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他看了看小凤仙站的位置,猛然又清醒过来,不对啊,这姑娘都快贴五姑娘身上了,两人好像关系不一般啊。
他忍不住赞叹道:“五姑娘,眼光不错啊,要不要我回去跟父亲大人说一下”
张斌对自己的乳名已经有点免疫了,他直接拉着小凤仙的手,点头道:“恩,让她先陪陪母亲吧,等我离开平阳再做安排。”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这小凤仙以后就是他张家的媳妇了。
这个时候,子母船已经停好了,十来个穿着明军制服的屯卫,抬着几个箱子走过来。
张冠立马走过去,指着一个箱子道:“小六叔,这是六叔让我给你和小六婶捎过来的。”
谢正阳和张翠花闻言,激动的点头道:“嗯嗯,回去替我们谢谢大哥。”
&nb
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政绩
县衙大堂和后院之间是二堂,主要是县衙官员办公的地方,二堂也是左右三进,左边是县丞衙,右边是主薄衙,中间则是知县办公的琴治堂。
这会儿张斌就在琴治堂中办公,准确的说他在思考问题,思考今后怎么往上爬的问题。
毕竟他知县的任期就一年了,不做点成绩出来,想要进入兵部或者都察院,基本上很难,除非他现在就投入阉党的怀抱。
这怀抱是很温暖,但也不能乱投。
小孩投错了怀抱,很有可能被人拐跑;
女孩投错了怀抱,很有可能被人吃掉;
官员投错了怀抱,很有肯能身败名裂!
阉党的怀抱自然是不能投的,那是吸毒,而且是剧毒,吸完是能嗨两年,嗨完就完蛋了,一旦崇祯继位,东林党最少整你个生活不能自理,整死都有可能。
投东林党更加不行,这两年阉党将对东林党进行疯狂清洗,什么前六君子,后七君子,不知道杀了多少,他可不想让七君子变成八君子。
就算崇祯继位以后,也不怎么信任东林党,崇祯皇帝貌似只是利用东林党来清洗阉党,等阉党清洗的差不多了,东林党也不受待见了。
这点,从内阁大学士的数量就能看出来,崇祯一朝总共撤换了五十多个内阁大学士,其中东林党人总共还不到十个。
张斌知道,要获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唯有不党不群,既不投靠阉党,也不投靠东林党,一心一意跟着他干。
比如杨嗣昌,那绝对是忠君的典范,皇上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所以崇祯皇帝一直很信任他,就算最后他围剿农民起义军失败,羞愤而死,崇祯皇帝都不忍苛责一句。
再比如大奸臣温体仁,他明明是崇祯朝最大的奸臣,当首辅的时间却是最长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伪装的好,让崇祯皇帝误以为他是光棍一条。
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后面他朋比为奸被崇祯皇帝发现了,立马就被撸了。
这既不投靠阉党,也不投靠东林党,怎么往上爬呢
其实张斌还是有点后台的,只是他的后台并不是很硬,只能保证他有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比如上次科举,他的后台只能保证他不莫名其妙的被人刷下来,要高中进士,还得靠他的真本事。
也就是说,如果他政绩平平,托关系也没用,最多不被人撸下来,要想进兵部和都察院,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想做出的点政绩来。
怎么才能做出政绩来呢
做个青天大老爷吗开玩笑呢,这里又不是开封府,哪里那么多冤案让他去审。
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吗他这已经够廉洁的了,两袖不但不搂钱,还往外撒钱呢,貌似也没有得到过什么赞赏。
想来想去,要让老百姓歌功颂德,还必须给他们来点实惠,要是自己在这里当了三年知县,老百姓的生活一点都没改善,他们会念着你的好,才怪!
他决定,还是先大致了解一下治下百姓的情况再做决定吧。
正好他上次看了一下黄册的具体内容,觉得上面记载的挺详细的,要了解老百姓的情况,估计看看黄册就能看出个大概了。
想到这里,他直接对着门口大喊一声:“来人。”
外面值守的赵如闻声,“嗖”的一下跑进来,拱手道:“小人在。”
他直接下令道:“去架库阁把本县的黄册全部拿来,本官要好好看一下。”
赵如道了声遵命,飞快的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他便抱着一大沓子黄册进来了,那真是好大一沓子啊,堆一起最少有一米高。
张斌瞬间脸色一变,卧槽,这么多,这得看到什么时候去!
赵如把黄册往书桌上一摆,随即道:“大人,这是黄册清单,胡大人不知道您具体要看哪些,所以让我先把清单给您送过来了。”
张斌闻言,好悬没一口血喷出来,这么多,还只是黄册清单!
&
第一卷 第二十六章 温饱
这个世界上的人分为很多种。
有的人如一桶墨水,从头到脚都是黑的,你一沾上,你也黑了;
有的人如一滩浊水,浑浊不堪,你一踩上,保管溅你一身脏水;
有的人如一桶浆糊,稀里糊涂,你不知道他想干嘛,他也不知道自己想干嘛;
有的人如一潭清水,清澈见底,让人倍感清新,与之相处,神清气爽;
有的人如一泓清泉,越是细细品味,你就越能觉出他的甘甜,越是相处的久,你就越会发现他有诸多的优点。
吴士琦就如同一泓清泉,你不问他的时候,他只是在一旁静静的流淌,清静淡雅,一旦你问起他,你就会发现他的知识是如此的渊博,不管什么问题,他都能为你细细解答,如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
县令大人有招,吴士琦很快便出现在琴治堂。
经过这段时间相处,张斌对他愈是尊崇了,见他进来,张斌立马站起来,亲切的道:“吴先生,来,请坐,请坐。”
吴士琦仍是受宠若惊的表情,恭敬的在书桌左侧的围椅上坐下来,没有丝毫恃宠而骄的模样。
张斌并未急着问起政绩的事情,反而好奇的问道:“吴先生学识之渊博着实令本官钦佩,先前本官几次问起的问题都非一般书中能看到的,不知先生是从哪里看来的”
吴士琦闻言,谦虚道:“县令大人过誉了,小人哪里是什么学识渊博,只是因为才疏学浅,科举无望,所以喜欢跑出去转,看的多了,听的多了,有些东西自然就懂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他好像什么都知道,原来是喜欢到处跑,张斌不由向往道:“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些死书其实没多大用处,本官还从未去游览过我大明的万里河山,终究不如先生懂得多。”
吴士琦却是钦佩道:“县令大人过谦了,大人弱冠之年便金榜高中,实乃不世奇才。”
张斌闻言,不由脸上一热,连忙谦虚道:“过奖了,过奖了,本官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先生呢。”
吴士琦连忙拱手道:“县令大人请讲。”
张斌略微有点尴尬的道:“是这样的,本官来平阳上任也有两年多了,却一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明年的京察大计,恐怕会升迁无望,所以,本官想趁着这最后一年,做出点成绩来,同时也让平阳百姓日子好过一点,不知先生可有什么办法”
吴士琦闻言,叹息道:“唉,其实,如今这世道,不贪财,不扰民就已经算是好官了,县令大人做的已经够好了。”
不贪财,不扰民,这样的官员,放眼现在的阉党阵容,的确是难得的好官了,问题他不能投入阉党阵容啊!
张斌这个尴尬啊,不得不厚着脸皮,语言带双关道:“先生见笑了,本官这不是想更进一步,做的更好嘛。”
吴士琦闻言,沉思了一阵,随后叹息道:“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能勉强混个温饱他们就知足了,但是,现在这个样子,要让所有百姓的吃的饱,穿的暖,难啊!”
张斌倒是不知道,现在的老百姓已经苦成了这个样子,他不由大惊道:“不会吧,现在的百姓连温饱达不到吗”
吴士琦指了指张斌书桌上的黄册清单,猜测道:“县令大人是想通过黄册中关于田地、房屋、车船、牲畜的记录来了解平民百姓的情况吧”
张斌尴尬的点头道:“恩,本官也是晕了头了
第一卷 第二十七章 产量
说起这个吃不饱,张斌不由想起前世在孤儿院的生活。
那个时候,他也经常吃不饱,尤其是十多岁的时候,长身体那会儿,饭量大的出奇,怎么都吃不饱。
倒不是说那个时候会饿死,之所以饿,主要是因为长身体消化太快,孤儿院毕竟不是自己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饿了怎么办呢
小伙伴们经常去孤儿院的后山偷红薯,然后在地上挖个大坑,再偷把干稻草在坑里烧了,再把红薯丢进去,过大约半个小时,红薯就烤熟了,那味道,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
张斌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嘴角,还好,没有口水。
他看了看自己的手,瞬间陷入呆滞。
红薯的产量貌似很高啊,还有土豆,产量也高的吓人,只要栽种方法没问题,亩产几千斤正常的很。
至于这个栽种方法,张斌倒是知道,因为他亲手种过。
也就是后面孤儿院被附近的村民投诉的没办法,只好在后山自己开了几块地,种红薯,顺带还种了点土豆,而他们这些经常偷红薯的小捣蛋,则被罚去种红薯和土豆了。
怎么种的来着,张斌使劲回忆起来。
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他脑海,农民伯伯手把手教他们分块,培育种苗,栽种,施肥的镜头如电影般回放,想起最后丰收时的喜悦,他不禁露出幸福的微笑。
坐在一旁的吴士琦却是傻眼了,县令大人这是怎么了,半天不说话,还又是抹嘴又是笑的,好诡异啊!
又过了一会儿,张斌终于清醒过来,他也顾不得吴士琦吃惊的表情了,直接招手道:“吴先生,你过来,本官给你画两样东西,你看认识不。”
他印象中,这个时候红薯和土豆应该都已经传人大明了,而最早栽种的正是福建沿海地区。
吴士琦见县令大人招手,连忙站起来,走到书桌跟前。
张斌则迅速的抽出一张白纸,提起毛笔画了几个土豆和一串红薯,然后解释道:“这两样东西本官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知道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也就是某种根茎。这个圆圆的,像马铃铛一样的,表皮是黄色的,里面也是黄色的,切碎之后泡水里会有很多粉,挖出来是一堆一堆的。这个又圆又长的,表面是红色的,里面是白色的,挖出来是一串一串的,可以生吃,吃起来略微有点甜。吴先生,你见过这两种东西吗”
他的话刚一落音,吴士琦便毫不犹豫的道:“大人说的是洋山芋和番薯吧”
番薯,对啊,红薯就叫番薯,至于洋山芋,应该就是土豆了,张斌兴奋的道:“对对对,这个长长的就叫番薯,这个圆圆的叫洋山芋倒也没错,吴先生都见过”
吴士琦点头道:“这两样东西月港那边很多人都在种,听说是洋人带过来的,小人还特意去品尝过,这洋山芋没什么味道,这番薯倒还可以。”
月港就是隆庆开海的时候,明穆宗定下来大明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那边洋人的确很多,而土豆和红薯正是洋人带入大明的。
张斌已经可以确定,吴士琦所说的洋山芋和番薯就是土豆和红薯了。
他兴奋的道:“吴先生,立刻派人通知我父亲,请他帮忙去月港进购一批洋山芋和番薯,送到平阳来,越快越好!”
吴士琦这个纳闷啊,难道县令大人想吃着两样菜了
他有这想法也不奇怪,这个时候土豆和红薯并没有开始大规模种植,再加上种植方法不是很得当,产量并不是很高,大明的百姓还以为这两样东西是拿来做菜吃的呢!
当然,奇怪归奇怪,张斌一开口,他还是立马退出去安排去了。
至于大金所那边,他并不担心这种稀奇古怪的要求会遭到诟病,千户大人宠溺这位五姑娘那可是出了名的,别说是洋山芋和番薯了,就算是龙肝凤胆,只要弄的到,估计千户大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弄!
张斌让人马上去进购土
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 东门山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着向阳的暖树,一对新燕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远处的野花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眼前的春草才刚刚没过马蹄。
张斌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隐映在红花绿树间的片片农田,心中并没有丝毫喜悦之情。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良田,然而却没有多少是真正属于平民百姓的,大明的皇亲国戚,公侯勋贵,还有朝中那些自命不凡的阉党、东林党,又有谁曾想过,没有土地,平民百姓怎么活。
一天到晚只知道争权夺利,放纵手下的乡绅走狗到处兼并土地,还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狗屁。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他们都不懂,当底层的平民百姓和屯卫军户都活不下去的时候,谁为他们生产粮食,谁为他们织布做衣,谁为他们冲锋陷阵,谁为他们守卫边疆。
活不下去了,他们唯有造反。
这些人也不想想,逼的百姓造反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亡国之时又将发生多少惨剧!
想到这些,张斌不由一阵愤懑。
他暗暗起誓,有朝一日,大权在握,定要将这些满嘴仁义道德,不顾百姓死活的垃圾一扫而光,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看着刚才在城中还有说有笑的县令大人突然不做声了,打马在一旁陪同的赵穆连忙向后面挥了挥手,示意赶着马车跟在后面的护院和衙役张差他们不要大声喧哗了。
原本热热闹闹的一群人突然没了声息,带着几个捕快在前面开路的谢正阳回头看了一眼,随即清咳一声,示意赵兴他们不要说笑了。
张斌并未穿官服,其他人也是身着便装,这一行人的目的地是县城东边的东门山。
这东门山的确是座山,但同时也是个地名,涵盖了县城东门外数里方圆的地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