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术中有术:腹黑皇后傲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吐露

    宫里送嫁的队伍,除去何青衣跟左月金翘,还有四名宫女,六名侍卫。太监的人数多一些,除去田庆荣,还有七人。

    王夫人招呼了这七名宫女进去,派人送了洗漱的热水,又送了米粥面条做早点。

    宫女们车马劳顿,难得这么舒服地坐着吃早点,说笑着就开吃了。?何青衣跟左月金翘坐了另一桌,王勋的儿媳妇崔氏送了热茶过来,看了一眼何青衣,笑着说:“这位姐姐生的真好。”

    宫女们听见了,都笑,说:“这是张姐姐。”

    虽然宫女们没有说破,可王夫人跟崔氏,也猜得出何青衣是带队的女官。坐她边上的两个宫女,伸手投足,一看就是跟随日久的模样。

    好在何青衣年轻,十四五岁的模样,王夫人和崔氏,虽然能猜出她是领头的女官,却万万想不到,她是送嫁的使者。

    王夫人派了崔氏过来陪坐,何青衣喝着小米粥,对葱花烙饼夸不绝口。崔氏笑,说:“这是我们阳和卫最常见的吃食,倒是这葱花烙饼,是我带人连夜做的。”

    左月又细细问了做法,打算学了,日后做给何青衣吃。

    崔氏见了,更确信何青衣是领头的女官了,把做法教了左月,又跟何青衣说了些阳和卫的事。

    何青衣才知道,这阳和卫离鞑靼,就是一墙之隔。虽然是个小关,却举足轻重。

    王勋原是余盛海的得力干将,孙连玉继任之后,就派了他守阳和卫。这一守,就是十几年,从没叫鞑靼过了阳和卫。

    出京八天,到这时,何青衣才实打实地感受到了,自己已经到了后商的边境。

    吃完早点,刘贡就吩咐出发。何青衣带了宫女,谢过王夫人和崔氏,上了马车。

    经过这一早上的吹嘘,田庆荣坐实了假使者的位置,阳和卫的守军,谁都以为,这个鼻孔朝天的田公公,才是中宗的送嫁使者。至于那个汤盛,谁也不当他是一回事了。

    周和领队刘贡押后,送嫁的队伍再次出发,一路朝着西边的大同而去。

    何青衣坐了车里,正闭目想着明天的事,金翘却说:“小姐,快看,那是长城吗”

    左月凑到窗前,说:“看着不像啊。”

    何青衣也过去窗前,外面却是几座三四丈高的瞭望台。瞭望台的中间,却连着黄泥的城墙。

    “应该也算吧,”何青衣也不清楚,“看这模样,应该就是王夫人说的守口堡了。”

    “等下问问刘大哥,”金翘说:“说不定他知道。”

    左月赶紧拦:“小姐说了,不能跟周公子和刘统领说话了。”

    何青衣摸了摸金翘的头,说:“我们回去再问。”心想,这金翘,倒是跟刘贡很说的来。她就出去一个晚上,金翘就满口刘大哥了。

    左月因为身世,总有点抑郁不乐,何青衣因为出逃,也满腹心事,就金翘一人,无忧无虑。何青衣觉得,这样也挺好的,总不能三个人都哭丧着脸吧。

    出来八天了,这八天走的路,比何青衣一辈子走过的路,都要长了。

    &




第13章 万尚宫指路
    何青衣借了庆王一万两银票,除了出逃,应该再没别的理由了。

    买狐裘何青衣要是真借钱买狐裘,等她回宫了,邓云鸿一定买一打砸死她。保证她一年四季,天天都有狐裘穿。不热死她,也要捂死她。

    可这会儿何青衣出了京城,邓云鸿也拿她没辙。

    鞑靼的送嫁使者,有这么好当嘛光鞑靼,就有索铎跟萨拉齐两派,再算上三边孙连玉的利益,这次突袭,怕是困难重重呢。

    有周和跟那四千人马在,何青衣估计死不了。可刀枪无眼,真开战了,她带了左月金翘,不知道如何是好。

    邓云鸿一边担心,一边又恨的牙痒痒,这何青衣,八成是想装死开溜。装死必定要上战场,就她那小胳膊小腿的,怕是会弄假成真啊。

    何青衣去了大同,邓云鸿失了掌控,一下子就很烦躁。心想,千秋的事,自己也进宫跟她谈过,没想到这何青衣,一有机会就开溜,实在是很不听话。

    对于这种不听话,又不稳定的棋子,如果换做旁人,可能一早就被杀了。但是,邓云鸿却一直没起杀意,总是不停地心浮气躁,却没想过要杀了何青衣。?邓云鸿正在书房心烦呢,春令却进来说:“大公子,一个叫朱时雨的人求见,说是方王府的长史。”

    “带他去花厅吧。”邓云鸿吩咐。

    “是,”春令应声下去了,心里却奇怪了,大公子从来不见外人,更何况方王府的人呢。

    其实,方王大婚的那天,邓云鸿就去过一次方王府。从密道进了方王的洞房,还差点中了寄生草的迷香。这笔账,邓云鸿还没跟方王算呢,他的谋士,倒是先送上门了。

    朱时雨在长沙的时候,就听过邓云鸿的事。他总觉得,这个邓家的大公子,绝对不是传言中的病鬼。

    痴梦的事,他也跟练氏的人打听过,知道太医院的那个姜辉很厉害,救回了邓云鸿的性命。可具体病的如何,他实在没有把握。

    所以,方王进京的时候,朱时雨就吩咐他,有机会见见邓家大公子。方王大婚的时候,这邓云鸿竟然自己去了方王府,谈笑风生,毫无病态。

    这样一来,朱时雨就怀疑了,什么事,要这么装病真的只为了藏拙怕事吗方王说,邓家就想弄个皇子,并无他意。可朱时雨总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

    再加上方王一个人在京城,带着两个练氏的女子,时不时犯点错,朱时雨在长沙就待不住了。借了收拾黑水案的机会,朱时雨进京,也想见见这个邓大公子。

    朱时雨的朱家,是严世玉夫人的娘家。因为严世玉的案子,朱时雨也受了牵连,只得放弃科举的机会,去了长沙避祸。而严世玉在世的时候,和邓家交好,所以朱家也跟邓家有些关系。邓如光的夫人,就是朱家的远房亲戚。

    所以,朱时雨虽然做了方王府的长史,过来拜会邓家的人,却是私交。即使有人告诉中宗了,也不不会算在方王府的头上。

    春令带着朱时雨,进了小花厅,不一会儿,秋辞扶了邓云鸿过来。

    果真和方王说的一样,这邓云鸿一点儿病也没有,虽然瘦弱了些,却步履稳重。

    两人虽未谋面,却早已听过对方的事迹。

    徐乾文一早就夸过朱时雨,邓云鸿自然上心了。见了面,看他书生模样,却有游侠之风,邓云鸿更是多了几分好感,心想,方王手下,也是人才济济



第14章 朱时雨来访
    听说送嫁使者遇袭,有那么一瞬间,邓云鸿以为何青衣中箭了。

    可是,他再一想,朱时雨的话,说的好不模糊。什么叫派了两个送嫁使者。

    中宗是派了两个人,一个是汤盛,一个是何青衣。如果朱时雨知道那人是何青衣,一定会说,“中宗还派了个女官当送嫁使者。”

    毕竟,女官当使者是件稀罕事,朱时雨如果知道,必定会提。可朱时雨说的,偏偏是这么模糊的“两个送嫁使者。”

    邓云鸿心里一凛,这朱时雨,应该不是来见他的,很可能是来套话的。

    阳和卫离京城六百多里,快马加鞭,确实一天就能跑回京城。按送嫁队伍的速度,何青衣他们,昨天才到的阳和卫。今天这朱时雨就来说,那个送嫁使者,差点就中箭了。怎么看,这也太巧合了吧!

    无面那样的速度,又专门何青衣,他都还没回报,方王的人怎么可能更快呢如果说,是汤盛遇刺,那就更加说不过去了。谁都知道,汤盛是个幌子,死或者不死,都不影响送嫁和突袭的计划。

    这么一来,唯一重要的使者,唯一会被人刺杀的使者,自然就是何青衣了。可无面到现在都没回信,而方王又那么快得了消息。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方王派人放了冷箭。一击未中,就来邓府探听消息。?毕竟,他们已经知道,何青衣去了鞑靼。一个御前女官去鞑靼,方王的人自然就会猜,她是不是使者。所以,朱时雨才说了这么一句糊糊涂涂的话,来试探自己。

    邓云鸿想明白这点,心里对这朱时雨,又多了几分欣赏。要是自己一个失误,说漏了嘴,他们八百里加急,接下来就能瞄准何青衣了。

    只是,邓云鸿有一点不明白,他们的人都去刺杀何青衣了,怎么就没弄明白她是谁呢

    想到冷箭,邓云鸿突然就想通了。放箭的人应该有些距离,何青衣很可能没穿女装。侍卫的衣服她穿不了,人太小了,那么,她是穿了小太监的衣服

    看来,何青衣是乔装打扮了一番,方王的人拿不准,到底是太监当了使者,还是女官当了使者。毕竟,中宗还派了好几个随堂大太监。何青衣虽然是御前女官,可年纪太小,派去给玉成公主送嫁妆还合理,派去做送嫁的主谋,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难怪方王跟朱时雨不信呢,邓云鸿心里暗笑,这样就被何青衣给蒙了,现在却来邓府求证,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

    “真的”邓云鸿问:“我表妹就跟着那些公公,岂不是有危险”

    邓云鸿也不知道,具体经过如何,他猜,何青衣应该把矛头指向太监了。可具体是哪个公公,他也没概念啊。

    朱时雨一听,就知道使者果然是公公了,谁会派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当使者呢。早上收到消息,说昨晚刺杀使者失败,看衣服是个太监。今天早上宫里又传来消息,说御前女官消失很久了。

    两个消息合一起,朱时雨对这个消失的御前女官就起了疑心。方王听了,却色眯眯地说,那是个绝色的美人,娇滴滴的,才十四五岁。

    遇见美人,方王的判断力和智商就是负数。所以,朱时雨就决定,还是自己来邓府问个究竟。

    张留仙毕竟是邓府的人,父亲又是西霞关大将。如果方王的人贸然杀了她,怕是日后麻烦。问过邓云鸿,朱时雨觉得,使者应该不是她,年纪又那么小,估计只是送嫁吧。



第15章 城外迎恩门
    虽然送嫁的队伍,是从阳和卫到的大同。可论边境的距离,反而是阳和卫离鞑靼更近一些。

    大同在阳和卫的西南面,送嫁的队伍走了一日,傍晚时分,正好走到大同城的东门外。

    八千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周和跟刘贡停下队伍,在东边的迎恩门外候着。

    不一会儿,城里就有人出来迎接了。

    中间一人穿了四品的文官服饰,边上一人穿了五品的武将官服,边上拥簇了一帮文武官员。想来,这领头的一文一武,便是大同知府李仪和大同守备郭守义了。

    为了防止地方势力过度膨胀,后商用的“三司”制度,即司法,军事和行政分属于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布政使司。这样一来,又产生另外一个弊端,权力过于分散,行政效率极其低下,弊端丛生。

    针对这一毛病,朝廷就派了中央官员巡视地方,以节制三司。一般来说,巡抚负责地方赞理军务,而巡按则负责吏治,并不干涉军政。

    可大同是军事重镇,巡抚之上,还有三边总督孙连玉。孙连玉接替余盛海的位子,当了十三年的土皇帝,三边各个位置,全是他的心腹。以至于京城谣传,三边只知孙连玉,却不知汤家皇帝。?春末夏初的时候,高阶就派了自己的门生赵梦白,来三边做了个小小的七品巡按。巡按的品级虽低,却极有影响力。一个奏折,就能摘了当地官员的乌纱帽。

    赵梦白到了三边,抓了好几个人的小辫子。可高阶为了自保,就跟孙连玉形成齿唇相依的互助模式,压下了赵梦白的奏折。

    赵梦白郁郁不乐,不做这官,高阶没了眼线,万万不会答应。可做这官,又两头受气,高阶压着他的折子,孙连玉的人又难看他。

    赵梦白在三边里外不是人,过的相当辛苦。前不久,又给打发到大同来了。孙连玉的总督府设在固原,固原跟大同之间还隔了个延绥。这样一来,孙连玉也清净了,高阶的要求也满足了,受苦的,还是赵梦白。

    大同跟阳和卫不一样,阳和卫虽然关键,却只是军事意义上的关键。可大同,除去军事重镇的身份,还管着宣大两府的事。自然,大同知府李仪跟大同守备郭守义,都是孙连玉的心腹。

    何青衣早上写了三分信,一封送去固原给孙连玉,指责他放冷箭袭击使者。一封送去延绥给马梦龙,让他明天到大同商议军情。还有一封给了大同守备郭守义,内容与延绥的一致。

    到了这个时候,大同和延绥的信应该都收到了,固原的信,却还在路上。可阳和卫使者遇袭的事情,三边的人,应该都收到消息了。这是他们的地盘,送嫁的队伍一到三边,一举一动,自然都会被人上报。

    出城迎接的文武官员,应该也都知道了。每个人的眼里都带着防备,脸上却装的若无其事,按照礼仪规矩,接了送嫁的队伍进城。

    汤盛作为名义上的送嫁使者,骑了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到了城门下面,石青示意他下马寒暄,可汤盛连这两人的姓名都不知道,下了马,草草地见过礼,就跟着李仪进城了。

    汤盛不知道李仪和郭守义,可他们对汤盛的底细,却一清二楚。这汤盛能来送嫁,唯一的理由就是他的妹妹,玉成公主。

    &nbs



第16章 大同的城墙
    大同知府李仪一早就接到书信,说送嫁的队伍要来大同出境。只是京城和大同之间隔了七百多里地,也不知道行军速度如何,何时才会到达。

    李仪接了书信,一早就派人收拾了馆舍,安排了八千人的住处。昨晚又收到消息,说送嫁队伍驻扎在阳和卫城下,今天应该能到大同。

    李仪一边派人跟着送嫁队伍,有消息立即回报,一边又在城里贴了公文,吩咐百姓及早归家,别在街上碍事,免得阻了送嫁队伍进城。

    可听说了这么一件事,大同的百姓就更热心了。一下午谁都不做事了,做生意的也把门关了,齐齐聚到东门一带,等着送嫁队伍进城呢。

    李仪跟郭守义出来一看,不贴告示还好,一贴告示,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进城看热闹了。只得派了驻军,驱散人群。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驻军这么一赶,大家又沿街排好队了,谁也没上街,却一个个伸长脖子看热闹。

    驻军人少,也不能当着送嫁队伍去驱赶,只得由着他们了。送嫁的八千人马一进城,沿街就全是看热闹的百姓了。有人在自家楼上,有人站在店铺门口,说说笑笑,竟然看起了热闹。

    说是边关重镇,这爱看热闹的民心,倒是哪里都一样啊。何青衣放下车帘,心里甚是感慨。?李仪引了众人,穿过大同城,到了西南角的小校场住下。

    普通的卫所一般是五千六百人。可大同连着宣府,两个都是军事重镇,以前也曾设过宣大总督,由朝廷直接任命。后来设了三边总督,就归到孙连玉的手下。因此,城中军营众多,倒是能住下这八千的送嫁队伍。

    安置好军队,天色就已经黑了。李仪让城里的主簿们招待了士卒饮食,又带了汤盛跟周和他们去官厅吃酒。

    士卒们走了这一路,好容易到了目的地,又有了酒水食物,甚是开心。刘贡怕士卒酒后闹事,吩咐了自己左哨军的亲信,小心看着。
1...7778798081...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