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贤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别予安
后来,还是萧文出手,将他们单独关押起来。然后拿着几条毛巾盖在这些人脸上,往上面浇水。
湿透的毛巾盖在脸上,人是无法呼吸的。起初的几秒还好,越到后面,那冰凉且不带任何空气与光明的感觉,总能让人陷入一种仿佛无尽太空的噩梦当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或许这首诗最能够提现这种连fbi都在使用的刑讯手段。
在反复折磨了他们许久后,萧文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感情这些人都是受董卓指使,派来刺杀他们的。
只不过这些人作为山贼,自然不懂得潜行暗杀,下毒狙击等手段。更加不可能穿着一身学者白袍,手腕上装着武器袋和袖剑,拿着一把印第安战斧就在萧文面前开无双。
毕竟安东尼和关羽两人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要是真的过来,萧文连星际战舰都不用背在身上,直接让手下和学生收拾掉就是了。
董卓也很清楚关羽的战斗力,因此他没有打算让人通过暗杀的手段杀死萧文。而是打算通过人海战术,淹没萧文。
然而他还是大意了。哪怕前天的时候,程怀默的手下没有及时发现萧文,凭借萧文手下这些人,以及杠杆弩和轻骑兵的搭配,也能够打败那些山贼。顶多漏网之鱼多一点,而自己这边也会出现一些伤亡罢了。
程怀默觉得萧文的刑讯手段很新鲜。虽然把握不好时间的话的确会死人,不过如果不死的话,貌似对人也没有什么影响。
因此,他还想着和萧文交流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这让萧文差点没一巴掌拍死对方。
人窒息的时间如果长到一定程度,那就会面临一个脑缺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虽然还不会死,可是大脑却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这点冷知识,哪怕萧文不看超级图书馆,也一样知道。
只是,什么是氧气,什么是身体循环系统,大脑为什么需要氧气,这些东西萧文一时半会也无法和程怀默解释清楚。
懒得解释,萧文只能郑重地告诉程怀默,这种刑讯手段虽然好用,但是却不能乱用。不然哪怕人不死,脑子也容易进水。
脑子进水这种骂人话,程怀默自然听说过。这是骂人弱智的意思。不过程怀默没想到,原来这句骂人话的典故竟然出自如此厉害的刑讯手段。
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有刨根问底地追究为什么脑子进水是骂人傻子呢要是仔细追究起来,他岂不是可以很早就学会这种刑讯手段了
萧文无语,心想这大概是天赋吧!刨根问底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习惯。不过如果有这种习惯的人,往往能够发现一些常人不能发现的东西。
就像萧文高中的时候,因为闲着蛋疼,面对电脑的时候竟然开始思考这个世界的黑客到底是在哪里找的工作,结果顺着脑洞查下去,竟然被他找到了一个网络黑市。
当然,上面的东西虽然看起来很牛逼,可是萧文仔细看了下,却发现这个地方还不如某宝。毕竟某宝总是能欺骗自己剁手,但是这个地方的东西,萧文却很清楚,虽然很牛逼,却没有一点实际价值……例如艾滋病人用过的针管,萧文要这玩意害谁教导主任吗
人其实和松鼠有个共同点,就是喜欢收藏一些有的没的东西,但是萧文这人却很清楚,什么东西对自己有用,什么东西对自己没用。
毕竟这也是教育学的一部分。
如果自己教了自己的学生一堆看起来很牛逼,可是根本没卵用的东西,那他就是一个失败的老师。
显然,萧文看出了刑讯手段这种东西对程怀默这个职业军人就是鸡肋,因此他一脚踹走了对方,还骂道:“你一个堂堂军人,学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干嘛还不如去锻炼军阵之术管用。这毛巾,又不能让你在冲锋陷阵的时候多杀敌人。”
&nb
第317章 礼物
第317章 礼物
当萧文进入梦乡的时候,洛阳城的净街鼓已经敲罢。
各个坊市紧闭了大门,随着万家灯火相继熄灭,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终于陷入沉寂。
太极宫仍有灯火,内侍,宫女悄无声息的站在长长地门廊下倾听大殿内焦躁的脚步声,互相不解的传递着眼神。
往常睿智,镇定的陛下今天难得的焦躁起来,一阵紧似一阵的踱步声,似乎在传达这位天下之主的心情无比烦闷。
陛下不高兴了,内侍,宫女站立的更加肃穆,喘气声也比刚才小了许多。
一溜灯火从蜿蜒而至,宫门前的黄衣内侍脸上浮起笑意,憋在胸中的浊气顷刻间消散无踪,趋前两步俯身下拜,用尖锐刺耳的声音喊道:“恭迎皇后娘娘。”
灯火中一位宫装丽人轻摆袍袖,内侍起身侧立。
“陛下还未就寝”她问道。
“回娘娘话,陛下自接到卢国公急报就一直在殿内,尚未就寝。”内侍回道。
长孙皇后点点头,她挥退了众人。
然后,宫装丽人独自进入大殿,见皇帝尤在踱步,刚要说话,却听皇帝说话了:“观音婢,你说世间真有从盐碱地里提取盐分的方法吗”
虽然李世民是贵族世家出身,并不是如同刘邦一样的草莽英雄。但他也不是什么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存在。
何不食肉糜的笑话,他肯定说不出口。
实际上,他十分清楚,盐碱地里的盐,属于毒盐,不能吃。
吃了那盐,拉肚子都能拉死了,更别说吃了那玩意全身会发紫,看上去十分诡异。
如果萧文此时站在这里的话,或许他会和李世民解释一样其中的原因。
事实上,盐碱地的盐之所以不能吃,那是因为那些盐里面不仅含有绿化娜……呸!氯化钠,而且还有硝,磷钾等杂质。
如果把这些杂质一起吃进去,那纯属找死了。
吃了硝,或许还能挺一阵,吃多了磷钾全身不发紫才是怪事。
在后世,萧文见过补钙,见过补铁,没见过补硝,磷钾的。那玩意,顶多作为农业化肥,泼洒在农作物上面。
然而长孙皇后却笑道:“妾身已经听说了汉皇交给我们的方法,听说这盐碱地里的盐不能直接吃,要经过提炼,溶解,要过滤,要解析,最后结晶出来的才是人吃的盐,就像有些草药明明有毒,但经过某些特殊的加工,就变得没毒,还能治病。”
“这盐也应该是如此,这世上万物都是为人准备的,只要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这天地万物都可为人所用,区区制盐法小道而已。”
“妾身虽不知道这炼盐之法到底正不正确,然而妾身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会存在一种方法,能够从盐碱地里面提取出上好精盐的。”
长孙皇后也知道,唐国在地缘政治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缺盐。
虽说位于海滨的宋明两国从来没有过对内陆贩卖盐巴的行为,而远在西边的大食也愿意用盐巴换取唐国的丝绸香料。
但是秦汉有巴蜀,宋明有海滨,这些华夏大国都有着自己的产盐地。唯独大唐,在这方面只能依赖其他国家。
大唐东,南,北三个方向,都有山脉环绕。虽然东北方向上有个开口,能够让他们从汉国关东,出到宋明,不过道路不便,易守难攻。
一方面,这能够让唐国安心地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西部大开发上。可另一方面,唐国却也缺乏了与其他华夏国家的交流。
可以说,如今的唐国,对其他华夏国家的了解程度,并不比对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这些在西亚有着影响力的国家多太多。
“这要怪,还得怪大汉的典客,以及他们奇怪的外交政策。如果不是汉国,我们何至于此”李世民心中抱怨。
不过他也知道,大唐的地理位置容易威胁到大汉的关东,如果自己是刘邦的话,也会默认手下对大唐进行封锁。
虽然多年的封锁,非但没有让大唐越来越弱,反而让大唐专心经营西域,变得更加强大就是了。
“或许刘邦
第318章 李世民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第318章 李世民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挥推了那群带着好奇心的宫廷大匠以后,长孙皇后却突然说道:“二郎,你觉得为什么萧文会送你兵器”
长孙皇后对这位皇帝陛下手中把玩的杠杆弩视而不见,对盐矿炼制的新方法充耳不闻,独独抓住一个送兵器的问题大做文章。
她与李世民多年夫妻,相濡以沫十五年早就相知甚深。
李世民不好开口的话,她可以说,李世民不好提出的疑问她可以提。纵然是夫妻间密谈也是如此。
事实上,长孙皇后的疑惑,同样也是李世民的疑惑。
他作为这个国家的第二任皇帝,却并非靠着父亲的威权和皇位世袭制的传统才登上这九五之尊的宝座的。
历史上,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的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在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人支持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
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根据《唐创业起居注》中说,晋阳起兵是李渊本人的主意。
但是《唐书》中却说太原造反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
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
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子李建成性情松缓惰慢,喜欢饮酒,贪恋女色,爱打猎。
高祖第四子、齐王李元吉,常有过错。
二人均不受高祖宠爱。
李世民功勋名望日增,李渊常常有意让他取代建成为太子,这让李建成心中不安,于是与元吉共同谋划,并答应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后,立他为皇太弟,所以元吉倒向大哥建成,为建成尽死效力。
他们各自交结建立自己的党羽,组成太子党,一起排挤李世民。
然而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曾怀疑关于建成、元吉的史料真实性。
司马光认为:建成、元吉虽然是顽愚之人,既然被世民所杀,关于他们的记载,也很可能被史官渲染、污蔑。
不过不管怎么样,李世民的政治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一方也不甘示弱。
随着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威望日高,李渊先后封他为司徒(三公之一)、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
乃至无可再封时,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授予他,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建成,且拥有众多支持者。
并且,当时的秦王府内人才济济,与李世民的支持者们一起形成了秦王党,与太子党相抗衡。
因此,20世纪后,有很多历史学家怀疑高祖欲传位李世民、建成谋害李世民等传闻可能是李世民掌权后制造出来的,为的是使自己的政变和即位合法化。
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当年李渊晚年宠幸的嫔妃很多,生了滕王李元婴等近二十位小皇子。
他们的母亲争相交结各位年长的皇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曲意侍奉各位妃嫔,奉承献媚、贿赂、馈赠,无所不用,以求得皇帝的宠爱。
也有人说他们与张婕妤、尹德妃私通**,宫禁幽深神秘,此事无从证实。
当时,太子东宫、各王公、妃主之家以及后宫妃嫔的亲属,在长安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而主管部门却不敢追究。
李世民住在承乾殿,元吉住在武德殿后院,他们的住处与皇帝寝宫、太子东宫之间日夜通行,不再有所限制。
太子与秦、齐二王出入皇帝寝宫,均乘马、携带刀弓杂物,彼此相遇只按家人行礼。
太子所下达的令,秦、齐二王所下达的教和皇帝的诏敕并行,有关部门不知该听哪个的命令,只有按照收到的先后为准。
而在这种混乱的格局当中,李世民不去讨好诸位妃嫔,甚至当初李世民平定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以后,高祖让贵妃等几人到洛阳挑选隋朝宫女和收取仓库里的珍宝。
面对贵妃等人私下向自己索要宝物并为她们的亲戚求官,李世民却回答道:“宝物都已经登记在册上报朝廷了,官位应当授予贤德有才能和有功劳的人。”
因为李世民没有答应她们的任何要求,所以嫔妃们很生气,争相称赞李建成、李元吉而诋毁李世民。
有一次,李世民因为淮安王李神通有功,拨给他几十顷田地。
张婕妤的父亲通过张婕妤向李渊请求要这些田,李渊手写敕令将这些田赐给他,李神通因为秦王的教令在先,不让田。
张婕妤向高祖告状道:“陛下敕赐给我父亲的田地,被秦王夺去了给了李神通。”
&
第319章 李世民的好习惯
第319章 李世民的好习惯
李世民自觉,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地方。他在打仗的时候,战术策划什么的都是交给后面的谋士。
而他,则带着一群武将亲兵冲锋陷阵,说简单点就一个字,莽。
可以说,他觉得自己能够混到皇帝的位置上,也只有三个品质,是很重要的。
第一,就是有足够强大的身体素质。
如果这个身体不行,他早年早就在战场,或者玄武门前被自己的敌人所杀。哪里还能做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
第二,就是他知人善用。
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如今的多少开国功臣,其实并非李渊一手提拔,而是跟着李世民一起前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