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穿越诸天万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会飞的坦克车
如果是考科举,做文章,扔下八股文多年的他们肯定不会是那些死读八股文的人对手。
但是招贤令上说了,不看学历,看能力!
而这能力,雷家军要求的肯定是治国的能力,他们在衙门历练这么长时间,能力肯定有的。
在明朝这边虽然能在暗中撑握权力,但没有保证,上面一句话他们就得卷铺盖回家。
因为他们不是国家正式的员工,不属于国家编制。都是县令聘请的合同工。
就是其俸禄都是县令自己支付,当然,朝廷有规定,县令可以在每年的税收中留下一部分用于行政资金,“吏”的薪水也是由这里出。
如果惹县令不高兴,或者换一个县令他们都可能失业。
既然这样他们为什么不拼一吧!
于是山东周边省份,许多衙门的师爷,书吏甚至捕快纷纷出走,让这里的许多政务陷入一片混乱,没有了师爷,书吏的帮衬,那些正统从科考出身的官员顿时两眼一摸黑。
江南大族的旁系子弟和庶子来到济南,看到的就是这个景象,招贤馆内已经人头攒动,一眼看过去至少有上千人。
因为官员缺口太大,所以进入招贤馆的门槛很低,只要会读书写字,按照要求读几篇文章,写几段话,但凡读过几年书的人都能过关。
那些旁系子弟和庶子看着这么多竞争对手,先是一惊,然后相互了解一下发现这些人大部分是秀才,有的甚至秀才都不是,只是童生立马趾高气扬起来。
后世对科举的进行过分类,童生差不多相当于高中生,秀才是大学生,而举人是研究生,进士就是博士甚至博士后了。
一个招聘县城,研究生,博士生看到自己的对手只是大学生、高中生肯定不屑一顾!
这些人连对手都算不上,真正的对手是他们这些从江南来的自己人。
大家相互看了一眼,心中想法不言而喻!
可是,等招贤馆负责人询问这些人,准备考哪个科目,做好比试准备的时候,大家傻眼了。
朱元章拍读书人给自己捣乱,把科举的杂科全部取消,只留下进士一科,还对其做了规定。
只考取八股文,从四书五经中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
这是对汉民族最大的犯罪。
后世评价,八股取士毁灭文化堪比秦始皇的焚书,而毁灭人才比坑儒危害还要大一百倍。
为什么明朝科技水平不断下降,到明朝末年全面落后西方社会,和八股取士有很大的关系。
雷卫东招募人才当然不会招募那些眼高手低,只会做文章的废物!
而是根据需求把笔试分成了钱粮会计、刑名律例、文书案牍,军略参谋、工科五大类。
钱粮会计旨在选拔财务方面的人才,随着技术进步,商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税的开增,这方面的人才雷家军极度短缺。
&nb
第一百一十八章、线膛枪问世
“啪!”
一声枪响!
二百米外的靶子,正中红心!
“大帅威武!”周围的士兵为雷卫东的枪法叫好道。
侍卫从雷卫东手里接过步枪,迅速从枪口处装入发射药,填入弹丸,用通条将弹药冲压填实,然后又递给雷卫东。
“啪!”
雷卫东又是一枪,再次击中了200米处的靶子。
又递给侍卫!
完成装填之后又送了回来。
……
“不错,和普通滑膛枪比起来射程远了很多,子弹威力也很大!”一连开了二十多枪,雷卫东随手把手里的步枪扔给了侍卫。
校场的靶子都是用一寸厚的木板做的,两百米距离都可以一枪贯穿,这子弹如果打在人身上,能不能活只能看你运气了,铅子弹的危害可是很大的。
“刚刚的射速怎么样!”雷卫东问道。
“大帅,因为采用了定装的纸质弹壳,简化了装填程序,你刚刚的射击速度大约一分钟3发!”负责统计时间的侍卫回答道。
“这速度还行!”雷卫东点点头,“让大家都试一下,看看这枪统一射击的效果怎么样,顺便让大家涨一下见识。”
话音刚落,早就准备完毕的三百火枪手,排着整齐的三列横队走进了校场,来到了射击位置。
“预备!”火器统领,也就是负责训练火铳兵的总教官叫道。
“开火!!”
随着总教官下令,在第一排的教官大喊:
“开火!”
一百支火枪齐齐的打响,“砰砰”的声音瞬时大作,整个校场上立刻被白色的硝烟弥漫。
“第一排,落!”
教官大喊的同时,手里的红旗举了起来,第一排的士兵们在装火药的同时,立刻身体半蹲,把射击位置让给后排的兄弟。
日复一日的队列训练,雷家军的士兵们对口令都有了机械化的反应,那边一下令这边就蹲下了,即使因为声音大没听见,看到身边战友的反应也跟着蹲下。
第二排的教官在第一排喊话之后,就在盘算着时间。
“开火!”
第二排的教官在第一排喊话之后,数了五个数,立马下令。
这个时候如果前面的士兵不蹲下,被打死活该。
“砰砰砰!”
第二排的一百只火枪集体开火了。
“第二排、落!!”
“开火!!”
紧接着第三派的火枪又是打响。
“第一排!起!”
随着教官的命令,已经装填好的第一排士兵站了起来。
“开火!”
“砰砰砰!”
……
连续三轮,疾风骤雨般的射击,让在场的高级军官都看愣住了!
这射击的速度也太快了,除了有准备的骑兵,其他士兵想跑也……!
这火枪的射程有多远,大帅刚刚已经演示过了。
二百米的靶子一枪而过。
虽然士兵的枪法不能和大帅比,但是在战场上,数百人甚至数千人的密集射击中,根本太过瞄准,因为精准不精准已经没有关系了。
“诸位,你们看这枪威力怎么样,能不能在军中代替弓箭!”雷卫东把玩着手里的火枪道。
“当然可以了,这玩意比弓箭好多了!”陈远率先开口问道:“大帅,我看你刚刚的射击和士兵们的射击都没有点燃火绳,是否是说,以后的火器都不用火绳了,那么是不是不怕风雨天气了”
“不错!”雷卫东点点头,道:“火枪采用遂发打火,子弹采用定装火药装在防水的油纸壳内,故而不惧雨雪,当然下大暴雨的时候还是有影响。”
“下大暴雨对谁都有影响!”徐东笑道道,“大帅,不知道刚刚的火枪什么时候能装备部队,要是我们骑兵能够于马上携火枪奔袭,那景象……啧啧,绝对无敌了!”
“要装备也是先装备我们步兵!”刘兴义不满道,“你们骑兵主要靠远途奔袭,集团冲锋,对火器要求不大,不像我们步兵,以火枪刚刚的射速,采用密集队形来抗击骑兵……,可以说骑兵对步卒的冲撞优势,不复存在!”
“张师傅,这枪能射击多少子弹!”看到众将领都希望自己的部队尽快装备火枪,雷卫东把目光放到了大匠张师傅身上。
“大帅,这样的一把线膛枪枪管射击寿命在三百发到五百发子弹之间,在我们的实验中,有一只枪管的使用寿命到了730发子弹,再多枪管就报废了。”
“300到500发!”对于这个数字雷卫东有点失望,寿命有点太短了,不过现在才17世纪,冶炼技术肯定和几百年后不能比,不能强求。
“这样的枪管一天能生产多少只!”雷卫东继续问道。
“大帅,这枪最难的部分就是在枪管里刻膛线,如果用人工刻线,即使是大匠的我们一天能刻出一只就顶天了,其他人就不用说了。”张师傅回答道,
“不过幸亏大帅的提点,我们做出了水利雕刻机,现在有八十五台水利雕刻机已经投入了使用,一天差不多能雕刻八十五只合格的枪管。”
“八十五只太少了,一天最少要生产一千只才行,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听到生产量只有小小的八十五只,雷卫东摇摇头表示对这数量严重不满意。
“大帅,主要是适合安装水利雕刻机的地方太少了!”张师傅有些为难的说道,“这里是山区,合适安装水利机械的地方不多,再加上我们还需要安全其他水利机械,雷家寨附近已经没空了!”
说着,张师傅把大家带到了一个水力工坊,让大家参观。
这里进行着胸甲的打造。
有矛就有盾,米尼步枪毕不是机枪,要想抵御骑兵的集团冲锋几乎不可能,必须对士兵做最好的保护,而胸甲是最好的选择。
水力工坊中,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学徒们拿着块铁板小心翼翼地塞进不断上下地砧锤之中。
随着当当当地巨响。一块块铁板逐渐地被捶打成胸前板甲地形状。
“大帅,现在军队需要的产品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有这些水利机械的帮助,制造局师傅们没日没夜的干,还是满足不了需求,就好像这胸甲,已经排到明年六月了,萍总监还一个劲的下任务,我们实在交不了货了!”张师傅解释道。
”你们没给萍儿说一下你们的困难!”萍总监自然是萍儿了,只不过萍儿这个名只能雷卫东自己叫。
其他人都称呼她萍总监或者萍总管。
“说了好几次了,萍总监说大帅你要来,让我们直接找你反应情况!”张师傅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这点是我疏忽了!”雷卫东愣了一下,歉意的道。
拍了一下手,几名侍卫抬着两个箱子走了过来,打开之后白花花的银子直接亮瞎了大家的眼睛。
“有功就要奖,有错就要罚!”雷卫东指着银子道,“我说过做出合格的步枪和水利雕刻机奖励你们三千两银子,这里是五千两,多出的二千两是我奖励制作局所有工匠,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更创辉煌,。”
“谢大帅!”看到
第一百一十九章、盐
盐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在中国的古代,国家收入“半出盐赋”,盐课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盐业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都有密切关系。
山东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享有渔盐之利。西周之后,一直是中国较为重要的产盐地区。到了明朝时期,山东运司盐场是北方著名的大产盐区之一。
这里制盐行业由户部掌管。当时全国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盐使司下设有分司,分司下设若干盐场。
《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七洪武二年十一月己丑条记载:“设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岁办大引盐一十四万二千五引有奇。”
每大引400斤,也就是说山东的盐产量在6000万斤左右,即使到明朝末年,山东19个盐场引盐数额仍然保持这个产量左右,没有多大变化。
雷家军拿下山东,盐这个金窝窝,雷卫东当然不会放过,因为都在海边,雷卫东命令水军在接受各地常船厂的同时,把各地的盐场也占领,同时进行改造等待自己视察。
“这就是盐场了!”看着眼前到处都是炊烟袅袅,雷卫东不由的皱起了眉毛,这明显还是用原始的煎盐方法来制盐,那升起的炊烟就是明显就是灶民在煎盐。
“怎么回事,我不是说所有盐场全部采用晒盐之法吗!怎么还在用这么原始的制盐方法”雷卫东的脸色沉了下来。
“大帅让你回答为什么!”杨锐连忙叫盐场的负责人和雷卫东一个连长连忙过来答话。
“大帅!”盐场的负责人小心的说道,“现在盐场生产的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成本也极低,一斤盐也就二三文钱成本,不需要进行改进!”
“我问你为什么不采用晒盐之法,不是问你盐的价格,我在公文里可是专门强调的!”听到解释雷卫东的脸更阴沉了。
“大……大帅你听我解释!”看到传说中的大帅生气了,负责人说话都有点结结巴巴了,“我们盐场的灶丁完全够用,如果采用晒盐之法必然会浪费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人一旦闲下来难免会……!”
“这就是你的解释!”听到负责人的解释,雷卫东笑了。
盐丁、灶丁在明朝都是盐场的专配,其中盐丁是守场的护卫,而灶丁就是煎盐的工人了。
盐丁还好,只要不在籍还可以离开,而灶丁就惨了,因为明朝施行“编籍”,灶丁作为在编户籍人口被称为“灶籍”与匠籍、军籍性质相同。
凡是被编为籍者,其身份即成为世袭,不得更改。
和匠籍、军籍通过努力还可能逆袭不同,灶籍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因此和倡妓、戏子、奴隶等同被视为践民。数百年间,灶户可谓是受尽官吏和盐商的盘剥。
在负责人眼里他们就是使用的工具,不用白不用,死了也无所谓,抓他的亲人就是了!
“大帅,他们过的好惨呀!”董小宛看着路边那草棚下面与炉边煎盐的男男女女,又听了旁人的介绍什么是灶户,同情之心立马上来了。
“是呀!”雷卫东点点头,“适逢乱世,必须做出改变,不过他们倒是优秀的兵员”
看着远处一个女子扛着两个不下两百斤的盐包,直接将其从炉前扛到车上,那轻构模样就像是扔下一包棉花似的,雷卫东不由的点点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