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枭途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任鸟飞

    花想容道:“师父将我从青楼里救出来,我必用一生报答他,怎会不好好伺候他”

    素娘道:“如此甚好。”

    花想容突然想起有一会没看到蔡仍了,问道:“对了,姐姐,师父去哪了”

    素娘答道:“他去县衙了,说是去研究剿匪的事……”

    ……

    阳武县县衙。

    县令赵开,主簿蒋兴祖,濮州司法参军傅察,以及蔡仍,正在商量出兵围剿宋江一伙之事。

    此次围剿,赵佶将命令下给了濮州知州曾孝蕴,傅察便是曾孝蕴派来的。

    按说,此事既然由州里统一调度,那么就应该跟县里无关了。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现在,除殿前司的捧日军和天武军外,其余的各路禁军实行“更戍制度”,换而言之就是地方有提供军队物资的义务。

    而大军开拔,必然要涉及到转运物资、后勤保障。

    所以,几个人坐到了一块。

    虽说赵开与傅察的级别差不多,但不管怎么说,傅察代表的都是知州曾孝蕴,所以最先发言的便是傅察。

    傅察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军队更是有守土之责,岂可因有困难,就推脱本应尽之责任……”

    傅察一开口,蔡仍就听出来了,傅察这一路走过来,应该是不太顺利。

    想想也是,中央禁军现在哪还有成建制的军队,不是缺额严重,就是被派去给赵佶修建园林去了,傅察要是能顺利调集到军队才怪。

    这也就不怪,傅察一开口,就先讲一通大道理,企图用大道理来压蔡




第四十章 皇帝不差饿兵
    …

    虽然明知傅察这样的人必定会成为自己攫取大宋江山的掣肘,没准将来有一天自己得亲手杀死傅察,可对于傅察这样有骨气的人,蔡仍还是佩服不已,也生不出半点恶感。

    所以,傅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动员过后,蔡仍直接说道:“傅大人不用再说了,虽然我金吾卫建军不足三月,但这并不是我不出兵的理由,我在这里放句话,只要粮草辎重准备好,我可以立即带兵出发。”

    听了蔡仍的表态,之前因为蔡京的关系而对蔡仍印象不佳的傅察,突然觉得,蔡仍不愧是读书人,明事理,懂大义。

    再一想,蔡仍是蔡卞的儿子,并不是蔡京的儿子,蔡卞可是很有骨气的读书人,不像蔡京,只知劝官家铺张浪费大涨官家骄奢淫逸之风,败坏大宋的根基。

    而且,傅察还听他的舅哥赵明诚(即赵挺之的第三子)说,蔡仍的文学素养极高,甚至可以比肩李杜,就连他文学素养世间少有人能及的嫂子李清照也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傅察一改之前的态度,和颜悦色的说道:“子因真是深明大义!”

    蔡仍道:“尽职而已。”

    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傅察更觉得蔡仍不错。

    傅察又问:“那子因你那里有多少军马,又能出动多少”

    蔡仍答道:“四百步军、一百马军,皆可以出动。”

    傅察以为蔡仍在逞强,道:“子因不必瞒我,禁军的困难,大家都清楚,且曾大人要排兵布阵,也需要知道真实的兵力,否则容易酿成大错。”

    也不怪傅察会这么想,他这一路走过来,各军推诿不愿出军不说,即便是愿意出军的,也十不过二三,一指挥人马,能派出来两百的,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哪有能足数出动的。

    蔡仍也明白禁军的情况,所以他解释道:“我这里的情况跟别的军不同,因为是新组建的军队,我这里的兵马还没有其它任务,所以能全部出动。”

    听蔡仍这么一解释,傅察心道:“他到底是蔡京的侄子,那些蛀虫兴许不敢喝他的血,所以他能拿到足额的军响,而他既然弃文从武,就势必想要在武途有一番作为,这样一来,他真有可能招足额的兵勇,并且能出动五百军马。”

    这么一想,傅察立即改口道:“子因可是解了曾大人的燃眉之急了!”

    蔡仍道:“这是我分内之事。”

    蔡仍随后语气一转,又道:“我这里出兵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我们金吾卫因为是新建之旅,兵甲尤其是战马和神臂弓严重不足,至于开拔费嘛……”

    看了脸已经沉下去的赵开一眼,蔡仍狠狠宰了一刀道:“以前欠我金吾卫的军响,这次怎么着也得给我们补齐吧另外,也不知道这仗会打多久,就先预支半年的军饷好了,多退少补。”

    蔡仍说这些,中心思想其实就一个字——要。

    蔡仍这可不是坐地起价,不论哪个时代,都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没钱,打什么仗

    而蔡仍是不缺钱,可这不是为蔡仍自己打江山,而是为北宋王朝剿匪,这钱总不能蔡仍自己出吧

    退一步说,就算蔡仍愿意自己出,赵佶还不干呐,咋的,打仗不要钱,你想造反啊

    所以,于情于理,蔡仍都得伸手要。

    而且,不仅得伸手要,还得多要,否则,不仅亏待自己,别人还会猜忌自己。

    见蔡仍狮子大开口,不仅赵开的脸色不好看,傅察也是眉头紧锁。

    这可能也是文人不喜欢武人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总是这么贪得无厌。

    可你要说不给吧,皇帝都不差饿兵,不给人家配足了粮草辎重,你叫人家怎么打仗

    见双方陷入僵局,蒋兴祖出来打圆场,道:“子因,你要得太多了,这匆忙之间,你叫赵大人去哪给你弄这么多东西”

    蔡仍听



第四十一章 武人能做更多的事
    …

    虽说兵贵神速,可跟已经腐朽了的中央禁军一块出动,根本就神速不起来——这场围剿,并不是金吾军一家的事,枢密院为了一劳永逸,将宋江一伙剿灭在京西北路,不让宋江一伙再逃回水路发达的京东东路,决定动用两个厢理论上近三万共六十个指挥的兵力。

    这种情况下,可不是金吾军一家快,就能快得起来的。

    另外,赵开准备民夫、粮草、神臂弓、马匹也需要一些时间。

    最后,众人一商议,定下了,十日后蔡仍率军出发前往濮州的最终决议。

    定好了出兵一事之后,蔡仍并没有就此返回金吾军驻地,而是于次日一早去了东京汴梁城。

    现如今,香皂俨然已经成了蔡仍的命脉。

    因此,如果香皂出事了,不说会让蔡仍前功尽弃,但也一定会让蔡仍元气大伤,关键是蔡仍还得分散精力再去弄其它赚钱的生意。

    所以,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刻不容缓!

    ……

    一路无话。

    只说回到了汴梁城之后,蔡仍径直就去了鸣銮堂。

    人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底牌,要明白什么是自己最大的依仗。

    这样,才能不将一手好牌打臭。

    套用在蔡仍身上就是,截至到目前为止,蔡仍最大的依仗还是来自于蔡家,因此蔡仍必须要维护好自己最大的依仗,所以,蔡仍一回到汴梁城就来到鸣銮堂,就来拜见自己的伯父蔡京。

    这次,蔡仍不是空手而来,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淘到了一张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的唐代拓版字帖。

    虽然只是拓版,不是真迹,但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好东西。

    以至于,见过好东西之多如蔡京,都不禁多看了几眼,赞道:“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遍观唐代名家,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佳。”

    一见蔡京的样子,蔡仍就知道,自己的礼算是送对了。

    蔡仍始终都没有说话,一直老老实实的在一旁站着。

    蔡京欣赏了好一会,才将字帖放下,道:“买这字帖花了你不少钱吧”

    蔡仍如实答道:“是花了些钱,不过小侄最近卖香皂赚了些钱,所以伯父无需为我担心。”

    蔡京道:“你那香皂,我亦听说了,虽有厚利,但你不要沉迷其中,人生一世,不能蝇营狗苟,要有一番作为。”

    蔡仍道:“诺,小侄深记伯父的教诲。”

    蔡京又道:“听说你弃文从武了”

    蔡仍道:“是,与文途相比,小侄更喜欢武途,况且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小侄窃以为,武人也许能做更多的事。”

    蔡京道:“哦你为何有此一说”

    蔡仍答道:“横山的绝大部分地区已入我大宋之手,不久的将来,宋夏之间必有一场国战……”

    宋夏两国间的战争,最绕不开的一个焦点便是横山之争。

    可以说,“横山-天都山”一线,就是两国之间相互博弈的“命运分界线”。

    横山位于后世陕西省北部,横亘千余里,地势险要,是西夏进攻大宋的最前沿基地。

    宋夏两国以横山为分界线,大体上,横山以北,尽为西夏所有,以南则属于宋界。

    自宋真宗将横山连同灵夏二州给了西夏以后,党项人其实才真正拥有了立国的根基。

    这么说吧,没有横山就没有西夏。

    横山对于西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一、横山地区不但山势纵横,而且水力丰富,无定、大理、吐延、白马等河流纵横交错,使得横山成为除灵州、凉州、肃州之外,西夏最肥庶之地,这里畜牧业和农业十分发达,是西夏进攻大宋最主要的供粮区。

    二、横山东部的茶山、蕸芦山是西夏盐铁的主要产地,它能为西夏源源不断的提供兵器。

    三、世居横山地区的横山羌,是西夏兵员的重要来源,其勇悍善战,冠绝西夏。

    四、横山地区,地势险峻,十分难攻。西夏在宋夏两国的边境修建了三百余处堡寨之后,横山就成为宋军北进灵州的第一道、同时也是最难以逾越的障碍。而西夏仰仗横山之险,直接阻隔了宋朝自天水到大同一带的交通线路,同时,西夏军自横山聚集之后,漫长的宋夏边境线随时随处都能成为其突破的目标,庆历大增兵之前,宋朝在西北四路的焦头烂额除了因机动性差以外,与西夏占据了横山这一有利的地势不无关系。

    简单一点说,横山对于西夏而言,其重要性就如同燕云十六州对于辽国一般,进可攻,退可守,同时还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基地。

    而失去了横山的大宋,在战略上极度被动,鄜、延、环、庆、泾、原、秦、陇等州县时刻处于西夏军的威胁之下,由于机动性差不利救援,宋朝只能分兵驻守,这大大增加了大宋的负担。

    如此,又给了西夏军逐个击破的机会,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这三场宋军的败仗,无一不是被李元昊利用机动性优势以多围寡而导致的。

    在进攻上,宋军的被动更为明显——失去横山这个天然的前线补给基地之后,宋军进攻西夏时只能靠民夫负粮穿越七百里瀚海进行补给,一旦后勤接济不上,便只能不战自退。

    两国多年交战之后,宋朝清楚的认识到了衡山地区的重要性,因此,自仁宗朝始,大宋便开始推行“构筑堡寨、步步为营”的战略战术蚕食衡山地区。

    今年年初,在刘法大败了之后,童贯以种师道、刘仲武为将,分率鄜延、环庆两路兵马出肖关,进击横山。

    一场旷世大战之后,西夏军大败,野战精锐被歼灭殆尽,横山的绝大部分地区也被宋军夺取。

    仁宗时的范仲淹、韩琦、李宪和章楶他们埋下的种子,终于在徽宗朝时由童贯摘下了果实。

    宋朝的横山攻略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这长达几十年的战略演变,每一次完善都是宋军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而最终也证明了不断完善之后的横山攻略,对于西夏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毁灭性打击。

    现在,尽管西夏的核心地区灵夏等地未受损失,但是横山的丢失已经使西夏完全失去了地利优势和战略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的宋军,只需再加把劲,就可以兵入兴庆府,灭了西夏。

    所以,蔡仍说宋夏之间必有一场国战,虽然是违心之言,却得到了蔡京的认同。

    蔡仍突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又道:“马政等人去金国买马,金使又来访宋,小侄如果没有猜错,官家应该是准备联金伐辽了,所以宋辽之间恐怕也会有一战。”

    蔡京眼皮一抬,问道:“这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蔡仍答道:“这并不难猜,官家有这个心思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是的。

    其实,赵佶早就想要伐辽了。

    三年前,赵良嗣(即童贯从辽国认识的马植)给赵佶献了联金灭辽之计以后,赵佶就对收复燕云开始动了心。

    赵佶心想:“青唐地区陷入吐蕃已达三百多年,都能出兵收回,而燕云落入契丹还不到二百年,趁契丹内乱之机,出兵将其收回,应该也是能办到的。”

    于是,赵佶就将他的两个重臣蔡京和童贯找来商量此事。

    童贯当时的意思是,如果辽国确实如赵良嗣所说,已被女真搞得灭亡在即,那么大宋单独出师北伐,一举收复燕云,也未尝不可。

    而蔡京当时的态度则比较谨慎,他认为,目前辽国的情况还不是十分清楚明朗,仅凭赵良



第四十二章 胜者王侯败者寇
    …

    “你怎么看,你同不同意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

    蔡仍听言,沉默了一会,道:“现在的确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

    蔡京随口道:“这么说来,你是同意联金灭辽了”

    让蔡京没想到的是,蔡仍竟然摇了摇头,道:“我不同意。”
1...1213141516...111
猜你喜欢