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王者降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黄牛道人

    自己现在手里是有几个人才没错,但没办法和曹操比啊。这就是先天不足,纵然自己可以雄据一方,但也不过只是慢慢等死罢了。一步慢,步步慢。几十年弹指间,不是自己,就是自己后人得被曹魏来征伐灭国。何苦来哉

    李利觉得,自己比起刘皇叔来,条件还要差。人家好




第八十九章 劝说荀攸
    想了半天,荀攸也只得凭良心讲话:“太守爱民如子,真治世之臣也。”

    荀攸没有过多的夸赞李利。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李利在河东的表现,当得起治世之臣四字之赞。

    关东,幽州公孙瓒和刘虞龌龊不断,势同水火;冀州袁绍,空负盛名,号召天下诸侯反董被推举为盟主,却又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如今不但与其弟袁术闹翻,又与公孙瓒为了地盘连番大战,让无数人为之失望;徐州陶谦,近小人远贤臣,士人多出走,甚至徐州治下,还有人敢造反称帝。可见水平;豫、扬一片黑暗更不用多说。荆、益两家,刘表还好点,刘焉只差没有公然称帝了;交州远离中原,并州无人接管……

    关中和凉州,数来数去,多是横行一时的军阀,放眼天下,如李利一般的太守,真的是极其少见。现在许多的地方官,只是维持着这个烂摊子,看到时会有谁来接手。因为上司今天可能是袁绍,明天可能是曹操,后天又可能是公孙瓒或者别人。谁会沉下心去为百姓做点事

    当然,做事的不是没有。但像李利这般,全心全意的投入的,却是绝无仅有。这满天之下,又有谁在收回大量无主之地、开垦大量荒田之后,无偿租给流民耕种只收国家田租而不私自收租的

    汉朝的大地主们都像李利这么干,天下早就太平了。荀攸觉得,连自己家都做不到。我的田,租给你种,只要你出交给朝廷的三十税一的田租,然后我什么都没有,怎么可能可是,河东的李利,他就这么干了。荀攸也不知道该说李利傻还是说他大公无私。

    其实李利也没有荀攸想象中的那么无私。他刚来河东,恩信未立,而流民不附。是以他才想出这个法子来。其实就跟后世的招商一样,只要你来我这里投资,什么三免两减半,通通好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嘛。

    刚开始河东是个烂摊子,一穷二白,流民们的口袋里也干干净净。李利就是想把田地卖给他们,他们也拿不出钱来。李利又不想把田地卖给那些世家大族。那能怎么办

    田地要么是新地,要么是抛荒很久的。那就先给流民们种着吧,先只收国税,等流民们口袋里有钱了,有粮食了。那难道他们就不渴望土地了么到时再卖地也好,再另行收租也好,还不是李利说了算。发展起来了,自然就要开始割韭菜了啊。

    这些深层次的东西,荀攸一时半会,还没有想到。所以荀攸在了解到李利在河东,罢口赋,开荒田,剿盗贼,铸新钱等等惠民善政之后,他不得不抛开门户之见,真心诚意的夸赞李利一句。这是他做为儒家士子的良心。

    李利听到荀攸夸赞,心中乐开了花,表面上却是连连摆手,谦虚的道:“不敢当荀公之赞,此吾份内之事耳。”

    荀攸就叹道:“好一个份内之事,若天下守令人人得如太守,何愁汉室不兴,天下不宁”

    李利请荀攸坐下之后,就接上话头道:“吾家在北地,世代耕读传家,先君自幼受教,穷经数十载,却因灵帝卖官鬻爵而不得出仕。吾叔父一气之下,便从了军。先君在家,以教族中小辈为乐。后黄巾乱起,天下沸腾。先君因有感时局之艰,遂为我取字惠民。先君去后,吾无以为生,只得投奔叔父。吾人虽在军中,但无时不记先君之训,以匡扶汉室,惠利天下为己任。吾之所以来河东,便是欲一施胸中抱负耳。”

    荀攸心想,原来如此。他也没去怀疑李利说



第九十章 徐州之乱
    李利的诚意可谓十足。三公九卿之位他无法保证,但关中地面上,任何一地的长官,他还是有把握的。荀攸加李利,这两个名字就已经足够了。

    荀攸闻言不禁耸然动容,李利不但有诚意,关键他说的这些,荀攸还没法反驳。天下情况确实就是如李利说所的那样。

    李利为了留下自己,连河东太守之职都可以让,足见其心。荀攸心中不禁就暗叹了一声,他真的动心了。

    读书人,总会多那么一些感性。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李利虽然还算不上是荀攸的知己。但李利在对待人才方面,却超过了当下的许多人。谁都愿意看到自己被需求、被重视,这也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在荀攸看来,李利胸有大志,心怀百姓,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好青年,这样的人,是值得结交,并引以为同道中人的。

    李利显然也是觉得他荀攸是“吾辈中人”,是故才出言挽留,让他留在关中,与李利一道,治理一方,匡扶汉室。

    李利其实也没想着真去匡扶汉室。他自从来到这里之后,首要任务就是在这个乱世活下去。反攻长安之后,他问策贾诩。贾诩说要想在这个乱世不被人所吞并,那就只能让自己变得强大。

    所以李利费尽心思的在凉州派系中充当和事佬,让头顶大树不倒不乱的同时,卯足了劲来发展自己。在河东的一切行为,究其根本,全都是为了李利的发展壮大。

    当然,在这个途径中,李利确实也帮了许多人。你要发展,要壮大,自然就要有人认可你的理念和观点。所以李利说要建功立业、匡扶汉室用来笼络人心;而实打实的施仁政,惠百姓,那就是为了争取民望了。

    不管是为了活命,还是为了争霸,一切的根本,都是人。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要坚持住了这样的初衷,李利觉得,他的未来还是可以幻想一下的。这确实也是李利的好机会,毕竟在关中和凉州地区,世家大族的力量相对中原来说,是比较孱弱的。这样一来,可操作的空间就太多了。不像中原地区,你首先就得拉拢士大夫,去照顾他们的利益,否则你都站不稳脚跟混不下去。都混不下去了,再说什么争取民心,那就是个笑话。

    因为民心,很多时候,也是由读书人说了算的。毕竟舆论权在文化人手里啊。百姓还不是得听读书人的。

    荀攸仔细想了想,他现在确实是没什么好去处。之前他出狱之后,朝廷任命他为任城相。他嫌那里太乱了没去,兖州那里黄巾肆虐不说,而且曹操把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都打跑了。他那时还不知道自己的小叔父荀彧去了曹操那里。所以他就拒绝了这个任命。后来他又想到益州去担任蜀郡太守,可惜道路不通,而且很快,关中又生战乱,于是他不得不停留下来。

    历史上也是如此,荀攸求为蜀郡太守,因为道路不通,就一直停滞在荆州。直到后来曹操给他写信,估计荀彧也给他写了信,他这才北上,投奔曹操。

    现在确实是没什么好地方去,而且李利一片赤诚之心,荀攸就想,要不,就先留在长安看看

    治理一方,使之政教大行,也是荀攸的理想。而且他也想看看,李利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说的那般,言行如一

    于是荀攸就笑道:“岂敢奢望河东,吾若能为一县之长,治之如同



第九十一章 徐州之乱(二)
    曹操攻打徐州,内情很复杂。但他有着最明显的理由。那就是曹嵩等人死在徐州境内了。不管是不是陶谦派人指使的,这口锅他不背也得背了。

    陶谦在曹嵩一出事之后,就连忙派人人去曹操那边解释,然后自己又在境内帮忙抓捕凶手。想不到,曹操还是来了。

    阙宣造反,众说纷纭。史书记载也各自不同。有的说是陶谦指使阙宣的,然后两家一起联手,还打入了兖州南境,所以引起了曹操的反击。有的则记载这事与陶谦无关。

    李利自然也相信这事与陶谦无关,曹嵩在徐州出了事,这紧要关头,陶谦还和人一起攻入兖州,他这不是失心疯么。

    但天下人的不信,却阻拦不住曹操的大军。曹操把这事也当作借口之一,然后就公然出兵了。

    曹操的出兵,得到了袁绍的支持。现在两家还处于蜜月期,曹操和袁绍,关系正好着呢。或许换一个角度看,这次出兵就容易解释得多了。

    初平元年,天下反董,袁绍被推为盟主,而陶谦作为徐州刺史,却没有附从袁绍。可是到了初平二年,董卓迁都长安,朱儁在洛阳号召大家起兵时,陶谦却派精兵三千去支持朱儁,并上表朝廷,表奏朱儁代理车骑将军。

    这种行为,分明就是打袁绍这个盟主的脸,不把汝南袁氏放在眼里。以袁绍外宽内忌的性子,当时只怕就是怒火冲天,只是他强行给忍住了。袁绍刚拿下冀州,又面对公孙瓒这样的强敌,一时半会也不敢招惹徐州陶谦。

    到了去年时,董卓死了,李傕等人反攻长安。陶谦又自作主张,联合一大批地方官员,推举朱儁为盟主、太师,一起来声讨李傕、郭汜等人。这已经完全把袁绍给扔到旁边去了。虽然袁绍也没心思去对付关中的李傕,但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袁绍是天下公认的盟主,这风头被陶谦和朱儁抢去了,那怎么行呢

    幸好这事也没成,朝廷下旨,把朱儁给征召到长安当官去了。陶谦等人的倡议也不了了之。

    事情虽然没成,但这事,袁绍却记在了心里。刚好曹嵩在徐州出事,袁绍顿时就激动了,于是鼓动曹操,攻打徐州。

    曹操尝到了兖州牧的机会,对于徐州这样近在咫尺的肥肉,又岂有不眼馋的道理。于是,有着绝对充足理由的曹操,出兵了。

    曹操带着精兵良将,进入了徐州境内。陶谦这边,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坐视曹操打来而毫无反应,也尽起精锐,在彭城一带布下防线。

    只可惜,徐州兵马,挡不住兖州的虎狼。曹操连战连捷,没多久就攻破了彭城。陶谦一路后退的同时,也四处搬请援兵。文书发到了青州,青州刺史田楷当即就召来刘备,道:“玄德,徐州有难,陶恭祖遣使前来请援。我与汝同去。”

    田楷和陶谦其实也没啥关系,但他为什么要去救陶谦。那是因为曹操是袁绍的盟友,而袁绍又与自家将军公孙瓒有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所以曹操打陶谦,田楷就要去打曹操。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刘备就跟着田楷去了徐州,陶谦设宴,坐中见刘备风姿特秀,非是常人,因问之名姓,得知是刘备之后,便惊道:“可是昔日救孔北海者乎”

    刘备笑道:“然。”

    陶谦见刘备雄姿,心道这却是个英雄,当好生结交。于是便待之以上宾之礼,宴会结束之后没几日,陶谦又送了四千丹阳兵给刘备。丹阳精兵,



第九十二章 吕布出走
    李利在河东猫着的时候,也没放弃打探中原的动静。尤其是他的头号仇家吕布的去向。毕竟他与吕布,不但有仇,还有“夺妻之恨”。

    话说吕布出了函谷关,先是去了老乡张杨那里。后来李傕等人重金悬赏吕布首级,行文到了张杨那里,不久之后被吕布看到了。吕布心不自安,遂对张杨说:“与卿州里,今见杀,其功未见多。不如生卖布,可大得李傕等爵赏。”

    说完之后,趁着张杨不注意,吕布匆忙出奔袁术。因为吕布杀了董卓,对袁氏一门有大恩。袁术刚开始对吕布也非常热情,结果吕布居功自傲,恣兵抄掠,让袁术大为不满。吕布心想此处不留爷,爷去投袁绍。免得在你这里看眼色。于是便率部北上,投靠袁术的生死冤家袁绍。

    袁绍倒是喜得合不拢嘴,吕布能够从袁术那里投奔自己,足见在吕布心里,自己才是袁氏正宗啊。而且吕布因为杀了董卓,在关东名头十分响亮,又确实给袁氏报了大仇。于是袁绍对吕布十分热情,礼遇也比袁术好多了。

    吕布见此,也愿受袁绍的驱使,在今年攻打黑山军的战争中,吕布表现得骁勇无比,为袁绍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在与张燕大战中,吕布表现得太过出色了。所以引起了袁绍的猜忌。吕布与张燕交战,麾下兵马折损很大,于是向袁绍请求,调派兵马补充他的军队。袁绍哪里肯干,果断拒绝。

    吕布大怒,心想我先斩董卓,后击张燕,出生入死,于你袁氏有大恩大功,何至如此待我既然你无情,休怪我无义。吕布回来,把这事跟众将一说,众将也是暴怒。吕布就沉着脸道:“袁绍不给,那我们就自己去取。”

    于是吕布就率军,在冀州境内大肆抄掠,抢劫财物的同时,也掠夺青壮作为补充。袁绍闻信,心头之火就突突的直往上冒,他与左右道:“吕布,豺狼也,引而纳之,我之过也。当除之。”

    这边还没动手,那里吕布就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风声,说是袁绍要对他下手了。吕布当下就有些怕了。他一身本事,那也得看人多人少。大军纵横,千万支枪戳来戳去的,你除非能飞,不然又打得过几个人赢。

    左思右想,吕布觉得防人之心不可无,毕竟空穴来风,并非无因。于是就对袁绍说要回洛阳去。袁绍听了,心中也是一松。他恨吕布,也提防吕布。两家翻脸,一场厮杀,弄死了吕布,自己这边只怕也要遭受不小的损失。送这家伙走也好。

    于是袁绍就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吕布为司隶校尉。而后又派了精锐武士一路护送。正宗的司隶校尉由李傕兼领,袁绍擅自任命吕布为司隶校尉,足见其早就不把长安的朝廷给放在眼里了。

    这也说明,袁绍和袁术,其实是一丘之貉。只不过,袁术太过心急早早就暴露了目的,而袁绍则是想着平定天下之后,再行代汉之事。在做事方面,袁绍比起袁术来,还是要稳重一些的。

    途中,吕布心想,袁绍会这么好心,还派人护送于我,必有图谋。于是夜中派人鼓筝于帐中,自己却悄悄的溜出帐外。半夜,袁绍所派的武士,潜入吕布之帐,对着榻上就是一通乱砍。直到砍破被褥,刀刃直入木板,这才发现,帐中无人。大惊之下,



第九十三章
    在箕县放下了一支兵马,防住了吕布。李利的心思,又转到了河东政务上来。汉朝八月案比造籍册文书,九月准备上计。以每年十月到第二年九月为一个财政年度。因为汉武帝之前,汉历法是十月为岁首,汉武帝之后,改历之后才是正月为岁首。虽然历法改了,但上计制度却仍然如同以前一样没有改变。

    所谓上计,就是地方政府向朝廷汇报当地的社会经济与财政收支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为朝廷编制财政预算提供依据,同时也是地方官们把治理地方一年以来的政绩全方位向朝廷展现的机会。

    朝廷会根据计簿来看你这个地方,这一年来,人口有没有增长,田地、税赋有没有增加,治安案件多不多,有没有出人才。这些方方面面,综合起来,就是朝廷了解地方的窗口,以及提拔地方官员的依据。

    河东这一年来,在李利的带领下,成绩斐然,计簿上面自然是漂亮得不像话。人口、田地、税赋都有着猛烈的增长。至于治安问题,别的地方不敢夸口,河东郡城安邑那真的是一片安宁。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可能有点夸张,但也基本上是相差无几了。

    只是,一片繁华的底下,仍然潜藏着让李利深为忧虑的因素。河东盐铁名闻天下,与之相随的,就是私盐贩子和贩铁的,蜂拥而来。

    这些人,在河东收了盐铁,再又转卖四方。以此来获取巨利。李利以前并不知道,他也是在自己插手盐铁之后,这才渐渐发现了的。

    河东地理得天独厚,向东可顺河水入中原,或出武关入荆州,向北,就是苦寒之地的并州和塞外。尤其是塞外的鲜卑、乌桓,都是需求盐、铁的大户。

    豪强们聚拢亡命,运了盐铁自河东北上,然后又从北边带来汉朝急需的皮毛、牲口。他们同时也贩酒、甚至是人口。

    柳家、卫家、裴家等都干这种事。当然他们光明正大的干。而还有一类人,要么就是亡命游侠、要么就是北方响马。这帮人,不事生产,有钱就找盐场买盐了去贩卖,没钱了就直接在偏僻官道上抢。

    河东与并州交界的地方,是出了名的三不管区域。这里荒无人烟,又有山林为障,杀人越货之后,直接往山中一钻,谁也没有办法。

    正常的商业往来李利不会管。盐这种东西,是生活必须品。比钱还实在。毕竟没钱也能过日子,没有盐那就只能等死了。有了盐,可以腌制肉类和鱼。在现在这种交通非常不发达的年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存货物,然后将这些货物卖向天下各地。从而带动各地的往来,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百姓们的交流。
1...17181920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