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永生路迢迢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人一介
没有办法,从老祖宗商鞅开始,他的家族就政治挂帅,如果商鞅不搞政治,只搞经济,也不会落得一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最典型的不赚钱项目,就是商鞅搞出来的。
话说他老人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给人一种说话算数的形象,就弄出一个非常不着调的举动来。
商家老祖宗商鞅出仕的时候,正值战国七雄时代,那个时候,秦国还是一个地处偏远地区远离中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边远国度。
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所以说话很不占地方。
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落后就要挨打,所以魏国当然强势而行,柿子专拣软的捏鼓,出兵攻秦,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公元前三六一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
他下了一道命令,声称“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
这个时候商鞅觉得时机已到,天生我才必有用,此时不鸣何时鸣
那个时候他还叫公孙鞅,家族居住之地是当时的卫国,已经是一个小小的官员了,就是在魏国宰相公叔痤手下当官。
这个公叔痤也是一个极有眼光的政治家,他在临终前将商鞅推荐给魏惠王,但是魏惠王就比较平庸了。
他连自己的宰相活着的时候所说的话都不听,何况一个死人的话
因此,理所当然,商鞅的才华没有得到赏识,人也没有得到重用。
怀才不遇,是人生最大悲剧,商鞅也是怏怏不乐。
正在这时,秦孝公征集贤才的消息传来。
招贤纳仕,是每一个战国国君的国策,不同的是,是真的求贤若渴,还是表面文章,甚至很多限制。
而秦孝公的不拘出身,就是一个很明确的真实求贤的信号。
于是商鞅绝对应招前去,博的自己一个前程。
他的好友给他透漏,那个宰相给魏王的建议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如果不用他,就一定杀了他”,意思是说绝不能让别人拥有他。
他的好友的意思是让他偷偷离开,免得招致杀人之祸。
可是商鞅却微微一笑道,魏王既然不听宰相之用启用我,必然也不会听他劝来杀我,不必担心。
果然,那个魏王没有任何动静,商鞅从容离去。
商鞅顺利来到秦国,托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第470章 修改家训
修改家训,也是商家历代家主的一个重大责任。
其实,修改家训是从商鞅开始的,他接受的家训,并没有一切为了从政的需要这一条。
他倾家荡产拿出来五十金,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
其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真正的政治家何尝不是如此。
只不过和大侠相比,他们多了一层风险。
就是他们的名声还要被人诟病。
因为政治上的事情,必然会涉及利益斗争,受到损失的人要想宽恕政敌,那是基本不用想的。
因此,即使再成功的政治家,也会遭到谤讟,被那些史学家一句轻飘飘毁誉参半,就带了过去。
因此,商鞅最后的结局被五马分尸,也就不奇怪了。
这也看出他对那些人的伤害有多么厉害。
因此,对于商家的后人来说,一方面遵循老祖宗的家训,一方面吸取教训,对相应的家训进行调整,也就不足为奇了。
尤其到了现代,商子政做了家主,他总结了大约两千五百年的商家历史,在老祖宗商鞅的八字家训上加了八个字:“以商养政,商政均衡”。
这样,现在商家的家训就成了十六字方针:一心为政,甘愿贫穷;以商养政,商政均衡。
这也实际上是商子政领会的政治经济学神髓。
概括地说,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他在政治上将一事无成;而没还有强大的政治力量支持,家族的商业也是寸步难行。
因此,在实际操作上,就是两边都要抓,两腿都要硬。
作为家族主管商业战线的核心人物,商子商当然熟知这个改良家训,而且他也十分赞同。
但是,正因为贯彻这个家训原则,家族的经济底蕴从来就没有丰厚起来。
因为从政方面的开支很大,大多数时候都是入不敷出,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收支平衡。
因此,他接到大哥这十五亿美元的上限购买一本标书的指令,脑门的汗,唰的一声就流下来了。
其实,他前面的那个报价,就是他的最大限度了,他就是把所有的流动资金都利用上,也是有九亿美元!
动用不动产
不说临时变卖损失很大,就是时间也来不及啊!
再有,这样一来,这个投资,肯定又是一个赔本买卖!
其实,他也知道,这个项目的考量,既不是真正的经济账,也不是传统的政治账,因为它几乎不提供政绩,算政绩也是百里良骝那小子的,和大哥没有什么关系。
经济账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十五亿一旦投进去,就是肉包子打狗,而且是超级大馅儿肉包子,打一群饿极了的狗,包子有去无回是肯定的,闹不好连扔包子的也给吃了!
然后还有投资呢!
生意也许不错,甚至还有其它的好处,可是那个周期可就难以确定了,一座美食楼的造价顶多也就三五亿美元,要想回收二十亿美元的投资,没有百年恐怕够呛!
最大的好处,也就是那个永生秘诀的希望了。
可是那个东西,最多也就是有一种遥远的可能吧
凭一个不靠谱的可能,就倾家荡产地一头扎了进去,我怎么感觉大哥比老祖宗疯狂多了呢
老祖宗才扔进去五十金,这个说是金,能瞒得过我这个最出色的商人,那不过就是铜而已!
可是大哥你呢
上手就是十五亿美元!
想起自己辛辛苦苦赚钱,甚至不惜徇私枉法,商子商不觉悲从心中来,眼泪滂沱而下!
不过,大庭广众之下,他怕丢脸,那么多眼泪,都流肚子里去了。
他也是第一次知道,眼泪是如此之苦,都超过苦胆了。
可是,他再苦也没有办法,家主的命令是不能违背的,他必须绝对执行。
至于那个九亿
第471章 三菱丸旦
三菱丸旦,一直盯着别人在那里龙争虎斗,自己却没有出动,而是坐山观虎斗,我就看看的神态,脸上带着一股自信的笑容。
也不仅仅是自信,还有自得,到底是自信或者自得哪种成分多些,实在难以分清。
不过,若是能够看到他的内心,那却是满满的自傲。
不过,他的心底状况,却没有表露出来。
到了中华上国这段时间,他也更多地懂得了中华上国的风土人情和做人道理。
其中一条就是,不要充大尾巴蛆。
因此,他也就如同变色龙一样,随机迎宾,做出了调整。
也就是谁,他一反大多数鬼子的做派,把傲慢藏在心底,表面上只是露出自信的神情。
不得不说,他这中入乡随俗的能力,确实不是盖的。
他并没有更近一步,如同那些高人一样,明明很厉害,却表现很谦恭,也就是老虎扮猪。
他知道现在大家还不怎么认这种格调,如果你谦恭,很多人都会认为你就是窝囊,最好也就是平庸。
这种印象当然也不是他想要的。
他现在是非常的心里有把握,就是对完成拿到一个美食楼的任务指标,胸有成竹。
一看到百里良骝用这种竞拍的方式确定八座美食楼得主,他就放心了。
比钱多我东瀛岛国谁也不尿!
你只要不搞一些硬性规定,比如必须是中华上国企业啊。
或者必须是中华上国人啊,等等。
那些我本来先天不足的调调,咱就有必胜的把握!
为了永生这个坑,成百上千亿都已经填了进去。
何止一些钱,连人都填进去不少,几十年前的整整两个连队二万多人。
最近又是一个三千,还有三军的司令。
这些机密的东西,一般人都不知道。
但是三菱丸旦不是一般人,所以他都知道。
既然连钱带人填进去无数,现在的区区十几个亿,当然不在话下。
因此,他和别人不一样,一点儿都不着急。
他知道,他自己有众多的资金垫底,什么时候要的话,只是不停地加码就行了。
在这方面,他连那个美利坚合众国都没放在眼里。
为什么呢
那些西洋鬼子在富裕,亦不过是一个家族。
而他的后面,是举国支持。
正在悠哉悠哉,魂游天外,手机震动了。
拿起一看,原来是商无咎发了一个短信。
上面说有急事要找他,问他有没有时间。
既然是急事,没有时间也得有,现在他和商家是一根线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
商家离开三菱的支持,资金上似乎根本玩不转。
三菱离开商家的支持,局面也打不开。
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商家在经济政治上都势力不小,和商家合作,那简直是顺风顺水,一路畅通。
尤其在这个时候,商家有急事找到,一定和这个永生相关的美食楼关系极大。
虽然每次商家有急事都意味找他要钱,也必定意味着他就要大出血,但是他还真是不反感,甚至很期待,每次放血,都意味着他的战略鱼钩放得更长了一些,那么也就是说,将来的鱼也就会更大。
一个好渔夫会嫌自己钓上来的鱼大吗
绝无可能!
于是,他痛快地回答了一条信息:“有空!”
商无咎立刻表示感谢,进一步问道:“很好!我会让我的全权代表公子殷暗和你谈,他会提出要求,你有什么条件直接和他说就好。”
三菱丸旦回道:“没有问题,我认识公子先生,我就和他通信。”
很
第472章 一个条件
“一个条件一个什么条件三菱先生你说,只要我们能做到的,也没有严重后果的,我一定代表商家答应你!”
公子殷暗口中对答如流,心中一凛,果然来了。
他在和商家兄弟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就已经预期三菱丸旦会提出条件。
不管商家哥儿俩个是怎么想的,他自己倒是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否则他们东瀛岛国人为什么要把钱给你
但是,有条件可以,却不能过分。
他和他大哥公子明行都有一个底线,就是不能卖国。
尤其对东瀛岛国,绝对不能跟他们有过头的交往,以至于让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让中国人再受屈辱。
对于商家和东瀛岛国的关系,说心里话,他觉得有些过于亲密。
不过,他还是往好里想,就是商家要干大事,确实需要三菱集团的经济支持。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得到他们的经济支持,对他们做更多一些让步,只要不严重到出卖国家利益,就情有可原。
同时,他也看到,那些东瀛岛国的资本家无论从态度上,还是从方法上,跟历史上的那些东瀛岛国人,都进行了很大调整。
那个名族,既然有很大进取心,就很有必要在在对待其它国家人民的时候,变得更聪明一些。
侵华战争时野蛮残暴,在来华投资的东瀛岛国人中间,再也看不到了。
他们都改弦更张了,如果还用那时候的眼光看他们,肯定非常不适宜。
即使在这种经济交往初期的那种财大气粗趾高气扬的态度,也没有了,至少明面上已经改变。
尤其跟中华上国的整体国力来比较,东瀛岛国已经不占上风了。
这种态度,是和整体国力直接挂钩的,他们如果依然如故,那肯定是被时代前进的大潮所淘汰的。
因为你出了钱,对你态度友好甚至对你迁就,那是可以有的;但是如果你想当太上皇,那就没门了。
三菱丸旦呢,因为这个借钱的要求提的仓促突然,他也没有一个现成的条件可以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