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商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穷四
廖启贤他们几个也都是家里派过来,试水内地市场的。一方面是看看内地市场的潜力如何,另外也试试内地政斧对于香江投资商的态度到底怎么样,是不是真的跟传言中一样,条件好的不得了。
他们几个不只是在其他地区给满汉小吃的店铺选址,也顺便考察着其他投资项目,如果有合适的,顺便推荐给家里。
几个人的能力都不错,在给小吃店选址的时候,大家也都一致认为,地段是最重要的。
黄金地段对许多店铺销售情况都有着很大的加成,像安杰公司的门店,就是步行街那里的销售额最高,因为客流量最大。
冰城周边,是王浩安亲自带人去考察的位置,他在冰城下面的县城又选定了两个位置,打算开满汉小吃的分店,目前正在装修呢。
冰城的五家店铺每天早晨、中午、晚上都是爆满,甚至有许多食客每星期都来吃,弄得跟下馆子改善生活一样。
每家店铺的月纯利润都超过一万,这在之前,所有人都想不到,一个小吃店也能有这么高的利润。
郭继杰建议在冰城主城区继续寻找位置开店,但大家商量了一番,决定还是先向外扩张,避免因为门店过于密集,导致各门店的销量均有所下滑。
现在那几家门店就有许多坐公交车过来吃饭的,每天饭点都有人排队,满汉小吃已经成为许多冰城人眼中的精品小吃店。
越是排队,他们越愿意来。有人排队,说明这家的东西好吃,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就像是那些奢侈品大牌,可能你看着不觉得多好,但身边人都跟你说好,慢慢的你就会受到影响,觉得这个奢侈品就是好。
等上一年时间,再选址开新的门店,那时候可以推出一两种新的食物来吸引顾客,保证客流量不会减少。
直营店虽然利润不低,但直营店的成本也高。一家店买房子加上装修,怎么也要二十万块,哪怕是那些县城里,房价更低
第168章 方向选择(第7更)
常春的满汉小吃开业,虽然没有什么柿长套餐,但靠着其他优惠套餐,加上新颖的明厨,干净整洁的室内装修,特色小吃,和报纸上的一周宣传,还是吸引了很多食客。
看着一天的销售统计,王浩安很是欣慰。常春虽然比不上冰城人口众多,但是城区人口也不少,因为是老工业区,经济也不错,房价比之冰城还要低一些。
照这么计算,或许两年时间,常春的五家门店就能收回全部成本,包括购买门市的费用。
接下来两个月,他们要在沈城、京城、津门、石城、魔都、清岛、长安、江城、金陵等多个城市选择,开直营门店。
同时满汉小吃也在考察各地的特色小吃,哪些是比较容易上手,而且方便规模化生产的。现在主打江南、香江美食,这个远远不够,至少在南粤等省份,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
何况他们还要配套建设中央厨房,也就是加工半成品的厂子,给周边的门店配送,这个的成本有点高。
常春是因为挨着冰城,冰城这边配送就行了,其他地方都需要自建中央厨房,导致了许多地区开几家门店,成本就接近两百万。
要想在这些目标城市都开门店,满汉小吃的资金还不够。现在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直接招加盟商,这样他们只需要投资一个中央厨房就够了,其他的成本都是加盟商的,同时还能收取一笔加盟费。
第二个办法就是等,等这边的小吃店盈利,用利润去进行扩张,好处是所有门店直营,方便统一管理,同样的装修风格,同样的服务人员服装,同样的经营管理模式,利润也会更高。
郭继杰倾向于直营,他认为这些核心城市,直营的效果更好,方便推广品牌。而且未来谋求上市的时候,也更加稳妥。
加盟店万一出现问题,人家直接关店,对满汉小吃的影响就太大了。
几个人又坐在了一起,商量满汉兄弟餐饮的下一步战略计划,资金缺乏,是限制他们扩张速度的最根本原因。
“安仔,要不我们将第二期资金提前投入吧。”廖启贤建议道。那些城市他们都分头考察了,觉得市场都不错,开了就能赚钱,现在要舍弃一部分,总觉得亏。
“二期资金投入,就能全面占领那些市场了吗别忘了我们考察的结果,我们发现有二十多个城市,都具备开三家以上门店的标准,而这二十个城市,因为距离原因,我们至少要投资十五家以上的中央厨房。”
“你们可以算一下,光是中央厨房的成本就要多少还有那些门店的成本呢我们二期资金投进去,同样远远不够。”
“更何况我们投资中央厨房,利用率也不能太低,否则根本不划算。看起来门店的收入都不错,可刨去中央厨房的成本之后呢,几年才能收回投资”
“我们投资小吃店本来就是个长期计划,按照我们最初的设想,五年时间,让门店超过一千家,第一年至少要扩张到一百家,可我们现有的资金,根本不足以让我们快速扩张到一百家。”
“贷款啊,我们可以用那些门店抵押贷款。我们买下来房产的价值不高,可装修之后,那些房产都升值了,我们为什么不贷款扩张呢”郭继杰建议道。
他可不想现在就开始加盟,尤其是在中央厨房布局都没完事儿的时候,加盟的话,对方就要从他们这里学习许多配方,这个倒不是需要多保密,而是怕他们做不好,做出来的味道不一样,甚至很差,砸了满汉小吃的牌子。
 
第169章 突然间的通货膨胀
现在看起来满汉小吃发展的不错,利润率很高,可以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收回门店投资的成本,这种投资回报率,已经远远超过了所有盈利企业的平均线。
但今年,华夏会经历一场大事,甚至现在就初现端倪,那就是通货膨胀。
这次的通货膨胀是怎么形成的呢主要是华夏政斧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他们在去年鼓励大家自主择业之后,许多行业兴起,一些人混得风生水起,比当初在机关、工厂要挣得多的多。
还有就是华夏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去年有大量的国企变卖,不少工人直接失业了,也有许多工人的工资水平上涨了。
失业的工人或者在政斧的帮助下找了新工作,或者自谋生路,大部分过的还都不错,甚至对现在的生活更加满意了。
去年,华夏的经济增涨达到了百分之十四的超高速,大家兜里的钱其实都多了,而政斧对于民生等投入也急剧增加,导致了国家的财政赤字暴涨。
这时候上头又研究决定,要进行分税制,将税收大头直接上缴给中央,小部分给地方,这样可以进行调控,可以集中资源,发展一些地区,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许多政斧的税收忽然降低,国家又不给拨款,那么地方亏损企业需要政斧补贴的时候,政斧又没钱了,这可咋办
卖企业,将一些政斧高补贴的企业,卖给那些想要买的人,不管是不是外资,哪怕是这些企业原有的职工,都可以将企业承包走,只要你能保证,企业不再给政斧拖后腿就行。
也是在这段时间,华夏的许多国企变成了私企,一些未来的华夏富豪,都从企业职工,转变成了私企老板,而职工还非常支持。
因为跟着他们干,就能赚到工资,要还是等着政斧补贴,只能拿到部分工资,根本不够生活。
华夏的这一次税改,政斧收到了更多的税款,第一步就是对华夏的第一产业进行补贴,工业只是华夏的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
正好今年国家对于粮票也基本取消了,粮食等农副产品,迈入真正的市场经济时代。国家怕粮票的消失,导致粮价下跌,于是掏出了一大笔钱,对此进行了补贴。
没想到粮食价格在过年之后,迅速上涨了两成,而且更多的人选择将粮食屯着,等价高再出售。
之前粮食都是国家统一收购,那时候许多人都觉得亏,现在可以自己买卖了,那凭什么还这个价格卖啊,我们这么辛苦一年,就收了这么点粮,你们城里的还能上班,月月有工资,我们一年就只这些粮食挣钱呢。
再说许多人不是挣得多了么,我们给粮食涨价,想要多赚一点有什么不行
粮食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整个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而受到国际因素影响,石油的价格也在上涨,国内的煤炭价格也在上涨。
其实大家都明白,当初是计划经济,国家为了保证所有人的基本生活,对粮食、能源价格进行了严格控制,保证大家都能吃上饭,住上暖和的屋子。
可现在市场经济了,国家不再限制价格,一些人就联合起来,开始抬价,他们觉得自己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凭什么挣得那么少
粮食价格上涨,带动了整个食品行业价格上涨,人们总是要吃饭的,这部分的支出成本忽然高了,价格上涨超过百分
第170章 该涨价了
“安仔,这就是你告诉我们不要太快扩张的原因”廖启贤看着眼前的报表,眉头紧锁。
猪肉、面粉、大米、油什么的价格都涨了,煤气罐的价格也涨了,甚至连葱姜蒜等辅料的价格也涨了不少,他们小吃店的利润降低了很多。
“京城和津门的十家小吃店下个月初就开业了吧,你算算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每个月回款是不少,但按照你说的扩张方式,根本行不通。我们账上总要预留一些风险金,否则万一再遇上什么事儿,我们的经营就会出现问题,影响未来。”
廖启贤忽然有些庆幸,庆幸他卖了百分之六的股份给郭继杰。这个投资回报率,完全达不到预期,那么他们的设想,是不是要至少十年才能实现
原本他认为五年时间就足够了,到时候他的投资可以得到百倍的回报,这种投资回报率,傻x才不做呢。
可在回家的时候,他老豆指点了他两句,虽然投资的钱不多,但要懂得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所以廖启贤又在内地投资了一点其他产业,将股份转让给了郭继杰一部分。
现在看来,这个做法并没有亏。满汉小吃的扩张不想他想象中那么顺利,许多门市的价格比预期的都要高,那些人似乎是看出来他们要买房子一样,要的价格都贵的离谱。
他们看中的都是热门地段,热门地段的门市房,有几个愿意出售的每年收租金,房价还在上涨,这多划算啊。
就像你有一家资产一百万,但每年能赚三十万的公司,别人给你两百万买,你肯定不愿意卖,拿了两百万是很多,可上哪儿找稳定回报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投资产业去
这时候想买下来,那就要给别人更多,甚至要超过三百万,有的企业出售的时候,甚至要拿走预估十年的利润。
当然那些收购的企业也不傻,在你手里,这个一年有百分之三十的回报率,可到了我手里,我能让回报率达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更高。
收购门市也是一样,不只是要给到预期几年内的上涨金额,还要给别人这几年可能得到的租金收入,让他们觉得赚了才行,没人会愿意亏了卖。
人越多的城市,地段越好的门市,溢价就越多,原本预计他们能开五十家门店呢,现在看来,三十家就差不多了。
但他们跟王浩安都一个想法,小吃店的房子最好还是买下来,租的话变动太大,门店贸然搬迁,对生意的影响很大。
而且他们小吃店能火起来是必然的,那么对方的租金肯定会不停的上涨,甚至狮子大开口,到时候怎么办
买下来房产也不亏,香江那边的房价都是不停上涨的,他们认为内地房价迟早也会爆发性增长,现在内地的房价太便宜了,就算未来小吃店不赚钱了,将这些房产卖出去,他们每个人都能分一大笔钱离开。
“你们呢,觉得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出改变”廖启贤问道。
郭继杰看向王浩安:“你觉得呢”
王浩安撇撇嘴,公司是大家合伙的,我是大股东,也不能什么事儿都指着我啊。当初答应让他们入股,一方面是需要资金扩张,另外也是希望这帮人能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王浩安自己就能省心了。
如果能在家躺着睡觉就把钱赚了,那谁愿意累死累活的工
第171章 涨价的办法有许多
很快,他们核算出材料成本,开始商量着每种食物怎么涨价。
“这个涨五毛钱,还能多赚一点呢,要不涨三毛”郭继杰不确定的问王浩安。
“什么涨三毛,就五毛,来饭店吃饭的,谁带那么多毛票。”
王浩安撇撇嘴,你以为这是菜市场呢,还真完全按照成本核算,既然有了涨价的机会,自然是多涨一点,否则以后还月月涨不成
“那成本上涨超过五毛的,咱们就涨一块一下子涨一块钱,是不是太多了”
“这可是虾饺,本来吃这个的就都不差钱。再说了,现在虾、肉、蛋、面粉什么的都涨价了,咱们这一笼涨一块钱也不多。”
“你去看看,菜市场的价格才是一天一个变化,每天猪肉的价格都在上涨,大米也是如此,咱们的小吃,能天天涨价吗”
每一次通货膨胀,都不是短时间就能结束的,至少会持续一两年的时间,然后在国家的调控下,趋于平稳。
小吃店既然要涨价,那么就一次涨到位,至少一两年内价格不用继续上涨,否则每年都涨价,会让许多食客觉得小吃店的东西越来越贵。
“安仔,那咱们是不是多涨一点,照你这么说,咱们现在涨了五毛钱,过几个月,利润还是会下降,到时候又不好再次涨价了,咱们就眼睁睁看着利润降低”
王浩安瞥了一眼那个人:“我问你,咱们卖的小吃,是按什么计量的”
“嗯什么意思”
“喏,比如这个虾饺吧,咱们是一笼多少钱,可一笼里面是几个,有说过吗到时候里面少一个,摆放的宽松一点,是不是利润就出来了”
“还有这个牛丸汤,牛丸的大小咱们不变,但是里面少放一颗牛肉丸,是不是就降低了成本”
这都想不到,还说在香江开了个饭店呢,这是街边小商贩都知道的办法。
前世这个被广泛用于许多产品的销售上,比如那个将牙膏口扩大一毫米的故事,还有各种日化产品缩小瓶子的做法。
包括一些食品,都是用的这种办法来变相降低成本。同样大的盒子,外面包装一样,但是里面多了一些空隙,说是方面取用,其实就是降低了产品重量,降低了成本。
但那些企业可不会这么说,他们会说推出新包装,如果不是为了降低成本,有谁愿意换消费者都熟悉了的包装
将一款产品的包装做到所有消费者都印象深刻是多难啊,这是多少公司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他们为什么要改,还不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
现在华夏进入了通货膨胀期,这个时间会持续一年多,甚至两年的时间,企业人员工资上涨,材料费上涨,你说那些产品价格要不要上涨
可偏偏同类产品可选择的又比较多,如果有人这时候选择不涨价,那么肯定会吸引许多消费者,但其实就是赔本赚吆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