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夫当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顾首青弦
尤其是,人才选用方面,更是不拘一格。
按耐不住心中的不安,他一早就起来站在驿舍的门口,观望着早起的百姓。
人来人往,虽然穷苦了些,可人人都有着向上的积极心态。
而在世家统治最为严重的楚国,哪怕是湘城之中,也可以经常看到双眼无神麻木的百姓。
他们作为贵族最大的,最直接的拥泵,却遭受着最严重的压迫,已经丢失了神。
“真佩服孝帝的远见卓识,能在诸国世家大族林立的环境之下,仍旧用了卫公勉”
“不到三四十年的光景,秦国早已经不同往日了。就这一点比,其他诸国差远了”
“苏大使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只见一个面色黝黑而身子瘦小的男子说道。
他穿着一身皂衣,头戴冠冕简洁而干练。
走向苏湛行了一礼,方听他讲:“昔日那时秦郑争夺西河,郑将贾龙以五万人大破我秦师五十万,流血漂橹,伏尸三十万。以致,秦有稚子半夜听贾龙者不敢哭”
“那一役,太惨了,惨的不忍直视”
“我皇便反思,是因何我秦军不弱于人,而却无力面对敌军”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人才、是制度、还有体制”
“郑国彼时正好历经了李子昂变法,得了十万精锐武卒,才得以纵横天下”
“但,变法并非一朝一夕,不仅需要大魄力的贤士,亦需要有顶住压力雄才伟略的君主”
“大秦意志,向来父死子继,兄去弟及。终于在孝帝之时,得到了卫公勉这位贤才”
“敢问……”
苏湛欲问其姓名,那人也不拖泥带水。
便直道:“在下,长安捕贼曹椽方国安,特来拜见屈大使与苏副使”
长安是国都,其捕贼曹椽属下足足有四五百人。
在军中已经是假(副都尉)尉级别了,而实际中其地位还高于都尉。
若非要比的话,大概相当于郡尉一般。
也许在整个长安并不起眼,可放到外处,便是一方主政的上吏。
“不想竟在这里遇到苏副使,当真是方某幸运,尤其是听到苏副使的高谈阔论,更是说到了在下心里”
深一呼吸,道:
“在下……一直向往的,便是同卫公勉一般”
“方大人好志向”苏湛赞道。
不论能否,其心可嘉勉,这是一个有志向的官吏。
“不敢当大人,不敢当……”在国使面前,他可不敢托大。
“苏副使这就折煞在下了,听君讨论,受益匪浅,苏副使的实乃我辈的明灯。若是能用的上且在职权内,还请吩咐便是”
“哦那湛也不矫情,便称大人一声方君如何”
“好”
“达者为师,方某也借乐姑娘的话,称苏副使一句先生了”
方国安一辑,略做迟疑,显得有些为难。
苏湛见状也是了然,遂问道:“方君可有难言之隐”
“都是些……公事,说来惭愧,昨日使团遇刺,这案子……落在了方某头上”
“廷尉不管”苏湛疑惑。
“这……”
“方某也是无奈,所以才想着来找屈正使与苏副使……想查问一下犯人”
“呵呵……”苏湛笑而不语。
尽管心中早有预见会被拒绝,可方国安依旧有些不死心“我知苏副使为难……,不如,苏副使为我引荐一番屈正使,在下也好……”
“方君误会了!”
苏湛寻了一处摊贩,要了些吃食与二人。
乐瑶摇摇头拒绝,方国安有些勉为其难,终还是接受了。
待坐下了,才听苏湛道:“只怕方君现在还没有明白,为何这犯人会落到湛手上”
“哦”
这事他也觉得有些奇怪,按理讲,这一切都不应该。
闻风司的人轻易的将刺客交给了被刺者,廷尉不问缘由就5将它又推给了长安令。
第三十三章 不欢而散的和议
“不知此次议和,楚国带着什么诚意来与我和谈华仲听说,汝楚国似乎……”
楚国使团一入秦国,就被闻风司所监视,不会不知道楚国带的都是些普通礼物。
由此,秦皇曾笑道:楚国大败,必定是割土了。
唯范绌断言,事出反常必有妖,楚人必有后路。
甚至,希望秦皇加强秦赵边境防御,以及与戎狄之间的防御。
能在这大世中存在的人物,都不是易与之辈。
单拿楚皇说,楚皇也许并没有令人惊讶的眼光见的,也不具备卓越的战略眼光。看起来,甚至有点昏聩。
可这三十多年的皇帝,却没有白当,各方均衡,令之各司其职。
各方调度,也极为合情合理,不至让楚国失去优势。
此次虽然不符合一贯作风,必然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
“诚意在心,不在于身,岂不闻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传闻有一个小国,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飞禽——天鹅,便派一位名叫合西的心腹拿去向宗主国进贡。
合西抱着天鹅,走到一个大湖湖边时,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放入水中。
不料,天鹅却振翅飞走了,只掉下—根鹅毛。
合西没有办法去捉,只好拿着这根鹅毛面见宗主国君。
他害怕宗主国君处罚自己,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大意是这样的:“我来向您朝贡,经过了万水千山,可到了大湖时天鹅飞走了;我悲痛欲绝,今天上复天子,请您饶了合西。再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宗主听后,不仅饶了合西,还赠送给他许多礼物。
这道理虽然是两国邦交,却并不是同等而论,只是对于两国关系以及使臣而言的。
用这个来比对利益,就差远了。
“苏副使可是欺我”成夏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
又指着屈文谦道:“这便是楚国求和的态度”
“这……”
“秦待楚诚呼”苏湛反问。
“自入秦国,秦皇与贵相便想着处处刁难,不惜以战火相要挟,可曾真心想过要议和”
“不仅如此,我楚国使团跋山涉水而来,不仅吃了闭门羹,还遭到了刺杀,秦国又可曾有诚意”
一声声的质问,令成夏无言以对。
这些事,他都是知道的。
作为讹诈楚国的资本,他已经想好了处理方式。
但万万没想到,苏湛竟会这样**裸的揭穿。
“因此,这所谓的和谈,在秦国人眼里又是怎样是居高临下的压迫,还是要随意欺凌拿捏我大楚”
末了,又质问道。
“苏……”一句话卡在屈文谦的嘴里,说不出半句话。
抬起的手,尴尬的停留片刻,又放了下来。
他记起楚皇曾叮嘱他,一切都要听苏湛安排。
固然他是正使,也曾听过苏湛威名,可心里终究还是不好。
一路的顺利,让他确信这次议和注定了由苏湛决策。
这人果如传闻一般,很是博学,也很有计谋。
若论洞察人心,他更是不可替代。
可当苏湛方才一口质问成夏的时候,就知道这事已经出了大问题。
他的态度,似乎一点也不像来议和。
“哼,既然……”
差点就脱口而出‘兵戎相见’了,可到嘴边,又想起了范绌叮嘱他小心此人。
“也罢,既然两位使节如此针锋相对,那今日暂且便这样了”
“到了两位使节想和谈的时候,不妨再来找我”
说起来平淡,可平淡中却带着浓浓的怒气。
“不送”苏湛一笑,不置可否。
初次和谈,双方终究不欢而散。
“你呀!你……”指着苏湛良久不语,甩了一下衣袖走开了。
他很生气,气的不知所谓。
不消十息,又转了回来,见苏湛依旧在那里未曾走动,只笑吟吟的看着他。
“比我想象中要慢了几息,看来屈兄还
第三十四章 游长安
这是一个契机,一个改变屈文谦的机会,可屈文谦并不知道。
他自任官吏以来,一心想的便是有所作为,与为国尽忠。
其他哪怕家族给予他的安排,他都一向排斥,逐渐被家族所不喜。
内部的主要大事,也不曾给他说过。
他的父亲曾多次劝阻他,要他与家族荣辱一体,可他也未曾听过。
直到这一次,他才深刻的认知到家族斗争的恶果,和近十万楚军的覆没多么可笑。
他固然恨苏湛,却也直到这他不过做了顺水推舟的事情而已,真正的矛盾依然是在诸家族身上。
这一刻,他有一种信仰毁灭的感觉。
深深锤了一下走廊边的柱子,心中又想起了苏湛那日的话,又想起了心中的理想。
不由得,他眉头蹙的更深。
“屈……”方国安带着失望而归。
路过屈文谦的时候,看着他那阴沉的脸,满是疑惑。
也不知想什么,他打了一声招呼,屈文谦应也不应。
苏湛同意他询问,令他心中怀着一丝侥幸,可真正问的时候却发现刺客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
当真……岂有此理!但他又不能动手,这就很麻烦了。
所以,只能是失望了。
领着他的是瑾儿,那个一直跟在苏湛身边的侍从,也是一个文静冷傲的俊美之人。
年纪不大,却对任何人的不假辞色。
随着方国安走开,瑾儿才漏出了小女儿的姿态,几步走向苏湛面前盯着他的脸道:“你答应过我的”
“什么”
“公子不打算守约”他脸上微微有点生气。
“你不说……我又如何知道”苏湛略做打趣。
那侍从可急切了,一跺脚显得有些生气就欲走的时候,方听苏湛道“好了!答应你的怎么会忘却,现在便去可好”
“不过,总得带些银两吧!”
“哦”
……
一出驿舍,便是街道两旁店肆林立,春季的朝阳普洒在红砖绿瓦或者那眼色鲜艳的楼阁飞檐之上,
长安城的景观,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热风拂面,行走在唐人间,瑾儿眼望着体味着这盛唐洛阳的繁华喧嚣,心头没来由地一喜。
可苏湛心中却又是一叹:长安城,这座天下闻名的名城,是华夏文明西方的火炬。
历史以来,大周建都多少年,都湮灭在了战火。
秦人继承了他的遗址,将他再次高高的举起,并发扬光大。
这座名城无数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两军对垒的战场,宏伟的宫殿,繁华的市区,几度化为丘墟,又几度繁盛。
多少年的沧桑历变,血雨腥风,才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隆德坊是长安城最繁华的一角,也是它最美丽的一角。
在这坊市的东边,中心是一座虹形大桥和两边桥头大街的街面。
穿过街尾走向大桥乍看之下,人头攒动,似是杂乱无章一般;
又细细一瞧,竟发现这些竟是操持着不同活计的人,以及从事着各种活动。
卫公勉的变法涉及方方面面,就连这街市通商也有所规定。
街市繁华而不乱成一片,这已经是秦官吏最大的努力。
大桥东侧的一边,有一些摊贩和以及南来北往的游人。
货摊上摆着的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
许多游人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