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橘猫囡囡

    李世民闻言一喜,不过他也不傻,能被席云飞称之为问题的,那一定是大问题。

    “你且说来。”李世民可不敢拍胸脯保证一定能够解决。

    崔一叶腼腆的微微一笑,露出一个自认为十分真诚的笑容,道:“人,我们缺人,需要大量的人手,只要有人,这两个问题都能解决。”

    “又要人”李世民险些跳脚。

    前一天,席云飞才从他这里要走二十万人,现在又要

    崔一叶不明白李世民为什么说了个又字,最近他满脑子都是跟电有关的事情,别说高句丽的战事,就连中秋快到了他都不知道,要知道以往的中秋节,可都是他们这些才子的光辉时刻。

    “陛下,有河道需要大量人手清理泥沙,当然,这些泥沙可以用来修建城墙和堤坝,我们只不过是将工作提前了而已,这是其一。”

    李世民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水泥需要配合沙子使用,这一点他还是知道的。

    “其二,开采和冶炼铜丝,以及制作电线……陛下请看,这是我研制出来的电线,郎君已经看过,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第七四一章:大唐第一腿
    “这电线是你研制出来的”

    李世民拿着手里的电线问了一个白痴的问题。

    崔一叶闻言,却露出一副很是自傲的表情,还用力点了点头。

    李世民见过电线,可那些都是席云飞从光幕上买的,相比于那些电线。

    崔一叶研制出来的这一条就显得太丑了。

    不过,李世民没有说什么不屑的话。

    他在想。

    为什么崔一叶能研究出席云飞的东西,而自己收罗的全大唐最优秀的工匠,却半年多了还没有半点突破。

    难道是朔方的水更养人

    不是的,李世民看了眼洋洋自得的崔一叶,难道是这家伙智慧过人

    拉倒吧。

    一定是因为他拿到了制作电线的秘方。

    没错,一定是。

    也就是说,从今往后,除了席云飞能生产电线以外,还多了一个博陵崔氏

    那自己呢,有要吃土

    李世民突然有点小委屈,明明是自己先认识席云飞的。

    “你们在聊什么呢,走了,去上游看看。”

    席云飞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招呼了一声后,带着其他人径自朝上游走去。

    李世民抿着嘴,欲言又止,紧了紧手上的电线,心中暗自做了一个决定。

    这个大腿,要抱一抱了。

    两个时辰后,一行人登上飞艇返回朔方。

    总的来说。

    天桥水电站的建设还算顺利,毕竟,席云飞很有先见之明的指出了一些重要问题,还为工头制定了一个确实可行的施工计划。

    有着席云飞这个活生生的金手指,如果工头们还摸着石头过河,那就真的很该死了。

    飞艇上,崔一叶问到什么时候可以安装水力发电机组的事情。

    席云飞看了一眼侧着头俯瞰大地,实际上耳朵不自觉动了动的李世民,摇了摇头,并没有明确的给出答复,只说到时候会让崔一叶负责安装事宜。

    在李世民一脸羡慕的注视下,崔一叶高兴得像是八岁的小孩子,蹦蹦跳跳,蹦蹦跳跳

    返回朔方后,李世民又拉着程咬金一行人去开会了。

    看来我国夜总会的习惯由来已久,估计今晚又是一个不眠夜。

    后天就是中秋节了,席云飞想了想,与马周一起逛了逛人潮川流不息的中山街。

    节日的氛围早在三天前就已经十分的浓郁,街道上挂满了跟中秋节有关的灯笼饰品。

    不少小吃摊也开始兼职卖月饼。

    这个年代的月饼长得跟炊饼差不多,只是里面是有馅的,以红豆和绿豆为主。

    不过,自从席云飞带着后世的美食入侵之后,朔方的各种美食层出不穷。

    古人并不笨,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点拨或者灵感。

    特别是厨师,真正喜欢厨艺的人,也是最勇于去尝试的那一拨人。

    比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

    你看,大胆的人都是吃货,更何况还有第一个吃河豚的人,当然,这个人肯定是被河豚毒死的,毕竟,不是所有美食都想螃蟹和西红柿一样无害又美味。

    何晟,作为朔方混得最好的餐饮业巨头。

    这一年来很是春风得意了一把,何氏酒楼各种美食俘获了大把吃货的心,也让何员外的心思开始野了起来。

    因为他被如家在大唐各地开花结果的消息,刺激得不要不要的。

    明明他才是最早跟着席云飞的那一批人,可看看人家王淮,才进公司几天,凭什么就当上了部门经理,而且还混得风生水起。

    关系户了不起吗

    呃

    是挺了不起的。

    何晟能力不差,缺的就是一个机会,如今,他的机会来了。

    席云飞与马周路过何氏酒楼总店的时候,在外面看到了几道熟悉的身影。

    其中一个人叫秦海,是秦琼身边的随从,长得十分文气,手上时刻拿着一把折扇。

    还有一个叫徐聪,这个人席云飞更有印象,因为他是泾阳徐家庄那个徐管事的小儿子。

    当初席云飞与李勣徐世勣合作开火柴坊的时候,这小子还讨价还价,颇为精通经商之道。

    席云飞神色一动,另外一个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程咬金那混不吝的人。

    只是,这三个人来何氏酒楼做甚

    是席家庄的饭菜不香了,还是

    何氏酒楼,三楼最大的包厢里。

    何晟正襟危坐,对于面前这三个人,他可以不在乎,但是他们背后的人,何晟一个都得罪不起。

    秦琼、程咬金、李勣,瓦岗三兄弟,盯上了何氏酒楼

    “三位管事,我家酒楼有四成份子是郎君的。”何晟开门见山,先把席云飞搬出来再说。

    秦海呵呵一笑,颔首道“这一点我们当然知道,不然,我家将军也不会让我们来找你。”

    “你们的意思是”何晟神色一变。

    秦海展开手中的扇子,上书四个大字合作共赢。

    何晟一看,会意的点点头“你们是打算入股我何氏酒楼”

    “非也非也”秦海扇子一番,这次是三个字海底捞。

    “什么意思”何晟觉得有点懵。

    徐聪瞥了一眼秦海,见他还要从怀里拿出一把扇子,急忙开口道“何员外,我家将军的意思是,单独代理你们家的海底捞火锅,其他的不参与。”

    何晟闻言一怔,看了一眼兀自懊恼的秦海,蹙眉道“这事儿,恐怕还要问问我家郎君,毕竟,海底捞火锅的秘方也是郎君给的,何某无法自己做主。”

    秦海三人若有所思的相视一眼,对于席云飞这个大唐第一腿,他们也是佩服得紧啊。

    好像这个人什么都会,只要抱着他,就不怕没钱赚。

    秦海面色一动,拍开一把新扇子“那你店里的经营之道也是郎君的主意”

    何晟嗯了一声,看了眼他的扇面,竟然还有字,写作顾客至上。

    看来这些人对酒楼的经营状况很了解啊,显然是有备而来。

    何晟心里挺激动的,或许这是何氏酒楼正式进军大唐其他州郡的好机会。

    只是,还要问问郎君,这事儿他可做不了主。

    何晟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席云飞和马周就站在门口。

    还将他们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马周眉心微蹙,对席云飞请示道“要不要派人到各个产业警告一番,免得”

    席云飞闻言,嘴角上扬,摇头笑道“算了,有人想帮咱们赚钱,没必要拦着他们,回头你跟何晟,还有其他商会的其他会员都说说,除了极关键的配方和秘方不能泄露以外,具体事务让他们自己看着办,但答应给咱们的份额,绝对不能打折扣。”

    席云飞没想到这些人的行动这么快,秦琼三人盯上了海底捞,眼光还不错。

    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那房玄龄呢、柴绍呢、其他官员呢

    他们又盯上了自己的哪个产业

    当然,最重要的是李世民,他盯上了什么

    而且,以他的身份地位,估计不会委身去找那些主事和管事谈,他能找的,也只有自己了吧

    呵呵,还挺期待的。

    席云飞莞尔一笑,摇了摇头,与马周悄无声息的离开了酒楼。



第七四二章:辽东八郡(二合一)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八月中旬的高句丽遍地金黄。

    成片的麦穗压弯了腰杆。

    才刚刚抵达新家,带着满身的疲惫,庄民们莫名迎来丰收的喜悦。

    二十万从关中远道而来的百姓还没来得及安家,就被分配到各座城池收割稻麦。

    半个月前,兴冲冲跑到辽东城举行丰收祭典的荣留王高建武,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最后会成为他人的嫁衣。

    嘹亮的号子在田间肆意高歌,手中的镰刀割下一片片金黄。

    田垄边上的马车来往匆匆,一车车谷物被运往城外的粮仓,堆积储藏。

    驾车的汉子都是军中的将士,虽然自己的战马被拿来拉车有点大材小用。

    但丰收带来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次北征高句丽,所有将士都分到了几十亩上好的田地。

    以后,他们都是有房有地的地主,或许背井离乡,可那又有什么关系

    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在兴建的航空站,听说去一趟长安也只要一天时间。

    将士们会心一笑,干起活儿来,更加的卖力了几分。

    二十万庄民看着很多,其实分到各座城池,一座城也就是三万多人。

    再加上今年的高句丽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一点点人力有些忙不过来。

    为了不耽误冬小麦的播种,将士们纷纷脱下甲胄,帮忙拉车,帮忙收割

    离麦田不远的一处山坡上,几道身影昂首而立。

    以李渊为首的世家家主们均在此列,就连远在平壤的杨义成也赶了过来。

    “遗民的清剿刻不容缓,那些躲在深山老林,以及隐匿在海外孤岛的高句丽人,务必要一个不留的抓干净,这一点,大家都不能松懈,否则后患无穷。”

    李渊双眼布满血丝,毕竟年纪大了,这半个月来一直紧绷神经,都没怎么好好歇息。

    旁边几人闻言,只是微微颔首。脸上也都是疲惫之意。

    崔尚望着那些满载谷物的马车,好不容易才露出一丝轻快的笑意。

    听到李渊的话后,蹙眉道“那些遗民匆匆躲进深山孤岛,没有足够的补给肯定活不了多久,而且,眼看就要入冬了,高句丽的冬天可不好过啊。”

    “什么高句丽”杨义成闻言,嘴角轻扬,揶揄道“现在只有辽东八郡了。”

    “哈哈哈哈”

    众人见她调侃崔尚,都是一阵开怀大笑。

    李渊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义成说得没错,如今只有辽东八郡,高句丽三个字已经成为历史。”

    崔尚也是呵呵一笑,点头称是。

    而后正着脸色。

    “说回清剿遗民的问题,之前我们派出去的人马已经收到消息,大致能够确认几个窝点。”

    “山林里的好解决,关键是那些数不清的孤岛,清剿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还不止,还有部分遗民躲到新罗和百济去了,我们已经派了使者前去交涉要人,但结果不是很理想,不管是新罗,还是百济,都有包庇之意。”

    “哼,区区弹丸之地,也敢挑衅我大国权威”

    “除此之外,倒是有个意外的好消息据说不少高句丽人出海逃往倭国,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半道上又被人送了回来。”

    “哦”

    “说是倭国一个叫苏我虾夷的大臣,早先跟郎君有了约定,凡是逃亡倭国的高句丽人,统统遣送回来。”

    “这倭国人倒是识时务,免去了我们不少麻烦。”

    “是啊,而且还不止如此,听说他还送来了不少奴隶。”

    “奴隶倭国人”李渊闻言一怔。
1...323324325326327...3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