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术中有术:腹黑皇后傲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吐露

    因为,只有这里,邓云鸿才永远不会被练氏迷惑,说出真相。无面也不知道,他为什么非要拆开邓云溪的墓穴,把何青衣的东西藏了这里面。

    两人放好何青衣的宝贝,就回城去了。

    天一亮,京城里就开始谣传,邓皇后生了个皇子,被关在冷宫饿了四天四夜,幸好被庆王给救出去了。

    邓云鸿听了,知道邓皇后必定受苦了,可至少已经脱险。想扶植皇子的邓如光,现在还在牢里,受着刑罚之苦。邓云鸿想到这里,心里又是怒火,又是伤心。

    跟中宗这种人,讲什么君臣仁义。不是中宗杀了邓如光,就是邓如光杀了中宗,狭路相逢勇者胜,讲什么道义,结果把自己给陪进了牢笼。邓云鸿跟无面找遍了京城的几处大狱,就是找不到邓如光的下落。

    邓云鸿一回家,也是五月七日的早上了,心里估摸着,张允的书信,应该快到了吧。

    果然,中宗一起床,就有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送达。正是西霞关张允的书信,说是已经和北疆的几个将领谈好了,只要中宗不伤邓如光性命,他们愿意投诚。

    虽然不是百分百满意,中宗也已经非常高兴了。看了文书,连连叫好,魏明就知道了,张允投降了。

    他的夫人女儿都在京城,张允能不投降吗。更何况,识时务者为俊杰,邓家注定要完蛋了,张允手里有兵有将,又远在西霞关,干嘛跟着邓家一起沉没呢。

    像这样,联合几个将领,求中宗留邓如光一条性命,就已经十分仁至义尽了。邓如光就算不死,也是在囚笼里再过一段日子。等张允和北疆安定了,邓如光必死无疑,而邓家子弟,也不可能幸免于难。

    中宗一边起身,一边吩咐魏明,“让留仙回来吧,皇后那里,万万不可再缺了饮食衣物。”

    至于那个七皇子,中宗想了想,说:“皇子就叫铭吧,让皇后好生养着,邓家的事,跟她无关。”

    魏明领了旨,心想,皇帝终究还是念旧情的。邓皇后日后就算被废,也有个皇子照顾她余生,也不算太坏了。

    邓皇后自从睡梦里被人搬去了冷宫,再不敢一人睡觉,非让何青衣跟左月睡了她的卧室。好在她屋里有床有榻,何青衣跟左月倒是也有地方睡觉。

    太后派了乳母保母照顾七皇子,沈玉英不甚放心,就跟去看着了。王应元虽然被莫名其妙关了三四天,可到底没他什么事,仍旧在太医院里做事,只是不能出宫。

    邓皇后回了自己住惯了的景仁宫,也睡了个安稳觉。三更天里醒来,一个人暗自哭泣,哭自己父兄的命运多舛,也哭自己所托非人。

    何青衣也醒了,听了一会儿邓皇后的哭声。左月也醒了,两人彼此看了两眼,这世上的喜怒哀乐,何曾绕过谁啊。

    她们两人是从小受苦,而邓皇后是这时候才发现命运艰难,说到底,这世上何人不苦。尤其是这后宫,更是人间地狱,一时花开,一时风雪。

    等邓皇后的哭声渐弱,何青衣说:“娘娘,我有些事要说,您可醒着”

    “嗯,”邓皇后也不哭了。

    “邓家在等机会,救了镇国公,必定北逃,”何青衣说:“娘娘和我,必定是走不了。”

     




第12章 左月出宫去
    沈玉英在宫里照顾皇后一年,两人又年纪相仿,也颇有些感情。邓皇后危难,沈玉英有些不舍得弃她而去。

    可何青衣也说的明白,她和左月如果留下,只会成为她和皇后的累赘。沈玉英无奈,只得答应照顾左月,一起逃往北疆。

    她们正说着呢,魏明就带了圣旨来了。

    邓家出事,景仁宫人去楼空,就剩了邓皇后跟何青衣这几个人。所以,何青衣才敢实话实说,不用担心隔墙有耳。

    魏明进了皇后卧室,看她们几人都在,先给皇后请安,再把中宗吩咐的事给说了。

    “皇上给小皇子赐了个名字,单字铭。”

    邓皇后知道,中宗认下了这个孩子,日后即使自己出事,这孩子应该也能平安长大了,就让沈玉英扶着,在床上谢恩了。

    魏明又对着何青衣说:“张姐姐,皇上让您回乾清宫呢。”

    何青衣也不反对,起身看了一眼皇后,两人先前商量的事,已经发生了。

    “魏公公,王大夫夫妻进宫照顾皇后生产,在宫中也已逗留数日,不知道可否放他们出宫”何青衣问。

    后宫出入的事,魏明的确能够做主。

    王应元虽和邓家来往过密,可毕竟没做出什么作奸犯科的罪名,没理由扣在宫中不放。更何况,邓家自身难保,王应元出宫也出不了京城,日后再算总账也不迟。

    “我们这次在冷宫吃尽苦头,”何青衣说:“多亏了魏公公带着皇上来救,这份恩德,皇后和我都会铭记在心。还忘魏公公放了王大夫出宫,见见他们的孩子。”

    皇后跟何青衣进冷宫,主要是太后的意思,魏明当然是知情的。何青衣这么一说,就把魏明当成恩人,把太后那边当成敌人,魏明自然是愿意的。

    “王大夫他们的孩子,也在邓府吧。”魏明就说:“那就让王大夫他们,也去邓府住几天吧。”

    这样,王应元夫妻,不过是从宫里关到邓府,没什么区别。又给何青衣卖了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也好,”何青衣达成目的,就跟左月说:“太后要的东西,你跟王大夫他们去趟邓府,一并取来给我吧。”

    左月只得含泪点头,跟着沈玉英夫妻出宫去了。

    魏明知道,太后派了林德胜去跟皇后追讨一个什么东西,何青衣吩咐左月的,大概就是这事吧。太后追讨的急,魏明也不敢耽误事,就给了令牌,让侍卫直接送去邓府。

    邓府虽然被围,却没人进了他们的大门,只在门口围墙边守着。邓如光身陷囹吾,邓家的人,自然也不愿意先行撤退。除去邓云鸿和无面出入自由,其他人并无功夫,也只能在家中苦等。

    天一亮,王应元夫妇就带了左月回了邓府。

    邓云鸿见了,就知道何青衣打发了身边的人,准备死守皇宫了。他们邓家要是出逃,皇宫里的人,必定救不出来。

    王应元的孩子在南院,两人又去了南院看孩子。左月留下,就把何青衣吩咐的事,再同邓云鸿说了一次。

    “小姐让庆王找人来收嫁妆,”左月问:“公子你可给了”

    邓云鸿早已不是羸弱病重的模样了,左月有些好奇,却也不敢细问。

    “我收好了。”邓云鸿心想,昨晚的练氏,应该就是何青衣让庆王联系上的。看来,练氏一早就找到何青衣了。



第13章 大宣的总督
    何青衣跟着魏明回了乾清宫,仍旧住了自己的屋子。

    中宗下了早朝,看见何青衣有些憔悴,守在书房里面,就有些于心不忍。

    毕竟,邓家的事,跟她有什么相干。

    又见她楚楚可怜,中宗只得好言安慰,“你父亲已经来书投诚,这次邓家的事,实在是与你无关,切莫放在心上。你与庆王的事,日后还是照旧。”

    何青衣倒也不怎么记恨中宗,毕竟,也就饿了三天。倒是邓皇后,应该恨中宗入骨了吧,小皇子可差点就饿死了。

    中宗见她神情凄婉,心里有些歉意,就让她回去休息了。

    何青衣回屋找了东仙给的法珠,心里知道没用,还是含着蹦了几下,果然毫无用处了。只得又系在手腕上了,这东仙,为什么不多给几颗呢,还说是什么外公。

    东仙说好了五月十七进宫,何青衣送走了左月,就希望邓家赶紧出京,这样她才能安心跟了东仙离开。

    至于邓皇后,何青衣打算把主钗的事跟她说仔细了,是否能够自保,就看邓皇后自己的本事了。

    张允的投诚书一到,宣府守备洪适就进宫领赏来了。

    他守了宣府,可手下并无多少将士。虽然离京城最近,却寸功未立。倒是今年开春,就立了两项大功。先是擒获孙连玉,再是放倒了邓如光,绑进京城。

    中宗许了他大同和宣府两地的总督之职,洪适就问:“周和据守大同不出,手下十五万人马,既不出城迎战鞑靼,也不跟延绥和宣府通话,微臣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邓如光被抓,周和收了邓云鸿的消息,让他按兵不动。可想想邓如光身陷囹吾,周和根本就不想留在大同。

    可邓云鸿也说了,他手里的十五万人马,张允手里的十万人马,还有北疆其他将士手下的六十万人马,这些都是中宗的威胁。他守着大同不动,中宗才不会要了邓如光性命。

    周和知道,邓云鸿说的有理。只得守着大同,既不跟延绥的张充说话,更不同宣府的守备洪适说话。大同易守难攻,他又十五万人马,城门一关,粮草能守一年有余,何惧之有。

    所以,洪适虽然得了大同宣府两地的大宣总督一职,却拿大同没有办法。周和是个硬骨头,精通兵法战术,大同城的城墙,还出了名的难打。洪适也十分无奈啊。

    他们正说着呢,高阶匆忙进了书房,又有紧急军情要报,中宗赶紧让洪适出去了。

    “达延带兵又来攻打了,”高阶有些慌张。

    “不是说好了佯攻吗”中宗火冒三丈,这些鞑靼人,说话太不算数了。明明说好了,让他们佯攻宣府和西霞关,引了张允跟邓如光入局。之后达延攻打云中城,后商绝不出手相助的嘛。怎么现在又来攻打!

    “达延知道我们内部起了矛盾,三边大同的周和不出战,西霞关的张允又逃出京城,北疆邓如光又下狱了,他觉得有机可乘,就想趁火打劫了。”高阶对这些鞑靼人的心理,倒是清楚的很。

    “混账!”中宗拍了一下书桌。

    高阶也不知道,中宗骂的是达延,还是自己了。

    “皇上,赶紧让洪适回宣府防守啊,”高阶说:“宣府的刘贡被调到延绥去了,现在宣府只有两万人马,如果宣府一破,京城危矣。”

    &nbs



第14章 宣府沦陷时
    达延在五月初七的傍晚攻城,打了一夜,天亮时分,已经攻破一处城墙。

    宣府的将士,本就没什么作战经验。仗着城墙险要,才守了一夜。这会儿城破,众人争相逃命,哪里还顾得上守城呢。

    再加上,达延十万大军,宣府总共也才两万守城将士,如何抵挡

    洪适让协守去堵着破墙,自己收拾了家私妻儿,偷偷先跑了。他也不敢回京,就往冀北去了。

    洪适一走,达延的人马就跟洪水一般,冲进了宣府。宣府的守将,逃了大半,剩下的几千人马,跟着协守,有战死的,也有投降的。

    到了八日下午,宣府已经彻底沦陷。消息传到京城,中宗大惊。京城只有五万人马,如何挡得住达延的十万大军

    宣府到京师,不过三百里的距离。如果达延连夜来攻,京城必定不保。中宗只得再派了高阶出去,跟达延谈判。如果达延退兵,中宗愿意割让三边的阳和卫和东胜,再加珠宝无数。

    庆王一早就被太后召进皇宫,英王和端王也跟着进宫避难。倒是方王领了王府侍卫,打算出城防卫。

    中宗手下的战将,都被他自己一一杀光了。这会儿,朝中实在没有可用之人,只好让方王领了右哨军的几千人马,去西边防护。达延要是不和,必然从西边的广安门进京。

    本来,三边战线的各处卫所,都是孙连玉的将领防守。可中宗处理了孙连玉,自然不能放过这些心腹大将。所以一声令下,让郭守义杀光这些将领。

    这批人一去,三边的战斗力大减。再加上大同的周和固守不出,固原延绥想进京,必须绕过大同,这么一来,没有三四天时间,是进不了京城了。

    周和看似不战不和,可他的大同城门一关,三边的人实在没法进京救驾。而冀鲁总督夏延已经告老还乡,战事全部交由儿子夏子腾负责。

    夏子腾虽然也快四十岁的人了,可跟着父亲多年,并没独自作战的经验。一时间调兵遣将,手忙脚乱,等他赶到京城,只怕京城都破了。

    中宗坐了金銮殿,现在才想起孙连玉的好处来。这高阶,出的什么馊主意,勾结达延,捉了邓如光。现在,北疆的人若是袖手旁观,他这后商,只怕要亡国了。

    本来,邓皇后总要生产,等邓如光进宫的时候再抓,也来得及。可高阶自作聪明,跟中宗说了这么一出,中宗觉得很划算,立马就答应了。不过是达延抢了索铎的汗位,与他这个后商的皇帝何干他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捉了邓如光,自然愿意了。

    可现在,达延狼子野心,一心攻打京城。三边和冀鲁来不及进京相救,张允倒是一日夜能到,可他会来吗

    再想想,邓家和张家老小都在京城,中宗觉得,张允应该会来吧。毕竟,他已经让邓如光写了亲笔书信,吩咐张允,放下私怨,救国为先。

    中宗一边焦灼地等着张允的消息,一边又等着高阶谈判的消息。

    高阶是八日深夜出的京城,九日凌晨应该能到宣府。不知道,达延是否接受东胜和阳和卫两处城池中宗看着三边的舆图,心里盘算着,如果达延狮子大开口,自己是再割哪座城池

    达延八日下午进了宣府,打到深夜,才算彻底收服宣府。下令原地休息,等待将令。

    他的队伍打了一夜一日的仗,好容易喘口气,实在不能再赶半天的路程,去打京师。可达延也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不打,只怕日后再无机会



第15章 第三个要求
    高阶谈好条件,即刻骑马进京,到了中午时分,风尘仆仆地在书房里等着了。

    中宗赶紧让魏明拿了酒水,让高阶一边吃饭,一边说事。

    何青衣也在书房,高阶有些讷讷不语。中宗只好让她先出去了,问:“达延究竟还有什么要求”

    “他怕周和拦截他,所以才不回鞑靼,反而攻打宣府。”高阶说:“只怕是有人跟他说了周和跟邓如光的关系,所以他才不敢回去。”

    “那如何是好”中宗忧虑,“我跟达延说,到时候,让郭守义去拦截周和,毕竟都是我方战士,他们也不至于真打起来。给达延一条退路,他也好乖乖回去。”

    “嗯,”中宗点点头,这点他倒是能够接受。这周和,日后倒是棘手啊,像根刺一样插在三边和京城之间。

    “他还要一座城池,”高阶喝了一口水。

    这点,中宗倒是料到了,就问:“哪座”

    “定边”高阶说。

    “哼!”中宗骂道,“狼子野心!”
1...123124125126127...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