功的被周延儒调起来了,他满脸疑惑的看着周延儒,就等着他说出答案呢。

    周延儒还偏就不说,反而问道:“皇上和太子太师张斌不对付,你多少应该知道一点吧”

    张溥连连点头道:“知道,这个张斌的确有点功高震主了。”

    周延儒接着他的话道:“功高震主只是委婉的说法,说直接点就是皇上认为张斌是个枭雄,如果不趁他没有掌控朝堂之前收拾了,他很有可能谋朝篡位!”

    这是实在话,所谓伴君如伴虎,作为臣子,你不能太无能,也不能太能,如果你太无能,皇上要收拾你,如果你能到皇上都感觉到威胁了,皇上还是要收拾你!

    不过,这个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溥不解的问道:“此事难道跟张斌有关系”

    周延儒重重的点头道



第八卷 第一六一章 启复社
    张溥经不住权力的诱惑,再次投入周延儒的怀抱,准备全力“助”他掌控朝堂;而周延儒也开始谋划,怎么利用复社成员,逐步接管朝廷大权了。m.xx

    第二天早朝方罢,周延儒便主动来到御书房,求见崇祯,迈出了他执掌大明朝堂的第一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崇祯便饶有兴致的问道:“怎么,玉绳这么快就准备好了吗”

    他们昨天商议的只是大方向,就是徐徐图之,仔细考察各级官员,逐步提拔忠君爱国,清正廉洁的官员,取代朝中薛国观和张斌一系的朝臣。

    崇祯通过薛国观一事也吸取了一点经验教训,他终于明白了,那些道德上有瑕疵的人是靠不住的,明知道人家是贪官污吏还要重用,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他决定提拔和重用清正廉洁的官员,以免自己再把自己的脸给打了。

    这点和周延儒表面上说的用人原则倒是一致的,只是这薛国观贪腐案爆发的也太突然了,崇祯没有一点准备,周延儒更是“赶鸭子上架”,突然就被告知要出任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了,仓促之间,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找出掌控内阁、六部、都察院和京城各衙门的具体人选,只能先“考察考察”再做决定了。

    崇祯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只是他没想到周延儒也有想法,而且行动这么迅速。

    周延儒当然不会傻帽的在崇祯跟前说自己要提拔自己的门生逐步掌控朝堂大权,他装出一副刚正不阿的样子,痛心道:“皇上,微臣昨天在暗中考察了一番,发现朝中但凡有点资历的官员基本上都有问题,他们不是学着薛国观贪腐,便是学着张斌弄权,剩下的差不多也都是写老油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那种,真正忠于皇上,为国为民的官员凤毛麟角,太难寻了。”

    崇祯深有同感的点头叹息道:“唉,是啊,一个薛国观,一个张斌,把朝堂的风气都带坏了,朕原本以为薛国观还能好点,没想到这个奸贼却是个堪比严嵩的大贪官,这些个朝臣,枉费朝廷养他们这么多年,一门心思就为谋取私利,简直就是一帮蛀虫!”

    周延儒见崇祯这副模样,连忙不失时机的拍马屁道:“皇上英明,洞察秋毫。”

    崇祯虽有些自得,但还是继续摇头叹息道:“就算知道他们是帮蛀虫又能如何,现在薛国观贪腐一案已然铁证如山,不知道多少官员牵连其中,还有张斌手下党羽更是遍布朝野,这些人一旦全收拾了,整个朝堂就空了一大半,如果再把其他有问题的官员也一起收拾了,朕又上哪里找这么多人来补缺呢”

    你没人,我有啊,周延儒装出一副郑重的样子,拱手道:“皇上,微臣倒是想到了一些人,也大致考察过了,就是资历有点浅薄,不知当不当说。”

    资历浅薄怕吗好啊!

    周延儒是不敢抬头盯着崇祯看,他要是抬头看一下,绝对会吓一跳,这会儿,崇祯脸上竟然露出诡异的笑容!

    崇祯貌似对周延儒提拔资历浅薄的官员很是赞许,竟然鼓励道:“资历浅薄有什么,总比那些混迹官场几十年就知道谋取私利的老油子要好,是哪些人,你说来听听。”

    周延儒连忙拱手道:“微臣说的,就是皇上继位以来历次殿试选拔出来的英才,皇上慧眼识珠,相中的人自然是才华出众,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其实都想为皇上效命,奈何朝堂一直被温体仁、张至发、薛国观等阉党余孽把持,凡是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基本上都没有出头之日,所以,他们一直没机会展露头角。微臣昨天暗暗一查就发现,皇上继位以来金榜题名的英才好多都被压的抬不起头来,六年、九年甚至是十多年得不到升迁的都大有人在,人才被如此埋没,着实让人扼腕叹息啊!”
1...222223224225226...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