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术中有术:腹黑皇后傲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吐露

    也不知道是那一朝,有位太后特别长寿,又常去山顶烧香。皇帝见了,孝心一起,就把那山的名改了万寿山,把万寿山上的主宫,赐了万寿阁的名字。做了太后在山上的住所。

    虽说万寿山跟皇宫就隔了一条崇仁街,可毕竟不是皇宫大内啊。太后要召见个命妇,或者王爷,就比宫里方便许多。

    因此,这万寿阁,就渐渐成了太后招待群臣,赐筵百官的场所。而各朝太后的生辰,如果不大办,多数也在万寿阁。公主出嫁,虽然多在永寿宫设筵席,可如果远嫁,多数也在万寿阁举办。

    一到万寿山,迎面就是一座高耸的汉白玉牌坊,写着万寿无疆四字,想来,就是给山改名的皇帝手迹。

    何青衣跟了许嬷嬷,沿着台阶往上走。

    万寿山是座低矮的土山,台阶也造的很是宽大缓和,汉白玉的扶手,五步一只狮子,形态各异。一眼望过去,也不知道有几百几千只狮子。工匠用心,可谓极致。

    台阶正对着牌坊,而牌坊左右两侧,各有一条缓坡上山。毕竟,抬轿子上山,缓坡比台阶容易。偶尔,还有受宠的王爷,直接就骑马上山,有缓坡也方便许多。

    何青衣在台阶上走着,穿过树木,隐约看见两侧的缓坡上,有车马,也有轿子。想来,应该就是皇亲国戚,前来赴宴。

    山势低矮,没一会儿,就到万寿阁所在的半山腰了。

    斜着看去,宫阁似乎悬在半空之中,不似人间。

    万寿阁前的空地上,一帮子宫女太监,正忙着招呼新到的客人。

    许嬷嬷问了个领头的宫女,那宫女朝着斜上方一指,说:“六尚宫的人,都去凌烟阁了,你们也赶紧去吧。”

    许嬷嬷谢过宫女,带了何青衣,继续爬山。

    &n




第30章 夜深千盏灯
    所以,魏明把这花灯的事,跟尚宫局的万尚宫一说,万尚宫就鼎力支持了。

    一方面,六尚宫的人,很少有机会出宫。跟着太后皇上出行的,多数是他们自己宫里的亲信。难得出去一趟,大家一定乐意。

    另一方面,六尚宫都是女人。女人在很多方面是很相似的,大家都爱热闹,喜欢新鲜玩意。听说去放花灯,每个人都兴奋不已,搞得万尚宫,都有点担心了。

    好在,六尚宫的高级女官,五品的尚服,尚食,尚寝,尚仪,尚功,很多都是两朝的老人了。而她们手下的从五品女官跟副手,也多是三十以上的妇人了。再兴奋,也不至于误事。所以,万尚宫就给每一局,发了十六枚出宫的令牌。

    可是,尚服局的孔尚服,是个不管事的人。再加上,她又是前朝皇帝宠幸过的人,却没什么名分。很尴尬地居了个尚服的女官位子,宫里的喜庆活动,她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身份参加,能避免的,都避免了。

    所以,这次点灯的事,她也不去,就私底下,去跟太后祝了贺,就作罢了。

    这么一来,尚服局的令牌,就多出一枚。那蒋司衣就问,带谁去呢

    毕竟,六尚宫每局要出十六人,合计九十六人。点一千盏灯的话,每个人至少得点十盏,还不能慢了。少一个人,大家肩上的份额,就更多了。

    那许嬷嬷说说:“让张留仙去。”她跟张留仙厮混多日,知道这孩子做事可靠的紧,不会出事。

    其他人也没意见,毕竟,分到她们手下的新人女官们,没哪个安心做事的,全想着宠幸跟皇上的事。而旧人女官们,给了这个,不给那个,容易引起纠纷。

    既然许嬷嬷这么说了,蒋司衣就定了,让张留仙去。

    这不,一到四月初九,天色一暗,六尚宫的人,忙好手头的事情,吩咐了晚上的安排,就集体盛装出了神武门。

    因为,太后见了花灯,如果问起点灯人,多半,是要打赏的。到时候,穿的体面点很重要。而且,万寿山不比宫里,可以不用穿宫装,大家就撇了各种的等级领子,尚宫,尚食这一级别,都是大红色领子,蒋司衣这一级,都是菖蒲色领子,而副手,比如许嬷嬷,就是箬竹色领子。

    在宫里的时候,大家都得守着本分,穿衣服不能太华丽,还得日日带上等级的领子。可去万寿山点灯,就可以不用顾忌衣服和领子了。

    所以这百来号女人,就为了点灯的衣服,也费了不少心思。

    所以,许嬷嬷见了何青衣,就赶紧给她打扮了一圈。要知道,见了太后,其他女官都那么精神,就她一个,灰头土脸的,不是给尚服局抹黑嘛。

    尚服局可是管衣服,做衣服的地方,可不能让何青衣给砸了招牌。给何青衣整了套琉璃色加天青色的绣裙,许嬷嬷很满意。

    到了凌烟阁,百来名女官,服色各异,每个都精心打扮过。守着千来盏花灯,灯美,人也精神。

    蒋司衣安排了许嬷嬷跟何青衣,拿了火折子跟蜡烛,去点西侧的灯。

    一时间,露台上整整齐齐的排着灯,排着人,就等着口令一响,就点灯放飞。

    而这时,山顶传来古钟的声音,铛……铛……铛……

    一共响了三声,幽扬却又充满古意。

    何青衣正侧耳倾听呢,半山就跑上来一个小太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魏公公让姑姑们点灯,点灯。”

    守着花灯的女官们,就点了火折子,拿了蜡烛,去点花灯。

    刚开始,不是很熟练。第一盏花灯起飞的时候,下面就跟了零零落落的几盏花灯。

    &



第31章 山顶雨林寺
    没一会儿,花灯就飞的有点高了,有些就过了山顶,往高空飞去。

    大家左右没事,就商量着结伴去山顶看看。毕竟,等太后筵席散了,还得好一阵子功夫呢。

    百来名女官,就从凌烟阁出发,往山顶去了。

    凌烟阁就在半山腰跟山顶之间,没一会儿就到了山顶。

    何青衣无奈,只跟了许嬷嬷和蒋司衣,她觉得,今晚这帮女官,都有点不对劲。

    一脱了宫装,每个人都重返少女时代了。说话的语气,做事的方法,都像刚入宫的模样。

    再一想,可不是嘛,这些人,进宫的时候,估计就十三四岁的年纪。宫门一关,一眨眼就是几十年,欢呼雀跃些又怎么了,难得出趟宫门的。

    大家都四下散开,有看宫灯的,也有四下闲玩的。

    何青衣跟着蒋司衣她们,也在附近逛了一圈。

    山顶上立了块万寿无疆的石头,字迹和山下牌坊的一模一样。

    在山脚时,何青衣觉得,这万寿无疆是给太后祝寿的意思。

    可到了山顶一瞧,下面就是皇宫,巍峨雄壮,灯火阑珊,这石碑上的万寿无疆,更多的,应该是国运昌盛,千秋万代的意思。

    石碑边上有座庙,名字却很古怪,叫雨林禅寺。边上既没有雨,又没有林,不知道是何意思。

    这时,不仅是女官上了山顶,还有皇亲国戚的一些随从,因为没事,也上来看灯。原本,大臣应该在山脚下车,徒步上山。

    可也有些权贵,比如内阁首辅高阶,他既是百官之首,又是高嫔的父亲,也算皇亲国戚。

    最权贵的皇亲国戚,比如庆王端王,就可以在半山腰的万寿阁下马。普通点的皇亲国戚,也能在万寿阁下方的永安宫下马。虽然就那么点山路,可也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很多皇亲国戚,就算能走路,也非得骑马坐轿子,到万寿阁附近,才下马下轿。

    这么一来,他们的随从马匹,轿子轿夫,闲杂人等,就留在万寿阁下面的永安宫了。宫里派了太监宫女,给他们安排食物酒水,休息之处。可谁也没规定,不能上山看看啊。

    太后摆宴席的万寿阁,他们不去添乱子。可万寿山这么大,去哪里看看风景,回去跟人一说,也是件体面的事。更何况,花灯又确实有趣,大家就跟着花灯,想去山顶看看。

    就这样,一帮子随从,就肆意上山了。毕竟,宫女太监也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奴仆,万一是个得势的权贵,也得罪不起。所以,既然没有明文规定不许上山,拦又拦不住,就只得随他们了。

    管事的太监见了,赶紧报给魏明。

    魏明一听,知道会出乱子,这凌烟阁还有许多女官呢。就算没人企图不良,这风高月黑,山路危险的,万一摔死个人,这大好的日子,也不吉利。

    可派谁去拦他们呢太监不行,就太监的小身板,跟人说话,人家也不当你一回事啊。反倒生出些口角来,不好处理。

    可御林军又守在山下,山上只有御前侍卫,这可如何是好。

    魏明一眼就看见周和了,这帅哥,这身板,他如果说话,男人不敢不听,女人一定会听。

    魏明就把这棘手的事,跟周和一说。

    周和也知道,这魏明,是皇帝跟前数一数二的大太监,帮他一次,自己以后也方便许多。就回头吩咐张超:“你好好跟着皇上,我去去就来。”

    跟了魏明,到了万寿阁的门口,周和拿了个令牌,说:“魏公公,你派



第32章 古寺西边石
    周和却说:“这灵山寺的住持,有次就想让皇帝给写个寺庙的名字。毕竟,是皇家的寺院,皇帝写的才最好。他就托了太监,让皇帝给写一个。”

    何青衣点点头,心想,这雨林禅寺,估计就是皇帝写的了。

    周和继续说了:“皇帝高兴的时候,太监就把这事说了。不就一个名字嘛,皇帝提笔就写。他也知道是灵巧的灵,可写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落笔就成了霖字。刚写好霖字,皇帝也知道写错了。可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哪会出错呢,这下子下不了台了。边上的太监就说,皇上赐名雨林了。皇帝一笑,就继续写了禅寺两字。灵山寺,就变成了雨林禅寺,皇帝又给写了个横匾挂门口。”

    “原来如此,”何青衣笑了,这太监够机灵,马屁那个叫溜,台阶给的那个叫体面。灵山寺就将错就错,变成了雨林禅寺。这一改,倒是也好,因为,后来灵山变成了万寿山。如果还叫灵山寺,岂不违和

    两人正说笑着,却听见有御林军上山,驱赶众人的声音。

    何青衣心想,坏了,许嬷嬷她们,见了男子上山,一定一早就下去了。自己原想避开她们,谁知却遇上周和,说了几句话,一时没注意,身边已经没人了。

    可眼见着御林军就要过来了,自己跟周和,孤男寡女,两个人站在僻静的地方,还有说有笑,这可有点麻烦啊。

    周和也发现处境不妙,孤男寡女不说,何青衣可是邓家派到宫中的棋子,跟他这样一个邓家门下的武将一起,这叫什么事呢。以后,何青衣在宫里,还做不做事了,邓皇后还要不要生皇子了

    周和一急,赶紧抓了何青衣,往假山走去。

    假山错落,里面刚好有个山洞,能容得下一人大小。

    周和刚藏好何青衣,那边的御林军,就已经上了山顶。周和刚想走,却看见何青衣的神色,惶惶有点不安。

    也是,这山洞味道诡异,也不知道平时藏了什么鸟虫走兽,放她一个人在这洞里,自己也不放心。周和心里一动,就侧身进了山洞。

    可这山洞,顶多藏下一个大人,周和这么一挤进来,何青衣就撞到假山上了。

    周和一想,知道自己撞到何青衣了,就拿了一只手,挡在何青衣的脑勺后面,防止她再撞着了。

    这时,那队御林军,也有几个人,到了假山后面探望。

    何青衣那个叫怒从心起啊!她知道张超蠢,没想到周和也蠢!自己怎么就被这么蠢的一个人,从海上给逮回来了呢?

    这下子可好,只要御林军看到这个山洞了,谁都跑不了。

    本来,两个人在外面,被看见了,顶多瓜田李下,有点暧昧不清。一进山洞,两个人挤到一堆,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真蠢,真蠢啊!

    何青衣不知道,周和是担心她,才进的山洞,心里对周和的评价,是一下子低了好几个档次。

    周和心里,也是后悔不迭。因为担心何青衣害怕,他才进来陪她,这下子可好,要是御林军看见山洞了,可怎么办呢到时候,只能自己出去挡着了。

    本来,他的左手垫在何青衣的后脑勺后,听见御林军的声音,他只好再朝何青衣挤了挤。就这么点空间,两人之间,已经没什么空隙了。周和的右手,没处可放,就塞了何青衣腰后的空间。

    等他



第33章 何青衣下山
    跟周和一分开,何青衣就飞快踩着台阶下山了。

    周和在山顶,再看了一圈,也从右侧的缓坡下山。到了半山腰的万寿阁,周和转了进去,魏明看见他回来了,冲着他点头致谢。

    周和微微点了下头,就去张超身边站了。只是,席上的邓大公子,怎么不见了

    万寿阁的筵席,从内殿,一直摆到外殿。

    身份最高的皇亲国戚,国家栋梁,就坐了内殿。按着身份高低,分桌而坐。邓家的镇国公虽然不在,长子邓云鸿就代了他,坐了内殿离皇帝最近的臣子位子。

    说来也奇怪,没病的二公子,却从来不出席这种皇家筵席。估计,是怕皇家给邓云游下毒吧。所以,每次都是风一吹,就会倒的邓大公子来赴宴。

    中宗虽然知道邓云鸿的病,是痴梦的原因。却总觉得坐他身边不安全,会被传染恶疾。

    好在,邓大公子,每次来的迟,走的早,应个卯,大家面上都好看。

    皇帝右手边,坐了太后,而太后的右手边,就坐了邓皇后,邓皇后边上,就是四妃了。

    周和收回眼光,不再往里面看了。隐约间,觉得有人在看他。顺着视线一看,竟然是徐乾文的弟弟徐坤文。笑眯眯地端了一杯酒,边喝边看他呢。

    周和不禁一笑,徐乾文那家伙,一个人在北疆,不知道有没有做坏事,欠下的酒债,又是谁替他还。

    徐坤文的边上,就坐了新入阁的徐士吉。想来,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徐坤文来赴皇家的筵席,用的是他爹徐阁老的身份。

    徐士吉也看见周和了,冲着他点头示意。周和这孩子,长的好不说,做武将,却爱,有勇有谋,国之良将啊!自己的大儿子徐乾文,虽然自小就是神童,长大了也是名满天下,可性格,哎!不提也罢,分明是个魏晋人物,却生了后商一朝。

    被发配北疆了也好,免得那孩子在京城,颠三倒四,害了徐家倒没什么,就怕连累宫中的徐才人啊。

    徐士吉是肃宗年间的进士,考庶吉士进了翰林院,兢兢业业呆满三年。考核过了,去吏部一做,就是二十余年。以前,因为有个天才儿子,被京中百官所知。现在,大家都知道,他还有个徐才人的女儿。
1...2324252627...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