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王者降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黄牛道人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一套系统已经比较成熟了,尤其是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纸张大规模出现、使用之后。邸报更是通行天下。
李利的这一份邸报,不但抄送给朝廷和郡中官员,还让郡中掾吏们派人下去,念给百姓们听。
邸报中,把这次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简单讲了一遍,然后就是李利的两篇重要讲话。《军队的职责》和《河东官吏要全心全意的为百姓服务》。
有了贾诩的润色,这文章就拿得出手了,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水平。贾诩很厉害,李利所讲的话,他都能够引经据典的从经书中找到原来出处。这就凸显出了李利思想上的高度,以及个人理念的崇高。
邸报发行后,在关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与民间一片感激叫好之声不同的是,官场上却分化为两种意见。一种是李利沽名钓誉,做戏为自己邀名,是一个资深演员;另一种则认为李利做得很不错,这是真正的爱民如子,是上古圣贤们所提倡的“仁”的一种实践。
有争吵,才会有关注。不管风潮如何,李利这下在关中,是彻底出名了。他的形象更加具体,而不止是之前河东太守、李傕之侄这样的一个标签符号。
而随着情报、信息的传递,李利的名字,也第一次传到了关东诸侯们的耳中。不过,这些事情,李利都没有时间去关注了解。他开完会后,就急匆匆的赶往了前线军中主持大局,临行前,他又授意让贾诩发了一篇檄文,是号召关中的各方势力一起来讨伐郭汜、樊稠的。
李利认为,郭汜和樊稠,在没有天子诏书的情况下,公然起兵反抗拥有开府、录尚书事权力的李傕,这是一种谋逆的行为。
关中历经战乱,好不容易平静下来,而郭、樊二将又再起刀兵,对朝廷的罢兵命令置之不顾,又重陷百姓于水火,这种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郭、樊二贼,受朝廷之厚恩,被以虎文,奖戚威柄。孰料二贼豺狼成性,包藏祸心。恣行凶忒,残贤害善。此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也。
即日河东爰举义兵,以清妖孽,是以传檄远近,共讨逆臣。公等皆汉大臣,当同兴勤王之师,以诛暴虐之贼。事后爵赏之誓,与同山河。若甘心附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矣。
……得郭、樊二贼首级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布告天下,咸使闻之。如律令!”
檄文传到长安,郭汜、樊稠看了,气得破口大骂起来:“李利小儿,贾诩匹夫,安敢辱我誓不与尔等罢休!”
不过关中地面上,各郡除了河东李利有实力出兵外,其他郡又哪里凑得出人马来。而且,他们也不想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一个个的只当没看见似的,缩在家里当乌龟。
河东军临蒲坂津,李利派人去给段煨送信。
段煨和前太尉段熲同族兄弟,作为一支独立势力,段煨的口碑相对较好,并没有什么劣迹。段
第七十六章 关中风云(五)
方欲行,有人来报,说是遥见东方有一支军来。李利就停了下来,心想莫非是张济来了。没过多久,果然见得东边一支军队,滚滚而来。当先一杆大旗,斗大的张字在空中飞舞。
李利忙上前迎上,问道:“叔父可是前来助我讨贼”
张济摇了摇头,翻身下马,行至李利跟前道:“我与你叔父等人,相交多年。助谁也不好,只能前去调解。”
李利心想,尼玛你简直在逗我,哪有劝架自带兵马的你这是要以武力调解吗似乎看出了李利的疑惑,张济就哈哈一笑,说道:“惠民,我带兵马前来,那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别调解未成,两家火气都冲我来,那我可就惨了。”
旁边的张绣赶紧也对李利点点头。李利信不过张济,但张绣他还是可以鼓起勇气相信一下的。于是就道:“既然如此,叔父可愿与我一道进京”
张济才不上这个当,他心想,我同你一起去,别人怎么看我郭汜和樊稠一定以为我和你合兵一处来攻打他们了。于是张济就笑道:“还是不了。惠民,既然我要调解两方,我还是自行前往吧。”
李利被张济看破了,也不以为意,嘿嘿一笑,就道:“既然叔父要和解两方,那就请叔父先行一步吧。小侄率部随后行军。”你不是要和解么,先让你去和解吧。和解不成,我再带兵马去打。
李利对于张济的和解方案,一点也不感兴趣。在他看来,这和解之策,必然失败。两边的矛盾已经没了缓和的余地,按贾诩的说法,又有人在暗中煽风点火,这一次,不打个胜负出来,两边如何罢休。
张济也不担心李利会抄自己的后路。看李利在河东这年余所干的事情,这小子还算是靠谱的。当然,防人之心不可无,他就让张绣自领后军,李利真要作妖,看在侄儿张绣的面子上,也应该会网开一面。
长安那边,两边虽然已经翻了脸,但却还没有打起来。只是各引一支军,在谨慎的对峙着。而暗底里的活动,两边一直没有停下来。
李傕派人去劝李蒙、王方,让他们别与郭汜等人一起同流合污。郭汜这边又派人来游说杨奉、杨定,让他们早早抛弃李傕,与自己一起共图大事,到时一起执掌朝政,封侯拜爵。
杨奉和杨定还真被郭汜派来的人给说动心了。
杨奉本是白波贼军出身,在凉州体系内多受排挤。他就想,要是自己早日混出了头,还用看他人眼色行事李傕、郭汜等之前也不过是区区一校尉,现在封侯拜将,位极人臣。难道自己就还比不过他们吗
杨奉又想起李傕、李利叔侄,之前无故而夺他爱将徐晃。于是咬牙切齿的道:“既然你刻薄寡恩,就休怪我不讲情义了。”于是便暗中与郭汜勾连,欲同举大事。
杨定对李傕没啥好感,对郭汜、樊稠等也同一个态度。当初他们跟随徐荣,受朝廷之命,前往抵抗李傕等人。结果却受了李傕等人的蛊惑,说什么凉州人不打凉州人。
结果呢,杨定与胡轸阵前反水,阴死了徐荣。而在与徐荣旧部的纠缠当中,李傕等人有意袖手旁观,害得胡轸死于乱军之中,杨定的兵力也受到了莫大的损失。从此杨定只得含恨依附于李傕等将。你说他对李傕和郭汜的态度能好到哪里去
当年杨定与李傕等人并肩而坐,现在听了李傕等人的鬼话,却混成了个杂号将军,成了李傕的属下。这心中滋味如何,也只怕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
第七十七章 关中风云(六)
胡封其实是自己吓自己。宋果和杨奉只是私交甚好,并没有和杨奉勾结在一起,这次过来,也只是寻杨奉聊天罢了。
胡封生怕出了什么差错,便忙忙去通知李应,李暹等人,而后就点齐兵马,欲围了杨奉军营,来个一网打尽。
正欲动手时,忽然军士来报,说樊稠引军正往自己这边赶来,须臾便到。胡封便是一愣,这樊稠来得可真是时候啊。早不早晚不晚的。真是要人命。
樊稠大军赶来,不但胡封知道了,杨奉也知道了。得知消息,杨奉大喜,李傕被郭汜调动拖住,一时半会回来不了,如今樊稠已至,自己动手的时机到了。
于是就站了起来,吩咐心腹准备行动。宋果方坐下不久,见杨奉神神秘秘的,不禁道:“营中可是有事”
杨奉嘿嘿一笑,道:“宋兄,委屈你几天,你且待在我营中,不要乱动。”
宋果大惊,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杨奉左右的卫士顿时就扑了过来,把宋果给控制住了。宋果大叫:“杨兄,你欲何为”
杨奉道:“李傕不公,我欲与郭、樊二将军联手,共诛之。”
宋果跌足急声劝道:“杨兄,你怎能如此不智,速速罢兵,还有退路。否则,身死族灭,就在眼前!”
杨奉哪里肯听,哼了一声:“宋兄你休得多言,我意已决。”言罢,就径自往营外行去。宋果气得跳脚大骂,你这个混帐王八蛋,你可坑死你宋爹了!
胡封与李应等人紧急联络之后,很快就做了决断。由李应,李桓等人带主力在前营抵御樊稠的进攻,并派人速速向李傕报信。胡封则和李暹等人,率部围住杨奉,只要他敢动,就立马取了他项上人头。
李傕的安排,终于起了效果。杨奉这边一动,胡封就引军闪了出来,把杨奉营门牢牢围住,而后高声叫道:“杨奉,无将军之令你便调动兵马,你意欲何为”
杨奉见了胡封心中也是吃了一惊,心道这厮怎么反应如此之快。于是就沉声道:“老子在这里待得不痛快,胡封,看在相识一场的份上,你速速让开,我饶你一命!”
胡封咬牙切齿,大骂道:“背主之贼,人人得而诛之!”
杨奉心想,老子可从来没认过李傕这个主,老子当年降的是朝廷。李傕他算哪门子的主于是就哈哈大笑,厉声道:“我效忠天子和朝廷,现奉诏讨伐李傕这逆贼,我背过谁来”
言罢杨奉也懒得废话,把手一挥,麾下大军就如潮水般涌了出来。胡封见状,也拍马回营,把手中长剑一指,叫道:“弓箭手准备!”
鼓号长鸣中,一列列弓箭手趋步上前,弯弓搭箭,斜指长空。一声令下,箭发如雨,空中一朵朵黑云呼啸着就向杨奉大军扑了过去。
杨奉这边也毫不客气,一边举盾防御,也一边派出弓箭手来对射。胡封又下令自己的部队大声喊话,让杨奉的部队弃械投降。
只是杨奉的嫡系都是白波贼军出身,哪里肯听胡封的。两边兵马隔着营门栅栏轮番对射,惨叫声不时响起,一个个的士卒纷纷倒下。
杨奉心中焦虑,本想着与樊稠里应外合,打李傕部队一个措手不及,谁曾想自己这边一发动,就被胡封给堵住了。现在要不及时杀出营去,等援军来了,自己只怕是真的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n
第七十八章 关中风云(七)
胡封喊道:“杨奉,速降。事后我赐你个痛快,否则,我定剁了你喂狗!”凉州军将就是这么凶残!
杨奉脸色就是一变,他相信胡封这小崽子说得到做得到。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曾子死时都得把手脚检查一遍,确认没有损伤会完全无损的还给父母,这才放心的咽气。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孝道的体现。人砍了脑袋还能缝在一起下葬,可要是死了却被砍成肉泥去喂狗,这如何受得住
不过要他投降,他也不愿向两个小儿屈膝。心想反正是个死,那就自己给自己个痛快吧。又向前营那里望了一眼,那里倒是热闹得很。杨奉心中长叹一声,数个时辰之前,自己还在做梦想着以后的荣华富贵,谁曾想,到头来,竟是大梦一场。郭汜无能、樊稠误我。竟然到现在都没能攻破李傕匹夫的大营。
杨奉越想越怒,于是拨剑大叫道:“我好恨呐!”言罢,横剑往颈侧一拖,一道血花飞溅而出,杨奉一声不吭,砰的一声就倒在尘埃之中。
杨奉一死,数百甲士放声大哭。胡封一脸的不耐烦:“杨奉已死,你们降还是不降”叛军一听,抄起手中兵刃,就向胡封扑了过来。
李桓在旁把手一挥,箭矢齐发,数息功夫就把这数百人齐齐射成了马蜂窝。李桓一边让人去补刀,一边问胡封:“兄长,要不要砍了杨奉去喂狗。”
胡封骂道:“都什么时候了,哪有这闲功夫,砍了杨奉脑袋,再留一部人马在此打扫战场,你我速速前往前营支援。”
胡封与李桓逮住杨奉大战一场。杨奉临死反扑也让他们损失惨重。他们麾下能战的士兵并不是很多了。但有时候战场并不在乎人多人少,你露一面,或许比千军万马还重要。
胡封和李桓赶到了前营。李傕的部队见援军来了,顿时欢声大作,士气为之又是一振。而当胡封命人把杨奉的首级高高举起在半空中,向着营外大声喊话,说欲为内应的杨奉已然伏诛之后,营外的樊稠顿时一颗心就凉了。
樊稠此时心中,真的是一万头羊驼呼啸而过。他做梦也没想到,杨奉竟然就这么快被干翻了。他在确认那的确是杨奉的首级之后,不知怎的,他忽然有些想笑。这尼玛简直就是个笑话。自己这边还没打破大营,你杨奉就已经死了这点时间也坚持不了,你是干什么吃的,不愧是贼兵出身,真尼玛烂泥扶不起墙。
樊稠狠狠朝地上吐了一口吐沫,心中把杨奉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好几遍,心情这才稍微平复下来。而后他传令道:“撤!”
杨奉已死,破营已无希望,再在这里耗下去做什么。谁知道什么时候李傕就掉转头杀过来了。还是先行和郭汜合兵一处再说。
李傕那边,被郭汜所骗。欲引军走,却又被郭汜死死缠住。李傕怒火冲天,索性放开手脚,带领兵马就与郭汜来了一场大战。
此时两边都已经杀红了眼。但见战场之上,人喊马嘶,黄尘滚滚,旗帜挥舞,金铁交鸣。而地上,横七竖八的人尸马尸,躺了一地。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内脏脑浆。斜插地面的箭矢,折断的兵刃,随处可见。鲜血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处一处的小洼,散发着阵阵腥气。
这一场大战,两边直杀到金乌西沉,夜幕来临,两边都累得没了气力,这才鸣金收兵。夜晚,李傕收到消息,杨奉身死,樊稠兵退。大喜之下,便又提防起来。防着樊稠引军来此,与郭汜合兵一道来打自己。
那边郭汜却是浓眉倒
第七十九章 拜访钟繇
李傕要打击投机倒把的粮商,非常时期李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是全部抓起来抄家灭族的话,打击面过广,以后谁还敢在长安城中卖粮
沉吟了会,李利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后道:“叔父,此事不宜操之过急,朝廷那边,可有甚意见”
不提朝廷还好,一提朝廷李傕就是一肚子的火。他瞪着眼睛,一拍案几,道:“朝廷那帮人,除了满嘴虚言还能做什么”
李傕和郭汜干仗,朝廷下旨劝两家罢兵,即不听李傕的颁布命令说郭汜、樊稠是叛贼;也不听郭汜、樊稠的说李傕是逆臣。长安市场上物价飞涨,朝廷除了要求李傕配合放粮之外,也是策手无策。
李傕生平第一次后悔,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个朝廷在身上。真是个大负担。或许历史上他之所以同意天子与朝廷东归,也有甩脱累赘的想法吧。
李利听了心中不禁好笑,让朝廷成为摆设的,不就是你们这些军头吗人家现在要啥啥没有,你说他们除了嘴巴上面说说之外还能干什么人家真要干成什么事,你又会紧张了。
辞别了李傕,李利就去见钟繇,他想问问钟繇的意见,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说不定钟繇会给他带来惊喜。而且,据线报,荀攸也在钟繇府上,嘿嘿。那就提前先见个面吧。
长安城的治安维持的还算不错。李、郭两家大战,目前还算克制,都知道长安不能乱。但要是打到后来,两家没人没粮了,估计就会开始掠夺了。
钟繇接到府中管事来报,说河东太守李利就在府外等候。钟繇也不敢怠慢,忙出府来迎。李利在阶下以子侄礼拜见了钟繇。他的姿态摆得很低很端正。因为经过他长时间的摸索,他发现就算是在系统好友名单内,如果自己不主动维护、处理好关系。那些好感度也是会随之而下降的。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打击河东世家之后,柳孚的好感度急剧下降,而其余三人也多多少少的下降了一些。这是因为李利的行为损害了河东世家的利益,所以哪怕是李利天天给他们在系统里送金币刷好感度,他们对李利的观感也发生了变化。
自从知道好感度也不是百分百保险之后,李利的危机感就更加强烈起来。所以他现在对自己的三个心腹班底贾诩、张辽、徐晃,那叫一个好。时不时的嘘寒问暖,赐下财物就不说了,还经常设宴喊他们来饮酒作乐,增强感情。你还别说,这些小手段还挺有用。经过一段时间后,李利发现,就算自己不在系统内赠送金币,他们的好感度也在缓慢上升。
钟繇把李利迎入府中,分宾主坐下之后,就问道:“惠民不在军中理事,怎的到了我家”战事正急,按钟繇的想法,李利这会应该在李傕军中帮他叔父商量如何对付郭汜、樊稠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