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魔欲仙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宅

    “碰!”

    “啪!啪!啪啪啪......”

    躺倒在地后,双方都是独臂作战,顾不上规矩脸面。二人拳带风声,拼命往对手的要害招呼。

    “呯!”

    “嘭!”

    前一拳打得蠹修眼眶爆裂,后一肘撞得景华昏天黑地。

    倾刻之间,景华鼻青脸肿,头上鼓起几个大包。至于“白面”,早已膨胀得不似人形,看不出太多变化。

    “呯!呯!呯呯呯呯......”

    二人撕破脸皮,不像修士斗法,倒像两个无赖泼命撕打。

    景华数次想起身退出,以法器制敌,但蠹修完全不顾性命,头撞嘴咬、指扣肘顶,任凭景华如何痛击,死赖着不肯松手。

    这么一来,“白面”受到的伤害远超景华。可奇怪的是,他的力量、速度、韧性丝毫不减,甚至略胜景华一筹,渐渐有占据上风的势头。

    景华守中带攻,身体周围弥漫着淡淡金光。

    有“修罗金身”加持,缠斗间仍受对方压制,让他十分困惑。“白面”脸部扭曲膨胀,看不出表情,但他嘴角上翘,显然十分得意。

    看准机会,“白面”忽地放开防御,任由景华的拳头打中耳根。

    “呯!”

    血沫与断齿齐飞,红的白的喷出老远。同时“白面”猛地探手,死死掐住景华的颈脖。

    &nbs




第九十六章 回乡(一)
    “老大,我不是......”

    蠹修转眼间断了气,饭团顿时感到诚惶诚恐。方才景华吩咐过要留活口,结果人立马见了阎王,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景华叹了口气。对方明显功消灵散、走火而亡,和白狼没多大关系。

    “没事,另一个呢”

    “.....他跑得太快,找遍了都没看到......”

    景华点点头,一切在意料之中。能从“黄”阶阵法中逃脱,对方肯定用了符宝,饭团找不到十分正常。

    修士摸了摸白狼的脑袋,低声吩咐道:“你去周围守着,看看还有没有人靠近。发现了不要动手,直接回来就行。”

    饭团答应一声,转头快速离去。

    景华吞下丹药,再给自身加持回复法术,转身走向蠹修的尸体。

    村口的旧伤未愈,和蠹修搏斗时“又添新彩”。好在此次受伤不算太重,到达立谷郡前肯定可以康复。

    扪心自问,他其实有不少疑惑。只是战阵凶危,没机会探问对方的根底,只能寄希望于寻找蠹修的遗物,可以找出些明确的线索。

    丧命的蠹修一共三人,景华来回仔细查看,在使钢锏的武修身上发现一块铜牌。牌子正面刻着三把利刃,下面有一行小字“丙十三”,铜牌反面还刻着三个篆体金字“玄甲门”。

    “玄甲门”

    景华站直身躯,掂了掂手中的令牌。虽然没听过这个门派的名头,但有字号、有标记,今后总有机会找到。

    天色逐渐昏暗,明月爬上枝头。

    景华闭目沉思、心有所悟,体内灵藏运转自如,丝毫未受伤势影响。在某些不起眼的筋络尽头,灵藏隐隐有进一步分流的趋势。

    制约筑基第四脉的桎梏消失,“虚脉”即将被贯通。

    观月历元封一六七年五月,立谷郡形山城,“秦家老店”。

    景华包下整座跨院,同时在周围布下“聚灵阵”。他半蹲于房间中央,含胸合掌默运“阿修罗诀”,周天灵藏圆转不休。

    灵藏奔流盘旋、周而复始,在体内转角末梢分出支流,最终形成第四条周天循环。它与之前三条泾渭分明、互不统属,却有着若即若离的联系。

    “喝!”

    景华忽地大吼一声,右手胳膊倏地挥出。小臂摆动速度极快,甚至在空中留下淡淡的残影。

    “喝!喝!喝!”

    景华吼声不绝,左右双手互换、连续出击。

    一时间身体四周残影重重,分不清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至于双手的真实位置,更加无从判断。汗水自额头慢慢滴下,未等落到地面,就被胳膊带起的劲风撕碎,进而消失无踪。

    “呼......”

    景华长出一口气,慢慢停下身形。

    东莱山战事刚过,他就突破瓶颈、贯通“虚脉”。“虚脉”主神魂识海,阴魂强度显著提升。

    如此不但为后续突破奠定基础,而且操控符箓、法器时,精准、灵活都会有所提高。

    经过三个月巩固,灵藏反复运转,带动躯干、四肢更加协调。修士终于练成“阿修罗诀”上的武技,“修罗箭”。

    “阿修罗诀”上记载的武技繁多,并非每一项都能炼成。各人的根骨、资质不同,发展道路相差极大。

    “修罗箭”是“修罗无影手”的进阶武技。它不是弯弓搭箭的射击技巧,而是投掷法器的秘诀。

    武修受神魂所限,多是手执法器作战。一旦法器离手,和修士的神魂感应减弱,立即会失去大部分威力。

    如果法器材质优良、锋锐无匹,直接掷在对手身上也能造成杀伤。但若对方有防御手段,轻易便能当下攻击。

    因此武修不会随意掷出手中法器,以免失去继续搏杀的能力。

    &



第九十七章 回乡(二)
    旭日东升,清风拂面。

    景华漫步于形山城大街,缅怀自己旧时的记忆。

    以他的修为,进出城池如入无人之地,“幽鬼宗”弟子根本不可能发觉。有“胎息术”护身,只要稍微掩饰外貌特征,景华便可以扮成普通行商,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街道左边是“一善堂”旧址,如今被“幽鬼宗”修士拿下,依旧做着药材生意。

    侧转右首是“刘记老店”,糕点炒货十分可口,药姑常买来送给自己,不知老刘头还做不做掌柜。

    往前直走转过数个路口,赫然是“火雷门”分堂故地。“观峰台”巍然耸立,不过里面全是“幽鬼宗”修士。

    景致依旧,物是人非。

    景华虽然不惧“幽鬼宗”,但此次迎接族人东归,没必要引起无谓的麻烦。他慢慢踱入旁边的弄堂,思考家族迁移的规划。

    几天前他已见过景天养,了解到族人的大致状况。

    景家离开立谷郡多年,原本庞大的亲眷、奴婢、家仆等慢慢分散。景天养他们周围剩下的,都是关系最亲的“旧人”,共计约五十余口。

    五十多人的“商队”出镇入城非常显眼,“幽鬼宗”弟子不可能视而不见。况且景氏亲眷聚在一处,形山城中难免遇上旧识。万一走漏风声,碰上对方刁难,情况会很被动。

    据城中传言,“幽鬼宗”对捉拿“火雷门”余孽十分热心。已经有好几处富户,“忽然”成为“火雷门”家眷,然后合族被灭。

    景华正思索对策,耳边突地传来一阵怒骂。

    “老狗!你也有今天滚!”

    “碰!”

    路旁店铺外尘土飞扬,跌跌撞撞滚出一个灰色人影。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绿衣悍妇紧随其后,指着鼻子破口大骂。

    “城里城外,除了新来的不知底细,有哪个理会你这老狗老娘的烂菜叶宁可喂猪,也不会便宜给你。滚!”

    绿衣悍妇脸赛面盆、腰如水桶,眉目依稀有几分眼熟。景华微微一愣,随即想了起来。

    妇人是毕思雨的二姐。当年她二十出头、刚刚守寡,看上去还有几分颜色。来“一善堂”做事时,曾和好几个伙计纠缠不清。数年过去,苗条少妇成了泼悍肥婆,难免令人感慨。

    景华摇了摇头,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此时,地上的乞丐抬起头来,和他打了个照面。对方脸庞消瘦、皱纹密布,胸口肋骨嶙峋。

    乞丐双目昏暗,明显已看不清事物。他脸上看不出表情,只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摇摇晃晃朝外边走去。

    王福!

    景华一眼就认出老丐。

    当年王家权倾山城,王福是王氏家族的得力鹰犬。在“一善堂”内他都敢撒泼,对付普通百姓更肆无忌惮。

    后来王家逐渐破败,景华又忙于修炼,没有注意他的消息。没想到多年之后,王福竟落魄至此。

    看着老丐蹒跚的身影,景华心中一动、离开弄堂,远远地缀在后面。

    王福毫无修为、年老体衰,没有察觉身后有人跟踪。他沿着高墙慢慢前行,从角门离开形山城,顺乡间小道走向一处偏僻农庄。

    绕过农庄,继续行出二里多地,景华面前出现一片荒坡。坡头上竖着几个孤伶伶的土坟,石碑、镇兽等摆设全无,只斜插着几根窄窄的木条。

    景华目力过人。木条上歪七扭八的字迹很乱,上下联系很容易猜出内容。

    “家主王大城......”

    “少主王德......”

    “老奴王福敬立......”

    王福此时已爬上土坡,缓缓靠坐在坟旁。

    周围到处杂草丛生,他随手揪断一根,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模糊的嘟囔声远远传来,时断时续前后颠倒。

    “......老爷......威风......王家的......天杀的强盗......云老贼......凶手......没用的东西......关在牢里......活该......老爷......你听见了没......”

     



第九十八章 回乡(三)
    晨风吹过耳尖,拉车的灰驴晃晃脑袋,重重打了一个响鼻。

    景天养把包裹塞进驴车,招呼几个家眷进入车厢,转身来到大车前方。景华站在车旁,把一叠银票交到他手里。

    “三叔,到了火云镇后安排好大伙儿的食宿,‘观月斋’如有吩咐尽量照办。所有族人若无必要,不得外出生事。我处理好手头要务,会过来与你们汇合,我们直接转回礼乐城。”

    “好......”

    景天养接过银票,微微躬身施礼。按辈分算,景华是他的内侄,可修士与百姓间地位差异巨大,多数人不敢轻易逾越鸿沟。

    目送驴车加入村口商队,朝着大道缓缓驶去。景华转身离开村落,走上另一条山路。

    景氏上下五十多口,聚集起来难免引人注目。景华在“幽鬼宗”杀过不少修士,不宜在外抛头露面。万一被认出来,修士自己或许不惧,但要照顾几十个族人的安全,事情会变得很麻烦。

    景华的方法是化整为零。

    早在月前,五叔景天寿便带着景华的亲笔信和玉牌,北上火云镇到“观月斋”面见管事席远。在信上景华请求席远帮忙,安置一众景氏族人。

    “观月斋”虽不经营客栈旅店,但一众管事、伙计都住在附近,肯定有各自的庄园。景氏族人若在那里暂住,“幽鬼宗”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过去啰嗦生事。

    更重要的是,数十人齐往礼乐城行进,千里迢迢不好照应。如果能加入“观月斋”商队,情况则完全不同。

    斋中商队视规模大小,会有相应数量的客卿、供奉守护,能大大减轻景华的压力。

    席远和景华一直有联络。很快他符鹤传书,同意了景华的要求。他辟出专门的农庄,供景氏族人居住。十几天来,景华陆续送走所有亲族,景天养全家是最后一批。

    从形山城到火云镇,距离不算太远,如今都属于“幽鬼宗”的势力范围。商队行走其间,风险相对较小。

    原本景华要和景天养同行。可由于之前的缘故,他不得不再耽搁两天。

    进入火云谷前,一直是云庸指点景华修行。哪怕是因为宗门指派,也算得上是一份香火缘分。

    云庸指点时尽心尽力,让景华少走了许多弯路。如今云庸身陷囚牢,修士认为该有所回报。

    日上中天,阳光明媚。

    云庸端起破碗,慢慢把馊饭咽入腹中。淡淡的灼热充满腑脏,感觉上应是“洗髓丹”。

    最近数日,馊饭中隔三差五出现“加料”的状况。“小还丹”、“洗髓丹”,还有些云庸不认识的丹药。

    他长期被“幽鬼宗”监禁,囚犯的牢食极差,造成身体极度虚弱。少许丹药固本培元,虽达不到修复伤患、完全恢复,但简单的行动已不成问题。

    云庸闭上眼睛,装作靠在牢门旁休息。

    表面上,他和其余囚犯差不多,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可云庸内心思绪翻腾,没有片刻能平静下来。

    被“幽鬼宗”囚禁近十年,本来他早已绝望,只是在一天一天地挨日子。牢食中的灵药突如其来,燃起了希望的火种。

    云庸僵死的情绪得以“复活”,竟一刻也停止不住。依靠灵药的滋养调理,他的精力逐渐恢复。每日里无所事事,他不停地思索,到底是谁在帮助自己

    “幽鬼宗”显然不可能。如果需要刑讯拷问,他们大可直接动手,用不着这么麻烦。

    “火雷门”的同宗通过囚犯间的简单交流,云庸知道宗门已毁,就算还剩下几个,也不会记挂一名聚灵弟子。

    等待最是煎熬。云庸把至交、亲友一一罗列,拣出几个最可能的




第九十九章 回乡(四)
    “云师傅,事急从权......”

1...7374757677...1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