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混账!越发不知道规矩。母后什么时候成了不相干的人!你在外朝把大臣们弄得人仰马翻,要让你父皇给你兜着。在内廷无度索要内侍,把宫里的人都弄到内行厂!你父皇大度不与你计较,本宫不能由着你撒欢。”张皇后恨声道。

    朱寿面无表情地站着不说话。张皇后明显来找茬,她是明面上的‘亲娘’,有孝道压着,他说什么都是错,干脆什么都不说。

    “系统,把我衣袖里的春宫图收起来。”朱寿猜测张皇后让人闯进书房的目的是为了找春宫图。

    他不许内侍留在书房,万一从书房找到春宫图,张皇后可以大做文章。比如调走他身边伺候的内侍,派心腹时刻监视他;在外损坏他的名誉;让便宜老爹处罚他……

    系统奸笑地从识海探出头:“2000恶念值。”

    “我们是相依为命的手足!”朱寿肉痛地说。

    “2500恶念值!”系统笃定地涨价。

    朱寿竖起中指:“算你狠,拿去!”

    系统把恶念值清零,顺带收走了春宫图。“空间装备的价格带着12个零。看在我们是手足的份上,我收2500点帮你一次。千万不要太感谢我。”

    朱寿磨牙。

    “朱厚照,你对本宫是什么态度!”张皇后按耐不住怒火大骂。

    看到活蹦乱跳的朱寿,她想起早夭的一双儿女。心中的怨恨不断滋长,如同一条毒蛇潜伏在暗处,一有机会就会出击。

    皇上命李广修建毓秀亭的初衷,是为了保佑朱厚照平安长大。毓秀亭建成之日,女儿开始生病,没几天就扔下她而去。什么天外飞石砸得朱厚照开窍,明明是用她孩儿的命换来的!

    朱寿垂头挨训。他不想和刚承受丧子之痛张皇后多做计较,女人发疯起来很可怕。况且她贡献的恶念值为他换来不少东西,骂两句就骂两句吧。

    朱寿沉默不语的态度彻底激怒张皇后,或者说让心怀怨恨的张皇后找到发泄的借口。

    张皇后绷着脸命令女官:“把太子的书房翻个底朝天。本宫倒要看看,太子天天把自己关书房都在看些什么书。是哪本圣人言教得他目无尊长!”

    朱寿冷眼瞧着坤宁宫的女官带着目的四处翻找。今天到坤宁宫请安,捡到春宫图归来进书房。张皇后能确认春宫图在书房,东宫绝对有她的眼线。

    便宜老爹太败家了!宫里的主子一共四人,却找两万多人伺候。后世早已证明吃大锅饭是没前途的。改革先从东宫开始,多余的人统统打发出去干活。

    张皇后有备而来,坤宁宫的人把东宫包围。朱寿身边的内侍被盯紧,没人成功跑出去通风报信。

    女官们开始翻找时很小心,小半个时辰毫无收获后,在张皇后的催促下,她们动作幅度变大。

    太皇太后时常派人来东宫询问太子起居,司礼监的人是东宫常客,太后偶尔也会派人来刷脸。东宫的异常很快会被人发现。

    找不到太子的错头,张皇后也承担不起无故围困东宫的罪名。即便皇上舍不得惩罚她,太皇太后有的是手腕教训她。上次她拿滚烫的茶水丢朱厚照,太皇太后让她跪着抄一个月经书,还是皇上求情改成十天。

    “去太子身上找。”张皇后指着朱寿的衣袖说。

    朱寿耸耸肩,张开双臂任凭中年女官在他身上上下其手。他心中吐槽:为什么不让年轻漂亮的女官搜他身呢。想想也是,张皇后善妒,怎么会把漂亮的女




第20章 闭门思过1
    有了便宜老爹的圣旨,朱寿在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的护送下出城。邱聚率领皇庄上下迎接。

    “老奴……”邱聚下跪请安。

    朱寿挥挥手:“别多礼了,带本宫去暖房瞧瞧。牟指挥使随本宫一同去。”

    暖房建在发现‘瘴气’、现在被朱寿命名为沼气’的气体旁。暖房外层用茅草保温,看着和百姓的茅草屋没什么区别。一走进,铸铁管分布墙壁四周。热气从底下的石板中冒气。一盏茶的功夫不到,朱寿已经热出一身汗。

    不大的暖房塞入十几个铁架子,郁郁葱葱的小白菜长势喜人。有植物幼苗从架子上的泥土里探出头。

    “冬天见到绿色令人心情倍感舒畅。麻烦牟指挥使把小白菜送到父皇、太皇太后和太后手中。”朱寿对身旁的牟斌说。

    牟斌五官棱角分明,绣春刀横跨在腰间,金黄色的飞鱼服彰显矫健身姿。似刀似剑的冷冽目光,透出的肃杀之气,使得朱寿产生一股见到武林高手的兴奋感。

    牟斌抱拳:“下官一定会把太子的孝心带到。”

    朱寿唇角扬起大大的笑容,他没提皇后,牟斌反而说他有孝心。史书记载牟斌保护了被刘瑾关押的官员,最后被刘瑾弄死。这位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有劳指挥使。”朱寿笑眯眯地说。

    牟斌留下一部分人,带着暖房种出的小白菜赶回。

    朱寿接见皇庄懂得使用沼气的农夫张三,立刻让人赏了1000两,归入内行厂名下。

    “小爷,弄出暖房的,除了张三还有一位接下招贤榜的老农。”邱聚谄笑道。

    “哦”朱寿让人把老夫带上来。沼气在二十世纪开始使用,没想到明朝人懂得用的也不少。果真是高手在民间。他一定要把民间隐藏的高人都挖出来。

    驼背老夫从容有度地上前鞠躬行礼:“山野农夫李大拜见太子爷。”

    “老人家从何处来一路上可曾受苦”朱寿态度可亲地问。

    李大笑得意味深长:“老农是宣府人,此番来京遇到的番子态度友好,乃老农平生仅见。”

    朱寿挑挑眉:“父皇仁慈,戴公公御下有方。上行下效,东厂的作风自然和前朝不同。”

    “太子爷果真如传闻的一样,聪慧非凡、一点就透。此乃大明百姓的福气。”李大欣慰地说。

    朱寿撇撇嘴:“老人家说话的口吻和当朝大员一样,看着也不像是寻常老农。本宫今日心情不好,没空和你绕圈子。不管你曾经是何身份,只要能做出成效,本宫都敢用。邱聚,看赏。”

    20个50两的金花银摆放在李大面前,李大被朱寿直白的话弄得一愣一愣。

    朱寿昂首阔步地离开,经过李大身边时说,“现在暖房全用青砖磊成,铸铁管造价高昂。把现在的成本降下一半,本宫才有空来听老人家唠嗑。”

    李大错愕地看着朱寿离去的身影。传闻偏颇,太子何止是聪慧。这不是位好糊弄的主。

    邱聚笑眯眯地追随朱寿离去。太子被罚最开心的人是他。

    “小爷,老奴要不要找人去查查驼背老头的底”邱聚凑到跟前问道。

    朱寿摆摆手:“只要能为我所用,管他是什么人。”

    一代枭雄曹操,如果遇到汉武帝,就只能是治世能臣。主强则仆弱,主弱则仆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真理。想当年他好不容易赚到的工程款,被手下的人卷走。从此他对财务制度的把控变得非常严格。

    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制止人心底不断滋生的贪婪。锦衣卫、东厂、西厂,只能起震慑作用。

    住到皇庄,可以不用一大早请安,不用去文华殿。朱寿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打滚,如果放两个水灵灵的女孩子在身边,生活就完美了。

    “小爷,詹事府侍读、侍讲们在外候着。”邱聚用细不可闻的声音在外回禀。

    太子身边的心腹高凤、黄伟等人需要在京城看家。这是他表现的大好机会。如果不是杨侍读催促,他怎么敢一大早闹醒太



第21章 闭门思过2
    朱寿从杨廷和讲课的内容里,发现詹事府追到皇庄给他上课的真相。招贤榜让他们感到不安,杜仲胶、沼气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不利于的苗头。

    “孔圣人提倡的‘天下大同’,尚同、尚贤相辅而行,重点是‘兼听’。下达听取各方意见的兼容政令,各方就不会反对。而墨子提倡的‘一同天下之义’,是先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历史证明,这是行不通的。”杨廷和苦口婆心的教导着,恨不得把说的话直接塞到朱寿脑中。

    朱寿坐直身体,一眼不眨地认真听课。

    终于明白明朝多位皇帝不爱读书的原因。詹事府的侍读侍讲,只会教授文官想让皇帝学习的知识。无时无刻不在摆脱文官集团控制的皇帝。又怎么会安心听课呢

    墨子要求下级必须绝对听从上级的命令,孔子认为上级需要兼听下级的意见然后再下令。前者是独裁,后者是民主。明朝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拥护民主,而皇帝是独裁的产物。

    历史证明大明的文官集团是最后胜利者。让大臣最头疼的原主正德皇帝,英年早逝连个娃都没造出来。原主死后,朱家的其他皇帝憋屈得坐了百年的皇位后,被大臣们炒了鱿鱼。按辈分,那位在煤山吊死的崇祯皇帝是他的七世孙。

    朱寿眼珠子快速转动。

    便宜老爹对皇后情深义重。万一他的出现改变历史轨迹,张皇后再次怀上皇子,到时他的地位就危险了。此时此刻,应该施行太祖立国的战略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必须暂时和文官集团讲和,他得先对付宫里乱七八糟的势力。他还没触及到文官集团的利益,讲和应该不难。

    朱寿一脸认同地符合杨廷和:“老师说得在理。本宫也是这般认为。是以明知杜仲浑身是宝,本宫也没有让父皇学太祖,像强迫人栽培棉花一样的种植杜仲。”

    “恶念值1。”

    杨廷和瞅到旁边频频点头的同僚,心里怨念丛生。你们点什么头,给太子殿下上了多日的课,还不了解殿下的为人太子殿下哪里是同意他的说法!此刻鼓溜溜转的眼睛说明太子正在忽悠大家!

    朱寿看到杨廷和的恶念值,朝他露出雪白整齐的牙床。三位内阁阁老忙着处理朝政,在他身上花费时间不多。詹事府中只有这位杨廷和最不好忽悠。詹事府有位叫焦芳的大臣,在正德朝和刘瑾沆瀣一气。此人对他可用。

    如何对付杨廷和,得好好想想办法。

    朱寿朝众位侍读侍讲谦卑地说:“本宫对儒家经典倒背如流。爱之深责之切,所以本宫才会批判儒家不合时宜的想法。本宫相信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可惜大臣们专注天下苍生,对经义没有过于深入了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本宫受《大学衍义补》影响,想尝试整合匠人、农民、商人三者的力量,试试能不能改善朝廷却银子的现状。”

    朱寿铿锵有力地发誓:“本宫绝不会给内行厂以及之后本宫手中的匠人、农民、商人授予传奉官。”

    传奉官算什么,要授就授正式的官职。他还想改革科举考试呢。

    “恶念值1。”

    除了杨廷和,侍读侍讲很满意他的表态。小小年纪的太子能做出这样的诗,让他们脸上有光。

    朱寿笑眯眯地邀请杨廷和留下:“不如老师留在此地,瞧瞧本宫招揽的人才”

    大明朝有一个奇葩潜规则,内侍把皇帝、太子视作禁脔,一直在和文臣争夺皇帝、太子。朱寿被内侍包围,除了讲课的几个时辰,平时大臣们是见不到他的。他的这项提议,让詹事府的官员很兴奋。

    杨廷和本不想答应,无奈同僚觉得这是观察太子殿下是否言行一致的好时机,逼得他不得不答应。

    朱寿兴高采烈地留下杨廷和,邱聚纵使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他堆着谄媚的笑容,把招贤榜应召的人一一带到太子面前。

    朱寿一天召见了50多位,果然从其中发现知道水泥、玻璃配方的人才。

    “每人1000两赏银,划入内行厂。”朱寿大手一挥。

    &n



第22章 闭门思过3
    水泥如果现世,绝对会改变大明的建筑业。做过包工头的朱寿,很想在大明开家建筑公司。刘三是他想要的人才。

    “老师,麻烦您给英国公写封信。刘三这人本宫要了。”朱寿笑呵呵地对杨廷和说。

    杨廷和吐了一口气提笔写信。要一个军户而已,用得着他写信吗太子已经赢了和刘阁老的赌约,英国公将在明年正月起正式教授太子兵法。只要太子派遣一位内侍前往,英国公肯定会给这个面子。

    朱寿随便指了位身边的内侍:“去暖房摘写小白菜,把菜和信一同交给英国公。就说本宫听取老师的谏言,可又舍不得错失人才。想请英国公通融一二。”

    杨廷和额头的青筋一跳一跳。太子想让军户脱籍,为何要把事情按在他身上。

    能脱离军籍是众多军户的梦想。

    刘三流着泪给朱寿和杨廷和磕头。

    朱寿高兴地哈哈大笑,而杨廷和则胸闷得厉害。

    “今日时辰不早,明日下午在召见。”今日的收获让朱寿心满意足。来此还没去庄子好好看,他打算去瞅瞅庄户们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

    杨廷和拦住他:“殿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寿白白眼:“老师请说。”他欣赏不来含蓄的美德,说话直来直去不好吗

    杨廷和瞟了几眼身边的内侍。

    朱寿打头朝外走:“你们别跟着了。本宫在庄内随便走走。”

    邱聚向杨廷和不满地看了几眼。他和太子相处的时光就这么被人占了。

    杨廷和落下半步走在朱寿身旁:“殿下对刘三提供的秘方感兴趣,可是为了重建清宁宫”

    “老师何必明知故问。此时只有你我两人,老师想说什么请直说。本宫以太祖发誓,绝对不泄露出去。”朱寿一本正经地说。

    杨廷和细致入微地讲解:“清宁宫的重建一直没有下文,并非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大明连续多年遭灾国库和内承运库都没银子是其一;扯皮是其二;工部、内宫监、五军都督府之中的利益分配乃是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殿下冒然插手清宁宫的事,恐怕会招致内宫监的不满。”

    朱寿了然。他做过包工头,对后世捞钱的规矩也是门清。

    “老师担心内宫监的内侍对本宫不满,为何不担心工部和五军都督府对本宫不满”朱寿笑得像头小狐狸。

    杨廷和嘴角勾起深深的笑意:“殿下开窍后不似孩童,熟知史书,懂得人情世故。殿下拜英国公为师,五军都督府敢对您不满吗殿下取得阁老们的支持,工部的郎官闹不起大浪。”

    朱寿苦着脸说:“阁老们可没支持我。刘公每次见本宫都需服用保心丸。”

    “哪位大臣能抵御培养千古一帝、流芳百世的好名声”杨廷和直截了当地说。
1...45678...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