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太子的所作所为换一位皇帝早就大义灭亲。如果皇后诞下皇子,不可测因素太多。

    摸摸孙子从河套送来的工兵铲,英国公幽幽地叹气。把孙子送到太子身边,绝对是他这辈子的败笔。

    英国公提笔写下‘谨防吐鲁番勾结鞑靼威胁河套’的字条。让家将亲手交给刘瑾。

    拿到库房的出库单正准备前往天津卫的刘瑾,看到字条急出一身冷汗。虽然他们对外宣传河套之战大胜,其实为惨胜。鞑靼有了削弱火器的战术,如果再来一次几万联军,远征军怕是会兜不住。

    刘瑾找到张永商议。英国公的提醒已经加急让西厂送往云中。为了不耽误大事,他们必须相处应对措施。

    “阻止兵部出兵收复哈密”刘瑾心慌意乱地说。

    张永反对:“哈密一丢,玉门的猛火油极容易暴露。”

    猛火油事关内行厂机密,英国公不知道、刘大夏也不知道。小爷让他们瞒着弘治帝,所以身兼詹事府少詹事的胡献也不知道。

    “找凌风子他们商量。”张永建议道。

    天师研究院从猛火油中提炼古怪的东西用于研究,他们是最在乎猛火油得失的人。

    刘瑾敲开研究院的大门,凌风子冷着脸开门,“你怎么又来了”

    胡献每日一查是职责所在,刘瑾没事串什么门!不知道他们很忙嘛!

    刘瑾深吸一




关于几点说明
    1、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不是张皇后亲子

    1)《明史》《明实录》记载正德皇帝为嫡长子,确认为张皇后亲身。

    2)无意中看到‘郑旺妖言案’,灵感突然涌现,于是有了本文的基调。

    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搜索:《百家讲坛》20150709大明疑案郑旺妖言案。

    首先,弘治帝要负上一定的责任。明知汉字博大精深,临终前的旨意语义不详。“刘林便决了,王女儿送浣衣局,郑氏已发落了,郑旺且监着。”直接杀了郑旺一了百了,何必留下谜团让吃瓜群众猜测几百年。

    其次,《明史》和《明实录》的真实性存疑。

    《明史》是清朝所修,《明实录》为下一代皇帝编辑。明初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明太宗实录》经历三修:一修于建文元年(1399年);再修于永乐之初;三修于永乐九年(1411年)。《明太宗实录》记载:“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樉,次晋王,次上,次周定王橚。”关于朱棣是否是马皇后亲子是千古之谜。更多人偏向朱棣并非嫡子。或许只有建文帝临死前把朱棣谋朝篡位的证据带入墓中,后人有幸找到才能解惑。连《明太宗实录》的真实性都存疑,其它的即便一字不假也会让后人揣测。何况史书中零星记载的资料显示朱厚照和张皇后的母子关系不睦。

    3)别把小说当历史书看。

    《三国演义》明明说空城计是诸葛孔明摆的。捂脸

    2、关于系统设定

    &n



第105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1
    负责作坊生产的刘孝遇到工艺上的难题,前往天师研究院寻求帮助。正好看到厂公刘瑾衣衫不整,并且光着一只脚走出研究院。

    “厂公,”刘孝疾步上前搀扶刘瑾,“我扶着您,您把另一只鞋也脱了。不然不方便行走。”

    刘瑾深吸一口气,极力控制做出影响内部团结的事。

    “刘公公,清宁宫的内部修饰即将完工,咱家有事需前往山东。您是司礼监的老人,由你负责清宁宫落成仪式。”

    “清宁宫是小爷对太皇太后的孝心,此时外面对小爷不利的谣言满天飞。仪式怎么隆重怎么办,倘若内承运库没银子,由内行厂垫。”刘瑾举起非常想揍刘孝的手,轻轻在刘孝的肩头拍了拍。脸上流露托付重任的庄重表情。

    刘瑾想陷害他!刘孝脑中瞬间闪过这个念头。插手职责范围外的事情,绝对是内行厂大忌。因为刚才他的调侃,所以刘瑾想报复

    刘孝堆笑着说:“厂公,账房可不会听在下一句话就拨银子的。”

    “咱家出发前,会和张公公同时签发委任书。小爷花费了20万两银子修建清宁宫,你可别在落成仪式上给小爷丢人。”刘瑾甩头走人。他要尽快离开保大坊,只有在外才能体会到内行厂厂公的无上威望。

    至于这次的落成仪式……离去的刘瑾冷笑不绝。

    刘孝笑眯眯的拱手送走刘瑾。只要有正式的委任书,他一定能把此事办的漂漂亮亮。谁还不会花银子!

    作坊的镀银遇到困难,如果解决最后的问题,可以给清宁宫弄出一批亮瞎眼的摆件,正好给小爷长脸。

    刘孝敲开研究院大门,在凌风子发飙前,递上技师记录的工艺流程的活页本。“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您要的镀银线做不出来。”

    “本天师亲自去作坊指点。”凌风子甩甩活页本,“谁写的字真难看!”

    刘孝笑道:“作坊有识字的技师已经很不容易了。”

    凌风子撇撇嘴,关上院门前往新组建的镀金作坊。

    刘瑾和张永商议好应对措施,在刘孝的委任书上签字盖章,当夜抵达天津卫登上宝船离开。

    张永写信给身在司礼监的高凤,简装去了趟大能仁寺上香,随后窝在保大坊不出门。

    隔日早朝,御史侣钟接替周经成为新任户部尚书,工部左侍郎曾鉴迁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为六部之首关系重大,屠滽暂时无法致仕。

    致仕的周经和徐贯带上亲近家人,在西厂的护送下前往云中。

    周经一离开,马文升收复哈密的计划得到朝堂认同,马文升马不停蹄赶赴陕西都司。弘治帝为确保哈密顺利收复,任命许进调任陕西巡抚,从旁协助马文升。

    性格温和的弘治帝此番会同意马文升收复哈密,除了吐鲁番公然藐视圣旨,打了他的脸;也是不想被儿子映衬的一事无成。来自能干儿子的无形压力也是蛮大的。

    至于打战需要的银子,来自于弘治帝变卖青龙河金矿的份额。

    按照当日协定,腾骧四卫在哈伦告鲁一战中分得十分之三的份额。刘大夏代表的朝廷拥有十分之三,另外十分之四被勋贵们瓜分。

    弘治帝美名其曰为收复哈密筹集军费,把三成的金矿份额以15万两的低价卖给寿宁侯。

    这一举动又让不少人浮想联翩。

    马文升信心满满前往哈密,打算一展拳脚重振兵部声望,反抗太子抢夺驿路管理权。

    在马文升出京时,朱寿收到来自英国公的警告。他马上召来杨廷和商议。

    杨廷和羞愧万分:“此事是微臣思虑不周。”

    “老师无须自责,您是文



第106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2
    哈密在大明贵胄眼里不值一提,贵州的普安土司米鲁起事反明更加不放在他们眼里。朝廷下发一纸公文,令贵州当地卫所镇压完事。京师的生活依旧如故,表面上盛世繁华,背地里为了利益不断扯皮。

    张原庆被弘治帝宣进宫,参观了犹如天上仙宫的清宁宫后备受打击。此宫阙只应天上有!他打听到内行厂的天师们并不打算出席清宁宫落成典礼。虽然天师研究院披着天师道的皮做着墨家的事,可世人并不知道此事。

    太宗曾出家当和尚,成祖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因此,历代皇帝虽然推崇天师,但也信佛。

    尤其是先帝对喇嘛教深信不疑。先帝册曾封13位番僧为法王。法王‘服食器用僭拟王者,出入乘棕舆,卫卒执金吾杖前导,达官贵人莫敢不避路’,让天师一时之间势力大跌。

    弘治帝初年虽然在朝臣的施压下遣散喇嘛,但弘治九年开始册封番僧为西天佛子。让张原庆感受到喇嘛教有复起的苗头。他有意主持清宁宫的落成仪式,接住清宁宫的‘神迹’抬高天师道的地位。

    张原庆通过连襟李东阳、姻亲安远侯柳文向弘治帝递话,弘治帝欣然应允。

    喜出望外的张原庆召来徒子徒孙准备法器,打算好好出一回风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十拿九稳的事情瞬间被更改。

    太皇太后极力想要大能仁寺的灌顶国师那卜坚参设坛庆赞。

    清宁宫是太皇太后的居所,今年又是老人家七十大寿。孝顺的弘治帝当然同意,顺便也同意了藩王们进京贺寿。

    弘治帝心里也有他的小九九。

    他身边只有皇后一人,也只有照儿一子。宗室对皇后的善妒颇有怨言,如今又有照儿非皇后亲子的谣言。他急需要证明皇家母慈子孝,确立照儿嫡长子的身份,确保皇后将来不会受到委屈。

    和他子嗣艰难相反,藩王们子女众多。尤其是庆成王,子女加起来有94人。因为生的太多,使得当时山西巡抚杨澄上奏请求礼部和宗人府合议。礼部查勘结果表示94位子女都是亲生,没有异性冒认。

    弘治帝心里憋了口气。儿女多又有什么用!他家的照儿一个顶一百。让大家瞧瞧照儿给太皇太后修建的清宁宫,花费的都是照儿的私房钱。

    强烈的屈辱感涌上张原庆的心头。天师研究院弄出来的清宁宫,凭什么让番僧主持仪式。这是对天师道的侮辱!

    张原庆再次递上请柬打算见凌风子商议此事。凌风子解决镀金作坊的难题,正好有空。抬高番僧地位是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稳定,凌风子怎么可能让张天师影响太子殿下的计划。

    “太子殿下孝顺,怎么会违背太皇太后的意愿。”凌风子飘飘然地说,“大道无为、道法自然,不要太在意虚名。”

    张原庆颤抖着手问:“清宁宫是你们内行厂花费银子督建,天师就愿意让番僧摘桃子”

    “我们都没意见,真人何须动怒”凌风子淡淡地问道。

    凌风子无欲无求的双眼看向张原庆,身为皇帝册封的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张原庆全身好似被烈日灼伤。最终在凌风子面前败退。

    研究院赞同的举动让正一教的天师恨不得清理门户。胳膊向外拐!

    坚信凌风子是得道高僧的弘治帝也觉得张天师有点小题大做。哄太皇太后高兴的一场仪式而已,能说明什么问题。

    弘治帝以为的小事情,引起内阁阁老和百官群起而攻之。

    “陛下,喇嘛教乃是元朝国教。”

    “让番僧入宫,把宫禁当成何物”

    &nbs



第107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3
    周经和徐贯抵达云中城。这里的情况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远处高耸的城墙一眼望不到边,城墙上插着‘朱’字大旗,不时能见到远征军士兵从城墙上走过。远处依稀听到枪声,可见鞑靼人并没有死心。

    但百姓们笑意盎然,丝毫没有担忧和害怕。草场被翻整成耕地,土地规整地划成田字形。四周有沟渠环绕,七成水田三成旱田。农户们三三两两站在水田中,翠绿的幼苗被插入土中,时不时会传来一阵笑声。旱地里播种的常见蔬菜颗颗肥壮。

    一片郁郁葱葱的田园景象冲击着周经的胸膛,满腔抱负急于在此地施展。他拖着东张西望的徐贯朝最大的军帐走去。

    朱寿闻讯前来迎接。经略河套需要干吏,他很重视两人的到来。他有很多建设河套的想法,可是没有强有力的人落实推行只会成为空中楼阁。缺人的朱寿只能挖便宜老爹的墙角。

    “殿下!”周经疾步向前。大半年没见的太子殿下长高了、也黑了。太子是大明振兴的希望所在,他有无数的谏言要当面说。

    倏地,军帐门帘被揭起。身着棕红色的袍子、手持佛珠的喇嘛从中走出。

    仿佛被一盆冷水泼在身上,周经的身体瞬间僵硬。先帝因为信奉番僧闹出的种种事迹,让所有经历成化朝的官员打心里排斥喇嘛教。为何太子殿下身边有番僧!

    徐贯比较镇定:“这位是”

    “这位是本宫从大同府宝宁寺请来的师傅,专门教授本宫梵文和藏文。”朱寿和气地解释道,“借助喇嘛教的力量可以早日稳定河套局势。”

    周经用怀疑的目光望向朱寿。

    “就知道这个借口瞒不过两位老大人。”朱寿呵呵一笑。

    “吐鲁番曾经是高昌国故地。唐朝的三藏法师前往印度取经时来到高昌,令当地佛教盛行。百年前察合台汗国攻占高昌残杀僧侣,逼迫当地百姓改信伊教。如今吐鲁番信佛教的人已经不多。成吉思汗在位时,喇嘛教是国教。没曾想后代竟然出了信奉伊教的察合台汗国。”

    “近些年来察合台汗国四分五裂,大部分地方被叶尔羌汗国占领,只留下位于吐鲁番地区的东察克台-吐鲁番汗国。叶尔羌汗国在西面虎视眈眈,吐鲁番汗国寻找新的生存地,所以才会不顾父皇的训斥在此进入哈密地区。”

    “这是恢复佛教最好的时机。宝宁寺的师傅们甘冒生命危险前往吐鲁番,但需要借助我们的力量。”

    朱寿悲天悯人地说:“太祖落魄时曾接受佛门的帮助。如今佛门有事相求,本宫岂能坐视不管。两位老大人说是吧”

    杨廷和面无表情地听太子殿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明明是太子用三寸不烂之舌鼓动宝宁寺的喇嘛们去吐鲁番传教。不知怎么搞得,宝宁寺的喇嘛们真的被太子说服,用以身饲鹰的精神前往哈密。

    周经和徐贯相顾无言。为了西北地区的安宁,他们好像不该妨碍太子和喇嘛教来往。

    “两位老大人舟车劳顿,请先到临时住所休息几日。河套东部的两段长城即将闭合。届时才会启动河套的建设。本宫给两位老大人安排精通蒙古语的人,这段空闲时间正好可以用来学习。”朱寿笑眯眯地说。活到老学到老,丰富老年生活。

    “恶念值+1。”

    周经讪讪一笑,过了六十而耳顺的年纪,竟然还被要求学习。这次河套之行似乎和他预想的不太一样。

    朱寿需要他们和喇嘛教维持面子上的友好。周经本是不乐意的。可是得知太子需要宝宁寺喇嘛前往哈密,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不能因为他的喜恶耽误太子大事。

    身处京师的弘治帝没这么好命。

    连续几日都有大臣们上折反对喇嘛教的灌顶国师主持清宁宫落成仪式。奏章在御书房堆成小山。早朝不商议大事死,反而围绕此事争论不休。

    回到御书房耳根子也不得清净。

    “清宁宫是照儿为哀家所建,凭什么要听那帮朝臣的话!当日清宁宫被毁,户部死活不肯出银子重修。现在
1...2728293031...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