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文学历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云华阁主
虽然当初在赵家也见到过这位孀居的赵三姐,但当时人太多唐宁也没细看,现在一看似乎比她妹妹更有味道,但唐宁也知道不方便多看,于是招呼了一句便转身离开了。
看着唐宁离开的背影,赵三姐向妹妹问道:“你家老爷这是有什么事儿找你,可我在他不方便说啊”
赵姨娘自然知道唐宁来找她是要做什么,这几天这种白昼宣淫的事儿可没少做,所以被姐姐一问便羞红了脸。
一见到妹妹这副样子,赵三姐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凑过去问道:“你家老爷这么宠你啊居然大白天的就来找你,那是不是每天晚上都在你这里过夜啊”
赵姨娘再次害羞的点了点头。
&n
第二百一十六章 范进中举(七)
话说这僧官慧敏因为没有劝动胡屠户帮忙,便想着由张乡绅的佃户代为传话,好跟他商议一番、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说实话他也知道更大的可能是张乡绅压根就不会搭理自己。
就在他满腹心思的向庄子里走的时候,忽然身后有人喊道:“慧老爷,最近可很少看到您来庄上了!”
慧敏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家的佃户何美之,于是叹了口气答道:“还不是因为那块地的事儿,这张家没玩没了的都快烦死我了!”
“想不想由他,卖不卖由您,您不用操心这事儿,正好老爷您前几天煮过的那半只火腿现在吊在炉上都已经走油了,而且做的酒也熟了,不如今天咱们就吃了他吧!”何美之劝道。
酒肉和尚慧敏一听有酒有肉立刻就心动了,于是便跟着何美之一起回了家,到了家,何美之一边叫老婆再炖一只老母鸡,一边把火腿细细的切了,又将酒盛了出来烫着。
不一会儿酒肉就都端了上来,何美之把和尚奉到上座,自家媳妇坐在下首,自己则打横陪着,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刚才慧敏遇到的胡屠户,慧敏这会儿一反刚才在胡屠户面前的阿谀奉承,撇着嘴不屑的说道:“这杀猪的命是真好,当初就他家那个丑丫头送给我我都不要,结果现在居然给他弄回来了一个举人女婿,你看现在这把他给狂的!”
“可不么,当初他还整天现世报的骂人家范进,结果刚一中举,转眼就变成贤婿老爷了,真真的是不要脸。”何美之附和道。
随后话锋一转凑近一步低声问道:“慧老爷,您看这马家的姑娘都走快半年了,这东头的那块地明年能不能租给我们家啊”
听到是这个问题,慧敏有些为难的答道:“这个你们家没有闺女啊。”
何美之给媳妇使了个眼色:“娘子,还不赶紧给慧老爷倒酒!”
何娘子有些不情愿的起身凑到慧敏身边给他倒了杯酒,然后柔声劝道:“慧老爷,您今晚就别走了,咱们好好商量商量东头那块地的事儿行不行”
慧敏趁着接酒杯的时候顺势在何娘子的手上摸了一把,然后点点头道:“好吧,那今晚我就不走了。”
可能是因为喝酒喝的热了,慧敏索性一把脱了衣服,敞着怀、露出满是肥油的大肚子和黑津津的胸毛。
又吃喝了一阵,慧敏感觉酒酣耳热,想要发泄一番正要寻个借口将何美之打发出去,忽然听到门外嘈杂声起,有人在邦邦邦的用力敲门,何美之一边不满的嘟囔着:“别敲了、别敲了,把门敲破了你赔啊”一边走过去将门打了开来。
可是门刚一打开,一下子就涌进来七八条汉子,指着何娘子与和尚喝道:“好啊!和尚妇人,青天白日的赤身**当众**,这种淫僧居然还是僧官,真是知法犯法!”
何美之连忙帮忙辩解道:“别胡说,这是我家田主!”
“切,还田主八成连你家婆娘都有主了吧”为首的汉子揶揄道,随后不由分说拿出麻绳就将慧敏与何娘子一起捆上,抬了出去,好在这个时候慧敏已经反应了过来,冲着何美之大喊道:“快、快去帮我找胡
第二百一十七章 范进中举(八)
因为慧敏这件事,张静斋与唐宁是越发的亲近,这天到访的时候更是直接提议道:“世先生自从高中之后,好像还没到贵老师处问候,正好为兄近日也想去拜会世叔,不如就结伴而行,不知世先生意下如何”
唐宁知道张静斋所说的老师指的就是这次自己的主考官也就是高要县的汤知县,而拜会结交座师这也属于科场潜规则,说实话要不是因为这段忙着搬家纳妾,自己早就应该去,现在张静斋提议,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而且既然是张静斋提议,那不用问一路上的花费肯定都是他出,自己乐的可以省一笔钱。
于是约定好日期之后,张静斋便雇好了马车人手,一路同行奔往高要,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就在刚刚走出县城不远,忽然从旁边的小路里蹿出了一大帮人,乍一看足有二三十人之多,而且还都蒙着面、提着刀斧棍棒,为首的一个壮汉更是大喝一声:“都给我站住!”
很明显这是遇到打劫的了,虽然张老爷这次也雇了大约有七八个人,但手上都没带着武器,所以一见到这个架势顿时就慌了,车夫更是战战兢兢的问道:“请问几位好汉是、是哪座山上的啊”
为首的大汉拿刀一指张静斋喝道:“我们今天是冲着这个狗财主来的,其他无关人等全都给我滚开,别溅了你们一身血!”
听到大汉这么说,车夫一脸尴尬的转头对张静斋说道:“张老爷、这个不好意思啊,您看您雇我们是赶车的,这种掉脑袋的活儿我们就不掺和了!”
张静斋一听顿时就慌了,连连劝阻道:“这、这可不行啊,你们得、得负责把我送到地方啊!”
“这个看来今天是没法把您送到高要了,但您放心我们车行是最讲信誉的,回去我们就把车费送到府上、而且是双倍奉还!”车夫拍着胸脯保证道。
可这个时候张静斋怎么可能会在乎那点车钱,苦着脸哀求道:“你别走、别走啊,这样,我、我给你十倍、啊不一百倍车钱,只要你今天能把我安全送到高要或者送回县城也行啊!”
车夫也苦着脸说道:“张老爷,这份钱我们没这个本事挣啊!今天实在是对不住了!”说着,跳下车就往回跑,其他人也跟着他一起往回跑,其实张老爷这会儿也想跑,却突然发现腿已经软了,甚至裤子好像还突然变得有点湿......
本来唐宁也是跟着一起跑的,可是还没等他跑几步,后面的大汉就喝道:“那个范老爷也留下!”
其实唐宁本来也没怕他们,毕竟他也是在三国和末世世界经历过真正的战场厮杀的人,只一看就知道眼前这些人虽然多,但都是乌合之众,甚至有的人连握刀的方式都是错的,那种姿势适合割稻子,却不适合砍人!
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一事,所以唐宁最初打算趁乱开溜,反正他们指明要的是张静斋一个人,可现在居然点名要自己留下,于是他就转过头去问道:“这位好汉,您是不是叫错人了,我范某自认从没做过任何坑人害人的事儿,而且我半个月之前还是穷光蛋一个,真想不明白您叫我干嘛”
为首大汉冷哼一声道:“半个月前你的确就是一个穷光蛋
第二百一十八章 范进中举(九)
好在这个时候张静斋福至心灵,开口答道:“我什么都没问你啊,我、我什么都没看见!”
唐宁则摇摇头道:“不对,张兄您明明看到两只猛虎从山坡上冲下,咬死了这群匪徒,然后咱们俩趁乱逃跑了。”
“没错、没错,就是两只猛虎。”张静斋连连点头附和道。
见张静斋如此乖巧,唐宁便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的说道:“好了张兄且在这里休息一下,我去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过了一会儿,唐宁便施施然的走了回来对张静斋说道:“好了,这些贼人应该都死了,张兄咱们是继续出发去高要还是回县城”
“哎呀都这样了还去什么高要啊,赶紧回番禹吧,高要那里咱们去封信就是了。”张静斋苦苦哀求道。
唐宁想了想,觉得就自己两人现在这个样子去高要好像也不太好,于是便点头答应道:“好,那咱们这就回去。张兄你坐好,我来赶车。”
“咦世先生还会赶车”张静斋惊讶的问道。
唐宁心道,我虽然不会赶车但我会御兽术啊,于是很是装逼的点点头道:“略懂、略懂!”
返回番禹之后,张静斋立刻就去县衙告状,说是在路上遇到了劫匪、然后又遇到了猛虎,县令听到这种奇事,立刻派遣衙役去按照张静斋、范进的路线去搜寻,然后果然发现了一路的尸体,而且果然都是死于猛虎之口,更让人震惊的是居然这些死者是僧官慧敏和他寺中的和尚与下面的佃户。
于是张静斋立刻状告慧敏谋害自己,并且找来了车夫们为自己作证,私底下又塞给了县令不少钱,最后将慧敏名下的田产全都赢了回来,不过这人的确乖巧,主动送了一半田产给唐宁,半是感激半是害怕吧。
安顿好了田产佃户,又与两个妾侍缠绵了半个多月之后,唐宁便无奈的启程赶往京城赴考,可能大家觉得还有好几个月,唐宁完全没必要走的这么着急,但要知道那个时代是没有火车的,只能靠两条腿赶路。
这一路上虽然看到了不少风景名胜、风土人情,但也着实吃了不少苦头,好在唐宁修炼了一年多的内功,身体素质相当不错,不用担心生病也不怕被抢,而且银钱都放在了系统空间里面也不担心丢,算是少操了不少的麻烦,要知道有多少举人就是在赴京赶考的途中生病甚至遭遇性命之忧的。(好多民间传说的背景就是书生赴京赶考,比如聊斋。)
可即便如此,到了南京之后,唐宁觉得自己也得好好休整一下,不能继续这么玩命的赶路了,而且南京可是一个藏龙卧虎、奇人遍布的地方,既然来到了《儒林外史》,不结识一下这几位奇人那可真就是太遗憾了。
于是找了家高档客栈休息了一天之后,唐宁便向店小二打听道:“我听说在南京有一位奇人天长杜仪,你可知道他住在哪里”说着将一块碎银子放在了桌子上。
小二见状得意的答道:“要说这南京城里读书人成千上万,客官您要是问起别人我还真不知道,但说起这天长杜仪杜少卿,那不知道的人还真就没几个。”
“哦为何这杜仪如此出名啊”唐宁明知故
第二百一十九章 范进中举(十)
整部《儒林外史》里能称得上奇女子的也就一个人,所以唐宁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于是试探的问道:“少卿兄所说的这位奇女子可是在手帕巷内写扇作诗、精工顾绣的毗陵沈琼枝”
“哎呀,没想到范兄虽然刚到南京,消息却是如此灵通!”杜少卿讶然道。
唐宁坦然答道:“女子挂牌卖诗,别说在南京,想必即便是在京城也依然会街知巷闻,有如此胆量和才气的女子绝对称得上是奇女子,只是不知她的诗文如何!”
对于沈琼枝的夸赞绝对是出自唐宁真心,因为这位沈琼枝的胆量和见识实在是大的出奇,别说在明朝,就算是现代,能像她这般的女子也不多见。
最初是沈琼枝的父亲沈大年贪图在扬州开有五家典当行、十家银楼的大盐商朱为富的富贵,将女儿许配给了他,但他以为朱为富娶女儿是明媒正娶、娶做正房的,结果到了嫁人那天,父女俩这才发现不对劲,因为这迎娶的方式根本就不是正妻的排场,而是娶小妾进门的架势。
妻还是妾,这在当时尤其是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可以说是比天还要大的事儿,看到这一幕,于是沈大年向女儿问道:“这门亲事,还是就得就不得?女儿,你也须自己主张。”
沈琼枝则不慌不忙的答道:“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什么肯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是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外人议论。我而今乘轿子,抬到他家去,看他怎样待我。”
于是在没有笙箫鼓乐、没有仆从的情况下,沈琼枝就被从巷子抬进了朱府,而且接轿的还不是朱为富,而是一个老妈子,所以一下轿,沈琼枝就向老妈子质问道:“请你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你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地抬了来,当作娶妾的一般光景。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我就没得说了。”
她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把朱府上下全都吓一跳。正算账的朱为富气得红了脸:“我们这种人家,一年少说要娶七八个妾,都像这般淘气起来,这日子还过得”
不过他倒是没因此责罚折磨沈琼枝,而是让老妈子回去答复“老爷今日不在家”,并让人给客栈里的沈父送去五百两银子。其实这想坐实了买妾的事实。
结果没过两天沈琼枝就找了个机会跑了,不但人跑了,甚至还将屋子里的金银细软也都拿走了,否则哪来的盘缠
出了朱府,沈琼枝知道一时不便回家,便决定到南京去过一段时间。她会作诗,会绣花,就打算以自己的本领挣钱养活自己。别人或许觉得这是异想天开,南京多的是才子,还会有人来买你这妇人的诗她想的却正相反:南京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或者遇着些缘法出来也未可知
人与人的想法真是不同,所以人世的路有千百条。沈琼枝姑娘走的是条险路,她凭着一个非常强悍的“我要活下去”的本能,超过了许多不凡女子。林黛玉
第二百二十章 范进中举(十一)
从沈琼枝这里出来之后,唐宁向杜少卿打趣道:“少卿兄,刚才我发现沈姑娘看你的眼神含情脉脉,而且你二人又谈的如此投缘,反正她也算是没嫁过人,干脆你就把她娶做如夫人算了!”
杜少卿摇摇头道:“那样的话岂不是显得我跟那盐商一样了,而且我早就说过,此生不娶他人。另外我若多占一女子,这世上岂不就多了一个男人无妻又何必去做这等事呢!”
然后话锋一转打趣道:“要不范兄你将她纳了吧!”
唐宁正在为杜少卿那句“我若多占一女子,这世上岂不就多了一个男人无妻!”而自惭形秽呢,现在听到杜少卿这么说,苦笑一声道:“我我就算了,我的年纪都快能做沈小姐的爹了,就不耽误她的大好年华了。”
然后岔开话题问道:“对了,少卿兄,我听闻这南京城里还有一位奇人叫做季遇年,写得一手好字”
杜少卿点点头答道:“没错,是有这么一个人,不过他的脾气可是不太好。曾经有人拿着大把的银子去求他写字,结果都被他给骂了出来;而且他虽然字写得好,但不肯遵从古法,一直都由着性子在写自己的格调,所以你要是想见他,可一定得有个心理准备!”
“所谓奇人异事,自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若是循规蹈矩、千篇一律,那就没有见识的必要了,而且我有信心他对我一定会很热情的。”唐宁很是自信的说道。
这季遇年虽然可以靠卖字赚钱,但从不攒钱,都是到手就花光散光,所以他无家无业,就住在寺庙里面,每天跟着和尚混斋饭吃,因此杜少卿是带着唐宁来到寺庙找他。
一见面唐宁也不说求他写字,而是向他问道:“听闻季先生博文广识,那不知道这种书法您见过没有”说着,就在带来的宣纸上写了两行字“文比韩公能识字、诗追老杜转多师。”
这副对子写完,别说痴迷于书法的季遇年了,就连一边的杜少卿和久经季遇年书法熏陶的和尚们都呆愣当场,这不仅是因为唐宁这幅字写得好,更重要的是他用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笔法。
足足过了好几秒,季遇年这才抬头讶然的问向唐宁:“你、你这是魏碑”
“对、脱胎于魏碑。”唐宁点点头答道。
这个时候缓过来的杜少卿在一边赞道:“的确是魏碑,但范兄这幅字是我见过的今人所写最有碑味儿的,尤其是这字内架构和长短参差的并行线条,真的给人一种建筑的感觉,与传统的魏碑、汉碑完全不同。”
听到这里,唐宁不由得暗赞杜少卿的眼光,因为他这幅字仿的就是清代名家伊秉绶。清代在中国书法史上属于中兴的一代,最显著的成就就是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法的樊笼,开创了“碑学”,而乾隆时期的伊秉绶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自成一家、无出其右。这也就是唐宁当初在孔乙己这个晚清文人的身上学到了书法技能,所以才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