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斩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师兄铁头功

    “哥,不用找了,比赛早就结束了……”

    “那……”

    “你输了……”

    李全愣了一下,叹了口气,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

    他是一个非常洒脱的人,对于很多事情都不纠结。现在既然已经输了,那自己就等着这位赵大人处置就好了。

    这样想着,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有啥吃的吗”

    “……有,包子、馒头、饺子、米粉……你想吃啥说起来,他们玉泉军可真阔啊……东西还做的贼好吃……”

    李福一边说着,嘴里似乎哈喇子都快流了下来。

    “瞧你那点出息,怎么做大事……”一边说着,李全起身来到营帐外面。

    这个营帐是赵振安排给他休息的,其它人也都安排了营帐住下。

    此时外面,炊事班的士兵已经料理好了午饭,正在派饭。

    李福拉着李全,两人各拿了一个木盘子,木碗和筷子,跟在队伍后面排队派饭。

    李全观察了一下,自己带来的弟兄,也都老老实实的排队拿饭,再往前一看,杨妙真、牛力,甚至赵振都在排队。

    看到这里,李全不禁心里有一点小感概,原来这玉泉军还真是跟传说一样,官兵一体啊。

    一阵阵的饭菜的香味飘了过来,李全连忙狠狠的吸了几下鼻子,太香了。这是有肉,还有一些不知道是什么,但是绝壁好吃的感觉。

    排到自己了,李全来了一大碗汤面,然后加上四个肉包子。

    一口咬下去,肉包子在嘴里汁水横流,一阵鲜美的味道沁入心脾。

    二话不说,李全咔哧咔哧的,三几下一个包子,一转眼功夫,四个包子全都消灭干净。

    那碗汤面,李全只是嘬了一口,眼睛瞪得老大,这也太鲜了吧。他哪里知道,赵振现在只要是汤水,都会放一点海肠子干粉来提升鲜味。

    这个时代的人,哪里抵御得了这种鲜美的味道。

    李全又添了三次饭,实在是撑不下去了,这才罢休。

    当他知道,这样的饭食,在玉泉军也就是日常。如果碰到好日子,赵振还会亲自下厨给大家加餐,那才是真正的人间美味。

    李全听到这些,已然是痴了。自己以前老想着怎么过好日子,怎样吃好东西。可是,任凭自己怎么想,哪里能想得出这样的美味

    他也不是没下过馆子,他们抢了些钱的时候,他跟几个老伙计,也曾经乔装打扮,跑到益都府,选了最大的酒楼,点了最贵的菜。

    不过,就算




第九十二章 选址
    李全启程去了玉泉新村,找白秀才报到去了。

    李全的部下,那些想继续留在部队的,身体素质也合格的,就去了莱阳,找王麻子报到。王麻在莱阳的部队,也弄了新兵训练营,这些人正好去那边接受整编和训练。

    剩下的这些人,大部分也不想回家,就直接加入了建筑工程队,开始修房子筑路什么的。

    总之大家都忙了起来。

    李福则被赵振留下,编入了牛力的手下,成为亲卫队的一员。

    过了几天,移风镇这边的事情已经处理停当,赵振带着队伍又开始慢吞吞的向前进发。

    因为要一边勘探测绘,一边前进,这段时间队伍的前进速度也就更加慢了一些。

    不过赵振也不是很着急,自己每天跟小真真一起,弄点吃的,也挺开心的。

    “老孔”赵振一边烤着鸡翅,一边问道:“那板桥榷场离这里远吗”

    “不太远,我打听过,离这里也就是五十里地的样子……”

    “咱们这次的目标,就是要重开这个榷场,你有啥想法不”

    “重开榷场,好是好,不过,朝廷那边,咱们怎么应付”

    赵振翻翻白眼,“有啥要应付的我们不过是为那些商船提供了一点补给、修理什么的……嗯,人道主义救援嘛……俗话说,救人如救火,那是一刻也等不得的……难道救人这种事情,还要先上个奏折吗”

    孔之黎呵呵一笑:“老孔我受教啦。”

    停了一下,赵振又想起了点什么:“这榷场据说也停了有二三十年了吧,现在啥情况,还能用不能用啊……”

    赵振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关键,因为现在在规划道路交通这些。如果榷场设置在板桥镇,那么水泥路,就要修到板桥镇。

    可如果那边并不合赵振的心意,那么就要另外选址,这样一来,整个的道路、交通、市场、兵营等等一系列的规划,都要推翻重来。

    所以,这个问题相当关键。

    孔之黎毕竟也没去过那边,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想了想说:“不如,让我先去看看情况……”

    “不用了,”赵振放下手上的鸡翅,起身道:“横竖也不远,叫上建筑队的人,怎们一起过去看看吧。”

    一行人以马代步,也就是一个时辰不到,就来到了板桥榷场。

    这个板桥榷场位于板桥镇的旁边,正好是大沽河的出海口,走不多远就是胶州湾。

    板桥镇在后市距离胶州湾还有一段距离,那是因为长时间的泥沙淤积,形成了新的陆地,让胶州湾的海域面积在不断的缩小。

    此时的板桥镇和板桥榷场,其实就在海边。

    大家伙走了半天,问了好几个人,才确定这里就是他们说的板桥榷场。

    可是,举目四望,根本上就是一些残垣断壁,连几间完整的房屋都没有。

    道路也早已失修,坑坑洼洼。沿着这些道路,走在街上,已经看不出这里是曾经繁华无比的国际贸易大市场。

    “这里,真的是板桥榷场”牛力有点怀疑的问道。

    “肯定是”,孔之黎指着地上一块木牌,只见上面写着“密州板桥市舶司”几个大字。原来,这个地方就是板桥榷场的衙门所在地。

    这个市舶司就是负责对外贸易,特别是海上贸易的管理机构。从唐朝开始就已经开始设置,宋朝的时候达到高峰。金朝征服中原之后,也保留了这个机构,功能,名称,官职的设置都沿用了宋制。

    连衙门的房子都看不见了,只剩下这么一个招牌,看来这里确实是废弃已久。

    &nbs



第九十三章 动工
    新的地点很快就确定了下来,就在墨水河入海口的西岸附近。

    那里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良港,水深足够停泊几千料的大型海船。

    地点选定后,赵振让建筑工程队的测绘人员,花了几天时间,弄了一份比较详细的测绘地图出来。

    说起这个测绘,也算是赵振对这个时代的技术贡献之一。

    古代的测绘基本是靠猜。毕竟土地那么大,总不可能用尺子一点一点的量吧。虽然也有记里鼓车这种测量路程的工具,但是,多用在仪仗的角度,少有民间的应用。

    赵振一开始也是让木工仿制了几台记里鼓车,弄出了玉泉村周边的地图。虽说也总算是脱离了全凭感觉的测绘观念,但是,这种方法实在是误差很大,让他感觉相当不爽。

    所以,还是痛下决心,好好的推动一下测绘技术的进步,否则,自己就要一直忍受那种跟写意山水画差不了太多的地图。

    可是,这个时代显然无法提供红外、激光这些测距技术啊,最多也就是光学测距。可是,就算是基于肉眼观察的光学测距,自己也没有透镜啊。

    玻璃这个技能点,自己一直没有去点,这时候也怪不得人。其实,就算是点开了玻璃制造,从普通玻璃到光学玻璃透镜之间,已然有着巨大的技术和工艺鸿沟需要跨越。

    没有透镜,可以说是大大限制了测距的精度和距离。但是,相对于记里鼓车和走路计步的方式,光学测距仪,怎么都可以让测绘的精度和距离提升几个数量级啊!

    所以,赵振就根据自己记忆中的样子,整出了这个时代的无透镜纯肉眼光学测距仪。

    这个仪器本质上也就是一个三脚架上面架一个圆筒。

    只不过,这个圆筒的直径,长度都有严格的标准。

    圆筒的两端并不一样。一端开了一个小孔,给测绘员用来单眼观察,而另一端则是大口径,上面用丝线纵横,形成网格,做成标尺。

    为了知道距离,赵振让人制作了一些标板,上面写上标尺。再配合铅锤来确保垂直,这样一来,通过观察标尺在测距仪上的大小,就能得出相对准确的距离。

    测绘队实地测量后的结果是,天气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测量3里左右的距离,误差不到1尺。

    这个准确度就相当高了。

    赵振还要求用一种比较精确的罗盘来记录方位,这样又进一步提升了测绘的准确度。

    虽然看上去每次测量的进展不快,但是,这个时代的测绘要求也相对简单。所以,几天后,一副体现了13世纪最高测绘水平的,墨水河口附近地区的地图,就摆在了赵振营帐的桌面上。

    “咱们的莱州榷场工程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水上工程,第二部分是码头和港口配套工程,第三部分是交易市场和生活区。”

    “水上工程,就是要规划好航道,给进出港口的船舶清晰的指引……还要规划好船舶停靠的位置,下锚的锚地……这部分……嗯,李福,你来主抓。”

    “……所需船只可以从周围的渔村征用,如果不够,你可以跑一趟龙口港,那边有咱们玉泉军自己的船队,你可以借两艘过来用……”

    李福楞了一下,没想到赵振这么块就交给自己一个如此重要的工作。当下激动不已,拱手称是。

    赵振知道这李福的能力不差,后世他可是率领不下,占领和管理板桥榷场好多年呢。现在一个水域的清理规划工作,应该难不倒他。

    “码头和港口工程的话……牛叔,你看谁来负责比较好”

    “就让于水生来吧……他是龙口老于头的儿子,……龙口码头他也全部跟过一遍,建码头那是有经验的很……”

    赵振点点头。

    牛叔顿了顿,继续道:“岸边的堆场、仓库,这些规划,就让冯定来吧……他规划是一把好手……至于施工,没啥难度,可以安排一个有经验的工匠负责就行了……”

    “好,大家没啥意见,那就按牛叔说的来安排……不过牛叔,这码头可是重要的位置,你一定要帮我盯好喽……”



第九十四章 招商(1)
    赵振的军事行动,在莱州正式展开。

    首先,第一步的军事部署,已经能够确保了招远、掖县、莱阳、莱西、移风和榷场的安全。所以,赵振并没有急于将莱州全境进行控制。

    在确保工程安全推进的前提下,通过屯田、乡民代表等制度稳定基层,再利用基础工程建设,以工代赈,吸引周边流民加入到工地来打工。

    屯田加工程,这样的模式,可以大量吸纳流民。没有流民的起义军,或者说土匪,也就失去了宝贵的兵源。剩下的只能是一些死硬的骨干分子。没有流民作为炮灰的土匪队伍,也就蹦跶不了几天了。

    土匪之所以很难剿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吃不上饭的流民太多。这些人一方面充当炮灰的角色,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战场锻炼,就会成长为新的土匪。

    因此,土匪给人的感觉好像永远都打不完。

    可是,一旦大家能够吃上饭,过上安稳的日子,就没人愿意去当土匪啊。这样一来,土匪就是死一个,少一个,当然也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如果说赵振在后世的那几十年里所积累的见识、知识、经验,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那么,对事情的观察和思考的角度,肯定是其中最具价值的一部分。

    所以,无论是贵族、官府还是皇权,对于他来说,都没有什么震慑力。因此,在做起事情来,也就可以直达本质,少了许多纠结。

    就像现在,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匪患的根本,其实就是女真贵族的奴隶制度和括地政策。朝廷不是不知道,但是,朝廷有顾忌啊!

    女真人一共才几百万,可中原的汉人有好几千万。如果连着几百万的基本盘都没有了,就连统治基础都没有了,还说什么皇权呢

    所以,本质上,就是女真贵族阶层,利用朝廷对汉人的恐惧,挟持了朝廷的政策。

    那么,你光是剿匪,却不改变这些政策,其实就是一边剿匪,一边造匪。分别只是哪边快些罢了。

    而赵振则不然,既然是要剿匪,那么就必须把这些政策一起改过来。可他也知道,那些女真贵族是不可能放弃到手的肥肉。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去死好了!

    对于这些满手鲜血的奴隶主,赵振一点同情和怜悯之情也没有。

    当然了,自己现在力量还不够,需要的还是猥琐发育,不能浪。对于这一点,赵振更是认知的无比清醒。

    他一直都觉得那些农名起义军大概是文化程度太低,他们的知识水平,最多也就是从说书先生哪里听一些民间故事、演艺。

    所以,在他们心目中,既然都反了,那就要当皇帝!

    殊不知,人家朝廷对于起义军实际占领,尚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对于称帝,那就是大义名分问题,关乎统治基础,叔可忍,婶不可忍啊!

    必须灭掉啊!

    后世太祖所言: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可以说是东亚制霸的九字真言啊。

    赵振决定就要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绝对不浪!

    有了这些认识的赵振,比起这个时代的其它豪杰,自是高出不止一个级数啊。淡然,还是那句话,不能浪。古代聪明人可是不少,看穿自己这些伎俩的,恐怕也不在少数。

    还是那句话,韬光养晦,绝不出头!

    军事部署完成后,杨妙真也要进入角色了。她现在可是军队的统领,要负责从移风到榷场一带的治安,说起来,事情也是颇多。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整天跟赵振混在一起。
1...2930313233...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