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杀戮英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公赋众权

    回到了羽鸿号后,李正道和凤须臾便领着众人登上了羽鸿号顶层甲板,而李正道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离开,全船近五百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离开,让李正道有些意外。

    待全部近五百人都到了羽鸿号顶层甲板上后,李正道则是向所有人鞠躬作揖,然后才朗声说道:“在下先向诸位赔礼了!因为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想不到诸位如此信我,竟然无人离开。”

    “恩公,不必如此!”

    “恩公,我们的命都是救的,我们都以恩公唯命是从!”

    ……

    顿时,羽鸿号的人有人向李正道作揖回礼,也有人高喊说话。

    实际上因为羽鸿号多难,都是李正道在力挽狂澜,羽鸿号上的人根本不会因为他年纪小而看轻他,反而对他迷信般的崇拜,因为关键时候李正道就是那救命稻草,再加上大多数人都没有私自离开,而心中有离开意思的人自然也会被这种从众心理所挟制,并且现实也正如李正道所说,私自走更可能遇到未知的危险,所以自然是跟随李正道比较稳妥。

    李正道见众人和他寒暄,他没有办法一一回复,所以只能继续朗声说道:“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况,先前和大家说过,这大夏朝已经无我们容身之地了。

    所以,我打算让大家去土司之地安身,我在南方禺中县这个土司之地还颇有话语,所以我打算率领大家航向南方禺中县安身立命。

    由于大家已经答应跟随我上了这羽鸿号,所以自此以后在没有到禺中县前所有人不得离开羽鸿号,免得泄露我们的行踪。

    并且我们现在暂时先不向南航行,而是先向北航行到一个港口补充给养,然后再向南航行。

    最后,由于船上船员不多了,而我们现在真真




第九十八章 都别动,打劫
    羽鸿号到了往北最后一站,那是浙南道石环乡这处小港口,然后留下李正道,他们便开船在海上兜了一个圈往南去了。

    李正道在下船前,曾和凤须臾大醉了一场,最后凤须臾都没有送他,而是呼呼大睡在船上。

    李正道除非要事时,其实一有闲暇时间就在锻炼身体,只有在离开羽鸿号时,才与凤须臾二人独自畅饮,不过李正道功法高觉,哪怕还是一个孩儿身,但是也比凤须臾更早醒来,只不过他并没有招呼凤须臾。

    英雄离别何须长吁短叹,不如尽醉一场洒脱而行,情谊存乎一心,胜过千言万语,更何况长江会浪终有时,何必在乎这海边一别。

    见羽鸿号远去,李正道自然得又要踏上北去的道路,而这石环乡作为一个小港口,并没有大船靠岸远行,所以他还得找船北上去一个县城港口,才能找到大船远行北上。

    石环乡往北的一个县城港口,叫做台水县港口,石环乡去台水县台水港口的船并不多,倒是去浙南道首府温水港口船很多,因为去台水的人比较少,只有凑够了人,其客运的小船才会出行,所以李正道等了很久,才等到这船凑够了八十余人,开船向台水而去。

    李正道坐得这船那是一个中小型的正规客运船,船上只有一个大船室,能载上百人,不过都得席地而坐,水手和船老板则在甲板操船。

    而这石环乡客运船去台水得有两百余里,一天去,一天回,最迟也是中午开船,途中也路经过几个小渔村和小港口,到了晚上就能到台水县了。

    不过,一膄能载百余人的客运小船,自然不会过多雇水手,防卫力量也就差,所以当这艘船开到白水乡的离开的时候,白水乡上船的十五个汉子便解开了随身包裹,亮出了兵器。

    “都别动,打劫!”

    立刻,这白水乡上船领头打劫的人这么在船舱里大喝一声。

    李正道看到这些打劫的人本来想起身迎敌,但是他却看到船老板听到打劫的声音,由船头甲板进到大船室内。

    但听这船老板向那劫匪头子说道:“好汉爷且助,小老儿这营生乃是潮头帮照顾,月月花红,岁岁彩贡都不曾落下。

    好汉爷们想在这条水陆谋生,不知是否知会了一声潮头帮

    若是没有打过招呼,我愿意出十两纹银,买得一船平安,并不向任何人告之此事,不知好汉爷是否满意”

    那领头的劫匪听到船老板如此说,寻思了半响后,倒也没有讨价还价,而是向船老板说道:“好,我就给王帮主一个面子,收你十两纹银。”

    船老板听到劫匪头子答应他的话,便也安心下来,立刻由怀中摸出十两纹银的银票双手奉上,并且还说道:“好汉爷放心,此事就此事了。”

    就这样,这伙劫匪便收了船老板的钱,而船老板也立刻靠岸,将这帮十五人的劫匪送下了船。

    李正道全程都只是观望,但没有动手,因为劫匪虽然可恶,但是没有杀人,而他动手的话难免会发生船上劫匪凶性大发伤及无辜,所以船老板解决的方式是最正确的。

    不过,事情没有就此结束,因为船老板竟然向船上所有人所要纹银二钱,此时船上还有七十多人乘客,这劫匪一来



第九十九章 多谢恩公救命之恩
    船老板常年在水上讨生活,走南闯北后身上自然也是有两下的,但是那些劫匪敢一言不合就动手,并且人人都只是手持短刀,自然对自己的本事也是十分自得,所以不出意外,这船老板和四名水手很快就被这七名劫匪打伤了,甚至是丢了性命。

    而就在船老板和劫匪打斗的时候,船舱里的人自然也听到外面甲板传来的声音,所以船舱门口的人往外一看,就看到船老板正和劫匪对打,立刻向船内高喊道:“劫匪打上船了。”

    听到这声喊,李正道立刻冲出船舱,而李正道由于上船早,所以席地而坐在船舱最里面,而他在冲出船舱的过程中,船舱里七十余人,包括喊话的那个人都没有出船舱。

    这就是世间黎民百姓,面对这种危难自然而然的胆小、懦弱和怕事,李正道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却依旧如故挺身而出,因为黎民百姓就是这样,他重来不要求他们改变什么,而他李正道则依旧在做着自己,因为他是一个杀戮英雄,他要斩杀一切邪恶,替身后的这些胆小、懦弱和怕事的黎民百姓们,撕开黑暗带来黎明。

    李正道冲出船舱后,但见船老板和匪徒厮杀在一起,而他的四个水手则已经死了一个,他和另三个水手则满身伤痕危在旦夕,这劫匪非常凶残,根本不在意船老板的死活,因为船老板和那三个水手虽然和劫匪在厮杀,但是也在哀求投降,但是匪徒们却没有同意。

    而此时,那劫匪头子一个近身刺杀,挨了那船老板一刀,但是却近得身来,面向那近在咫尺的船老板,看着他惊恐的眼神,恶狠狠的双手握刀刺了下去。

    京!

    李正道宝剑出鞘,此时他本可以斩杀这劫匪头子,但是眼看船老板要被杀死,所以他立刻挥剑去救船老板。

    当!

    李正道动如疾风神乎其技的挡住了那劫匪头子的刺击,而那劫匪头子短刀刺向船老板的力量是全身压上的,力道非常大,所以李正道虽然挡住了他的刺击,但是那船老板却被顶得后仰摔倒,李正道也被瞬时带偏。

    劫匪头子这付出自己受伤的必杀一击竟然被突然冒出来的李正道破解了,顿时惊讶莫名,但是他见李正道为了救那船老板,被自己大力带偏,顿时放开一支握着短刀的手,一拳打向李正道。

    李正道救人心切犯了大忌,毕竟他才不过是一个十二岁孩子的身体,纵然身体锻炼的不错,但是体重却不是成年人的对手,所以当自己被带偏后,立刻反应了过来,便注意到劫匪头子一拳打来。

    这劫匪头子虽然是一个狠角色,常年拼杀,武艺还算不错,但是照比李正道却差了好远,近身搏斗上李正道虽然是一个少年身,但是也不惧他。

    顿时,李正道一个擒拿手过去,就将那劫匪头子晃开,然后一剑如大风般呼啸挥去,虽然没有吹动那劫匪被打湿的头发,但是却让他感到后背有丝丝清凉的风感。

    啊!——

    一声惨叫传来,劫匪头子后背就被李正道砍出了一个大口子。

    解开了船老板被杀死的危机,这帮七人劫匪,就根本不是李正道这样三流战力的武林高手的对手了,被李正道三下五除二的就解决了。

    但是李正道并没有完全解决得掉这七个人,还是有四人见事不妙,立刻跳海而跑,其余三人包括那劫匪头子则叫李正道砍杀死在这船上。

    “多谢恩公救命之恩。”

     



第一百章 我等有何力抗衡
    黄烨县隶属于东京鲁南道,是大夏朝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冻港,自然汇集了天南海北的人,所以流言蜚语也非常多,李正道正好也行经此处便因为行船到了终点,暂时落脚下来。

    就在李正道快到了他的目的地时,就在他在漫天飘雪中刚下了黄烨县黄烨港这个不冻港,打算继续找船北上的时候,却在港口附近的最好的酒楼休息吃饭时,听到两个士人的谈论着闯北关和走南闯北这些词汇,以及他们听到的朝廷里流传出来的话。

    “汉域万里崖做边,权顷天下夺造化。

    君王睥睨所到处,乌沙做舟背如海。

    冕旒流珠不见颜,威在人心比作天。

    挥手万人如雷鸣,发怒百里必血漂。

    拥兵带甲伴身畔,不知防备哪莽夫。

    玉玺圣旨承天命,忠臣社鼠却妍媸。”

    这两个士人谈论时,其中一个士人感慨天下大势,便如此吟诗到。

    另一个士人听到这个士人突然诗兴大发,便附和道:“得谋兄嫠纬之忧,便成此火龙黼黻,某不及也!”

    那名得谋的士人听到对方恭维,却摆了摆手,说道:“管见所及,当不得治臣的火龙黼黻一词,说不得我们酒后就忘掉了。”

    名治臣的士人一笑敬了名得谋的士人一盅酒,说道:“也是,我辈士族之人若是说出这等话,让人知道了,那士途也就完了,酒话了!来!得谋兄请!”

    名得谋的士人也是一笑陪着那名治臣的士人喝了一杯,然后说道:“我辈士人一辈子也就是为得一个官位罢了,现在天下因为饥荒导致黎民百姓槁项黄馘,城外人命如草芥,我等却还在为自己的仕途考虑,可叹。”

    名治臣的士人见那名得谋的士人还想说下去,便说道:“得谋兄,我辈在此粢醍在堂,而黎民不过澄酒在下,这是定数。

    而说起这饥荒之事,我可听到朝廷上有右宰相文正茂曾经对皇帝言:

    ‘国家的这饥荒祸端,看似是因为官员和其子孙太多导致的**不发放粮仓导致的,其实是因为老百姓的子孙更多,才会无粮可食。

    并且正是因为黎民百姓太多了,所以中原之地甚至导致黎民百姓和世家士族争夺田产,并且百姓都是好逸恶劳之辈,想我朝四周都有非常多的空旷之地,我大夏朝开边政策又非常好,只要百姓开边就给其田地,他们还不愿意去,非得和世家士族争地。

    所以倒不如不用赈济灾民,并且以后还要进行计生,控制其百姓需求,只生一个孩子的以小利奖励,而生多子者以大过惩戒。

    这样长久下去,黎民百姓就不会与世家士族争利,也不会有现在的饥荒之事,官民之争可解。’

    皇帝听了这文正茂的话,已经下发圣旨,不再赈济灾民了。”

    名得谋的士人听到名治臣的士人如此说,立刻惊讶得站起身形,手中的酒水撒了一身,他喃喃得向名治臣的士人的询问道:“治臣,你说得可是真的那右宰相文正茂可真是如此向皇帝进言的,并且皇帝允诺还下圣旨如此照办了”

    名治臣的士人见名得谋的士人如此摸样,便不解的说道:“我家兄长乃是京中御史中书,位及三品正印,朝廷朝会可列在位,乃是当殿听到右宰相文正茂和皇帝如此当殿答辩的,家书中写得一清二楚,没有错漏,所以当然如此了,得谋兄有什么奇怪的吗”

    名得谋的士人听到名治臣的士人如此说,立刻指着那名治臣的士人的说道:“治臣,你看到此等事情,可有什么想法”

    名治臣的士人却是无奈的说道:“得谋兄,我知道你可怜黎民百姓,但是皇



第一零一章 望兄教弟如何应对
    名得谋的士人说出一番道理后,那名治臣的士人便立刻大惊失色,喃喃道:“得谋兄,你此话当真那黎民百姓难道日后会与我等权贵势同水火”

    名得谋的士人沉声说道:“当真。”

    那名治臣的士人立刻站起身向名得谋的士人打躬作揖道:“得谋兄,这世道云谲波诡,弟难辨祸福,望兄教弟如何应对”

    名得谋的士人此时却望着窗外的酒楼外、和恶狗恶狠狠的抢食的、衣衫褴褛的乞丐,喃喃说道:“如何应对就算我等现在立刻积德行善,但是天下大势如此,又有谁会记得我们的善果所以,不如…”,说到此那名得谋的士人顿时感到自己要失言了,所以停下了话头,向名治臣的士人的说道:“治臣,我喝多了,不如你送我回府可好!”

    名治臣的士人立刻明白了名得谋的士人怕在这酒楼人多嘴杂,那名得谋的士人此刻要说的话,定然是更犯忌讳的事情,所以便向名得谋的士人回道:“好!我家马车就在楼下,我送得谋兄一程。”

    话罢,这名治臣的士人和名得谋的士人就离开了这酒楼,而酒楼里许多人听到了他们的讨论,所以其实很多人都聚精会神的听着他们二人说话,见那名得谋的士人说到紧要处就要走,顿时有几个士人站了出来,要与那名得谋的士人和名治臣的士人攀交情。

    李正道见名得谋的士人和名治臣的士人离开酒楼,想起了那名得谋的人名字,此人叫管策宇,字得谋,在管家资历虽浅,但是以后却鸱张门户,成为天下一等一的人杰烜赫一时,是重生前前世以后谋取他性命的枭雄豪杰之一。

    若是能杀了这人,倒是为以后除去一个大敌,而此时不杀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因为这管策宇以后就会利用自己世家子的身份和财富招兵买马,不是训练普通勇士,而是暗自构建军旅。

    但是此时李正道则想起了一件发生鲁南道的大惨案,因为他记得先生曾经说过此事就是发生在那不对黎民百姓放粮,并且执行计生此法后前。

    李正道要去的地方是鲁北道白山,在那里他曾经听过先生喟然太息、泫然唏嘘讲过这次大惨案,此时他决定不走了。

    因为李正道在人们口中还没有听到那次惨案的发生,说明他现在还有时间去阻止那个惨案的发生,虽然他有可能因此而粉身碎骨,但是他的信念让他无法忽视这件事情的发生。

    所以李正道在黄烨县花费全身几乎所有钱财花费百金买了一匹宝马,然后骑马出了黄烨县往西而去,去向他知道发生那大惨案的地方。

    大夏朝东京所属鲁南道盛产黄金,所以矿区有不少。

    而由于金银铜铁按照大夏朝的制度,都属于公家之物,不允许私自开采,所以鲁南道的矿区是属于公家的,并且和铁县附近的铁矿一样,这些矿区附近也驻扎着一支由总兵所率领的大夏朝精锐重装军,其军名为天熊军,并且此军与铁县黑虎军不同的是,天熊军都是重装骑兵军,毕竟东方养马容易。

    天熊军主战兵力四千二百八十七人,仆从军八千五百七十四人,是拥有四个师编制的部队,但是因为西京青南道张导起义,所以被东京抽调一半两个师去剿灭张
1...2122232425...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