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武林是个游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碧玉刀光
钱起长吁一口气,放下笔,略有得色的望向余宁,拱手说道:“素闻余四甲才思敏捷,两首传天下的诗词名动四方,甚至还上了《邸报》,不知今日来此,带了什么大作”
“大作不敢当。”
钱起微笑道:“余四甲当真过谦了,今日止涝是为了百姓福祉,千万不可藏拙……”
这人当真挺讨厌的。
“既然如此,那余某就献丑了。”余宁扯了扯嘴角,说起来,他这次过来,没有任务和乡试的压力,也不认为自己可以做一些力挽狂澜的事情,本就是冲着打酱油来的。可是看来有人不让自己低调啊。
自从得到顾恺之的虎头古砚后,余宁便有意的寻找一些顾恺之的轶事。
在其中便有一段如此写道:当年关辅大旱,大臣遍祷于山泽间,而无感应,当时的君王萧衍于兴庆宫龙池新造了一座宫殿,命顾恺之于四壁各画一龙,顾圣先在西壁画了一条墨龙,刚刚画到一半,若风雨随笔而生,片刻后阴雨四布,风雨暴作。
虽然一是祈雨,一是止涝,但想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己的这首咏日诗不过达府,尚未鸣州,比不过其他人。画画不过画道三境,跟顾圣比更是判若云泥。
但自己的优势在于,画画得比其他人好,诗写(抄)的又比顾圣好。
扯过来一张生宣,略微思考了一阵,提起笔,在画纸的正中间落下了笔。
“嗯”站在旁边默默观察的丁度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博闻强记,自然知道顾恺之画墨龙祈雨的典故,在六十年前,乾帝还颁诏以《画龙祈雨法》付有司刊行,
第七十六章 斩蛟龙
他写这首惊蛟龙的诗词其实心里没什么底,只是潜意识觉得可以,想试试罢了。
可没想到这条蛟龙跟孝子贤孙似的,居然就biu一下的窜出来了。
另外一边,丁度面色铁青,手指悄然捏紧。
这次他同样带了一首诗过来,本想着等余宁把诗写出来之后,趁机打压他的文名。可没成想到最后却连诗都没能拿出来,句容雨灾便一扫而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打压一个举人怎么就这么难!
不过扪心自问,自己的画艺不过平平,别说一首诗,一幅画驱散百里雨云,便是十首诗十幅画都未必可以做到。
他吐了口气,干脆不去看那小子。
眼不见心不烦。
只听一声狰狞咆哮,崖外紫气升腾,伸上来一颗巨大的头颅,那头颅似龙非龙,似蛇非蛇,仰头发出一声咆哮,吐出滚滚的紫气,一双金黄色的眼眸紧盯余宁等人。
古书记载水虺、山蟒五百年化蛟,蛟千年变真龙,但这条蛟年岁顶多不过两百,却分明已经有了些许真龙的征兆。
动则兴云吐雾,云气翻滚,汹涌如同怒涛。
大雨再次“哗”的一声落下来。
王阳明淡然与蛟龙对视一眼。
以他为圆心,雨水朝外面层层炸开,好像是半空中开了一朵白莲花。
那一瞬间,他朝着悬崖外面一脚踏出。
身形轻飘飘的掠过了所有人。
余宁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便连丁度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蛟龙还在向上盘升,周身散发着强大的血气,飞扑向了首当其冲的王阳明。
金黄色的眼眸中露出了几分戏谑和杀机。
但是它很快就猛然睁大了眼睛,露出一副疑惑的眼神。
那个看起来渺小的蝼蚁,竟然一步不停的升入高空,跟它的距离还在不断拉近。
王阳明在半空中站定,一字一句念道:“吾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蛟龙。”
摊开右手,一丝金黄色的才气聚集在他的手中,不断凝结。
片刻之后,手中已经凝结出了一把五尺长的才气古剑。
通体金黄,吞吐着剑芒。
在场众儒生都看得心神摇曳,就连丁度也概莫能外,他身为大儒,见惯了大场面,此时都脸色苍白得厉害。
《蓝田异志》上曾经写道:儒释道三教至境,儒家圣人一身浩然正气接通天地,动辄能凭虚御空,口含天宪。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王阳明既然能凭虚御空,凭空凝结出一把才气古剑来,虽然还没到口含天宪的程度,但应该也差不离了。
谁能想到这个两年多以前还在贵州龙场驿当一小吏的王阳明竟然有这样的实力
那条蛟龙昂首怒嚎,嘶吼咆哮,似乎也感受到了威胁,朝着王阳明猛扑过来。
王阳明根本不理睬它的示威,握住才气古剑,轻描淡写的一剑挥出。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此前四十八年,自己无一刻停下探索,孜孜不倦的追求圣道,却不曾想到天理在我心中,圣道也自在我心中。
刹那间,一剑破空。
萦绕在蛟龙身侧的百余米雾气被轻描淡写的一剑斩开,这一剑甚至切开了蛟龙的麟甲,钉入了蛟龙的头颅。顿时血光四溅。
王阳明挥一挥衣袖,蛟龙血顿时凝结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血球,被他纳进了袖子里。
一人一蛟,一同坠落下来。
重重坠地。
只此一剑,便斩杀了蛟龙。一颗硕大的头颅滴溜溜的滚落一旁。
余宁看得头皮发麻。
这惊世骇俗的一剑,莫说蛟龙了,便是传说中的真龙,只怕也会被一剑斩杀。
说也奇怪,蛟龙一死,天气便立刻清朗,萦绕在蛟龙周围的百余米雾气也消散无踪。
&nb
第七十七章 回家
这时候,无数句容的灾民看到天色放晴,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了宝华山脚下。当余宁一行人下山之后,山脚下的人渐渐多起来。
许多灾民站在山脚下翘首以盼,见到余宁等人之后,无不大声欢呼。
之前连绵大雨,许多人背井离乡,就算留在句容的灾民也无不惶惶不可终日,唯恐这雨始终不停,将句容化为一片汪洋。一直到了此时,才算是松了口气,不少人甚至喜极而泣。
王阳明深吸一口气,大声喝道:“各位子民,王某无能,以致大雨连绵月余,幸得余宁余解元在文会中做一诗一画,不但止涝成功,而且还迫得恶蛟出渊。”
“如今这条恶蛟已经伏诛,即日起,王某便将这恶蛟悬挂于城门,并持蛟首以祭天,祈我大乾风调雨顺!”
身后的众甲士立刻高高举起蛟龙的尸首。
整座句容城一片欢腾。
山脚下,已经有人喊着“余解元”的名字,随后越来越多的人跟着齐声叫喊。
“余解元!余解元!余解元!”
“王刺史!王刺史!王刺史!”
数以万计的人高声叫喊着,尤其是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此刻能够保住自己的家园,无比感激余宁。
没有经历过灾情,谁也没办法理解这些人的心情,这些天里,每天都是连绵不停的大雨,眼看着身边的水位一天天的高涨起来,每天都有不少人死于洪涝。
可以这么说,是余宁和王阳明两个人解救了全城!解救了全城百姓。
在他们看来,解元其实不值钱,直到此时,余宁才真正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英雄。
余宁有些震动的望向这些百姓,与此同时,他浑身的才气似乎越发的凝练。古书上说泥塑神像可以吸收香火愿力成神,那么有没有可能,普通人吸收到了足够的愿力,也有机会破碎虚空
余宁走上前,冲着众位百姓拱手致意。
欢呼声愈发热烈。
回到王阳明身旁,余宁对王阳明感激的点头致谢,虽然对他的棋品还持否定态度,但不得不承认,这老棋痞为人的确风光霁月,只字不提自己的功劳,反倒把功劳全归功于自己,无疑是在提携后辈,替自己扬名。同时也在隐约的震慑始终对他心怀恶意的丁度。
听着无比热烈的欢呼声,丁度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却握紧了拳头:此人大势已成,已不好再明着向他动手。不过丁某倒要看你接下来几年还能不能这么一帆风顺!”
结束了止涝文会后,余宁接下来便要回扬州,他的行李已经托祝允明替他先带回去了,两手空空的余宁便只好发挥已经点满的蹭车技能,厚着脸皮蹭上了刺史大人的车。
王阳明倒是挺好说话,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还调笑道:“余小兄还真是不吃亏,来时老夫蹭了你们的车。回来时便要蹭回去。”【… !¥免费阅读】
余宁只能干笑。
老说实话容易没朋友啊,亲!
随后又跟余宁聊到了画道,余宁便问起关于画道三境的一些问题,不知为何,自己的画道三境跟传说中的比起来,总觉得跟用ps软件p上去一样,一点效果都没有。
王阳明沉吟道:“画道王某也不算精通,但琴棋书画雅人四好,彼此各有互通之处,王某对棋道倒也有点研究,若余小兄有暇,可来找老夫手谈,或可触类旁通。”
余宁:……
老子信了你的邪!
句容距离扬州顶多只有不到三个小时的路程,聊了几句后,王阳明似乎有点疲倦,便一直闭目养神。
余宁也不好打扰他休息,不一会儿马车离开了句容,扬州在望的时候,路上衣衫褴褛的灾民也多了不少,看来灾情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王阳明这时睁开眼,伸出手,恰好从车帘外飞进来一只纸鹤,王阳明从纸鹤的嘴里拿下一张纸条,一目十行的读起来。
过了半晌,王阳明闭上眼睛,疲倦的叹了口气:“朝廷传来消息,经过讨论,你的九个赈灾条陈就过了两条。”
“哦”余宁有些意外的眨了眨眼睛,他之前提出来的策论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尤其是转粜法,在宋朝被提出来之后,一直沿用到清末,“过的是哪两条”
“以工代赈和隔离病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