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贤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别予安
这下子却是让萧文郁闷不已。
原本他以为,自己一篇师说,虽然不至于让上官庭芝深深触动,纳头就拜。但至少由韩愈亲自写下的千古名篇,也能够让这个家伙有所触动,对萧文礼遇三分。
然而,看着上官庭芝的模样,萧文却发现对方非但没有打算礼遇自己的样子,反而露出了一副十分恶劣的嘴脸。
“这算是什么说法啊”萧文看着上官庭芝,心中抱怨道。
只是他不知道,上官庭芝作为宫廷诗人上官仪的儿子,其思考方式也与常人有所不同。
作为宫廷诗人,上官仪所写的诗篇文辞通常都十分华美。
可是在华美的词藻下,却是空洞毫无内涵的内容。
而上官仪和上官庭芝的价值观,也和他们作的诗一样空洞,却十分注重外表。
因此,当萧文的师说被递到上官庭芝面前时,他没有去思考萧文说的话到底正不正确,反而去纠结于其言论的学派属性,以及萧文的身份问题。
在普通人眼里,这不过是一篇劝学的文章。可是在上官庭芝眼里,这却是满满的学派与国家矛盾。
虽然这种行为很让人无奈,但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宫廷诗人的尿性。
不过萧文虽然情商还算合格,但让他面面俱到地把上官庭芝那宫廷诗人的尿性心理也考虑进去,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所以,这也只能说是双方认知差异导致的误会。
只不过如今,这种误会已经升级到了冲突的地步。
萧文看着自己脚底下的破旧蒲团,上面甚至还沾染上不少的泥土。
很明显,这个蒲团是上官庭芝为了自己特地准备的。
于是,萧文冷声质问道:“上官兄,这难道就是你们上官家的待客之道”
“不!”上官庭芝摇了摇头,冷笑道:“这是唐人对于不速之客的对待之道。”
“不速之客”萧文对于上官庭芝,有些不解。
他说道:“如果说的是萧某的杂家身份,那我想说,当年吕不韦门下,也有一些杂家的门客。而孔夫子当年,更是在周地拜访过道家的祖师爷,老子,向他学习周礼……”
“够了!”听着萧文的话,上官庭芝厉声咆哮:“你就是想说,我儒家是脱胎自你道家,和你道家是父子关系吧!想占我们便宜你这臭牛鼻子道士简直是痴心妄想!”
听到这话,萧文无语。
你这么说,要是被你们的皇帝听到的,怕不是要杀头的。
毕竟,李世民和李家,可是一直把老子当做祖先供奉。
顺带一提,历史上的李唐皇室,在做家谱的时候甚至还把李伯考,李尚和李广做成自己的老祖宗。
也就是说,萧文也算是李唐皇室老祖宗的朋友了。真论辈分,哪里还能让上官庭芝在自己面前咆哮
不让他跪着说话,已经够给面子了。
不过考虑到汉国虽然只是西汉初年,却诡异地出现刘备和刘秀这两个皇子。
萧文觉得,这个时空错乱的地方,还是不要拿过去的辈分说事。不然的话,很容易造成混乱。
而就在萧文和上官庭芝的矛盾正在酝酿,随时可能爆发的时候。孙尚香却已经来到了上官家的后院边上。
看着那两米多高的围墙,孙尚香微微一笑。
作为一个立志成为游侠的人,闯越潜行的本领,她
第164章 闺蜜
第164章 闺蜜
“谁谁在说我的父亲”
在上官婉儿的闺房里,一个声音传了出来。
声音略显惊慌。但是在房门之外的孙尚香却能听出,对方的声音在惊慌之余,还颇为稚嫩甜美。
显然,那就是自己的同窗,唐人上官婉儿了。
于是孙尚香道:“婉儿,我叫孙尚香,是萧文先生新收的徒弟。我今天是来……是来找你玩的。”
孙尚香没有说自己是萧文今天也过来的。
这倒不是害怕上官婉儿会主动声张。
只是根据她的了解,上官婉儿虽然是唐人,思想开放。但是她本人却和有着任侠之风的自己不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气受。
她担心,如果今天萧文那边无功而返,自己却把萧文暗中让自己过来的事情告诉婉儿,可能会被上官庭芝察觉问题。
因此,孙尚香还是决定对上官婉儿有所保留。
而听到这是萧文的学生,婉儿的心里也放松了警惕。
至于对方说自己父亲的坏话,这点婉儿却不在意。
一来虽然她很弱气,但是对父亲的行为也是不满。
二来,孙尚香毕竟是自己的同窗,也算半个姐妹。姐妹为自己抱打不平,婉儿也不好说些什么。
更何况,还有一点是婉儿没有察觉到的。
那就是,她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来家里做客的朋友了。
上一次,还是萧文带着诸葛亮和关羽过来,才让婉儿见到了自己的朋友。
“对了,婉儿。”孙尚香说道:“这门被锁住了,我进不去。你有钥匙吗”
听到这话,里面的上官婉儿摇了摇小脑袋,说道:“虽然这是我闺房的门,但是钥匙却在我父亲手中。他给我下了禁足令,让我今天哪里都不能去。”
“原来是针对萧文先生的。”孙尚香心中了然。
不过这时,婉儿却反问道:“我们家虽然是百姓人家,但家里还算请得起护卫。寻常盗贼,可进不来。你是怎么进来的”
虽然孙尚香知道上官婉儿是唐国间谍的人家,但上官婉儿却不知道孙尚香是彻侯贵族的女儿。
因此,她在孙尚香面前,还是隐瞒了父亲的真实身份。
事实上,上官家之所以守卫森严,并非因为他们有钱。而是因为他们间谍的性质,注定了他们必须小心谨慎,甚至把家里大部分的钱,都用在安保方面。
“我可不是寻常盗贼。”虽然知道婉儿对自己隐瞒了家里是间谍的事情,但是孙尚香笑语盈盈,并没有说破婉儿的心思。
她只是将自己如何依靠老槐树翻过上官家的墙壁,又是如何绕开那个花匠,潜入家里,一五一十地都给说了出来。
听到这话,婉儿心里却是惊讶。
因为两米的墙壁,或许对于后世的人来说,不过是简单就可以翻阅的存在。
然而这个时代的汉人,普遍身高都在一米五左右。
比起二十一世纪那些动辄身高一米八的男性来说,却是矮了不少。
这种高度,已经能够杜绝大部分身材矮小,水平不高的盗贼望而却步。
而在墙的内侧顶端,还镶嵌着一些陶片。
虽然这些陶片没有镶嵌在墙壁顶端,起到劝退的作用。
但也因为是在内侧,这些陶片也能让那些明明看到墙壁高达两米,却依然选择潜入的人望而却步。
只不过听孙尚香所说。她是通过那棵在父亲的推算下,认为绝对无法依靠用来翻越墙壁的老槐树。
这却让上官婉儿大吃一惊。
因为她知道,没有优秀到能够在钢丝行走的平衡能力,没有轻盈到在七十斤以下的身体,没有从两米多
第165章 鬼才杨修
第165章 鬼才杨修
当上官婉儿和孙尚香在上官家大宅后边隔着门促膝长谈,逐渐成为闺蜜的时候,另一边的萧文,却和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矛盾逐渐激化。
看着自己脚下的蒲团,虽然知道站着说话很别扭,但萧文却始终没有坐下去。
当他听到上官庭芝说这是唐人对待不速之客的礼仪时,他的心里气不打一处来。
但是还没等萧文说话,一旁的杨修竟然就开始讽刺道:“你们唐人可真是锱铢必较,对于不速之客的定义真够广泛。对比起你们那些大气磅礴的文章艺术,你们的心胸可真够狭隘的。”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都是一愣。
不仅萧文和上官庭芝,就连诸葛亮和关羽,也向他投向了异样的目光。
虽然知道平日里杨修口无遮拦,让人讨厌。
可萧文没想到,这个杨修的骂人功夫,竟然已经到达的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在想,如果当年杨修代替王朗,出战诸葛亮,是否还会在那句“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下,活活气死。
或许杨修会把诸葛亮给反气死也说不定
反正吵架这种事情,只需要小聪明。而擅长嘴炮和小聪明的杨修,也算是专业对口。
杨修和诸葛亮不知道萧文对于他们之间的事情,竟然已经脑补到了半人马座的致远星上。
此时,他们只是一个抬头挺胸,露出一副比上官庭芝还要臭屁的模样。而另一个,则是作为吃瓜群众,在旁默默围观。
不过,上官庭芝在听到杨修竟然出言嘲讽后,却不禁怒道:“竖子无礼!难道你家父亲和老师,没有教过你,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吗”
然而杨修听到上官庭芝的呵斥,却不以为然。
他说道:“说是说过。可家中老父也曾说过,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你这个区区升斗小民,不过有两个臭钱而已,难道还想让我给你遵守礼仪不成”
哇!虽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这话通常都会让我这种反对阶级歧视的人很不爽。
但杨修这个时候提起这种言论,为什么我会觉得意外的爽快
萧文心中,竟然也第一次为杨修默默点赞。
与此同时,杨修也继续说道:“虽然你有点臭钱,而且稍微有些背景。但想必你家老爷子,在唐国也不是什么公侯吧我家爷爷怎么说也是一个关内侯,如果论起爵位,你连给我舔鞋子都不够资格!”
“你……竖子,尔敢!”听到杨修的嘴炮,上官庭芝脸几乎憋成猪肝色。
只是杨修骂人的话实在歹毒。他抓住了对方无法从地位这个角度反驳自己的劣势,对上官庭芝的地位进行嘲讽。
虽然这种言论很伤人,但是在杨修这种根本不把人际关系当回事的人眼里,却是最好的嘴炮了。
事实上,听到杨修的话后,上官庭芝的确已经无心对萧文继续刁难。
他的眼里,只有对杨修这个傲慢的贵族公子的愤怒。
曾几何时,自己的父亲也是官至宰相之人,而且还被誉为大唐第一诗人。
无论地位,还是名声,都显赫一时。
如果不是后来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杀,他又何至于流落到汉国的边境郡城,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地方做一个明谍,整天担惊受怕的
可是即便如此,上官庭芝也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侮辱。
或许有些人会对他刁难,例如唐国里那些坑害他父亲的家伙。
或许有的人会让他愤怒,例如萧文这个与自己有学术之争的家伙。
但是这种对他进行人身攻击的无礼小儿,在这个社交讲究利益,坑人也讲究吃相的世界,却是少之又少。
&n
第166章 兼儒墨,合名法
第166章 兼儒墨,合名法
虽然萧文对于河水倒不算太过排斥。毕竟考虑到今后要去匈奴人的地盘谈生意,他可能连干净的河水都喝不起,只能喝着那些没有经过加工,味道古怪的牛羊马奶过日子。
只不过,他还是对上官庭芝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听到这疑惑,上官庭芝脸色一边。
他连忙对仆人说道:“蠢货!还不快快给我去烧热汤给客人吃用井水,记住了!”
听到这话,仆人连忙慌不择路地走出客厅,朝着厨房走去。
看着仆人离开,萧文也放下了手中的水杯,对着上官庭芝道:“上官兄,你是不是对道家和杂家,有什么偏见”
“偏见”看着萧文,上官庭芝摇了摇头,说道:“这并非我个人的偏见。只是道家治理的汉国,终究和儒家治理的唐国,不是一路人。”
听到这话,萧文心中也是带着无奈与苦涩。
虽然他的心中,有着强烈的华夏民族观念。可这种观念,其实也就只有他一个人拥有。
至于其他人,例如萧文眼前的上官庭芝,他可不觉得法家治理的秦国和道家治理的汉国是一路人。
或许,儒家之中分成许多学派,上官庭芝恐怕也很少把程朱理学治理的宋国和陆王心学治理的明国,当做自己人吧!
毕竟虽然二十一世纪的华夏人一直鼓吹着华夏的大一统理念。
可这种大一统,其实很多时候都只处于政治上的概念而已。
思想,文化,经济,从来都很难统一。
思想上,中国明代东南沿海,普遍都供奉着妈祖神。而在同时期的京杭运河一线地区,却是闻香教的天下。
而再往西,则是佛教,以及某个不可说教。
当然,在澳门,在台湾,在一些西方传教士经常出现的地方,也有一些人开始接受天主教和基督新教。
例如某些喜欢西方科学技术的士大夫,例如鼎鼎大名的郑芝龙——他的教名为尼古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