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卡拉迪亚冒险日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虎头蛇尾

    “手半剑因为介于长剑和巨剑之间,所以起手的架势很多,但无非是攻、守、逼、骗四种,它们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抢占主动击杀对手。不过这些要慢慢来,你们俩只要学会守势就足以自保了,守势中又细分几种,我刚才所摆出的姿势叫做犁位,主要用来防守躯干。躯干在整具身体中目标最大,尤其是脆弱的胸腹部,作为初学者反击时应优先攻击这一区域,而不是去攻击头颈和腿部。还有要注意两点,首先,在步法熟练前,绝对不要采用低位防守,因为这属于骗势,用来引诱对手主动进攻,没有步法的配合,那会让你丢掉主动,与送死无异。其次,这只是长剑的替代品,过于笨重且没有攻守兼备的十字形护手,所以与敌交锋时如果一击不中,要利用步法尽快分离,不要缠斗、较劲。”“老好人”的剑术教导给了弗莱特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也许在他的天性里就隐藏着那种对暴力美的向往。

    “技巧已经教给你们了,但想要领会、掌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勤加练习了,我也会继续指点你们的。”为了让弗莱特和“小山”这两个初学者能够迅速上手,“老好人”的讲解可谓是费了一番心思。

    “剑术课”结束后,罗洛看向“老好人”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凝重,虽然他并不通晓卡拉迪亚的武技,但结合自身做出判断的眼力却是有的,“老好人”的剑术简洁实用,势位间的转换圆融纯熟,生死相搏之间他自忖也不一定是对手。而相比对芮尔典王国了解不多的罗洛,自称“斯瓦迪亚农民”的老乔伊面上虽波澜不惊,内心中却已是咯噔一下泛起阵阵涟漪。见多识广的他一眼便看出,“老好人”的剑术绝非什么野路子佣兵的积年经验,而是来自那些真正的老牌贵族世家非直系后代不传的秘术,选择手半剑来传授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这人的身份绝不是个逃兵那么简单。

    “别灰心,还有我垫底呢,如果是实战,我是没机会使那些“赖招”的,你不用……哎呦!”弗莱特看到“小山”被“打击”的有些低落,上前搂住他的肩膀轻




第223章 劳碌
    弗莱特成长于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海寇即将来袭的危机在他的脑海中,很自然的被当成了一场考试,他潜意识里对考试的强烈反感,不知不觉中促使他消极应对。但事到临头,总归是要去面对的,只是他却选择了耍小聪明,因为运气有惊无险避过一劫的他没有太当回事,没能体会到那种后怕的感觉,也没有如其他久在乱世的同伴那样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来自和平年代的他神经仍然不够紧绷。

    随着“禅达夏集”的开始,城镇警卫们变得愈发忙碌起来,虽然每日里嘴上嘟嘟囔囔的抱怨工作太累,但弗莱特却看得出,这些家伙其实心里巴不得夏季永远持续,因为他不止一次看到负责城外治安的警卫队长凯索从路边摊贩们那里吃拿卡要。相比因集市汇聚而来的大量人流,不足百人的城镇警卫用来维持禅达各处的治安实在是不够看,所以应召的农夫自然而然的作为临时卫兵分担压力,不过类似的油水就别想了,“临时工”只有干苦差的命,混个饱肚儿就不错了。

    禅达在五十多年前的那场北征中,作为王军在波拉克河北岸存放后勤物资的军事据点被建立,战事结束后老阿拉西斯虽然从国王手里“白”得了这座简易城寨(并不是真的白给,稍后情节会有说明),但道路方面就无法过多奢望了。为运输补给而临时开辟的土路,跟都城苏诺那四通八达的国王大道毫无可比性,一到雨水多的季节便会泥泞难行。因为当时财力有限,老阿拉西斯为了吸引商旅落脚,不过是简单的拓宽平整而已,如今他本人都已蒙主召唤多年,他那时修的路就更不用提了。

    即便修整道路会带来各种便利,但在卡拉迪亚却少有领主这样做,除了修建坚固耐久的道路花费不菲的这个原因外,大多数领主都觉得一条烂泥路有助于迟滞来犯的敌人。老阿拉西斯还活着的时候,“禅达夏集”刚刚形成,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征发民夫临时修整道路,不是不想一劳永逸,而是实在没有预算。以禅达从那时起就日渐丰厚的商税收入,慢慢将路修起来并非难事,只是修路在老阿拉西斯和他死后执掌禅达权力的城邦议会看来,并不是最紧要的,优先修建石墙的工程开支掉了大部分的税金。剩下的既要维持日常开销,还要负担向王室的献纳,单凭维持中立的态度,禅达在卡拉克里亚地区作为自由贸易城邦兴起的这些年是不可能平安无事的,其中少不了王室长期在背后的支持,而真金白银便是代价。不过每年征发民夫修路的举措,却给了那些衣食无着的流民一条活路,不仅稳定了辖下治安更吸引流民落户,使禅达的人口逐年增加。

    由于这段时间频繁的雨水,弗莱特他们这些农兵,每日忙着在道路两侧挖掘、疏通排水沟,运来砂石和干土用于填平坑洼,此外还要清理沿途杂物。路线就是他们早先巡逻的两段路,分别通往码头和青石卡,可是因为海寇袭击事件带来的减员,应召而来的农兵只有四十来个,在这个大多数工作还是凭借人力、畜力



第224章 不易
    一个穿越者居然这么悲催,肥皂、香水、玻璃、火药、造纸随便来一样,金银不就滚滚而来吗托多媒体时代的福,弗莱特知道制造那些东西的原材料和成品是啥样,至于制造流程,呵呵,不知道,不是相关从业者的话,普通人怎么会记得那些而且这几样东西他在城外的集市上也差不多都见过了,相比现代成熟的工艺肯定有所不如,但功效用途却是一样的。

    还记得前文提到过的埃佩什家族在罗多克地区是如何起家的么早在卡拉德帝国早期,面向普通百姓的大型公共浴室非常普及,将花瓣、香草、松脂调粉兑水捏成“简易香皂”也再寻常不过,而擦脸油则是加入花瓣和蜂蜜的黄油。及至一百多年前,战败后还乡的十字军带回了萨兰德人提炼精油的技术,改良了卡拉迪亚落后的香皂制造工艺,较为便宜的肥皂也被发明出来。当然了,如果是不爱洗澡的贵族,大可以选择抹上一点便能“满身熏人香气”的香膏和精油。而在盛产葡萄酒的罗多克地区和盛产麦酒的斯瓦迪亚平原,通过蒸馏来得到烈性酒的做法也已很常见了,这意味着什么自然不必再赘言。

    至于玻璃,在卡拉迪亚也差不多滥大街,在黑夜时代来临前,洛克提群岛上的商人们就发现了制造琉璃的工艺,并开始贩卖这些亮晶晶的东西,随后将透明度较差的琉璃安装到门窗格上的做法在卡拉德帝国开始流行。如今洛克提的商人行会已经能够造出绿色较淡的玻璃器皿和小面的玻璃镜子,并对制造工艺严格保密,禁止玻璃工匠离岛,他们所缺少是只是提高纯净度、透明度和制造大块平面玻璃的技术。在卡拉迪亚,一个生活富足体面的贵妇人,橱架上即便没有来自东方的瓷器,也会置办上一套玻璃酒壶,而在那些掌握大量财富的修道院,使用玻璃窗已经都演变成传统了,没有信徒会喜欢在一间光线阴暗的教堂里做弥撒。

    “禅达夏集”四月开始七月结束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三个月集中了不少重要节日,四月的复活节,五月的五朔节、升天节和降临节。节日庆典几乎连续不断,何况还掺杂了宗教因素,不过五朔节并不受教会认同,只是由于在平民中很受欢迎,还有祈求风调雨顺的意义,才没有被强行禁止。作为弗莱特来到卡拉迪亚后经历的第一个大节日,复活节留给了他很深的印象,或者说是满腹怨念,因为在老乔伊为他讲解了相关的节日习俗后,由于身无分文,热十字面包、彩蛋和野兔肉饼等节日食品他是一样也没得吃。

    从弗莱特等人的身份不难看出,禅达是一个各民族杂居的城镇,这也是整个北方的缩影,新来的移民往往要定居一两代人之后才会逐渐改信基督,所以习俗信仰有所差异之下,五朔节是为数不多能让所有人共同庆祝的节日。一个以表演古卡拉德戏法著称的巡回剧团,老早就将大号马车停在了农兵营地对面,并以为依托搭起了舞台,而那位身兼团长的魔术师,节日当天不仅表演了传统的吐火戏法,还玩了一出“分身术”。可弗莱特一下子就识破了这个障眼法,用“火树银花”一类的焰火吸引台下观众的注意力,然后几个身形相似穿着同样服饰的



第225章 事起
    “炖菜,炖菜,热乎乎的炖菜,一个阿司两大盘呐!”

    街面上的能见度实在有限,昏暗稀疏的火光摇曳不定,一个稚嫩的童音却在不停的吆喝,孩童声音所特有的那份纯真与满是脏污的街道形成鲜明的反差。最新最快更新时间已经临近九点,早过了吃饭的点,吃得上的自然不会搭理,吃不上的更不会搭理,可这个叫卖声却是毫不停歇,声音的主人肯定也知道,过了九点生意会更难招揽,所以越发喊得焦急。可售卖各种商品的摊贩们陆续开始收摊,行色匆匆的赶往落脚的地方,孩童卖力吆喝却无人问津。

    一个剧场中,最引人注目的必然是舞台,每个台下勤修苦练的演员都想在那光亮聚集、万众瞩目的地方成为主角。可舞台就那么大,能够上台演出的名额有限,何况很多人奋力挤进了剧场却只是在台下作为观众,更多的人却还在剧场门外等待入场的机会。社会从来都是有阶层的,每个人从一出生起所享有的资源也是不平均的,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想要得到一个观众席,还是登台成为角色,又或是掌控剧场的幕后大佬,全都取决于你有多努力。当然了,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场内没人愿意将自己的位置拱手相让。

    孩童在街头叫卖的情景让弗莱特的思绪瞬间飘散出了很远,他从来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否则也不会因为在生活中遭受些许挫折便一蹶不振。来到卡拉迪亚前,他总是感慨时运不济,从未认真反思他人生失败的原因。想要成功少不了依靠来自伙伴、团队的力量,甚至是贵人提携,可要自身实力不够,是没人会来帮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为了生存,吆喝的孩童哪怕一声回应都没得到,下一声呼喊却仍会竭尽全力,而这让弗莱特联想到了自身,他所缺少的正是这份坚持,与其在患得患失中错失良机,不如先抛开成败尽力而为。

    “古德曼,走,我们去吃个痛快!”弗莱特脸上的忧虑之色一扫而空,他想通了,靠卖草编赚的这三瓜两枣,来完成下阶段营生的本钱的积累,绝不是两个月能成的,再怎么着急也没用。既入乱世就该是乱世的活法,还是回去踏实的熟练剑术,不图仗技杀人放火,只求有自保之力,不做砧板上任人拿捏的鱼肉。

    听到弗莱特的招呼,旧患疼痛难忍的“老好人”暗自长出了口气,即便对方不开口,他也要找借口停下缓一缓了。说来也怪,弗莱特的嗅觉时好时坏,刚才还堵得慌呢,这会儿夹杂在街面臭气里的那股肉香味却又止不住的往鼻子里钻,当他将专注于赚钱上的精神头放松后,一直忍着的馋劲再也压不住了。

    朝着吆喝声没走几步,两人便看到了声音的源头,是个有着一头深褐色齐肩卷发的八、九岁男孩,却不是弗莱特想象中如“卖火柴的小女孩”那般凄惨。一间门脸五、六步宽的尖顶小棚子外,男孩穿着件下摆到膝盖下的白色小长袍,只是已经脏成了褐色,头上戴着一顶不知什么皮子做的小圆帽,看到有人走过来,主动迎上去的同时,眼神中快速闪过一丝狡黠。

    “快请进,空座随意坐,热乎的炖菜马上就来。”男孩一边掀开草席门帘一边引导,他看上去一脸的兴奋,大概正为又招揽了两位客人而雀跃不已,因为弗莱特走进店子后发现,仅有的一溜排开的三张长方形小桌,其中之一已被一个正埋头大嚼的壮汉占据。(猜猜他是谁)

    趁着上菜的工夫,弗莱特仔细打量了下这间街边小店,看得出这是一座在夏集开始后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屋,屋顶内层是上了油亚麻船帆布,外层又盖上了一层草席,一直垂至两侧地面,边缘用一握粗的短木桩钉住。用来作为支撑的是六根两两交叉楔入土里的碗口粗细木桩,前、后两道门各挂有一道草席,后门的草帘子被撩起来挂住。外面是一个与“小山”差不多年纪的少年,穿着沾满血污的船帆布围裙,坐在门外正拿着尖刀给木架子上剥了皮的羊剔除腿筋,他的样貌与吆喝的小男孩相似。少年身旁的光线稍暗些,那里还有一个正忙活的人影,从声音上能分辨出是在斩剁骨头,后门对面还有一个亮着火光的小帐篷,应该是厨房无疑,炖肉的味道正是从那里飘来的。

    坐下前,弗莱特先看了看长凳是否干净,他还保持着原有的一些习惯,看上去与他的农兵身份格格不入,早起和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有机会就下河洗澡。这也是他感冒断断续续好不起来的原因之一,虽然已经是五月了,但禅达早晚间的温度还是有点凉的。至少他那一身运动装是有些单薄



第226章 “投机者”
    “食材出问题只是炖菜难吃的原因之一,在我看来你们的烹饪手法也很糟糕……”弗莱特已经不打算再跟小男孩计较了,但却免不了要秀一下吃货的优越感。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在禅达的这段日子,小孩子他也见了不少,像罗洛家的小子,小小年纪就知道分担家务、照顾妹妹。废弃救济院外贫民区里目光呆滞的乞儿,长期的饥饿剥夺了他们孩童该有的活泼天性,身上没有丝毫生气。还有街边店铺中小学徒,动作笨拙的模仿着师父的一举一动。唯独眼前这样的小机灵鬼他是第一次看到。

    “呸呸,你干什么叫我说中了吧”刚刚呕吐完的弗莱特还在缓解过程中,上身压低双手扶在微曲的两腿上,当他说到炖菜难吃,小男孩赶紧捂住他的嘴。但他起身抬头就轻易挣脱,觉得戳中了对方要害,脸上现出得意的微笑。

    “外乡人,你是在质疑我超过四十年的烹饪经验吗还有你,小杰克,我虽然老了,但耳朵还好使得很。”只这么几句话的工夫,原本在临时厨帐内忙活着的老妇人,手里拿着一根搅拌用的长柄大木勺快步来到弗莱特身后。老妇人的身材矮小干瘦,大概、或许不到一米五高,应该是常年操劳的缘故,她的背部有些微驼,不过这会却挺着下垂的胸部,手背顶在腰上一副气哼哼的模样,审视弗莱特的眼光就是在看她案板上的食材。是切块好呢还是剁成馅料呢

    其实自弗莱特和小男孩开始交流,店里原本忙活着的一家子就放慢了手头的活计,因为他们民族独特的教育习惯,他们想看看小男孩如何凭自己的智慧去化解,就算他会吃些小亏,但只要不危及性命,他们就不会插手。当弗莱特的态度缓和下来后,这一家人的注意力已回到各自手头的活计上,但他却好死不死的评论起了炖菜,引来了这一家之主即小男孩祖母这位掌勺者的愤懑。“老好人”走过南闯过北,也算见多识广,他早就从这家人习俗上的几个细节,看出这是一户犹太人家庭。

    早在卡拉德人登陆卡拉迪亚之前,那时的阿普阿哈尔地区尚未被冠上大沙漠的称呼,数个相互征战不休的国家在那里争夺霸权,直到被沙尘掩埋。犹太人势单力薄,又面临因大国吞并、水土退化而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逐渐迁徙到了蓝宝石湾沿岸定居。这是一个经历了诸多磨难的民族,但他们的苦难没有就此完结,卡拉德人对土地近乎无休止的扩张**,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关于创世及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些神话故事来自古人对未知自然现象与未来生活的天真想象和美丽向往,随之诞生的还有对多种神祇的崇拜。但犹太人却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奉行一神崇拜,并将相关的传统记录、整理成经典,形成了自己的宗教,只是他们并不热衷于向外族人传教,犹太教更像是他们民族所特有的智慧结晶。

    卡拉德帝国鼎盛时,萨兰德人也已将势力扩展到了卡拉迪亚占据了乌鲁恩草原,犹太人当时在卫耶哈建立了自己的小城邦,凭借对战略要地的把控,在两者之间左右摇摆、夹缝求存。当萨兰德人被卡拉德帝国逐入沙漠,犹太人选择了依附,并借此机会驱逐萨兰德军队,而作为主动投效的回报,他们获得了半自治的权力。宗教、习俗受到尊重得以延续,城中虽有卡拉德皇帝派驻的将领统兵驻守,但犹太祭司和权贵仍掌握有一定大权,不单只是名义上的城邦统治者。

    与此同时,一个名叫约书亚的犹太人正跟随他的表兄约翰一起布道,他们采用的新仪式从犹太教传统中演变而来(洗礼免罪),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信徒,其中除了犹太人外也不乏卡拉德人,这造成了城中权势者的共同忌惮。帝国大军此时正进一步清剿乌鲁恩草原上的反抗势力,为防备萨兰德人可能的反攻,又在加米耶德和沙拉瓦两处关隘部署了不少军力,兵力匮乏的情形之下只好借助卫耶哈地区犹太人的力量,同时也利用萨兰德人内部的矛盾,暂时维持卫耶哈-沙瑞兹-卡拉夫这个三角地带的局势稳定。而约翰的举动却很可能会引发教派间的争端,卡拉德帝国驻扎在当地的卫戍部队只是少量的辅助军团,一旦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根本无力平息,萨兰德人的大军到时自然会趁机卷土重来。由于约翰当时已经吸引了不少信徒,这种一呼百应的情形让他有些忘乎所以了,所以当卫耶哈的掌权者向他发出邀请,以图寻求和平解决之道时,他却当着众宾客的面对其进行了嘲讽,他有些没分清场合就习惯性的放“嘴炮”博人眼球,宴会上可不像他传道时有托儿为他捧场,在场的无一不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同样受他的言论波及,所以他当场就被下令捉拿下狱,没过多久便被随便找了个理由,卒。

    不过约翰的行为也不难理解,其父在卫耶哈的犹太教神殿中担任低阶神职人员,勉强算是特权阶级中的一员,但与位高权重的主祭祭司相比却如同蝼蚁一般,收入微薄勉强养活家人而已。即便是在宣扬人与人平等的现代社会,特权这种东西也多多少少是存在的,更别说是在等级制的古代了。虽然约翰并没真正享受过特权,但他必定是见识过的,类似“大丈夫当如此矣”和“彼可取而代也”的想法他肯定也曾有过。可围观过始皇帝仪仗,与刘邦、项羽有相似想法的人也多了去了,真正做到了的又有几人约翰想要攀爬权力之峰,自身却既无钱财也无倚仗,但在野心的促使下还真让他找到条门道,便是前面传播新教义的举动,他想要通过新教派的影响逆袭上位,只是他玩崩了,失败了。

    可是想往上爬的人绝不止约翰一个,他的死不过是给他的支持者们指明了一条道路,统治者所畏惧的便是他们该抓住不放的痛脚。约翰死后他的表兄弟约书亚继承了他的事业,并吸取了他的教训,逃到沙瑞兹



第227章 “风暴”前夕
    正是因为这些宗教原因和历史原因,基督教在兴起之后,才会对城邦破灭后流散到卡拉迪亚的犹太人百般排挤,禁止他们占有土地,只许经营受人鄙视的商业。最新最快更新而如今已至末路的芮尔典王国,资本主义却正在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长期经商的犹太人产生了利益冲突,在他们的推动下,南方地区反犹情绪日益严重。而在以自由贸易和中立态度著称的禅达,对待犹太人则比较友好,并在法律上给予保护,像小杰克一家这样来到禅达谋生的犹太人为数不少,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唯独有一点让“老好人”感到疑惑的是,临近天黑这家犹太人宰杀并烹饪这么多羊肉,显然不是自家吃的,城外有谁会下这么大单生意负责城外治安的凯索那队人向来是在他家的大车店落脚,那本就是他自己的私兵,

    小杰克家的大主顾其实是隐藏在贫民区废弃救济院里的那批外来佣兵,这些人都是奴隶商人拉蒙为禅达伯爵阿拉西斯二世雇来的精锐,但因为伯爵的谋划暂时还见不得光。为了约束住这些佣兵,拉蒙费了不少心思,先是好酒好肉,然后又是夹在普通奴隶中分批运来的女奴,所以当他与警卫队长凯索发生冲突时,佣兵们才会出面给他撑腰。只是这些佣兵虽自号精锐,但比起同样做佣兵混出头的维吉亚人可就差远了,不过与那些仅是样子货的普通禅达警卫相比,确是又强上不少。先前“禅达夏集”尚未开始,这些人也还耐的住性子,如今正值夏集最为繁荣的时候,他们哪里还按捺的住,看在金主的面子上,他们能忍到太阳落山才出来寻欢作乐,已经算是大不易了。
1...2930313233...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